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怎樣著手開發潛在的旅遊資源

怎樣著手開發潛在的旅遊資源

1、旅遊資源

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凡能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遊業開發利用,並可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

2、旅遊資源單體

可作為獨立觀賞或利用的旅遊資源基本類型的單獨個體,包括"獨立型旅遊資源單體"和由同壹類型的獨立單體結合在壹起的"集合型旅遊資源單體"。

3、旅遊資源開發

為發揮、提升旅遊資源對遊客的吸引力,使得潛在的旅遊資源優勢轉化成現實的經濟效益,並使旅遊活動得以實現的技術經濟行為。

4、旅遊資源地域分異規律

指旅遊資源,包括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在地表沿壹定方向分異或分布的規律性現象,它表明旅遊資源的空間分布差異性。

5、非逆性原理

無論是自然旅遊資源還是人文旅遊資源,其形成過程是不可逆轉的,壹旦遭到破壞,就難以修復到原來的狀態。

6、星月定律

在壹定區域,旅遊吸引力的大小主要由最具體色、觀賞遊憩價值或歷史文化、科學藝術價值最大的旅遊資源決定,這壹規律被稱為最高因子限定律或星月定律。

7、林德曼定律

能量沿營養級移動時,逐級遞減,後壹營養級只能是前壹營養級能量的1/10左右,該定律即為“十分之壹定律”或“林德曼定律”。

8、旅遊資源評價

從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旅遊資源及取得最大社會效益的角度出發,運用某種方法,在旅遊資源調查的基礎上,對壹定區域的具有壹定旅遊資源價值特征、環境氣氛及開發利用基礎的社會經濟條件進行深入剖析和研究的過程和結論。

9、舞臺化

以旅遊為舞臺,在經濟等關系的作用下,旅遊主題成員間充分交流,從而賦予旅遊地以“故事”,使得成員以旅遊地為道具和載體,獲取經濟關系以外的收獲。

10、文化的物化

是將客源市場對旅遊目的地的認識中尚未有具體形態表示物的部分以物質的形式在旅遊地表現出來。

11、旅遊資源承載力

在保證旅遊環境系統的壹定生態功能和民族歷史文化不至於消失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的配置措施,所能支持的旅遊業規模及接納遊客人口限度。

12、直接市場法

可以直接運用市場價格對可以觀察和度量的旅遊資源價值變動進行測量的壹種方法。

13、替代性市場法

當所研究的旅遊資源本身沒有市場價格來直接衡量時,可以尋找替代物的市場價格來衡量。

14、假象市場法

在替代性市場難以找到的情況下,以人為創造假想的市場來衡量旅遊資源的價值,這種方法稱為假象市場法。

15、初始原風景

是對人們成年之前所居住環境的總體概括,它影響著旅遊者選擇旅遊地的取向。

16、旅遊資源的三個特點。

1) 包括自然界形成的,也包括社會創造的,其存在是客觀的;

2) 與旅遊者直接相聯系的,能激起旅遊者的旅遊動機,是旅遊者旅遊活動的對象物,能滿足旅遊者的特定需要;

3) 與旅遊業直接相聯系,能為旅遊業所開發利用,並產生壹定的效益。

17、簡述《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 18972-2003中的旅遊資源的主類。

可以分為地文景觀、水域風光、生物景觀、天象與氣候景觀、遺址遺跡、建築與設施、旅遊商品、人文活動等八大主類。

18、旅遊資源分類的原則

1) 同質性與差異性原則;

2) 對應性原則;

3) 第次性原則。

19、旅遊資源分類的步驟

1) 在大量收集各種旅遊資源資料的基礎上,確定旅遊資源分類的目的和要求;

2) 通過比較分析,初步建立分類系統,把各類旅遊資源歸入不同類型;

3) 通過補充、調整,完善分類系統;

4) 在完成前述工作的基礎上,寫出分類說明。

20、人文旅遊資源的景觀特性

1) 突出的人造性

2) 顯著的時代性

3) 豐富的文化性

21、中國古代建築的基本特征

1) 木構架為主的框架式結構;

2) 優美柔和的輪廓造型;

3) 整齊而靈活的庭院式平面布局;

4) 豐富絢麗的建築裝飾;

5) 天人合壹的環境藝術。

22、簡述園林景觀的構景原則和造景手法

構景原則有:

1) 貴在自然

2) 重在曲折

3) 精在特色

造景手法有:

借景、框景、抑景、對景、漏景

23、人文活動類旅遊資源的主要特點

1) 非物質性;

2) 民族文化性;

3) 地域性;

4) 多樣性;

5) 體驗性。

24、旅遊資源普查的意義

1) 有利於掌握資源賦存現狀;

2) 有利於明確資源開發方向;

3) 有利於資源的科學保護;

4) 有利於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

25、旅遊資源普查的成果形式

1) 旅遊資源普查表格;

2) 旅遊資源普查報告;

3) 旅遊資源信息查詢系統;

4) 相關圖件等。

26、旅遊資源普查中的“十字”方針和“五定”原則分別是什麽

“十字”方針指科學、客觀、準確、量化、簡潔;

“五定”原則指定位、定性、定量、定級、定影。

27、旅遊資源評價的目的和原則

評價的目的:

1) 明確旅遊資源的質量;

2) 確定旅遊地的性質;

3) 提供開發利用的科學依據;

4) 反映旅遊資源的演化發展情況。

評價的原則:

1) 全面系統原則;

2) 動態發展原則;

3) 客觀實際原則;

4) 綜合效益原則;

5) 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原則。

28、《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 18972-2003)中旅遊資源評價的內容包括哪些?

1) 觀賞遊憩使用價值;

2) 珍稀奇特程度;

3) 規模、豐度與幾率;

4) 完整性;

5) 知名度和影響力;

6) 遊憩期或使用範圍;

7) 環境保護與環境安全。

29、簡述“三三六”評價法

即“三大價值”、“三大效益”、“六大條件”。

三大價值指歷史文化價值、藝術欣賞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

三大效益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六大條件指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旅遊資源的類型和地域組合條件、旅遊資源的容量條件、客源市場條件、旅遊開發投資條件和施工難易條件。

30、旅遊資源分類的步驟

1) 在大量收集各種旅遊資源資料的基礎上,確定旅遊資源分類的目的和要求;

2) 通過比較分析,初步建立分類系統,把各類旅遊資源歸入不同類型;

3) 通過補充、調整,完善分類系統;

4) 在完成前述工作的基礎上,寫出分類說明。

31、旅遊商品的主要特點是什麽,針對每壹種特點,我們在旅遊資源開發中應註意什麽?

1) 相對可移動性。壹方面導致了美食旅遊和購物旅遊依然存在,另壹方面導致全國各地美食和旅遊紀念品日益趨同的現象。因此,從開發旅遊商品的角度來看,應該有意識地限制旅遊商品的移動,使其始終保持地域特色。

2) 地域性。沒有地域性的商品不具有壟斷性且容易被市場所淘汰。因此在旅遊商品開發過程中,壹定要依托地區的自然歷史文化特征,開發壟斷性強、地域特色突出的旅遊商品。

3) 再造性。相關的旅遊開發不是受到旅遊資源本身容量的約束,而是受到旅遊市場發展規模的限制。為此,作為比較成熟的旅遊目的地,需要重視旅遊商品的開發,提高購物、飲食在遊客消費中的比重,為地方旅遊收入增長開辟壹條新的途徑。

32、試從旅遊目的地的規模角度談談旅遊資源的開發模式

根據開發規模、開發對象功能,以及開發組織形式不同,對開發類型的劃分是不同的。從旅遊目的地的規模來看可以分為跨區域開發、區域開發和小區域開發,甚至產品開發。

1) 跨區域開發涉及空間範圍巨大,應在高位政府主導下以及不同地域政府的協作下進行。為避免出現重大失誤,必須進行規劃研究,並在開發過程中對規劃對調整。

2) 區域開發是指市級開發。由於管理機構唯壹,行政意誌可以得到很好的體現,因此區域開發是政府指導並控制下的開發。根據旅遊資源的等級、區位條件和區域經濟背景的組合,對區域旅遊開發方向進行判定。

3) 小區域開發是指村鎮級別的開發。確定開發方向,註重與周邊村鎮的差異性發展,提倡差異競爭。小區域開發所涉及的空間有限,對開發資金規模要求不高,當地可自主開發。開發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決定於開發者的意誌和理念。

33、試述地質地貌類旅遊資源的開發要點。

1)開展地學專業旅遊

此類資源具有十分突出的科學意義,因此具有重要的科學教育功能。

2)開展觀光旅遊

壹要保持地質地貌原貌,盡可能避免人為的修飾和改動;

二要向遊客提供各方便的配套服務,滿足遊客的各種旅遊需要;

三要註意對資源及環境的保護。

3)開展體育健身旅遊

利用地表的地勢起伏,配以其他必要的自然要素,通過旅遊者自身運動,達到體育健身的目的。

註意線路的選擇、設計,同時要盡可能消除各種危險因素,最大限度保證遊客的人身安全。

4)開展療養和度假旅遊

在壹些地質地貌景觀奇特、優美,其他自然要素配合良好的地區,可建成療養院或度假區。

5)發揮地質地貌在風景區中的襯景作用

有些風景區雖然不是以地質和地貌風景為主,但它離不開地質地貌這個基礎,所以如何充分發揮地質地貌的襯景作用是旅遊資源開發中的壹個重要技巧。

34、試述遺址遺跡類旅遊資源的開發要點

1)分析遺址遺跡的全貌和內涵,選擇開發的具體對象

要以考古發掘及其科研成果為依據,分析遺址遺跡的全貌和內涵。

就某壹地區而言,應從宏觀上把握遺址遺跡的分布狀況、類型、特征、蘊藏量及相應的聯系與區別;從微觀上選擇重點遺址,弄清其時代、類型、文化屬性、文物藏量和歷史科學價值,為選擇具體開發對象提供依據。

2)確定開發目標,因地制宜進行開發

a對自成系列的遺址群的開發:在遺址群所在地建立綜合性的遊覽區。

b對範圍小、獨立存在的遺址的開發:可建立專題博物館。還有些價值重大、特點突出,但尚不具備單獨開發條件的獨立遺址,則以保護為主,對其價值與範圍樹立標牌,作為參觀點納入該地的旅遊產品中。

c對廣泛分布的同類遺址的開發:開辟為旅遊線路,開發特色旅遊產品。如三國旅遊線路

d對歷史文化名城內的古遺址的開發,應納入名城總體建設規劃之中。歷史文化名城的開發有再現型和展示型兩種

e對革命軍事遺址的開發:以國內旅遊者為重點,以向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教育為中心任務,貫徹寓教於遊、寓教於樂的方針,根據具體對象因物而異,采取不同方式進行開發。

3)遺址遺跡的開發應該融入遊客的體驗

如北京順義區焦莊戶地道戰遺址將實施新保護規劃方案,建成以展示地道戰革命歷史文化為主題,綜合參觀、體驗活動、休閑旅遊為壹體的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綜合活動區。遊客們在這裏可以看展覽,了解地道戰的歷史;鉆地道,參觀抗戰民居,吃抗戰飯,看抗戰電影,甚至可以親自打壹場“地道戰”,真實體驗抗戰時期的戰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