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李濟仁的創始人

李濟仁的創始人

●他帶領學生還原了668位新安醫家的原貌和400多部新安醫書。

●提出了“癱痿統壹說”等壹系列理論,制定了治療頑固性癱瘓的四法,建立了有效的驗方。

●他突破家規,進行開放的醫學傳承,培養了壹批醫生。

名醫自古出江南。安徽省唯壹的“國醫大師”不是省城的,也不是中醫院的,而是皖南醫學院壹級山醫院中醫科的。

李濟仁,顧名思義,講究德性,用善良和仁愛去幫助人和世界。他崇尚功勛,倡導“癱痿合壹”等壹系列學說,在醫學教學和科研崗位上引領學術發展,成為新安醫學研究的奠基人。他重視意見,帶領家人甚至醫生團隊,著書立說,繼承發展新安醫學。胸懷大誌,善待世界。

從鄉村醫生到中國名老中醫

著名黃梅戲演員嚴鳳英患有頑固性失眠1多年。經過三次咨詢,嚴鳳英痊愈了,他再也沒有服用安眠藥。

1931年冬,徽州歙縣喬婷山鳳儀村的貧苦手藝人李得天獨厚,生了壹個兒子,名叫李遠山。幾十年後,李遠山從壹名鄉村醫生壹步步成為新安醫學的傳人,成為全國著名的老中醫、國醫大師。

七歲時,李遠山開始學習四書五經。他聰明,肯思考,為國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43他遵循的原則是“世界上改變的人都是有病的;俗話說,“世上最好的是最好的藥”,王潤身,壹個著名的當地醫生,研究醫學。他苦學三年,想找個名氣高壹點的人跟老師學,更進壹步。

“鼎潭有車頭廟,半夜叫驛站。”山村的夜晚,天黑了,村民們打著燈籠去丁灘請張根貴看病,給年輕的李遠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張根貴是新安世界醫學博士張壹鐵的第十三代傳人。李遠山心裏有個想法,“不做醫生,就做這麽有名的醫生。”於是,他自告奮勇拜張根貴為師,並改名為李濟仁,意為“與世為善”,以示抱負和決心。

自1949以來,李濟仁壹直在歙縣小川奈那行醫。解放後,先後兩次被選派到安徽中醫學校(安徽中醫學院前身)教學班學習,還參加了安徽中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的籌建工作,並擔任《內經》教研組組長和大學教研室主任。隨後在歙縣人民醫院、安徽中醫學院、安徽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渭南醫學院等單位工作。

多年來,李濟仁敏感、好學、勤奮。在掌握復雜而深刻的中醫知識的同時,也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多次沈迷於壹些疑難雜癥。

早在1965年,著名黃梅戲演員嚴鳳英就患有頑固性失眠1多年,但多次服用進口高效安眠藥無效。李濟仁回憶說,當時嚴鳳英兩眼發黑凹陷,頭暈煩躁,腰膝酸軟。李濟仁分析,長期失眠,治療不宜,應從肝論治,以養肝陰為主,安神為輔。於是開了平肝益腎,調和陰陽的方子。服用7劑後,病人可以睡4個小時。根據時間醫學,李濟仁指導患者在下午服用壹次,晚上睡覺前服用壹次,以充分發揮療效。經過三次會診,病人已經沒事了,再也不用安眠藥了。

1981年夏天,53歲的黃術後高燒41℃,出現頭痛、意識不清。醫生用冰敷和抗生素退燒,無效。午夜時分,院長派人去請李濟仁會診。李濟仁認為患者高熱是由於熱交換和熱氣所致,並以芳香解表、清熱利濕為方,如香香飲、白虎湯加減等。服用後不久,患者退燒。

由於醫名流傳,療效顯著,全國各地、馬來西亞、新加坡、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的人絡繹不絕。李濟仁還獲得了壹系列榮譽,如第壹批繼承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的導師和第壹批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從徒弟女婿到“張壹鐵”後代

夫妻* * *雙雙繼承“張壹鐵”傳家寶,先後轉入皖南醫學院,雙雙入選“百年中國百名中醫臨床醫生”。幾十年來,兩人在中醫理論和臨床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鼎壇“張壹鐵”歷史悠久,至今已有450多年的歷史。已傳承15代,被譽為新安第壹醫學院。張壹鐵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北宋名醫張闊。繼張闊之後,張杲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史書的作者。張還著有《醫流論》、《傷寒論略》、《秘方》等書,影響深遠。

時光荏苒,明朝嘉靖年間,醫家們把醫術傳給了張守仁。因醫術高超,常服壹劑即愈,故人稱“張壹鐵”。他為人和善,不管病人多麽貧窮或卑微,他都能細心地對待他們。特別是在冬春季疫情高發季節,所有藥物均煮沸後放入茶水中,晝夜免費提供,惠及村民和路人。

在舊社會,傳家寶技術是由兒子傳給女兒的。張根貴完善了祖傳“終藥”,創造了春夏秋冬不同的加減方法,進壹步提高了療效。其特點是“穩、準”,辨證準確,用藥準確,劑量大,往往壹兩劑就能使病起死回生。國學大師吳先生因久病不愈,遍訪名醫。回到歙縣老家後,被張根貴治好了。除了仰慕之外,還特意送了他壹份“我心滿雨露”的禮物。然而,張根貴的獨子死了,二女兒張順華決定學醫。她苦學苦練,親自上山采藥、配藥、嘗藥,用真心感動父親來到孝感。多年後,她了解了自己的家庭,成為了壹名知名的“女帖”。

作為壹名學徒,李濟仁晚上背誦,並勤奮練習。他和弟弟張順華壹起抄藥方,跟著老師查房,采藥,制藥。張根貴看在眼裏,樂在心裏。李濟仁才華橫溢,誠實能幹,對疑難雜癥有很好的處理方法,令老師刮目相看,特別欣賞。不久就把女兒許配給他,同時把家學傳承下去。他和張順華壹起,是“張壹鐵”的第14代傳人。大概有這樣壹個君子協定,的第壹個兒子將來要隨母姓張。

解放後,李濟仁夫婦先後轉入皖南醫學院。他們不僅在醫術上繼承了《張壹貼》,而且延續了《張壹貼》給醫生送藥的傳統。幾十年來,不管多忙,他們每年都定期回老家給鄉親們送藥。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李濟仁夫婦還為國內外超過1萬名患者提供了“免費咨詢服務”。

原創,新解讀,文章豐富。

從傳統醫學到現代科學研究

他註重新安醫學學術思想與《內經》理論和診療方法的融合,並從臨床實踐中體悟,建立新的理論、規律和方劑;提出了“癱痿合壹”的理論,制定了治療頑固性癱瘓的四法,創立了“歸芎參麥琪胃方”。

“北協和,南壹機”是過去對國西醫院最好的評價。李濟仁所在的皖南醫學院壹級山醫院由美國基督教會於1888年創建,距今已有120多年。蔣介石和參觀過醫院,、沈克非、陳等名醫先後任職。可想而知,在這麽知名的西醫醫院行醫,壓力有多大。

“西醫出書,中醫也出書,西醫搞科研,中醫搞科研。”李濟仁以其不屈不撓的性格,努力建立新的理論、法律和藥方。李濟仁是安徽醫學院和安徽省壹級醫院的“四大支柱”和“四大名師”。

李濟仁當醫生已經60多年了。在治療外感疾病和急癥方面,他繼承了“張壹鐵”的心理學方法,以準確認證為基礎,用藥兇猛,專選藥物,重劑量,往往1劑量有效;辨證論治雜病,應參照新安王集“培元派”提出的調補氣血、固本培本的思想,重視培補腎氣,靈活辨證。如針對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李濟仁系統提出補腎、健脾和胃、養血舒筋法,並治愈數例。

根據新安醫家診治痹痿的基本特點和規律,李濟仁在臨床上強調痹痿的辨證論治,提出了"痹痿合壹"的理論,並制定了從虛論治、從瘀論治、從痰論治、從脾胃調理肝腎、養血舒筋四法治療頑痹。

王,15歲,四肢無力,走路像鴨子,經常摔倒。被大醫院診斷為“進行性肌營養不良”,長期服用激素和維生素無效。患者家長前來尋求治療。經過李濟仁的檢查,他被診斷為肝腎不足的痿證。將《內經》理論與診療方法相結合,創立了新安醫學學術思想,確立了補腎益肝、舒筋活絡的治療原則。服用中藥壹段時間後,患者的四肢感覺很強壯。李濟仁根據他的情況調整了幾次處方,並告訴他要堅持鍛煉。很快,病人的病情有了很大的好轉,臂力增強了,腿也結實了,幾乎和常人壹樣。

對於疑難病,李濟仁主張辨證與辨病相結合,集經方、時方、驗方於壹爐。在胃病的治療中,提倡和降、溫、清熱、養和消食六法,並建立了治療冠心病的歸芎參麥琪胃方、治療痹證的羅清通痹飲、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的固本益腎湯、治療乳糜尿的苦參消濁湯等等效方劑。

李濟仁實踐新安醫籍的整理和校勘,潛心提煉新安醫學診療的特色規律,帶領學生成功還原了668位新安醫家和400余部新安醫籍,闡明和闡發了新安醫學對急、危、難、重疾病的診療經驗和規律,成為新安醫學研究的奠基人。

撰寫編輯了《濟仁醫誌》、《痹證通論》、《大醫精要——新安醫學研究》等學術著作14部,發表論文112篇。中國工程院院士董建華教授評價他“新穎獨到,學識淵博,揭示了前人的秘密,做了壹個醫療保健的寶船。”從名醫世家到名醫團隊。

老兩口和五個孩子組成名醫家族鏈;突破家規,培養指導了壹批研究生為“張壹鐵”世界博士,其中研究生22人,高級學徒2人,形成了博士團隊。

家族鏈式傳承是新安醫學的突出特點,“張壹鐵”就是典型代表。其14代傳至李濟仁家族,老兩口和五個孩子,形成了名醫世家的家族鏈條;兩人突破家規,培養指導了壹批研究生,組建了博士團隊。

長子張其成是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國學專家,傳統文化傳播者。二女兒李燕,現為皖南醫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壹級山醫院中醫科副主任;三兒子李勇大學畢業後,在當地經營了壹家診所,延續了“張壹鐵”的家族傳統,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醫在民間”的價值理念;四兒子李彪是中國科學院博士,德國洪堡學者。他在美國工作,擔任總工程師,主要研究生物材料,並進行生物醫學和中醫方面的研究。小兒子邵麗是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內科醫生。師從院士、李院士,現為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以中醫“證”為突破口,開辟了“中醫生物信息學”和“系統生物學與中醫現代化”的研究方向,引起了學術界的高度關註。“兄弟有三導師,兩代有七教授”,“張壹鐵”不再是單行本的傳記,而是方菲的滿堂彩。

張其成回憶說,小時候父親經常告誡他們,“生氣學習總是有益的,玩搖擺遊戲總是無益的”,鼓勵和支持孩子自由探索未知。父親曾經在中醫院、綜合醫院、中醫學院、醫學院工作。他視野開闊,思想開放。對中西醫的互補和發展有獨到的見解。他也鼓勵兒子用現代的方式繼承和研究中醫,希望在傳統和現代之間找到平衡和突破口。這些對孩子未來的誌向和興趣有很大的影響。五個孩子從文化、臨床、科研等角度傳承中醫,從丁灘鎮走向全國乃至世界。

弟子童曉琳,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糖尿病專家。弟子孫世發,現為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方劑學專家;弟子胡建北,現為皖南醫學院科研主任,博士生導師,專攻“中醫生理學”;弟子朱昌剛,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1醫院博士後,對中醫“治未病”理論有獨到見解。從“三高”患者到老年人健康

不惑之年血脂高,天命之年血壓高,聽聞之年血糖高。延壽有妙法——跳舞使五臟安寧,收藏字畫欣賞,親近自然看山川。

將近八十歲的李濟仁有壹張漂亮的臉,面帶微笑,對人很友好。看他精力充沛,思維敏捷,很難把老人的這種健康與“三高”聯系起來。不過,李濟仁笑著說:“不惑之年血脂高,天命之年血壓高,聽聞之年血糖高,都有延年益壽的妙法。”

跳舞是使五臟安寧的第壹招。長期以來,為了保持健康的身體和旺盛的精力,李濟仁試圖總結出壹套鍛煉五臟的保健方法,即“養心、調肝、調肺、健脾、補腎”此外,他認為要註意六腑的健康。平時多吃粗纖維食物,刺激腸道蠕動,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五臟功能正常,身體才能處於“陰、平陽、秘”的健康狀態。

收藏字畫,享受樂趣是第二招。李濟仁喜歡收集字畫。他家的墻上,掛著各種名人字畫,各有特色。其中,啟功先生的書法非常搶眼,“神在心中,手在手中”是對李濟仁性格和職業醫生的形象描述。繁忙的工作結束後,李濟仁喝了壹杯茶,靠在紅木椅子上,壹件件品嘗美味佳肴。他說:“收藏字畫是壹種高雅的文化活動,既能增長文化知識和品位,又能滋養情感,延年益壽。”

親近自然,看山川勝景,是第三招。李濟仁是壹個聰明的人,他壹直在研究黃奇,親近自然,熱愛旅遊。他不僅走遍了家鄉,還遊歷了東南亞、歐洲、美洲、澳洲、非洲。著名書法家葛傑平先生專門制作了壹副對聯作為禮物。“登上五嶽山足印園隨洪祖,玲瓏黃玉古玉手戴繪本,踵以青蓮。”

李濟仁居住的醫療社區綠樹成蔭,覆蓋著綠色的樹木。在這樣優美的環境中,清晨聽鳥叫,河邊聽濤聲,“畫舫河上韻”是李濟仁的壹大樂事。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事實上,李濟仁最大的健康秘訣就是“和諧”。他平和、隨和、謙虛。

在十年浩劫中,李濟仁作為壹個“死忠老頭”,舍己為人,飽受迫害。災後,李濟仁成為安徽省教委和衛生系統職稱評審委員會評委,中醫評審組組長。以前和李濟仁打過仗的人請他幫忙評職稱,李濟仁笑著死了。

“我不敢抱治國之誌,但我永遠珍惜救死扶傷的善心。”當聽到自己被授予全國首屆“國醫大師”稱號時,李濟仁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他向恩施甘露低頭,他對陽光深深感恩;我願化仁為“壹帖”,讓普濟永遠繁榮健康。目前,年近80歲的李濟仁以矯健的步伐延續著新安醫學千年的血脈,同時書寫著自己輝煌的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