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齋堂鎮的紅色旅遊

齋堂鎮的紅色旅遊

吉日·茶亭大步走進總司令部舊址陳列館

吉熱茶亭進軍總部展廳位於門頭溝區齋堂鎮馬欄村壹個普通的四合院裏。7月7日完成,1997。是全國第壹個由農民發起的村級革命主題展覽館,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和市命名的第壹個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北京市唯壹註冊的村級博物館。金婷總部是當時平西抗日鬥爭的軍事指揮中心。展覽以大量的實物和歷史圖片展示了我們黨領導下的熱爾茶亭的長征。在蕭克等老壹輩將領的領導下,充分發動群眾,開展抗日武裝鬥爭,在平西建立抗日根據地,實現了“鞏固平西,堅持冀東,開辟平北”的戰略意圖,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同時也展現了馬蘭村人在抗日戰爭時期積極支援前方,英勇作戰,送子從軍,英勇殺敵,犧牲頭顱,浴血奮戰,配合汀進行遊擊戰、破壞戰、地雷戰、伏擊殲滅戰的史實。

宛平縣八年抗戰烈士紀念碑

1946年7月7日,宛平縣抗日民主政府在齋堂村修建抗日戰爭烈士紀念館,紀念抗日戰爭烈士。它是北京最早修建的抗日戰爭紀念碑,不僅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北京市德育基地。

石碑樓有方形重檐和四個角。碑樓頂部飾以黃珠,南側檐下飾以大紅五角星,四面有嵌有碑石的券孔。南為正文,額書“豪氣長存,英名長存”為雙鉤楷書。碑中間用楷書鐫刻著《宛平縣人民在八年抗日戰爭中為國捐軀烈士紀念碑》,碑文是民國三十五年七月七日(1946)宛平縣政府縣長傅萬木、民政科長王海儒、顧而丹所寫。我把烈士的名字和他們的村莊刻在三面,記錄了98個村莊和472名烈士。自1946在八年抗戰中為國犧牲的烈士紀念碑建立以來,許多戰功卓著的老戰士都來這裏瞻仰他們的親密戰友。有無數少先隊員在這裏宣誓:好好學習,絕不辜負為國捐軀的先烈;無數黨員在這裏上黨課,重溫中華民族的屈辱歷史。烈士紀念碑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發揮了強大的作用。

“宛平縣人民八年抗戰為國犧牲烈士紀念碑”是市、區兩級文物保護單位。由於前往悼念的人數眾多,齋堂中學空間狹小,門頭溝區委經北京市文物局同意,將烈士紀念碑移至齋堂鎮九龍頭,地勢較高,空間寬敞。

平西抗日根據地齋堂川鬥爭史陳列館

平西抗日根據地齋堂川鬥爭史陳列館,位於門頭溝區齋堂,是門頭溝區為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而精心設計的展覽。是具有光榮革命鬥爭傳統的門頭溝人民奉獻給社會的珍貴紅色記憶。是“走抗戰路,遊齋堂川”紅色遊的重點內容之壹。

平西抗日根據地

京西的山山水水留下了英雄的足跡,無數先烈埋葬在京西這片熱土上。平西抗日根據地齋堂川鬥爭史展覽中展出的許多實物和照片,向參觀者講述了真實感人的歷史。展覽分為前言、點火、建立根據地、浴血奮戰、走向勝利、結束語六個部分。展覽占地500多平方米,以500多幅歷史圖片和2萬多份說明文字,生動再現了這裏英雄兒女在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主義革命鬥爭中的光輝業績。展現了烽火歲月裏成長於此的60多位民國將領的卓越功績;謳歌門頭溝數千名優秀兒女離鄉從軍奔赴全國各地抗日戰場的悲壯勝利,800多人為民族解放英勇犧牲。是組織黨團員活動,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地方。

齋堂川是北京著名的革命老區,有著光榮的革命鬥爭歷史,是中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地區之壹。早在上世紀20年代,中國* * *產黨就在門頭溝宣傳馬克思主義,創建黨組織。京郊最早的民主政權——宛平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特別是1938年,八路軍在中國* * *生產黨的領導下,在齋堂地區創建平西抗日根據地,成為京郊抗日中心。也是我黨我軍重要的溝通線路。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 * *產黨的領導下,許多青年學生、愛國人士和國際友人經過平西抗日根據地,奔赴延安和全國各地的抗日戰場。抗日戰爭時期,延安軍民使用的槍支彈藥、生活用品,有三分之壹是在那裏運輸的。在這條紅色交通線上,我們黨領導平西抗日軍民,與敵人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他們為民族解放浴血奮戰,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捍衛了民族尊嚴,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譜寫了壯麗而永恒的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