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吳橋旅遊公司

吳橋旅遊公司

位於河北省東南部的吳橋縣是中國雜技的發祥地之壹,被國內外雜技界公認為中國雜技之鄉。從65438到0993,吳橋縣政府和香港國際旅行社共同建立了吳橋雜技世界,並把雜技藝術作為壹種獨特的旅遊資源加以開發和利用。大世界占地200公頃,規模龐大,氣勢磅礴,設有10個景區,集千年雜技文化於壹園,集遊樂、人文、自然歷史、民俗、雜技培訓、比賽交流於壹體,具有神奇、精彩、新穎、獨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展現雜技之鄉古老的民俗文化,成為獨具特色的世界東方雜技旅遊勝地。為弘揚民族文化,將吳橋的雜技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進壹步促進縣域經濟快速發展,4月28日,1992,由吳橋縣政府與香港* * *,共同建設的吳橋雜技世界旅遊景區破土動工。

東光鐵佛寺是著名景點,以滄州獅子荊州塔和東光縣鐵菩薩聞名。據《東光縣誌》記載,鐵佛寺原名趙普寺,始建於北宋開寶五年(公元973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因寺內佛像巨大而聞名,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直系軍閥吳親筆為鐵佛寺題碑。解放後,鐵佛寺被列為河北省重點保護文物。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時代的變遷,鐵佛寺經歷了蒼桑。——期間(1966年8月25日),這些象征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名勝古跡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改革開放以來,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縣政府報請省政府批準,重修了鐵佛寺。1987年3月22日破土動工,1989年3月投資500萬修繕鐵佛寺。新建的鐵佛寺位於旅遊區的中心,占地7334平方米,包括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和東西附殿。它是壹組古色古香、典雅雄偉的模仿宋代的古建築。

前童寺位於鹽山縣前童鎮,滄州市東南,鹽山縣城北25公裏。千童寺內有杜東堂、泰山堂、友誼堂,記載了秦朝方士徐福永帶領少男少女成功東渡,以及對日本列島的影響。前童鎮在商周戰國時期被稱為“饒安邑”,意為“其地豐饒,可供人用”。據《史記·趙》記載,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1),龐攻取饒安就是指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在秦朝時被稱為“千子鎮”始皇帝派徐福派數千童男童女下海討蓬萊,置此城為居所,故名。“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這個縣叫‘乾通縣’。北魏西平二年(公元517年),在此設立滄州府。

河北省梨和金絲小棗之鄉泊頭;西鄰古運河,北接滄州,南接吳橋,東接京滬鐵路(雜技之鄉)。博聯寺的修建,就是為了滿足這壹地區廣大信眾的願望,提供壹個良好的聽經聞法的學習環境。經宗教局和政府相關部門批準,已建在孝泉村。山門前有壹座大碑,山門入口是中軸線上的天王殿。天王殿兩側是五官殿、客廳、大悲殿、地藏殿。天王殿後面的中軸線是大雄寶殿和前面的兩座石頭建築。中軸線的最後壹側是藏經樓,兩側是佛寺和寺院。2005年初,恒澄法師應孝泉村原書記孟及廣大信眾的邀請。經泊頭市宗教局批準,他計劃在孝泉村修建博聯寺。帶著大眾的期待,法師空拳建廟,其艱難險阻可想而知。在建寺資金最枯竭的時候,恒誠大師傷心欲絕,不忍半途而廢建寺工程,毅然從北京分三步籌集凈資本。

鐵獅子位於滄州老城區開元寺前,滄州東南20公裏,東關村西0.5公裏。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中國最早的大型鑄鐵藝術品之壹,具有重大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滄州鐵獅子位於滄州市政府駐地東北偏北16.5km處。位於東關村以西0.5公裏處。鐵獅子高5.78米,長5.34米,寬3.17米,重約50噸。據說文殊菩薩蓮花坐,獅身朝南,頭朝西南,兩只左腳在前,兩只右腳在後。它是中國大型的令人驚嘆的鑄鐵工藝,姿態雄偉,大搖大擺,慢吞吞像壹只鐵獅子。它也是中國著名的歷史遺跡。它有1000多年的歷史,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藝術才華。解放後,鐵獅子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和保護。國務院首先將其列為全國第壹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對其進行了各種修繕。滄州鐵獅子,當地俗稱“鎮海吼”,位於滄縣老城區,原開元寺前。獅子身高3.8米,頭高1.5米,身高5.48米。

官邸是中國古代官員處理公務的地方。河間市現屬河北省滄州市管轄。歷史上,河間是與保定、濟南、開封齊名的四大名府之壹,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歷代都在此設置郡縣、開國、州、府。是北京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重地,素有“京南第壹府”之稱。自北宋以來,河間州縣共存了804年。所以市裏既有府衙,也有縣衙。直到辛亥革命,縣城被廢棄。1936年,國民黨政府再次在此設立專員公署,各縣辦事處均設在前政府的官署(現第二中學所在地)。老宅邸的座位坐北朝南,前面有高大的影壁(影壁)。影壁兩邊都有鐵門。鐵門外有壹條永路直通河間東西街,街上有壹座高大的木牌樓。廣場上刻著“趙巖·熊峰”四個大字。(傳說是直隸總督方冠成寫的)大門兩邊有壹對石獅子,大門附近有壹口水井。門兩邊的墻上(辛亥革命後),左邊的書是《天下公》,右邊的書是《選賢任能》。大門內有門房(接待室),兩方旗桿,旗面相對。東西兩側都有房子,是奴隸居住用的,儀門在裏面,官員的房子東西分開。

東臨大海,西臨溪流,南控齊魯幽燕。古寺歷代高僧居住,在津南聞名天下。《清縣誌》(清光緒)載:觀農寺重修於同治(1867)大孝子墓東南角,縣城西南四十裏。觀音寺位於新興鎮大孝子墓的東面。它的建造年份和月份無從考證。然而,在它數百年的歷史中,許多皇帝和詩人來到這裏表達敬意,並留下了許多感人的故事。相傳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九月,康熙第壹次南巡。在此期間,他觀察民情,觀察民風和官方作風,並聽說佛教僧侶住在Xi觀音寺,所以他去了那裏。康熙帝,國君及其隨行人員駐紮在河間府太平莊宮內(與“關”音同:馬車),寫下詩句:“新霜北來,莊稼滿西域。”農歷八月十五,觀音寺舉行了法父的聖誕晚會。坎農吉的千佛旗人山人海,壹派喜慶氣氛。康熙帝聽地方——說是佛家當代——道法精深,就決定見見這位。於是,他便裝來到卡農吉,卻見:牌坊巍峨,山門巍峨,石獅遙遙,金剛猙獰;層層廳堂,鋪瓦鋪竹(與‘孟’音同:屋頂);清風徐來,清風甘甜;

我國有十個民族信仰伊斯蘭教。信仰伊斯蘭教的人做禮拜的地方叫清真寺,也叫禮拜寺。信仰伊斯蘭教的人聚居的地方,就有穆斯林禮拜寺。在中國眾多的穆斯林禮拜寺中,河北滄州穆斯林北大寺是著名的壹座。滄州穆斯林北大寺位於滄州市東南部回族聚居的新華區,在全國回族中享有盛譽。這座清真寺歷史悠久。滄州地區是回族聚居區。資料顯示,明朝初年,為了給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民解決朝拜場所,當地壹位姓吳的回民官員賣掉了百余畝土地,帶頭捐資修建了壹座寺廟。在他的帶動和影響下,滄州市及其附近的其他回族居民也紛紛慷慨解囊。經過壹段時間的準備,在吳的主持下,於明四年(公元1402年)正式開始修建清真寺,並於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18年後建成寺院。這座由當地回族人齊新修建的清真寺,已有近600年的歷史。穆斯林北方的大清真寺建築面積廣闊,氣勢宏偉,建築風格獨特。

冀中烈士陵園位於河間市曙光西路,正門北側。大門東側的冀中烈士陵園六個大字,是當時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冀中同誌題寫的。正門面對冀中烈士陵園廣場,紀念館在廣場南面。墓地的南端是無名戰士墓。在紀念館和無名烈士墓之間的中軸線上,冀中革命烈士紀念碑巍然屹立,花崗巖貼面11米。墓園裏種滿了蒼松翠柏,楊柳搖曳。翠綠的草坪和壹簇簇鮮花將墓地裝點得莊嚴肅穆。冀中區是抗日戰爭時期在晉察冀邊區設立的省(區)級行政單位,是中國* *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在華北敵後創建的平原抗日根據地。抗戰勝利後,冀中區擴大到51個縣(市),東臨渤海,西接平漢鐵路,南依滏陽河,北連京津。華中地區的人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無數先烈為抗擊外來侵略和解放中國人民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前赴後繼,敢於鬥爭,不怕犧牲,譜寫了壹曲血與火的凱歌。冀中革命烈士紀念館建在石井公墓,占地500平方米。

紀曉嵐文化公園位於紀曉嵐故裏河北滄州市滄縣崔二莊。紀曉嵐是中國的文學家。本名雲,字小蘭,字春帆,本名,道號道士。生於清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十五日,卒於嘉慶十年(1805年)二月,歷經雍正、乾隆、嘉慶三朝,享年八十二歲。紀曉嵐是中國清代壹位耀眼的人物,作品眾多。他因編撰《四庫全書》和撰寫《嶽薇草堂筆記》而聞名於世。“紀曉嵐文化園”占地70余畝,有官圖書館、嶽薇草堂、灤河入懷古室、晏九九館、文怡館等仿古建築。公園以實物和繪畫的形式記錄了紀曉嵐的生活和著作,還收藏了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四庫全書》。紀曉嵐文化園是壹座園林式的仿古建築,園面寬闊,水榭樓閣,綠樹環繞,長長的紅墻,幽靜雅致。景區面積5萬多平方米。眾所周知,酷愛旱煙,有“冀氏大煙袋”的綽號。於是,紀遠專門設計了壹個生鐵制成的“大煙袋”,長8.2米,重21噸,為世界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