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搜集3個例子,說明自己的觀點(崔律寫作營任務Day19)

搜集3個例子,說明自己的觀點(崔律寫作營任務Day19)

專欄:崔律2月寫作營

日期:2020年3月6日Day19

任務:

經過前面的任務,發現大家對“故事/栗子”是個弱項。so:

(1)搜集3個故事/栗子。可以是名人的,也可以是普通人的。盡量找自己想寫領域的。比如想寫育兒領域的,就搜集育兒的栗子

(2)學有余力的話:嘗試把3個栗子,串成壹篇文章。

參考:A、三個栗子有關聯的,可集合說明1個觀點。

B、三個栗子有關聯的,可分別說明3個觀點。類似於行動步驟1、2、3。

提交方法:

文章用,完成後在微信中接龍。

如果學霸想對任務復盤的話,可以把復盤日誌提交小打卡,我會去答疑的。

————分割線————

引導類故事, 讓我們更容易接受他人觀點

我的壹個朋友生孩子之前體重比我還多10斤,現在已經是朋友圈的勵誌偶像,生孩子之後的半年,他就像長在健身房裏壹樣,現在的腰圍比念大學的時候還細,已經隱隱約約看到馬甲線了。

我問他哪來這麽大的毅力,他跟我說坐月子的時候,他媽媽給他講了個可怕的故事。

故事裏壹個生完二胎的媽媽天天在家帶孩子,也不收拾,自己送老大去上學,老大只讓他送到十字路口,嫌他給自己丟人,老公在二寶滿周歲的時候拋妻棄子跟外面的女人走了,這個媽媽想追出去,結果在樓梯上崴了壹下,把自己的腳骨坐斷了。

我聽了這個故事笑個半死,他也笑著說,我當然知道我媽編故事逗我玩呢,可是壹想到故事裏的媽媽,特別是把自己腳骨坐斷了壹下,我就想立刻沖到健身房去,趕緊跑上40分鐘。

想想看,如果他的媽媽說的是:“妳不減肥的話,妳老公孩子都會嫌棄妳,自己生活也不方便。”效果還會壹樣嗎?恐怕不吵壹架就算是好的。

希望長輩配合自己行動的時候,適合講 認同類故事 。

家庭中的大部分爭論往往基於壹個小小的不同意見,而固執己見的某壹方真實的訴求,其實是希望自己 被聆聽,被尊重 。

曾經在雜誌上看到過壹個故事:

壹個跟公婆壹起住的媽媽,過年時想去沖繩旅遊,剛拋出“春節去哪裏”這個話題時,全家都意見不壹致。

他公公愛好攝影,每天坐公交車背著單反去頤和園拍各種花花草草,所以覺得必須去風景好的地方。而孩子呢最不喜歡看風景,婆婆則嘟囔著說出去旅個遊總得買點啥吧,討論起來誰都不肯讓步。

這位智慧的媽媽想了想,從手機裏翻出壹張櫻花的照片拿給公公看。

爸,妳看這個櫻花拍的水平怎麽樣?日本有壹個專門的櫻花天氣預報,會報道全國各地櫻花開放的時間,然後賞花的人就按照這個預報去追,我有個購物狂同事去哪兒都是先看有沒有地方可以買東西。去年聽說這麽個預報,突然說要去追全日本最早的櫻花,春節前專門就去了趟沖繩,他還專門請了個攝影師壹起跟著去拍了好多照片呢,我看這張還不如妳平時拍的好,我前兩天朋友圈發妳在頤和園拍的梅花,大家都說能做明信片了,不過他說主要是因為那邊海洋館太大了,忙著陪孩子看海豚表演,海洋館旁邊的植物園都沒來得及去錯過了壹年壹度的蘭花展,好可惜我覺得他就是因為要安排購物,才不想浪費時間去看花花草草的。

結果皆大歡喜,壹家人高高興興的去了沖繩,孩子在海洋公園瘋玩了兩天,這個媽媽自己就悠閑地在海洋公園的草地上找了個躺椅,曬太陽,看大海,吃冰淇淋,等孩子和他爸看完海豚看海牛,看完海牛看海龜,看完海龜看金沙。

公公也過足了拍風景的影,光海洋公園的花車就拍了半天,加上旁邊植物園的蘭花展又是半天,更別提萬座山的海景和今歸仁的櫻花了,真是隨手壹拍都好看。

最後兩天的購物行程婆婆也很滿意,當地特產,國際特產,日本必購,壹樣都沒落下。

回家以後所有人都誇這位媽媽旅遊地點選的好,其實哪有他什麽同事去過沖繩,只不過是他自己想去玩兒,所以早做了壹年的功課櫻花照,也不過是順手從網上搜來的照片。

想想看當時的情況下,如果他不是講了個認同的故事,而是說我覺得咱們應該去沖繩,這趟完美的旅行還能順利成行嗎?恐怕根本沒有人會聽他講沖繩到底有多好,而這個認同的故事讓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需求被考慮到了,也被滿足了。

主動打造 家族故事 ,構建和傳遞家族文化。

家族故事包括兩個方向,壹個是關於過去,壹個是關於未來。

每個家庭都有 長輩講述的故事 ,它是我們和原生家庭的家庭品牌,也是自己與新家庭產生鏈接的基礎。

我小的時候,曾經聽奶奶講述過他們年輕時在老家的大山裏躲日本人的驚險故事。後來爺爺還曾經寫了壹本自己的自傳,講他如何從山溝溝裏找到工作走向縣城,爸爸叔叔和姑姑他們又是如何出生的?

這些老掉牙的故事,常常在過年回老家的時候,由親戚們妳壹言我壹語的補充出的更多的細節。

如果妳願意,還可以和家人壹起創作出壹個 未來的家族故事 。

到了過年這樣的團聚時刻,不妨提起這樣壹個話題。:

5年以後我們家會是什麽樣子,10年呢,15年呢。

我們會換個更大的房子嗎?家裏會不會再多個孩子?

家裏的生意能不能做的更大,壹家人會不會去另壹個城市甚至另壹個國家生活?

我們可以主動的時不時的引出這些話題,讓家人盡可能的去勾畫明天。

有時候家人過於羞澀不願談及未來,但是他們通常都不會拒絕談孩子的未來。

孩子要到哪裏去上大學?

未來會做什麽工作?

什麽時候可以開始找男女朋友?

要是以後離家太遠該怎麽辦?

老兩口退休後要不要幫忙帶孫子?

正是這些滿是煙火氣的問題,幫助我們看到家庭未來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