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安徽省宣城市涇縣什麽時候撤縣並市?

安徽省宣城市涇縣什麽時候撤縣並市?

我受縣政府委托,現將我縣“撤縣設市”有關工作情況匯報如下,請予審議:

為轉變我縣經濟增長方式,實現跨越式發展,加速推進我縣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增強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根據縣委、政府領導的指示,縣民政局於2月12日專程到省民政廳以及廳區劃地名處,就“撤縣設市”的工作進行了咨詢和了解,並將了解到的有關情況向縣委常委會議作了專題匯報,2月23日,縣委常委會議研究決定正式啟動我縣“撤縣設市”工作。

壹、“撤縣設市”的政策、背景及形勢

為推進城鎮化建設步伐,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入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完善設市標準,嚴格審批程序,對具備行政區劃條件的縣可有序改市”。國務院決定將已經凍結了16年的“撤縣設市”審批工作,解凍為有序推進“撤縣設市”。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召開了高規格的全國城鎮化工作會議,明確了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對城鎮化總體布局作了安排,提出了“兩橫三縱”的城市化戰略格局,我縣處於規劃中的“皖江城市帶”的區域之中。

從我省的情況來看,全省地級市有16個,縣級市僅6 個,其中包括原地級市巢湖市,結構極不合理。同時,與周邊省相比,縣級市數量上有明顯的差距(山東省31個縣級市、浙江省22個、江蘇省27個、河南省22個、湖北省24個),因此,省委、省政府有意借這次縣改市的契機,調整我省縣級市的布局設置結構,支持有條件的縣積極申報縣改市工作。

目前,省政府正在制定“撤縣設市”規劃,對初步符合條件的縣(區),根據相應指標和布局需要,已按先後順序排出20個“撤縣設市”名單,我縣在其列。

從各地申報的情況看,全國已有165個縣“撤縣設市”申報材料已報國務院排隊待審批,其中,我省僅有壹個“潛山縣”。另有6個縣在省政府排隊等候審批(其中包括宣城市的“廣德縣”)。

二、我縣“撤縣設市”的條件

(壹)經濟發展初具規模

2013年,我縣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2.2億元,三產業結構比為22.0:44.3:33.7,人均GDP達20312元人民幣,財政收入11.3億元 。

全縣35.58萬人,其中,從事非農產業人口7.2萬人,縣政府所在地涇川鎮從事非農產業人口5.4萬人,全縣從業人員24.7萬人,其中,第壹產業9.3萬人,第二產業6.1萬人,第三產業9.3萬人。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107戶,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02.38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23.6億元。

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12399萬美元。其中,出口10581萬美元。

(二)社會事業穩步發展

全縣各類學校158所,在校學生3.8萬人,建有宣城市工業學校和省級優秀民辦學校英特學校,擁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科技創新企業1家,“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多家,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00個,其中二甲醫院2所,千人擁有醫療床位3.3張、衛生技術人員3.4人,文化、體育、廣播電視競相發展,基本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求,社會保障體系健全。

我縣先後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稱號,入選“中國綠色發展十強縣”,全省首家”全國有機農業(茶葉)示範基地”,省政府旅遊經濟強縣,全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全省雙擁模範縣。

(三)城區公***基礎設施較為完善

城區公***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其中自來水普及率100﹪,道路鋪裝率100﹪,有較好的排水系統。縣城區域面積10.6平方公裏。建有汙水處理廠,汙水日處理能力達到2萬立方米,汙水處理率74﹪,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達到100﹪;城鎮人均公園綠地面積7.1平方米,城鎮綠化率達到32﹪,全境林木綠化率64.2﹪。

(四)放寬條件獨具優勢

根據咨詢的情況,目前民政部正在制定“撤縣設市”的新標準,預計今年中旬將出臺。按照征求意見中的“撤縣設市”新標準,我縣的GDP等經濟指標排名不占優勢。但是,新標準有放寬條件。即:壹是旅遊資源豐富的縣,境內有“4A”級景區兩處以上的可放寬;二是歷史上屬革命老區的可放寬。

我縣文化旅遊資源豐富,目前國家級文保單位5處,省級11處,涇縣是著名的“宣紙之鄉”,國家宣紙發源地,宣紙制作技藝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外開放景區12個,其中4A級景區5個,3A級景區5個,2013年接待旅遊501.17萬人次,實現旅遊產值16.63億元。2010-2013連續四年榮獲全市旅遊經濟發展獎。

目前,我縣已列入國務院批準的《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建設發展規劃綱要》,旅遊產業將得到更大得發展空間。

同時,我縣歷史上是新四軍軍部、中***中央東南局所在地,皖南事變發生地,屬革命老區。

三、“撤縣設市”意義

我們認為,“撤縣設市”:壹是有利於我縣經濟轉型,加快我縣經濟融入長三角經濟圈,進壹步擴大對外交流,改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的資金和資源為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二是將進壹步明確我縣城市功能定位,提升規劃標準,從而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提高城市品味,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管理格局,增強縣城的綜合承載功能。三是有利於推進農業人口向城市轉移和轉移人口的市民化,帶動二產、三產的快速發展,加快我縣經濟結構調整優化,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統籌並進。四是將進壹步提升我縣的知名度,使我縣旅遊的資源優勢發揮出更大的效益優勢。五是“撤縣設市”後,將會得到中央、省政府更多的項目資金支持,並提高資金扶持標準,城市建設力度將進壹步加大。六是“撤縣設市”也是縣委政府近幾屆領導班子和全體涇縣人民的迫切願望。

四、申報程序

縣人民政府組織縣民政及有關部門制定方案,然後由市至省逐級向上壹級人民政府提出請示,直至國務院。國務院轉經民政部審核並征求有關部委意見,並由民政部草擬批復稿報國務院,國務院批準後,由民政部批復於省政府。

五、計劃及目前工作開展情況

壹是健全領導機構。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四大班子分管領導任副組長,民政局、住建委、財政局、農委、國土資源局、旅遊局、黨史辦、檔案局(縣誌辦)、統計局、經信委、商務局、公安局、涇川鎮等相關部門為成員的撤縣設市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工作列會,及時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將撤縣建市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二是制定實施方案。明確撤縣建市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實施步驟,細化各階段具體工作任務和措施,將各階段、各環節任務分解到相關單位、落實到具體負責人。

三是抓好申報工作。成立申報材料撰寫工作小組,從基礎條件、經濟實力、旅遊資源和交通區位優勢、發展潛力和老革命區條件等方面,闡述論證開展撤縣建市工作的必要性和重大意義,積極與市政府和上級民政部門對接,加快上報撤縣建市申報材料速度。

四是廣泛宣傳發動。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基層的契機,發揮廣播、電視、網站等媒體作用,廣泛宣傳撤縣建市的重大意義,引導全縣各級黨政幹部群眾積極參與到撤縣建市工作中來,在全縣形成“人人參與、***建***享”的良好氛圍和撤縣建市工作的強大合力。

六、設市建議名稱

根據《國務院地名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和我縣的實際情況,縣委常委會初步研究的意見是:暫定名為“涇縣市”。

之前,還提出了三個建議名稱,在此也壹並匯報,以供參考。

1、涇州市。因甘肅省轄區內已有“涇川縣”,根據《地名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統壹行政區域範圍內行政區域名稱不能重名的原則,故我縣改市名稱,不能使用“涇川市”。

“州”字與“川”相近。“州”字本意是“住到河邊”。(在河邊建築有城墻抵擋洪水的城市),和“住在水中”(在平地和窪地上建築有城墻抵擋洪水的城市)。這種河邊居住形式叫“州”,有水邊設城之意,正好與我縣城區地理地貌相近。

2、涇水市。青弋江古稱涇水,據《後漢書.明帝經》記載,“有涇水,出蕪湖,因水立名’,這也是“涇縣”地名的由來。

3、涇市。直接由縣名而來,保持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