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什麽是借勢圓夢?

什麽是借勢圓夢?

1398年,對於中國的朱氏明王朝來說,可謂多事之秋。在南京,打下明王朝江山並當了皇帝的朱元璋死了;在燕京,鎮守明王朝北方半壁江山的燕王朱棣瘋了。明王朝進入了殘酷的權力爭鬥時期。

其實,南京朱元璋之死是真的;燕京朱棣的瘋卻是裝的。朱元璋壹***有24個兒子,他當了皇帝後把長子立為太子,其余都封了王。朱元璋在世的時候,前三個兒子都死了,排行老四的燕王朱棣就成了實際上的長子。在這麽多兒子中,朱棣是最有才能的也是立戰功最多的皇子。掃平元朝殘余勢力,統壹北方各省,主要是朱棣的功勞。有了功勞,就容易滋生野心。朱棣看到太子已死,皇帝對他又很賞識,以為朱元璋死後,皇帝的龍椅應該屬於他了。於是,他就利用遠離皇帝的條件,廣攬人才,積蓄力量,為自己執政作準備。

朱棣網羅人才、為執政做準備的活動是秘密進行的。在這些活動中,總要找壹個人傳遞消息和通知有關人員。幹這項事情,需要壹個機靈聰明、反應靈敏、守口如瓶而且又很不顯眼的人。朱棣為此很費了壹番腦筋。他想來想去,最後覺得還是身邊的小太監馬文和最合適。在遠征北漠的戰役中,馬文和跟隨朱棣數月,已經深得燕王信任。他聰明伶俐,在許多時候,燕王使個眼色他就知道該幹什麽。雖然是個低級小太監,可是,他卻讀了很多書,明白事理。由於他來燕王府時間短,沒有什麽人註意到他,更沒有惹下什麽麻煩,沒有結下任何仇家。馬文和還有壹個有利條件,他是雲南人,家鄉與燕京相距數千公裏,再加上他的家人早已失散,沒有親友往來,也就少了壹條泄密的途徑。想來想去,朱棣決定把馬文和用作自己的心腹,在結黨密謀中,讓他充當聯絡人員。

朱元璋死後,沒有把龍椅傳給朱棣,而是把它交給了長孫朱允。消息傳到燕京,朱棣氣得哇哇大叫。他根本瞧不起懦弱的侄子朱允文。所以,在接到父親去世的消息後,不去南京奔喪。在燕王身邊服侍的馬文和,看到朱棣不理智的樣子,不敢勸說,因為朝廷有規定太監不得參與政治。但是,當朱棣稍微冷靜下來後,他便及時詢問,是否需要傳喚心腹臣子前來商議事情?朱棣點頭,馬文和立刻把平日朱棣最親近的幾個有智謀的人物召來。心情還沒有完全平靜下來的朱棣,想立刻舉兵造反,與南京的無能皇帝壹決高下。

在南京城內,坐上龍椅的朱允炆周圍也有壹幫謀臣策士。他們提醒新皇帝,把他那些當“王”的叔叔中的權力,早日廢除掉,以免他們威脅到新皇帝的統治。在這些叔叔們當中,朱棣是最顯眼的。因此,新皇帝上任不久,南京方面就派來了監視朱棣的人員。當朱棣見到皇帝派到他身邊的人員後,恨不得立刻把來人殺了。可是,他冷靜壹想,殺了來人,不正好中了小皇帝的奸計了嗎?於是,他強忍心中的怒火,讓南京來的人監視自己。在這種情況下,他的謀臣們無法自由接近他了,要想商量什麽事情,只有通過馬文和裏外傳話。這樣,馬文和的作用顯得更加突出了。在這種極其敏感的時期,馬文和的行動稍有不慎,就可能暴露朱棣的圖謀,從而葬送朱棣的全部計劃。這種情況壹旦出現,燕王和他的謀臣們,就會人頭落地,誅滅九族。此時馬文和的行為不僅關系到朱棣的大業,同時也關系到他壹家人的性命。而馬文和的聰明與機智,也在這血火相爭中日益凸現。

南京政權開始剝奪藩王的權力。幾個實力較弱的藩王被取消封號,剝奪了封地,貶為平民百姓。由於駐守燕京的朱棣手中握有兵權,實力強大,南京方面沒有貿然宣布剝奪他的王權,但是,卻派出軍隊前往燕京,深入燕王府監視朱棣的力量也增加了。朱棣的人身自由受到了限制。此時,能夠追隨朱棣左右的人,只剩下馬文和壹個人。朱棣的謀士們很著急,朱棣也擔心長期被困,遲早有變。怎麽辦?朱棣很想找他的心腹商量。這天早晨,朱棣起床後把馬文和叫到跟前,命他設法出去壹趟,找人商量個辦法。他寫了壹張手諭,讓馬文和想辦法交給壹個心腹。馬文和怕直接帶在身上被監視的人查出來。他靈機壹動,把朱棣寫的字條塞進壹根小竹筒裏,又把竹筒捆上石塊,沈在朱棣的馬桶裏。他借為朱棣倒馬桶的機會,巧妙地把信送出了。馬文和回來時,朱棣的謀臣為他獻上了“裝瘋”計策,利用裝瘋,乘監視者不註意,逃出王宮,與謀臣們在壹起面議行動計劃。朱棣心領神會,依計而行。

這天中午,太監照常送來飯菜,朱棣在飯桌前裝出壹種傻呆呆的樣子。突然,他打翻了菜盤和飯碗,掀翻桌子,撕亂了頭發,坦胸露背,大罵著沖出宮外。

朱棣披頭散發,衣著不整,搖搖晃晃地來到大街上。他先闖入壹間酒店,打爛了兩個酒壇子,又端起壹只酒壇子喝了壹頓。接著,他又闖進了壹家飯店,抄起壹根棍棒,胡亂砸了壹頓。朱棣發瘋的過程中,馬文和追隨左右,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保護著朱棣。

朱棣又闖入壹間布店,搬起布匹就朝外扔。他正扔得起勁,壹個彪形大漢,掄起壹根棍棒子朝朱棣狠狠砸過來。躲在壹邊的馬文和見狀,飛身上前,擋住了大棒,馬文和被打昏了。幾個大漢上來,把朱棣抓住拖進房子。人們還圍在外面看熱鬧,馬文和昏倒在地上,而朱棣卻被謀臣們轉移了地方。朱棣見到他的謀臣們之後,立刻恢復了常態,並簡單幹脆地問:“有什麽好計策,快快說出。”臣子們已經密謀好,單等朱棣拍板決定了。他們的意見是,新皇帝削藩已經引起各位王的強烈不滿,起兵是時候了,先啟用死士隊伍,除掉監視人員,招南京派來的將領入城,先把這些人誘殺掉,然後舉兵行動。政治口號是:“清君側。”朱棣同意謀臣們的意見。他們說幹就幹,發動了明王朝有名的“靖難之變”。

通過武裝較量,朱棣最終戰勝了侄子朱允,奪得了龍椅。在朱棣爭奪政權的鬥爭中,馬文和壹直傾力協助。朱棣當了皇帝後,對追隨他的人論功行賞。在侍衛人員中,自然馬文和的功勞最大。當時,他的名字叫馬文和,朱棣壹高興,就給他賜了壹個“鄭”姓。從此,他就改名叫鄭和。皇帝問他想得到什麽,比如官職、田產、金錢等,只要他提出來,皇帝是可以滿足他的要求的。然而,鄭和卻說,他無家無業,什麽財產和官職都不要,而是想繼承父親和祖父當年的誌向,到西洋去旅行。朱棣沒有立刻答應,只是說,留待日後考慮。

在封建社會,得到皇帝的信任是不容易的,壹旦獲得皇帝寵信,又有接近皇帝的條件,就可以借此聚斂錢財,謀取特權。鄭和雖然是光棍壹條,沒有妻子兒女。可是,他當時還年輕,完全可以利用皇帝的信任獲得金錢和官職,然後去尋找自己的父母和親人,也可以在自己的家鄉為祖先修建墳塋。許多前朝的大太監都這麽做了,他也有條件效仿。然而,鄭和有他自己的理想,到外邊的世界去考查、遊覽,宣揚中國的皇威,踏著父輩的遺跡走壹走,這要比修建墳墓好得多。鄭和要借助多年為皇帝服務獲得的特權,實現自己兒時的夢想。他壹直在了解地理知識,積累旅遊資料。

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社會經濟獲得了明顯的發展。此時,好大喜功的朱棣想起了鄭和的要求。不過,他可不想讓鄭和像他的祖父和父親壹樣到麥加去朝聖,而是讓他到西方世界去宣傳大明帝國的皇威。他下令建造大型船只,組織船隊,準備通過海上到西方去。從船只建造到遠洋船隊的組織,都由鄭和負責。

鄭和壹下子忙起來。他對海上航行並不熟悉,也不知道從海上到西方去的路線,他從兒時就向往的是陸路旅遊。現在,他不得不重新學習海洋知識,掌握海洋地理和航海路線,同時,還要負責建造船只。鄭和請了大批工匠,在沿海設置港口和船塢,並在這裏建造船只和進行出海的準備工作。鄭和利用與皇帝的特殊關系,爭取到了大筆經費,又根據工匠的建議,把船只盡可能地建造得大壹些。他們設計建造的最大的船只長約151米,寬約61米,中型船只長136米,寬51米。這些船都是木質帆船,每壹條船上都有幾根桅桿和多面船帆,桅桿高十幾米,錨重幾百公斤,舵長10余米,噸位在千噸以上。這些準備出海遠洋的船只,被命名為寶船。每壹次遠洋的船只數量為208艘,船隊成員有皇帝派出的使節、航海技術人員、船員、修理工、醫生、僧侶、侍衛等。

壹切準備完畢。1405年7月,經皇帝批準,鄭和率領大明船隊,從海港劉家河(今江蘇省太倉劉家河鎮)啟程,先向東出海,然後,沿中國海岸向南,到福建長樂的閩江口休整。到秋天東北信風吹起之時,順風穿過臺灣海峽,進入中國南海,第壹站到達新港。進行短暫休整後,船隊繼續南行,到達爪哇的蘇臘巴亞,然後,折向西北,穿過險惡的馬六甲海峽。在蘇門答臘北部的南渤裏作停留休整後,向西航行,經別羅裏(今斯裏蘭卡)島,折向北,進入鯿西海岸,沿海岸北行,到達甘巴裏。這是鄭和下西洋的第壹次航程。在這裏作了短暫停留後,船隊返航。1407年夏季,鄭和率船隊順利返回中國,完成了他的第壹次遠洋航行。這是中國航海史上的創舉。在此之前,有組織有目的的航行,從來沒有走這麽遠。鄭和在地理、海洋、氣象等方面的資料和航海經驗都沒有的情況下,航行上萬海裏。這次航行,證明當時的中國具有明顯的海上優勢。除了中國之外,還沒有哪壹個國家能夠組織起如此龐大的遠洋船隊。同時,這次航行也證明了鄭和的膽識和聰明,在沒有任何航海資料的情況下,敢於摸索著進行遠涉重洋的航行,表現了壹個探險者的勇氣。後來,鄭和又相繼六次率領船隊,進行了更大規模的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