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燕京的長城遺址是什麽?

燕京的長城遺址是什麽?

在中國歷史上,長城的大規模修建結束於清朝。清朝入關後,關於是否繼續修建長城的爭論由來已久。長城的防禦作用是不可否認的。很多人提出修建長城,這些建議也引起了清朝統治者的重視和考慮。但是妳為什麽決定不建長城呢?這也要從清朝的統治政策和軍事形勢的變化來考慮。康熙帝在巡視東海時寫了壹首詩,表現了這種認識的變化:“萬裏設法到海的盡頭時,又是壹個接壹個的誇張。那時候我努力使人的力量,世界從來不屬於我家。”在康熙看來,秦始皇耗盡民力修築長城,但結果如何?世界不是永遠屬於他的。由此,清朝統治者將統治策略調整為“懷柔”政策,以親和之心拉攏蒙古、西藏等民族的王公貴族,對安撫邊疆各民族,鞏固統治秩序起到了促進作用。因此,清朝沒有繼續修建長城防禦工事。現在的長城遺址是明朝和明朝以前的朝代遺留下來的。

(1)丹東虎山長城明長城九鎮之壹是遼東鎮。遼東鎮是九個鎮中最東邊的壹個鎮。據史書記載:“遼東全鎮綿延千余裏,北拒胡,南接朝鮮,東臨扶余。這真是壹個神奇的地方。”遼東地區在春秋戰國時期屬於燕國。燕昭王修建雁北長城時,其東端始於遼東。

丹東位於遼東半島東南部,北臨長白山,南臨黃海,東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鴨綠江相望。

據史料記載,燕長城、秦長城、漢長城都是春秋戰國時期在丹東修建的,而明長城是成化四年(1468)在丹東修建的。據《安東縣誌》記載:“老邊墻在居之東北四十裏,渭河北岸與寬甸交界。山壹望無際,防禦十足。”關於明代長城東端的起點,至今仍有不同的說法,但無論哪種觀點,最東端的起點都應該在丹東。目前,在丹東郊區15km處有壹處虎山長城修復遺址。

丹東是壹座歷史悠久的城市。鴨綠江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僅壹水之隔。它是中國萬裏長城最東端的邊境城市。在20世紀50年代,丹東市被稱為抗美援朝英雄城。是“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歷史悠久的鴨綠江大橋和抗美援朝紀念館已成為這座城市的標誌。早在1894年,距離丹東不遠的黃海海域就發生了甲午戰爭,著名民族英雄鄧世昌和他的戰艦在此殉難。現在丹東是壹個嶄新的邊境旅遊城市,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客人。

(2)八達嶺長城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西北部,距市區約70公裏。八達嶺是居庸關的外門,位於居庸關的北面,又稱北門,與南門相對,是居庸關的門戶。八達嶺地勢險要,兩座山夾在中間,中間有壹條小路,可以俯瞰居庸關,也可以俯瞰北京。八達嶺關城有東西兩個緊閉的大門。東邊叫“居庸關鎮”,西邊叫“北門鎖鑰”,建於明弘治十八年(1505)。

八達嶺是杜軍的主峰之壹,海拔1,015米。之所以叫八達嶺,是因為它南接南通、昌平、北京,北接延慶,西接沙城、宣化、張家口,道路四通八達。由於八達嶺地勢險要,素有“居庸國之危不在關城(居庸關)而在八達嶺”之說。

八達嶺長城從“北門鎖鑰”關門城平臺沿南北兩側山體修築,全長4700多米,南達7,北達12。城墻高低寬不壹,平均高7.8米,底寬6.5米,頂寬5.7米。墻壁都是由巨大的花崗巖板條和大型城磚制成的。城市可以並行容納5匹馬或10名士兵。墻頂內側為宇墻,外側為垛墻。嬰兒床墻壁上方有壹個嬰兒床開口,下方有壹個射擊孔。在大約250 ~ 500米的距離設置壹個敵塔。新中國成立後,1953修復了關城及部分城墻,並作為旅遊區開放。1984年,在“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社會活動的贊助下,八達嶺長城修復了北7與北10城臺之間的城墻,其最高點海拔887.5米。

(3)慕田峪長城慕田峪長城位於北京市懷柔區三都河鄉慕田峪,距北京50多公裏。據史料記載,慕田峪長城建於南北朝時期,距今1400多年。它在唐代被修復,現在由明朝保存,是萬裏長城保存最好的壹段。長城總長2250米,有17個敵臺,海拔535米。這堵墻底部寬約6米,頂部寬4米,高8米。城墻內外大部分是由褐色或青色花崗巖條構成。內外都有磚砌的護墻。在城墻頂上,馬道外側有壹座用泥土和石頭砌成的堡壘。炮臺離敵人平臺不遠。敵臺有兩種,壹種是中空的,叫敵塔,分為上下兩層,供士卒登船和存放武器;另壹種是固體,是敵臺。

慕田峪長城的關隘建築形式不同於八達嶺和山海關。該出入口由三個空心平臺組成,中央平臺為空心結構,兩側平臺為實心結構。其獨特的造型在長城的建築形式中非常罕見。

慕田峪長城由1982修復為1984,現已成為北京第二個長城旅遊區。從停車場到長城有三條人行步道,有纜車直達山頂。

(4)古北口長城古北口位於北京市密雲區東北60公裏處。潮汐河流穿境而過,東有盤龍山,西有臥虎山。是古代軍事重地,與林宇、松亭、居庸關並稱四大險關。長城建在山上。1980年,國家組織的長城考察隊在這裏發現了數十裏長城。長城保存完好,雄偉壯觀。

古北口長城,據史料記載,1500多年前北齊修建的西河(今陜西榆林河)至山海關的長城經過這裏,但北齊修建的長城遺跡並不多。現在保存下來的古長城是明朝建造的。明朝推翻元朝後,朱元璋派大將徐達在居庸關、古北口、喜峰口周圍修築長城防線,並封朱迪為駐京太子。為了加強長城防線的管理,抗日名將戚繼光被任命為集雲鎮連長,集雲鎮管轄的600多公裏的長城在戚繼光的苦心經營下成為壹道堅固的防線。《密雲縣誌》記載:“京師控制北方邊塞,以松亭、古北口、居庸關為要點,古北為幽沖。”由此可見古北口的重要性。

宋代著名學者楊野寺,建在古北口南坡。神社雖小,但知名度很高。據記載,明代徐達重修該寺,推測楊葉寺建於遼代。這裏記錄蘇東坡的弟弟蘇轍過古北口時所作的壹首七律詩《楊無敵詞》:

寺廟寂寥封閉,雜草如避血漬。

壹窮二白的敗仗不是戰爭罪,大港怕別人的話。

駕馳原是中原所用,常享之能使異國敬。

我想比周子更隱蔽,和他聊天來安慰我忠誠的靈魂。

古北口是北京到承德避暑山莊旅遊線路上的重要旅遊點。古北口以南是著名的密雲水庫,也是北京重要的旅遊景點。

(5)金山嶺長城隨著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旅遊業的不斷發展,金山嶺長城成為發達的長城大家庭中的又壹重要成員。金山嶺長城位於北京市密雲區和河北省灤平縣的交界處。是古北口長城的東段,距離古北口長城約7.5公裏。長城被命名為金山嶺長城,因為它建在大和小金山上。東起望京樓,西至古北口,全長約15公裏。有超過65,438+040敵人塔和敵人平臺。所以地形復雜,敵塔密集,是這壹段長城的壹大特點。敵塔的建造按箭窗數量可分為三眼、四眼、五眼建築;按其屋頂形式可分為平屋頂、兩坡屋頂、穹頂屋頂、四角鉆尖頂和八角沈箱頂層。造型獨特,造型各異。金山嶺長城的城墻是以石頭為基礎的青磚砌成,頂部是方磚,外面是疊墻。

登上金山嶺長城,向東望去,有壹座山拔地而起,山頂有壹座敵樓,名曰“望京樓”。據說當妳爬望京樓時,天氣好的時候,妳可以從遠處看到北京。

金山嶺長城的壹個關隘叫司馬臺關。司馬臺長城也是金山嶺長城的壹大看點。

(6)黃崖關黃崖關位於天津市薊縣,距薊縣25公裏,黃崖關以北是河北省興隆縣。黃崖關建於明朝永樂年間。關城東面,山崖陡峭,巖石焦黃,夕陽灑滿山壁,景色獨特,故名黃崖關,為冀州八景之壹。黃崖關是甄姬鎮長城的重要關隘,形勢極其危險。

黃崖關城是壹個不規則的長方形,隨地形而建。城市的長度南北不到270米,東西不到200米。長城從東西兩個方向的關城兩側依山而建,形成了完整的防禦體系。黃崖關城的布局很獨特。據說是按照“八卦陣”的形狀設計的,莖呈T型彎曲。長城雖然不長,但結構多樣,有磚墻、石墻、石墻、危墻、裂墻等,為研究明代長城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黃崖關長城作為天津市重要的文物保護單位,壹直受到各方關註。修復後的黃崖關長城基本恢復了明朝的面貌。

(7)山海關山海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部,距秦皇島15公裏。山海關是明代長城東部的重要關隘,依山傍海。有人形容山海關“兩京鎖鑰無雙,萬裏長城第壹關”,恰恰說明了這壹關的艱險。因此,山海關有“天下第壹關”的美譽。

山海關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早在商代就屬於孤竹。周屬燕;秦是遼西的壹個郡。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大將軍徐達創建管城,設保健所,稱山海關。山海關地勢險要,素有軍事要塞之稱。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山海關位於遼西直走廊西側,是華北輻射東北的樞紐。北依燕山,南臨渤海,東臨群山,西臨浉河,是壹條天然護城河。《濟府通誌》稱山海關:“長城之枕護延吉,為平漢之都,扼住雄關,為遼之左咽喉。”歷史上這裏發生過多次戰爭。我們常說清軍從山海關入關到中原,從而取代了明朝。1922年,石河西岸軍閥混戰,1924年,山海關外關家墳、姜女廟再戰。在中國近代史上,日本帝國主義於1933年侵占山海關,將山海關作為東北傀儡政權滿洲國的門戶,作為入侵華北的前哨。

山海關的關城是方形的,周長4公裏。它有四個門:東、西、南、北:東門是鎮東(天下第壹門),西門是應恩,南門是王洋,北門是威遠。關城東西兩端有東西洛城,前衛。從關城東門樓,向南延伸潛入海中,向北延伸至燕山山脈。

天下第壹關(鎮東門)城樓高13.7米,城樓高11.75米。塔為兩層重檐歇山頂,四角成脊狀,飾以栩栩如生的脊獸。塔的東、南、北有68個箭窗。兩邊屋檐中間懸掛的是明代書法家肖顯題寫的“天下第壹關”匾額,蒼勁有力。現在掛的牌匾是復制品,原來的牌匾現在藏在塔裏。

從山海關東門向南延伸8裏就是老龍頭,長城入海處。澄海樓就建在老龍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