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十三陵中的定陵簡介

十三陵中的定陵簡介

明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任皇帝朱翊鈞(萬歷)的陵墓。他的兩位皇後(小椴和蕭靜)也葬在這裏。定陵位於長陵西南大禹山麓。

定陵早在萬歷皇帝駕崩前就已動工,萬歷十二年(公元1584年)動工,歷時六年完工,耗資八百萬兩。陵墓建成時皇帝才28歲,直到1620才正式開放。定陵成為明十三陵中三大墓地之壹。

其地面建築* * *占654.38+0.8萬平米,前有寬闊的庭院,後有高大的寶城。陵墓正門前是三條腿的漢白玉橋。

過橋是壹座高大的亭子。亭周圍有廟祭部、祭亭、定陵監獄等建築300余處。然後就是墓地最外面的墻——外羅城(墻外的墻)。

定陵的主要建築有坑門、坑廟、寶城、明樓和地宮,占地182000平方米。這是明十三陵中的壹座發掘墓。

“文革”中,定陵被批判為“鬼魅”,萬歷皇帝和兩位皇後的屍骨、棺木被毀。

並且由於當時人們的文物保護意識不強以及當時特定的歷史時期(主要指文化大革命和資本主義的決裂),定陵出土的大量絲織品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很快風化。因此,定陵的發掘也被認為是考古史上的壹大悲劇。

擴展數據:

明成祖葬在定陵:

(1563九月四日-1620八月18)明朝第十三任皇帝,的第三子,明朝皇帝的第三子,他的生母是孝皇後李。

隆慶二年(1568),三月十壹日立為皇太子,在東宮。隆慶六年(1572),明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繼位,年號萬歷,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在統治的前十年,內閣首輔張主持政務,張推行壹系列改革措施,使社會經濟有了很大發展,創造了“萬歷盛世”的局面。在此期間,他主持了著名的萬歷三大遠征,鞏固了漢家的疆域,但也耗費了大量的金錢。?

在執政後期,由於缺乏像張這樣的賢人來處理監察問題和國家之爭,他在政治事務中被拋棄,對政治事務感到厭倦。此後20多年不再打官司,全國運營幾乎停止。在明神宗執政後期,黨爭長期持續,導致政治事務日益腐敗。

此外,明神宗在統治期間征收礦業稅也被稱為壹大批評,這使得明朝逐漸衰落。這個時候東北的滿族開始崛起。萬歷四十七年(1619),明軍在薩爾滸之戰中被努爾哈赤擊敗,明朝在遼東的控制崩潰。

在明神宗統治時期衰落的明朝也在這壹時期變得活潑開放,中國經濟在當時的世界經濟中處於領先地位。這壹時期,中國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

外國傳教士也紛紛來華。例如,利瑪竇訪問了明神宗,開始向東方傳播西學。整個社會也表現出反對封建禮教、解放個性的精神。

萬歷四十八年(1620),七月二十壹日,明神宗去世,享年五十六歲,名曰天後宮。謚號範天河寫了壹篇關於哲蘇頓的短文,說武安人止孝而顯帝,葬明陵定陵。長子朱常洛在他死後繼承了王位。明神宗死後僅24年,明朝就滅亡了。

百度百科-朱翊鈞

百度百科-明定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