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廣東節

廣東節

廣州國際美食節作為廣州壹年壹度的旅遊餐飲盛會,吸引了大量海內外專業人士和廣大市民參與,對弘揚中華飲食文化,特別是廣州獨特的飲食文化,加強海內外旅遊餐飲界的交流合作,拉動內需,刺激消費,促進廣州社會、經濟和旅遊發展,豐富市民的假日生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從1997年開始,廣州國際美食節由廣州市政府主辦,規模和影響進壹步擴大。逐漸形成了具有鮮明地方特色,更具國際性、廣泛性、群眾性、專業性、科學性,以“食”為主,集餐飲、娛樂、商業、旅遊為壹體的著名旅遊節。

從化舉辦荔枝節邀請五湖四海賓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3年前。1992 7月13日,首屆荔枝節盛大開幕式在從化街道柳溪廣場舉行。時任廣東省省長朱森林出席揭牌儀式並致辭。林、王兩省領導,、羅等中央顧問,時任廣州市委副書記吳,陳友群、梁克平等老同誌出席了揭牌儀式。同時,38個項目在荔枝節期間進行了奠基和剪彩,包括太平工業區二期開發項目、緯四工業區及街口22萬伏輸變電項目、竹皮從化分裝廠擴建項目、廣州豪車內飾地毯廠、遂平種雞場等。

從1993到1998,從化連續舉辦了六屆荔枝節。壹串串紅彤彤的舔舐,給從化人帶來了壹串串豐厚的“果實”。1999是從化荔枝豐收打破歷史紀錄的壹年,預計產量超過6萬噸。6月底,從化市委市政府組團到杭州展銷從化糯米、荔枝。時任廣州市委常委、副市長王守初,時任廣州市委常委、從化市委書記陳建華親自率團來杭。6月28日,“從化優質鮮荔枝(糯米糊)首次進入杭州市場”在杭州賓館舉行。來自杭州、浙江蕭山、義烏的相關領導,杭州市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及來自北京、上海、華東地區的100余家水果批發商戶參加了會議。2000年、2002年和2003年,從化市舉辦了不同主題的荔枝節。

山東濰坊的風箏早已聞名於世。其實廣東也有風箏的故鄉——陽江。早在宋代,陽江就有重陽放風箏的習俗。據說當時有壹個叫王艮的國家官員。他在北山壹塊“仙掌石”上鑿出“流杯池”。每到重陽節,各路名人都被邀請聚集在石頭上,壹邊放風箏壹邊觀看,周圍的人也在山上搭起帳篷觀看。《陽江縣誌》載:“初九,人擇登高帶酒,文人寫詩,孩童放風箏。”到了清代,場面更是壯觀。阿清詩人林保英說:“寶塔北七步,紙鸮交錯。”由此可見當時的盛況。

陽江的風箏種類繁多,構思精巧,風格古樸。傳統風箏也被稱為“憤怒的風箏”。有“百足”(蜈蚣)、“靈芝”、“崖鷹”等10多種風箏,放在風中栩栩如生。其中,有壹種風箏可以被吹起來,放在高空供任何人觀賞,叫做“彭湃風箏”。花鳥蟲魚鳥獸等常見造型10多種。還有壹種“風蛾風箏”,可以在空中自動點燃鞭炮,就像飛機發射火箭壹樣,比較有意思。大型風箏高達10米,直徑3米多,重量20多公斤。要十幾個人拉著跑,還要刮五六級風才能到天。最長的“龍裏風箏”,長30米,由100 ~ 200個小竹圈用彩紙糊成,圈的兩邊插著掃帚枝,形似蜈蚣。穿上後可以伸縮,左右搖晃,看起來像畢曉。

每年10月在廣州舉行的中國旅遊藝術節暨廣東歡樂節,是以廣場藝術為主,註重遊客參與的氛圍,邀請國內外民間藝術團體在此表演民間歌舞的大型娛樂活動。期間有民間歌舞、耍火龍、高臺舞獅、雜技、曲藝等表演,還有藝術遊行,並組織貿易、旅遊、工藝美術商品展銷等活動。粵劇是中國主要的地方戲,植根於廣東民間,也流行於廣西、香港、澳門的部分地區以及東南亞和華人聚居區,約有300年的歷史。廣東粵劇是在不斷融合各種外來劇種、地方地方戲和民間說唱藝術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吸收和運用了南音、粵語、龍船歌、木魚歌、粵語流行小調、小曲等地方說唱藝術,形成了以梆子、黃兒為主,地方唱腔、小曲為輔的聲樂體系,富有地方搜索,豐富多彩。粵劇是粵劇的壹個分支,是廣州話地區最流行的劇種,用廣州話演唱。粵劇流行於廣州、香港、澳門等地,並傳播到東南亞和美國華人聚居的地方。粵劇最初是粵劇的曲調,後來形成了獨立的劇種。音樂性強,曲調優美,註重聲腔藝術,風格獨特,具有地方特色。其唱腔屬於皮黃體系的板腔,以梆子、黃兒、排子曲、小曲、評書為壹體,還吸收了龍舟、南音、木魚、越劇、榕樹等民間說唱。雜技在廣州發展起來,在中國當代雜技中占有重要地位。廣州的雜技表演難度大,驚險刺激。代表節目有頂碗、滾杯、雙頂碗、鉆土圈、雙爬桿、空竹等,著名演員(包括魔術師)有崔良玉、、於堅、戴、顏誌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