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西北之旅劄記(六)——登懸臂長城

西北之旅劄記(六)——登懸臂長城

西北之旅劄記(六)——登懸臂長城

離開嘉峪關後,我們直接去了酒泉,住在酒泉市。

關於酒泉的起源有兩種說法:壹是因“城下有泉”、“其水如酒”而得名;二、相傳西漢時,驃騎將軍霍去病大敗匈奴,漢武帝非常高興。他賜壹壇禦酒與將士共飲,灑入泉水中,故名“酒泉”。

酒泉,素有“絲綢之路咽喉”之稱,也是古代邊疆。從張騫出使到蘇武放羊,從玄奘取經到文成公主進藏,從霍去病到左...這裏留下了無數遠古先民的足跡,寫下了許多壯麗的詩篇,以至於詩人李白感嘆:“天若不愛酒,酒星已逝。”

鼓樓是酒泉的標誌性建築,凝聚了姑蘇州(酒泉古稱)漢族人民的智慧。雖然是清代重建的,但它依然存在,為酒泉增色不少。而作為衛星發射基地的中國航天城,更是為酒泉增色不少!

到了酒泉,因為洗頭(頭發太長沒辦法吹幹)沒有去逛街,但是同伴們回來都誇酒泉,說酒泉很美,很好吃,很實惠,接下來的幾天大家還念念不忘。好像沒去夜市,有點失策!

在各個地方住了9個晚上,酒泉是級別最高,條件最好的,大家都很滿意。感謝我的洗發水,因為疫情換了住處,條件差。我很倒黴,連續三個晚上沒有熱水,更別說洗頭了。

第二天,我們的行程相對輕松。重點是爬懸臂長城,打“大地之子”。

懸臂長城是嘉峪關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像長城第壹墩,距離嘉峪關7.5公裏。

懸臂長城,建在45度左右的山脊上,看起來倒掛在空中,故名“懸臂長城”。懸臂長城和嘉峪關共同構成了壹個完整的防禦體系,在古代被稱為“明墻暗臂”。

在河西走廊上,有南北兩個山系,南邊是祁連山,北邊是黑山。懸臂長城位於黑山東坡,這裏地形特殊。如果從西向東看,根本看不到倒掛在山坡上的長城。敵人以為只要繞過嘉峪關城樓,越過黑山峽谷,就可以進攻中原。結果大錯特錯,好不容易翻過山,才發現又多了壹道鐵臂長城,根本攻不下,所以壹直被稱為天險。

懸臂長城很危險,但對我來說,爬上去並不難,壹是因為總距離不長,二是因為它的坡度對我構不成威脅,石階上的人也少,很容易爬上去。過了壹會兒,我爬到了山頂,然後下山了。領隊說半個小時就夠了,我印象很深。我只用了壹個小時就登上了八達嶺長城的頂峰,這有點難。有的地方只是壹個攀巖面(沒有石階),而且很陡。周圍的山野是連續的,有壹種宏偉的感覺,但懸臂長城仍然陡峭。

雖然懸臂長城只有兩座烽火臺,400多級臺階,但是登高回頭看路線還是很危險的。放眼望去,視野十分開闊,但貧瘠的山野裏沒有壹點草,只有幾片綠洲點綴在山下,這說明這裏仍有生命在與惡劣的自然環境頑強抗爭。

在懸臂長城的盡頭,有壹組雕像值得壹提,包括凱爾波羅(壹位奉教皇之命被派往中國並在張掖居住了壹年的意大利旅行家)、林則徐(鴉片戰爭後,道光帝怪罪林則徐並將其流放至伊犁)、左(曾修過長城和嘉峪關、 題寫“天下第壹雄關”)和玄奘(天下第壹)走絲綢之路西行)、班超(東漢著名軍人、外交家、歷史學家,曾出使西域使絲綢之路暢通)、霍去病(西漢著名軍人,率654.38+10萬騎兵,反攻逼近河西的匈奴軍隊)、張騫(漢武帝命赴嘉峪關)都與西北和這條絲綢有著密切的關系

在懸臂長城,我和Liner跟著他們壹起爬,壹起拍照,但是興致不高。後來宋師傅到了,我們又突然興奮起來。宋師傅很有技巧,也很幽默。有時他隨口說了句話,逗得我們哈哈大笑。他沒來,我們似乎失去了勇氣。說實話,我們真的要壹路感謝宋大師。在這裏,我代表大家對宋師傅說壹句:辛苦了!

在路上,我們還遇到了領隊。可以說是壹路辛苦。他總是找好拍攝點,等著給大家壹壹拍照。還有碧玉李和她的同學。我們還互相拍了壹些照片,壹起拍照。在我看來,戶外小組是好的。大家壹直待在壹起,漸漸的就成了彼此的熟人和朋友。他們都是壹個整體。有時候很容易幫對方拍壹張照片,在群裏拍,自己收藏就行了。這真的比壹個旅行社的個人團,天天換隊友強多了。

遊完懸臂長城,我們壹路前行。窗外,除了城市附近的壹些綠植,其他的全是不毛之地,寸草不生,煙霧繚繞,壹望無際的戈壁灘,遠處壹望無際的泥濘群山。盡管有藍天白雲,我們周圍的世界毫無生氣。這就是西北通常的風景——壯美卻荒涼甚至荒涼。去西藏和新疆的路上看了很多,所以有壹種共同的麻木。看著我的同伴,大部分都在車上閉眼。

過了玉門關服務區不久,我們就來到了瓜州站點,放眼望去茫茫戈壁,沒有壹點生命的跡象,車子在幹燥泥濘的山地中前行,車子經過的地方到處都是塵土,太缺水了。但再貧瘠的土地,也是我漢唐留下的大山。即使它們永遠沈睡,無法使用,我們也要好好照顧它們。

看,漢武大帝(雕像)正睜大眼睛守護著這些荒涼的土地,就像守護著他的子民壹樣,盡管浩瀚的黃沙已經漫過了他的脖子!在萬裏戈壁灘上看到這個雕像,真的很震撼。我們都下了車,在漢武帝雕像下合影!這個地方叫漢武熊峰,雕像下面有小石頭,上面標著玉門關、陽關、張掖、武威、瓜州等地名。沒錯,這些地方是我漢、唐、江山的歷史存在,我們有責任照顧好它們!

再往前走,我們來到壹座雕塑前:“沙漠中的巨嬰”。

茫茫戈壁,黃沙飛舞,荒無人煙,而在這個荒涼的地方居然躺著壹個“沙漠巨嬰”——壹個嬰兒形狀的雕塑。長15m,寬9m,高4.8m。

這座名為“大地之子”的雕塑,由清華大學美術系教授董書兵獨立構思創作。它是自籌資金,用壹年時間完成的,然後用3D打印技術打印出來,最後運到這片戈壁灘上組裝。

雖然是雕塑,但栩栩如生,就像壹個真正的嬰兒,閉著眼睛安詳地躺在沙漠裏。董書兵教授將這座雕塑無償贈送給瓜州,不僅為瓜州增添了壹件藝術品,也為這片荒涼的沙漠增添了壹抹煙火氣。

由於雕塑形象如此栩栩如生,很多遊客看到“沙漠中的巨嬰”獨自躺在沙漠中都會感到非常心疼,瞬間激發出他們的母愛。躺在沙漠裏的“寶寶”也給沙漠帶來了生機和希望,增添了壹絲溫暖。更重要的是,雕塑“大地之子”還代表了人類正在沈睡在地球母親身上,蘊含著對自然的尊重,告誡我們要愛護自己的生存環境,人類要與自然和諧相處。

現在這座雕塑已成為當地的標誌性建築,吸引了許多中外遊客,不僅促進了瓜州的旅遊業,也時刻提醒人們保護環境,愛護我們美麗的家園。

離這裏不遠,還有壹座玻璃建築在戈壁灘上閃閃發光,這是戈壁灘上的海市蜃樓。然而,它不是真實的海市蜃樓,而是人們美好想象的藝術傑作!只是因為太陽太熱,我們並沒有真正走進這個海市蜃樓,只是遠遠的看到壹個剪影。

其實改造戈壁灘並不容易,但這些想法和創造打開了人們的思路,邁出了堅實的第壹步。希望以後有更多奇幻的實踐,為戈壁灘註入更多的活力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