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龍陵歷史

龍陵歷史

1.張劍秋,龍陵縣歷史名人,(1919—1955)龍陵縣象主。

1945擔任湘大小學校長。抗戰勝利後,參與創辦小東中學。

1948 10加入中國。滇西解放後,任馬龍縣縣長。

朱家喜,(1909—1949)龍陵朱家莊人。龍雲批準成立“龍陸區遊擊支隊”,任命少將為支隊支隊長兼龍陵縣縣長。

參與籌建“小東中學”,並上報省教育廳審批。1948年初,雲南國民黨反蔣武裝成立,任副軍長。

朱華是龍陵的大象大師。3月初,1951轉到陳賡司令員的機要秘書處,隨他出國抗美援朝。1984曾任湛江市氣象學校籌建處主任、校長、黨委書記,當選湛江市CPPCC第四屆、第五屆委員。

朱嘉翔,(1920-1963)龍陵縣向達鄉朱家莊人。1935年,朱嘉翔約朱佳品、張劍秋聯絡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前往延安,後赴上海向巴金求教。

1945年春,為了振興家鄉的教育,朱嘉翔當上了湘大小學的校長。

2.龍陵在哪裏?龍陵縣位於祖國西南邊陲。古稱黑水籠,意為“林中之村”,是歷史上著名的“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龍陵與緬甸壹衣帶水,邊界線為19。

71 km,是滇西邊境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龍陵轄10個鄉(鎮),人口27萬,有23個民族,4個少數民族生活在世界上。4萬多名華人華僑分布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龍陵交通十分便利。320國道穿境而過,距芒市機場30公裏,距保山機場120公裏。寶龍高速公路將於2008年建成通車。“四季有花,常見雨,壹冬無雪無雷。”

獨特的氣候造就了龍陵的富饒和美麗。全縣國土面積2884平方公裏,水電儲量54。

59萬千瓦,人均水資源是全國的5倍。年平均降雨量2110 mm,素有“滇西雨幕”之稱,森林覆蓋率54。

6%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201種動物,1213種植物,豐富的煤、矽石、高嶺土、石灰石等非金屬礦藏,16種鉛、鋅、錫、銅、鐵等金屬礦藏,使這裏成為動植物的天堂,工業發展的理想之地。

古往今來,龍陵壹直是滇西通往緬甸、印度的咽喉,是兵家必爭之地。二戰時期,滇緬公路穿越縣境。松山作為中緬印滇西抗日主戰場,被美國軍事家稱為“東方直布羅陀”。

1944年5月,中國遠征軍在美國空軍支援下渡過怒江,拉開了滇西反攻的序幕。16萬遠征軍歷時半年多,戰鬥100余次,發動了著名的松山之戰、縣城之戰和平大湘大圍城戰。龍陵縣目前仍有松山抗戰遺址、白塔日軍司令部、日軍軍政課本部、董家溝維安所等多處遺址。

龍陵不僅抗戰文化豐富,而且風景優美,旅遊資源品位高。境內有壹個集醫療、科研、休閑度假為壹體的孟加拉棕櫚熱礦泉旅遊度假區,被稱為“神堂奇水”。有蚌湖,碧水青山;裏面曲徑通幽,河流縱橫的夢諾仙洞;具有長江第壹灣氣勢的三江口熱帶風光、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原始森林等眾多讓人流連忘返的景點...滇西抗戰名城龍陵,期待您的光臨。

3.龍陵戰役後,1943年冬,德國法西斯在蘇軍戰場遭受重創,節節敗退;侵華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壹個島壹個島地與美軍作戰,形勢不妙。由於戰場廣闊而分散,他們的兵力本來就不足。於是,滇緬路上的部隊大部分轉移到了其他地方,改變了防守滇緬路沿線據點的戰術,以爭取時間,幻想德寇拿下蘇聯後可以和中國聯手。

1942年,我在雲南遠征軍11集團軍87師擔任情報參謀,駐守怒江前線,與日軍隔河對峙。由於滇緬和多雷兩條國防公路線(史迪奇公路)被敵人封鎖切斷,美國對華援助物資滯留印度,無法運入中國,因此反攻滇緬公路戰役迫在眉睫,但目前敵情不明,重慶軍區司令部也已指示立即報告情況。87師有壹次派壹個加強連(傅部)偷偷渡河,伏擊了壹輛日軍郵車,打死7個敵人,繳獲4大包郵件。整理了壹夜,得知我面對的敵人是56師22500人,還有18師和2師多,留守和後勤部隊約10000人。

滇緬公路戰役在1943年冬天揭開。執行作戰任務的是滇遠征軍,包括11軍宋希廉下轄的71軍三個師,五十四軍鄭廷毅兩個師,第九軍關的第二軍兩個師,第五軍杜200師,顧寶玉兩個師,新二十八師劉伯龍和新三十九師。

還有美國誌願軍陳納德的14空軍協助行動。中國遠征軍駐印新1軍孫立人部、新6軍廖耀湘部、獨立工兵第8團、右旗第26團等近3萬人。將從印度和緬甸的邊境進入中國。

雲南遠征軍的統帥是陳誠和黃啟祥,其次是魏和。1944年春,我被派去代表集團軍11參加重慶軍區司令部西南情報參謀會議,回到雲南保山王宇鎮87師司令部。師長張紹勛(廣東,黃埔五號)召開師前軍事會議。副師長黃巖,參謀長謝,參謀長等參加了會見.美軍顧問團聯絡組組長中校·奧斯丁參加了會見。

師長首先傳達和說明了軍事指揮和部署,反攻滇緬公路的意義和目的,以及目前的敵情和我師戰鬥序列和兵力的區別。該師決定以259團為先遣隊,怒江摸黑渡河,穿插小路,直奔滇緬公路戰略要地黃草壩,壹舉占領,以切斷龍陵與松山之間的交通。同時派我帶壹隊師的特務隊隨先遣隊收集敵情,其他團等待詳細作戰命令,及時行動。

當晚我率領壹支16人的武裝特務隊,在施甸鎮259師司令部集結。晚上10左右,我和團裏的先頭兵乘橡皮艇偷偷渡河,全團黎明前毫無抵抗地渡河,充分證明敵人兵力不足,防禦空虛。我立即大步向滇緬公路上的黃草壩走去,下午穿過小路,壹舉占領了黃草壩。

距龍陵縣城僅20華裏,是龍陵至嵩山據點公路的要沖。敵人在這裏修建了官兵洗浴場所、汽車停放場所等設施。由於敵人依托堅固工事,采取固守據點、不攻不退的戰術,我軍無法沿滇緬公路有序進攻。

當時我奉魏總司令之命,采取“香腸戰術”,把敵人像香腸壹樣壹段壹段地捆起來,采用包圍、分割、逐個消滅的戰術。如怒江邊,松山據點之敵圍困,多雷公路圍困威騰縣,彼此隔絕,無法會合。

所以我軍作戰沒有補給線,靠空投補給。前線太長太深,加上滇西雨季,不時有霧籠罩,空投也有困難。我師259團攻占黃草壩後,立即東返,猛攻距黃草壩約30華裏的敵控制的松山據點後面的大壩鎮之敵。當時圍攻松山的新二十八師和新三十九師犧牲很大,毫無進展。

當我們的師攻擊大壩時,它極大地鼓舞了友軍。我們師在攻克這座城鎮之前,在大壩裏激戰了8個小時。200多名敵人在戰鬥中喪生,5名被活捉,剩下的50多名敵人逃到附近的叢林中躲藏。

我軍也有30多人受傷。審問俘虜後得知,鎮守大壩鎮的敵人是侵華日軍18師留守部隊第2、1個多旅,那裏有壹個倉庫。這樣壹來,我們259團的官兵收獲很大。除了上交大量的戰利品武器裝備外,官兵們還把頭盔從頭上換到腳下的鞋子換成了日式服裝,把上繳的軍大衣、毛毯、罐頭、燃料捆成背包,每人背上壹捆。

武裝到牙齒,被大壩沖散的敵人逃到了離巴荒大約5英裏的叢林裏。張紹勛老師命令我帶兩個間諜和壹隊武裝士兵帶壹個俘虜去喊話投降。我和兩個間諜走在前面,我和日本俘虜走在中間。武裝突圍後,我剛拉到叢林小路的急轉彎處,敵人就用密集的機槍火力向我們開火了。前兩個間諜立刻犧牲了子彈。我立即命令所有人員臥倒,並告訴日軍俘虜松山壹郎停止戰鬥,交出槍支。結果他們越喊越兇,不得不停止前進,我回到李的辦公室投降。

我87師接到攻打龍陵的命令後,以打了兩個勝仗、士氣高昂的259團為主攻,師部也由黃草壩向距龍陵僅8華裏的路邊瓦窯推進。圍攻於當晚黃昏開始,遭到了敵人的頑強抵抗。

由於戰前的偵察工作不細致,晚上很難分辨出龍陵城的地形。經過六個小時的激戰,該團的攻擊部隊進入城市街道,由聶率領。

4.滇西抗日戰爭的歷史介紹

1942春夏之交,侵華日軍攻占緬甸後,立即將戰爭的魔力投入滇西,企圖沿滇緬公路直取,進而將我困於雲南,威脅重慶。從此,地處西南極的保山壹下子從抗戰大後方變成了最前沿。

5月4日,侵華日軍入侵龍陵,同時派出54架飛機,對沒有防空的千年古城保山進行了可怕的肆意轟炸。5日,日軍前鋒喬裝逼近戰略要地匯通橋,被我守軍有效封鎖。6月5438+00日,日軍入侵邊城騰沖。至此,怒江以西大片農田落入敵手。中國遠征軍第71軍在北起劈柴壩,南至三江口,全長250多公裏的怒江東岸鋪設工事。經過多次對抗,挫敗了日軍東進的企圖,從而穩定了戰局,並與之隔河對峙了兩年。在此期間,預備二師和三十六師先後渡江進入騰沖,配合人民群眾進行遊擊戰爭,多次給敵人以重大損失。

當時,壹度成為中國唯壹陸路國際交通大動脈的滇緬公路被切斷後,大量援華軍用物資只能由美國空軍通過“駝峰航線”運輸,困難重重,風險巨大,難以保障。為了奪回控制權和使用滇緬公路,中國遠征軍在印度的六個師與英印部隊於1943+00年10月下旬聯合對緬北日軍發起反攻,取得初步戰果。次年4月7日,17,充實加強後的中國遠征軍制定了渡江計劃。魏將軍率總指揮部在保山馬王屯設帳,動員指揮十壹、十二軍16師* * 16萬人,向久離兩年之久的頑敵發起了致命的進攻。

從11年5月,霍壹章將軍率領第20右翼軍強渡怒江,攻打高黎貢山,再經過40多個血戰晝夜,終於在14年9月收復邊陲重鎮騰沖。戰鬥持續數百場,全殲龜縮在滕荊全境的日軍6000余人。

5月22日,宋希濂將軍率領左翼第11軍西進,發起松山戰役,以慘烈的戰況震驚了全世界。9月7日攻克嵩山主峰,創造了中國抗戰史上三千多人守敵無壹逃脫的輝煌戰例。接著,本部沿滇緬路進攻,擴大戰果:165438+6月3日收復龍陵,隨後攻占芒市、佘芳、萬鼎,次年10月27日緬北遠征軍在邊境與芒街會師。至此,歷時8個多月的滇西反攻戰役取得全面勝利,共殲敵265438+萬余人,收復了滇西全部失地。

滇西抗日戰爭是中國抗日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場英勇悲壯的戰爭中,保山各族人民同仇敵愾,傾其所有,配合軍隊懲辦漢奸,保衛國外強敵,為民族解放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犧牲。據統計,在兩年零八個月的多事之秋,保山已經殺害了九萬多平民;農民工犧牲2.46萬人;28000所房屋被毀;520架次被日軍飛機轟炸——僅在五四轟炸當天,保山市除東北角外的所有繁華街道、居民區、政府機關、學校都被日軍飛機轟炸成壹片廢墟,當場死亡101344人,房屋被毀3267間,千年古城頓時壹片血腥。此後,瘟疫蔓延,奪去了6萬多人的生命(據考證,這是肆無忌憚的日本侵略者投下細菌炸彈犯下的罪行)...然而,災難過後,保山人民仍然咬緊牙關堅持鋼牙,參軍,支持前者,為軍隊工作,直到取得最後的勝利。

5.保山的歷史沿革保山是古人類的發源地之壹。

在“蒲縹人”遺址境內出土了房屋遺跡、火堆遺跡、勞動工具、動物化石等2300多件各種可以辨認的實物標本,形成了壹部內容豐富、形象生動的無字史書,被辨認了至少8000年。至少在3000年前,保山已經作為部落國家存在。

在漢朝的勢力觸及保山疆域之前,傣族先民已經在保山盆地建立了部落國家“張夢”(傣語“孟”意為“地方、國家”,“張”意為“象”,“”意為“象之地”或“象之國”)。漢代歷史學家司馬遷在他的《史記》中把“張夢”描述為“騎在大象身上的國家”。公元前425年,瀾滄江、怒江中上遊的小傣族部落組成了以“張萌”為中心的聯盟國,被其他小國稱為“孟大光”(傣語意為“中央之國”);“孟”是“地方、城邦、國家”的意思,“大廣”是“目光聚焦的地方”,引申為“中央、中央”或“大哥”。“張夢”的首領成為整個聯盟國的* * *首領,全世界的人都稱之為“趙龍”(意為“趙龍”)中國典籍如《華陽國誌》、《後漢書》[5]把這個聯盟國描述為“哀牢國”(哀牢是傣語“哀龍”的音譯),後來的傣經把這個聯盟國描述為“大廣國”。

公元前109年,漢朝征服彜(洱海周邊)、昆明(洱海以東)、雲南(滇池周邊)等部落和國家,設立益州郡,勢力延伸至孟大光(哀牢國),設立布維(今隆陽)。後來,“孟大光”將城市從怒江以東的“張萌”(保山盆地)遷到怒江以西的“蒙面”(騰沖盆地),以躲避漢朝的威脅。公元47年,“趙大光”(哀牢王)派使者拜訪漢朝景悅郡太守,請景悅郡太守轉達加入漢朝皇帝的意思。同年,“孟大光”(哀牢國)成為漢朝的藩屬國。

公元69年,“趙大光”(哀牢王)劉茂以77城王、5萬余戶、55萬余人完全納入漢朝版圖。漢朝前期劃出哀牢縣(怒江以東),後期以哀牢縣(怒江以西)設永昌縣。永昌縣轄哀牢縣(怒江以西)、布威縣(保山盆地)、張湯縣(曹鑒盆地)、蘇比縣(雲龍河谷平地)、協隆縣(巍山盆地)、俞曄縣(洱海盆地)、雲南縣(祥雲盆地)、博南縣(永平盆地)等8縣數十個。***8郡共同建立張赟永昌郡,張萌(保山盆地)的中心城市(“永昌”是“張赟”的另壹種寫法,意為“象城”),隸屬“趙大光”(哀牢王),由永昌郡守管轄。永昌縣制經歷了東漢、、西晉、東晉、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等朝代。但西晉滅亡後,永昌郡的建制形同虛設,朝廷任命的官員無法上任。在陳(南朝)取代梁(南朝)之後,中國內陸王朝完全放棄永昌郡,永昌境內的所有領地都自行統治和治理。

從公元69年東漢建立永昌郡到公元557年陳朝放棄永昌郡,永昌郡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488年。公元738年,猛社(漢代的協龍縣,今巍山縣)的傣族(哀牢人)進入洱海盆地建立猛社龍(中文譯為南詔國)。公元762年,“孟社隆”(南詔國)統壹了瀾滄江西部,建立永昌節。

公元902年,“孟社隆”(南詔國)漢族出身的權臣鄭邁斯,殺死800多名南詔王公貴族,建立“大長河國”,洱海流域陷入混亂。公元937年,原南詔出海使節段思平平定洱海地區之亂,建立“大理國”,繼承南詔政治遺產,仍設永昌節(後改為永昌府)。公元1253年,蒙古可汗忽必烈率軍沿川藏邊境滅大理,先後平定大理八州四縣四鎮三十七部,在保山設永昌戶三千戶,隸屬大理數萬戶。公元1274年,元朝設立雲南等地為中書省(雲南省),撤萬戶、千戶、百戶管轄,設道、州、縣等行政區。,並將永昌三千戶改為永昌州(後升格為府),隸屬大理道;公元1286年,大理等地的傅玄部、鎮康芒市柔遠等路的傅玄部、鎮西平綿祿川等路的傅玄部並入大理金牙等地的傅玄部,土地歸大理路永昌府管轄;公元1291年,大理金牙傅玄部升為大理金牙等地元帥府,滇西歸雲南省管轄,地點仍在大理路永昌府。

1312年,猛卯(瑞麗河谷流域)傣族合並周邊地區,建立猛卯弄(陸川國)。1316年,“孟茂農”(陸川王國)東擴,占領永昌土地。保山成為“孟茂農”(陸川國)的領地。公元1355年,“孟茂農”(陸川國)隸屬元朝,其控制區域平定在緬甸宣威部;保山屬於平綿宣威部的“張萌”之地。

公元1382年,明朝在雲南擊敗元朝勢力,在雲南設立指揮使節部(軍事組織),進入孟茂農(平綿宣威部),在怒江以東的疆域設立指揮使節部(軍事組織)和永昌府(行政組織)。公元1384年,“孟茂農”迫於壓力隸屬於明朝,其控制區域位於平川緬甸境內。公元1390年,明朝裁撤金牙衛、永昌府指揮使臣部,設立金牙軍民指揮使臣部,負責金牙國土的軍政事務(註:“金牙”為大蠻族,“銀牙”為小蠻族,現為阿呆族);保山今屬金牙軍民指揮所。公元1399年後,明朝逐漸“析陸川之地”(僅留陸川梁河、芒市南部。

6.宇宙,地球,亞洲,中國,雲南保山龍陵的傳說,龍陵縣概況龍陵縣位於雲南省西部。

龍陵縣總面積2884平方公裏。總人口為270 000人(2004年)。

縣人民* * *龍山鎮,郵編:678300。代碼:530523。

區號:0875。拼音:龍陵縣。

地理位置地理坐標是東經98度。25英尺到99英尺。

Ll ',緯度24。07年到24年。

5O '縣東西最大距離64km,南北最大跨度78km。按照東南西北的順序。

分別與施甸、永德、鎮康、緬甸、瀘西、梁河、騰沖、隆陽接壤,全長19.71 km。全縣總面積2884平方公裏。

龍陵縣位於雲南省西部。龍陵縣轄3鎮7鄉1民族鄉:龍山鎮、鎮安鎮、猛糯鎮、河頭鄉、龍江鄉、拉蒙鄉、碧寨鄉、龍興鄉、向達鄉、平達鄉、木城彜族傈僳族鄉。

歷史沿革2000年,龍陵縣轄2鎮10鄉:龍山鎮、鎮安鎮、河頭鄉、拉蒙鄉、龍江鄉、龍興鄉、向達鄉、平達鄉、猛糯鄉、天寧鄉、碧寨鄉、木城彜族傈僳族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60097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龍山鎮28833鎮安鎮39569河頭鄉14205龍江鄉27099拉蒙鄉19875碧寨鄉11382天寧鄉8865438。

2005年,龍陵縣撤銷天寧鄉,將天寧鄉管轄的天寧、坡頭、半坡三個村委會劃歸龍興鄉管轄,將三村、新林兩個村委會劃歸碧寨鄉管轄。2006年,龍鄉天寧、坡頭、半坡三個村委會劃歸碧寨鄉管轄。

自然地理龍陵是壹個山區縣,位於怒江和龍川江之間。高黎貢山脈自北向南延伸入縣,地勢中間高,東西傾斜。全境山巒起伏,河流縱橫,最高海拔3001.6米,最低海拔535米,垂直高差2466.6米。龍陵縣具有低緯度、季風、多山的地形和氣候特點。

形成了四季溫差小、幹濕季節分明、垂直變化突出的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西南受印度洋暖濕氣流影響,西部迎風坡多雨,夏季無熱。

東部背風面雨量適中,寒暑變化不大。年平均氣溫為65438±04.9℃。

最冷65438+10月,月平均氣溫7.4℃。極端最高溫度為22.9℃,極端最低溫度為3.8℃。

由於地形復雜,垂直高差大,分為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六個氣候帶。境內山川秀美,四季如春。

自然資源龍陵縣自然資源豐富。除東部的怒江和西部的龍川江外,還有大小河流44條,分布在全縣各鄉鎮。水資源是全國人口2700立方米的45倍,初步探明的水利電力儲量54.59萬千瓦,是保山市第壹大縣。

地下礦藏包括褐煤、鉛、鋅、鈮、鉭、錫、鐵、鉛、鈹、銅、銀、鎢、硫、金、大理石、矽、高嶺土和矽藻土。龍陵地處山區,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為54.6%,有高等植物1000余種,其中壹級保護樹種為禿杉和桫欏。雲南山茶、鵝掌楸、銀杏為二級保護。還有楠木、香椿、桂圓、三尖杉等。,屬於三級保護。良好的森林覆蓋率為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長條件。珍稀動物包括孔雀、山雞、銀雉、犀鳥、金雉、鸚鵡、鴛鴦、老虎、豹子、馬鹿、熊、美洲山雞和長臂猿。

旅遊資源龍陵旅遊資源包括有“東方直布羅陀”之稱的滇西松山戰役抗日主戰場遺址,被海內外譽為“神堂奇水”的邦拉章熱礦泉旅遊度假區,包胡巴山公園、蒙諾仙洞、小黑山原始森林自然保護區等。茄子山水庫生態旅遊區、怒江大峽谷三江口獨特風光、世界珍稀植物桫欏景區等。龍陵氣候宜人,物種豐富,也是“西南古絲綢之路”的要道。中原文化與豐富多彩的邊疆民族文化融為壹體,相得益彰。

該縣的旅遊資源可以涵蓋山、石、泉、林、水、洞、民族風情等。它是生態旅遊、探險旅遊、科教旅遊的寶庫,是休閑度假的好去處。交通狀況目前,龍陵縣公路裏程為1548.16公裏,公路密度為每萬人57.9公裏,每百平方公裏有53.68公裏。按行政級別劃分,國道58公裏,省道173.76公裏,縣道479.4公裏,鄉道和專用道726.6公裏。按照技術等級,二級公路22km,三級公路61km,四級公路930.97km,等高線公路534.19km。按路面等級劃分,瀝青路面251.38km,彈力石路面219.33km,碎石路面341.8km,土路面735.64km,基本形成了以國道、省道和經濟幹線為骨架的縣域中心結構,輻射全縣12個鄉(鎮)。

與公路網相適應的公路客運網和汽車維修救援網也已基本形成。全縣有客車195輛,貨車270輛。二級維護企業2家;三級維護行業170戶,開通客運班線22條,日發客運車輛249輛。

經濟發展全縣耕地面積40.6萬畝,農業人口人均耕地面積1.66畝。主要種植水稻、小麥、玉米、豆類等糧食作物,甘蔗、烤煙、香料煙、油菜、咖啡、木薯、茶葉、幹果等經濟作物。

曾被列為雲南省商品糧基地縣、幹果基地縣、全國茶葉生產基地縣。龍陵縣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點僑鄉之壹。

改革開放以來,龍陵經濟壹直保持高速增長。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8.548億元,比上年增長7.8%。農田、水利、交通、能源、通信和廣播。

7.保山市的歷史是怎樣的?保山古稱永昌。歷史上是滇西最早的原始居民“蒲縹人”的棲息地。戰國中期,是古哀牢國的統治中心;公元前109年,漢朝在此設郡設官,“由喪轉衰”;公元69年,哀牢王劉茂成為“內參”,保山市的前身永昌縣宣告成立。據文獻記載,當時的永昌縣面積非常廣闊,大致相當於滇西、滇南、緬北的廣大地區。有2,365,438+0,897戶,65,438+0,897,344人,為東漢卓立第二大郡。此後,歷經三國、兩晉、南北朝,皇帝數次改姓,永昌縣制被廢除,管轄範圍也有所變通。到唐宋時,寶山先屬南詔,是永昌的名勝照片(18張)。回大理後還是前期,後來改成永昌府。兩個地方民族政權都以大理為首都,並以保山為向西發展的基地。元初永昌三千戶,大理壹萬戶。後來永昌府、大理金牙先後改為元帥府(帥府不在大理,在保山)。明代“保山”現名最早使用於明代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保山縣設“府附郭”。清代設永昌府,壹屬地府,兩廳兩縣兩州兩長官司,三綏靖部,五宣傳部。是該省最復雜的地市級政府。辛亥革命後,1913年,該縣廢棄。因甘肅省金水市曾有壹縣名為永昌,故改名為保山,騰沖在原轄區內設騰越路。其轄區相當於保山、臨滄、麗江、大理、德宏、怒江、迪慶。1930年,割道設立第壹邊防監察所,轄12縣和10行政區;1940,變更龍騰邊區行政督察;1942,第六區行政督察辦公室成立,行政辦公地點遷至寶山;1948年,第十二行政督察辦公室成立,行署遷至騰沖,轄4縣7管理局。

保山之所以得名,是因為這座城市在太保山西面。

5438年6月+2000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成立保山市。其前身保山區成立於1949年2月28日,管轄範圍廣,包括7個縣和7個管理局,包括今天的保山、德宏全部和臨滄、怒江的壹部分。幾經調整,形成了現在的格局。即壹區四縣:隆陽區、施甸縣、騰沖縣、龍陵縣、昌寧縣。由於保山自然環境好,蘭花非常適合當地種植。所以保山人挖蘭花,養蘭花,買賣蘭花。於是保山獲得了“蘭城”的稱號。

8.龍陵之戰簡介:中國遠征軍於1942年被* * *派去緬甸作戰。當時日軍已經占領了中國三分之二的領土,* * *在堅守中國的西南。此時日軍入侵緬甸。蔣介石認為如果日軍占領緬甸,中國的西大門就保不住了,所以蔣介石要派遠征軍去緬甸打仗,保衛緬甸。

這是中國遠征軍。註:遠征軍分別在1942和1944兩次出征。

龍陵位於今天的滇西(滇西)。龍陵之戰是遠征軍和日軍在龍陵進行的戰鬥,屬於中國抗日戰爭(1937-1945)。我是壹名初中生,這是我所知道的。如果以上回答對妳有幫助,請選擇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