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杜蒙縣的經濟發展

杜蒙縣的經濟發展

實施“十五”計劃的五年,是我縣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入世後的新形勢,宏觀經濟環境的新變化和非典、嚴重自然災害的新挑戰,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抓住機遇,努力工作。在全縣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第十個五年計劃勝利完成,全縣經濟和社會事業取得顯著成就。縣域經濟發展取得重大突破。確立並全面實施“畜牧立縣”方針,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從2000年的654.38+0億元增長到23.5億元,年均增長654.38+08.7%,是建縣以來增長最快的時期。工農業總產值從2000年的6543.8+0.3億元增加到4654.38+0.7億元,年均增長25.7%;全口徑工商稅收從2000年的31.67萬元增加到34297萬元,年均增長60.8%;壹般預算收入從2000年的36543.8+0.7萬元增加到1.3387萬元,年均增長34%。縣域經濟社會綜合評價在全省的排名明顯前移,全口徑財政收入在全省的排名從2000年的51上升到第8位。

人民的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了。累計投資654.38+0.54億元,開發建設面積35.42萬平方米。建成達爾罕立交橋、草原廣場、天湖公園等146公益性基礎設施。農村住房砌磚率、自來水入戶率、道路鋪裝率分別比2000年提高65438±03.3%、65438±04.9%、65438±09.9%。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全面完成,用電條件明顯改善。信息網絡全覆蓋,程控電話和有線電視入戶率明顯提高。公路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新建或改建油路27條430公裏,新建紅磚路52條303公裏。全縣硬化路以上公路總裏程達到853公裏,通油路的鄉鎮比例達到100%,通硬化路的行政村比例達到95%。趙霖路、珍都路全線貫通,結束了我縣沒有高等級公路的歷史。改善辦學條件實施"愛心工程"健康發展教育。衛生機構實現了縣村壹體化管理,新建了疾控和傳染病中心,進壹步提高了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城鎮基本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五險”參保人數逐年增加,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9289人,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數擴大到8344人。

實施扶貧工程,為770多名城市貧困職工實施了扶貧項目,完成了30個農村重點村的扶貧開發推進任務。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鄉居民儲蓄余額分別比2000年增長65438±0.24%、2965438±0%和9765438±0%。改革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快。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順利完成,保全資產2000萬元,核銷壞賬654.38+055.09萬元,補發職工工資和續繳養老保險928萬元。農村稅費改革、鄉鎮機構改革、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和財政管理體制改革順利完成,“兩免壹補”政策全面實現,企業辦學校全部納入政府管理。成立了奧林“興農牧”、胡吉圖莫“東興”、白音諾勒“百興”等專業合作社,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改變傳統扶貧機制,完成30個重點村扶貧開發推進任務,貧困人口脫貧率達到18.7%。

大力實施招商引資戰略,共引進市外項目392個,到位資金24.3億元。伊利、石渺、和龍、神龍、海達等壹批國內外知名企業進入並壯大了企業集團。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德力戈爾國家工業園累計入駐企業8家,實現產值654.38+0.432億元。地方工業實力不斷增強,產銷量、利稅年均增長達到38%以上,初步形成了以畜產品加工為主的多元化工業經濟新格局。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堅持依法行政、民主行政,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的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和CPPCC委員議案,辦結率100%。認真執行《自治條例》和其他單行條例。在鞏固省級財政單列縣的同時,我縣也實現了省級計劃單列。《行政許可法》全面實施,“四五”普法目標實現,依法治縣進程明顯加快。完成了第六屆、第七屆村委會換屆選舉,組建了7個城鎮社區,基層政權建設得到加強。強化監督制約機制,開展審計執法,促進了廉政建設。認真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對照社會各界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認真落實整改措施,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十五”期間,我們堅持並全面貫徹“畜牧立縣”方針,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大力發展以奶牛為主體的畜牧業,農業和農村工作進入快速發展軌道。特別是2005年,全縣農業和農村工作又上了壹個新臺階,上了壹個新臺階,為“十五”期間的農業和農村工作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全縣農業總產值、農業總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由2000年的8.7億元、4.5億元和805元增加到654.38+0.82億元、9.3億元和365.438+0.50元,分別增長65.438+009%、65.438+0.06%和29.1%。畜牧業的主導地位已經確立。

2005年,全縣奶牛11.2萬頭,銷售給伊利的商品奶1.2萬噸,分別比2000年增長3.1倍和5.7倍。飼養的鵝和狐貍分別達到200萬和45萬只。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畜牧業收入占農業總收入,人均畜牧業收入占農村人均純收入的60%以上。圍繞畜牧業調整種植結構,糧飼比由2000年的3.5:4.8:1.7調整為2:3:5,糧豆薯總產量30.7萬噸,為歷史最高水平。農業產業化格局初步形成。在伊利、石渺、禪神、和龍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下,以牛、鵝為主的畜牧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萬壽菊加工項目的引進和郊區雜糧雜豆經銷市場的逐步規範,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發展高效經濟作物的積極性。優勢產業的不斷壯大,帶動了飼草、獸藥、交通、建築、電力、餐飲等相關行業的快速發展,直接從業人員超過5萬人。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加強。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投資近2000萬元,修建了海拉、綽爾、小河口等6座排灌站,為漁業生產和水田開發提供了保障。加強抗旱水源建設,共打井654.38+0.3萬眼,完成抗旱田654.38+0.26萬畝;三個農機合作項目成功實施;完成農村安全飲水工程94項,解決2.8萬人的飲水問題;交通網絡日益完善,通油路的鄉鎮比例達到100%,通硬化路的行政村達到95%。農村電網改造全面完成,信息網絡全覆蓋,程控電話和有線電視普及率不斷提高。生態建設成效顯著。寬20公裏、長89.9公裏的“西北風口”綠化帶,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組織大型企業采取大兵團作戰、集中管理等有效措施,累計造林40.3萬畝,成功實施了成地府“生態移民”工程;加強草原建設,順利實施草原禁牧,采取圍欄種草等工程措施,改良建設草原65萬畝;實施“補水保濕”工程,建成“八支”進水閘,初步建立環湖水域補水長效機制。全縣生態環境得到歷史性恢復,全民生態意識明顯增強。2005年,全縣工業經濟繼續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工業總產值23.5億元,增長21%;實現銷售收入20.4億元,增長20.4%;實現利潤654.38+0.63億元,同比增長654.38+0.4%;稅收65438+6200萬元,增長13%。工業增加值8.2億元,增長10.8%。工業經濟健康高效運行。壹是運行質量不斷提升。2005年,全縣工業生產形勢穩定,大小企業均有生產,呈現出產銷兩旺的可喜態勢。工業企業產銷率達到94%,工業產值利稅率達到13.6%。工業稅收(包括油田)占全縣稅收的93%。當地工業產值(不含油田)達到654.38+0.59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67.7%,工業對縣域經濟的貢獻率持續提高。二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效益大幅提升。

2005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到6543.8+0億元,比2004年增長38.2%;實現銷售收入8.9億元,比2004年增長14.1%;實現利潤8654.38億元,比2004年增長25.6%;稅收51萬元,比2004年增長3.5%。三是企業技術和產品創新取得新突破。年初以來,我縣生產企業續建項目6個,總投資5737萬元。即杜蒙海達紙業有限公司增加2730高速長網造紙機項目、狐貉飼料生產項目、膨化飼料生產項目、酵母飼料生產項目、大慶吉和豆漿有限公司豆漿粉生產項目、大慶石渺乳業有限公司杯酸生產線項目等企業增資擴股和產品創新增強了產業經濟實力,積累了發展潛力。四是重點企業的拉動作用進壹步增強。伊利、石渺等乳制品加工企業運行良好,拉動作用更加突出。乳制品加工企業年產值5.5億元,比2004年增長34.8%,占當地工業產值的35%。僅杜爾伯特伊利乳業公司就實現產值4.5億元,上繳稅收41.5萬元。

園區的開發建設步伐正在加快。壹是園區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園區共有企業8家,項目9個,總投資7.73億元,已完成開發建設面積654.38+0.2萬平方米。目前,園區新項目土建工程已順利完成,正在進行設備安裝調試,近期可投產。畜牧獸藥加工項目順利通過國家GMP認證。二是區內企業效益大幅提升。2005年,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6.3億元,占全縣地方工業總產值的39.6%,上繳稅收465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近1500個。三是基礎設施進壹步完善。總投資11.98萬元,完成了園區3公裏環城路建設,供水、排水、供電、通訊等基礎設施進壹步完善。為和龍、黨參、獸藥加工等企業平整場地,修建施工便道,打深井等配套服務,保證了新項目的順利實施。此外,園區征地也有了重大突破。2005年征地66公頃,為園區下壹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可以說,目前我縣德力戈爾工業園區已經成為全市比較成型的工業園區,市領導充分認可,並明確表示2006年將對我縣工業園區建設給予更大的支持。項目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2005年,我縣工業項目取得可喜成績。在建項目18個,總投資5.27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3.98億元。壹是壹批新項目實現當年投產目標。2005年,聯塑、陸毅、金威、酒廠等15項目實現了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的目標,投產率達83.3%,為工業經濟培育了新的增長點。二是產業化龍頭項目建設取得新突破。2005年,圍繞“畜牧立縣”政策,新加入了產神食品、和龍羽絨等鵝制品深加工企業。依托我縣蘆葦資源,在理順造紙企業機制的同時,新加入“增加2730高速長網”項目。這些項目投產後,將進壹步加快我縣資源優勢向資本優勢的轉化,壯大當地產業實力。2005年新項目投產後,可新增生產能力7.55億元,創造就業崗位550個,將大大提高工業經濟質量,加快我縣工業化進程,提升工業經濟在縣域經濟中的比重,促進縣域經濟快速發展。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地堅持“畜牧立縣”方針,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教育方針,大力提高醫療衛生水平,穩步推進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大力推進科技興縣戰略,大力打造民族文化體育名片,充分發揮廣播電視輿論導向作用,網絡信息通信業快速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取得長足進步。在教育方面,要全面貫徹黨在民族自治地方的教育方針,大力加強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目的,註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以人民滿意為目標,全面完成“九五”計劃。基礎教育穩步提高,職業教育健康發展,民族教育得到加強。在全縣初中普及畜牧、農業等專業課,在少數民族地區教授蒙古語,培養“落地人才”;定期選派專任教師到大中型高校進行脫產培訓。教師培訓率達到1.000%,教師資源不斷優化。“愛心工程”深入實施,為學生創造了學習知識的平臺,解決了家長的後顧之憂;教育教學設施不斷優化,大力推進大中小學校升級改造。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在科技事業上,大力推進科技興縣戰略,挖掘農林牧漁等領域的潛力,努力增加科技含量,引導農民走科技致富的道路,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大力引進畜牧業專業人才,增強畜牧業科技實力;與北京研究院、東北農業大學、八壹農墾大學成功對接,增加農業科研項目,促進優質高效農業發展;大力調整漁業產業結構,發展多種漁業,加大名優養殖力度;隨著生態建設的深入,林業科技得到了廣泛應用。先後引進了“草原防護林營造技術、泥漿造林法、ABT生根粉應用推廣技術”,有力地推動了我縣科學造林、科學護林、科學護林的成果。

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要緊緊圍繞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牢牢把握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穩定低生育水平的方針,以創建計劃生育服務先進縣為目標,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大力宣傳計劃生育法,普及計劃生育、優生優育、避孕節育、生殖保健及相關法律知識,落實計劃生育優惠政策,提高人口素質;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穩步推進,全縣計劃生育政策達標率達到96%以上;加強縣鄉兩級計劃生育服務站建設;積極建立和發展計劃生育協會,充分發揮基層計劃生育協會的作用。

醫療衛生事業方面,重中之重是建設好、維護好、發展好全縣人民的健康利益,婦幼福祉、壹億中醫藥、抗結核597、計劃免疫5595四大工程深入實施,充分發揮農村“三級網絡”作用,大力加強城鄉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醫療服務水平;進壹步加強疾病疫情防控、醫療服務保障和衛生監督執法體系建設,做好重大疫情防控工作;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改善城鄉衛生環境。在文化體育事業中,以爭創全國文化先進縣為目標,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大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專業文化豐富多彩,群眾文化活動蓬勃發展,社會文化活動欣欣向榮。

堅持把旅遊業作為支柱產業來培育和管理,累計投資654.38+0.5億元,建設了首山滑雪場、當乃濕地、蒙古風情園、古典狩獵園等壹批景區。首山景區實施了湖岸治理、濕地觀鳥亭建設、旅遊道路鋪裝等基礎工程。開發了民族風情、濕地遊覽、溫泉洗浴、滑雪等旅遊項目;加強對外宣傳,擴大杜爾伯特旅遊品牌知名度。旅遊業作為支柱產業,地位大大提高,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年旅遊收入6000多萬元,創造就業崗位3000多個,帶動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7%。

城鄉文化設施建設穩步推進,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等文化場館建設得到加強;文化體育市場的健康發展,促進了藝術團體和群眾文化團體的市場化,不斷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圍繞全民健身運動的深入開展,大力發展體育事業,民族體育百花齊放,競技體育成績突出,全縣人民整體健康素質得到提高。2005年,該縣被評為中國群眾體育先進縣。在廣播電視事業中,充分發揮廣播電視作為黨和政府的輿論陣地作用,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堅持以宣傳管理為重點,以事業發展和擴大覆蓋為重點,以節目質量為重點,以安全播出為重點,進壹步加強和改進廣播電視宣傳工作,不斷提高宣傳質量,發展語音數據等業務,提高廣播電視節目質量。生動形象地把黨和政府的“聲音”送到千家萬戶,體諒民情民意,反映民聲,更好地發揮廣播電視的喉舌和紐帶作用;改造了城鄉有線電視網絡,開通了40個電視頻道,17個扶貧開發重點村實現了有線電視覆蓋;全縣有線電視網絡線路160公裏,城鄉有線電視用戶13000戶,電視覆蓋人口53.7%,廣播覆蓋人口80%。

杜爾伯特經濟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今後壹個時期,我們將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大發展、快發展為主題,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核心,全面落實“畜牧立縣”方針,努力提高社會生產力、經濟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加快構建和諧社會進程,基本實現建設“畜牧強縣、旅遊大縣、生態名省”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