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沙甸僑鄉

沙甸僑鄉

沙甸是滇南著名的僑鄉,已有近百人移民海外。大部分都是單身,在國外有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他們的第二代或第三代已經成年。21世紀,生活在國外的沙甸人及其後裔有200多人,人數超過1000人,主要分布在泰國、緬甸、香港和臺灣。他們中的壹些人離開了東南亞,生活在歐洲、美國和中東,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從事商業貿易。歷史上,沙甸回民與海外國家接觸較多。原因有三:壹是麥加朝聖活動;第二,商隊出境貿易;第三,留學。這三項活動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了解和熟悉海外國家。但沙甸人主要在解放前後分批移民海外。從遷移的時間來看,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1,解放前移居海外

1948 165438+10月,白良成等50人從佛海經羅達定居緬甸。

1931年,白良成先生被雲南省財政廳委派到思普工作。1935年在南橋“茶葉實驗農場”工作,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四浦事業局。經過十幾年的創業,四浦企業局已經發展成為壹個擁有千余名員工的現代化企業,有近200名沙甸青年男女在企業局工作。抗戰勝利後,蔣介石雄心勃勃要在西雙版納邊區幹壹番大事,決心把企業局辦得更加繁榮,並為此設計了宏偉的計劃,就發動內戰,設法控制了雲南的權力和政治動亂。國民政府在西雙版納設立的中國茶葉公司,企圖兼並思普企業局,壟斷茶葉生意。於是,白先生被迫放棄企業局的發展計劃,決定定居國外。這是他們移民到緬甸的目的。

隨白亮程(當時在企業局工作)移居緬甸的沙甸人有白亮程的妻子沙鳳淑、女兒白誌清、女婿金、王伯承、林在文、馬、沙忠雲、王家全、馬郁南、林明熙、馬順文、馬、馬洪藻、馬洪熙、馬、林永文、王祖明、馬。、林寶厚、馬、林、、王梅村、王粉村、馬子雲、王明科、、、林增樹、王、林培祥、王培全、那明星、馬興安、張德祥、馬在文、王雙德。他們先在緬甸定居。大部分人在緬甸京東,用佛海帶的馬做馱運和生意。白良成等少數人已在仰光定居創業。20世紀50年代末,大部分移居泰國清萊和清邁,大部分在清邁定居,部分在米塞。白良成先生約於1962年從仰光遷居米西,在女兒白誌清家度過晚年。

解放前,少數人在國民黨軍隊服役,在國民黨政府任職。全國解放前夕,他們隨國民黨逃往臺灣省。如曾在國民黨軍隊服役的王赴臺,在臺東縣呈貢鎮工作。新疆阿克蘇縣原縣長林行止在解放前夕離開新疆。去臺灣後,被國民黨政府派往沙特,任臺灣省駐沙特吉達領事。

2.解放初期移居海外。

1951年初,因害怕“平叛”和“土改”運動,有人從沙甸經滇西大理、保山離開緬甸:王、、馬、王、、、。他們先去了緬甸,然後去了泰國。王、馬、王和王定居清邁。王春山定居臺北,林向東定居沙特。

解放初期,林永興、林華英等人出境定居。他們從昆明乘車出境,經下關、保山、德宏,前往緬甸。林永興搬到泰國清邁後,林華英定居在密賽。20世紀60年代初,林永興移居香港。20世紀80年代,他的兒子林傑、南林、林珊、妻子和兒媳先後移居香港。生活在國外的沙甸人的情況,包括分布、職業、文化等,在壹代和二代之間有很大的差異和變化。

1,分配

第壹代沙甸人主要分布在泰國、緬甸、香港、臺灣省、沙特阿拉伯等國家和地區。泰國最大,主要集中在泰國清邁,幾十戶;緬甸十幾戶,香港四五戶,臺灣省五六戶,沙特兩戶。他們的大多數孩子都結婚了。這些旅居海外的第二代沙甸人的後代,從泰國北部的清邁和米塞遷到了泰國第壹地曼谷。在緬甸,已經從京東地區轉移到仰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有的移居歐美等西方國家,有的移居(或留在)香港、中東、臺灣省等地區,幾乎遍布世界各地。

2.職業狀況

第壹代職業主要包括:

第壹,商務人士占壹半以上。如:王、王、林永興、、那明星等。他們有的從事珠寶玉石生意,有的從事糧食生意,有的是從事進出口貿易的大商人、大老板;有小生意,也有在沙灘上購物的小商販。

第二,在泰國和緬甸,從事農業和服務業。如、、林增樹、王、馬、沙忠雲等。他們並不富裕。

第三,宗教專業人士和教師。例如,王春山是21世紀臺北清真寺的教長。白誌清在泰國米賽的壹所中文學校當老師,王現在負責清邁的王河街清真寺。

第四,在臺灣省國民黨政府工作。比如是臺灣省駐沙特吉達領事,王在臺東縣呈貢鎮工作,在臺灣省國民黨軍隊服役,林萬興在國民黨軍隊工作,等等。

除了少數人,第壹代旅居海外的沙甸人大多過得並不好。他們努力工作,勤勤懇懇經營,只能養家糊口,只是為後代進入居住國的社會做鋪墊。相比之下,他們的孩子過得比他們好得多。從職業二代可以得出這個結論。第二代的職業主要包括:

繼承他父親的事業。例如,王的女兒和女婿在父輩生意的基礎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王是做玉器生意的,但是標的小,所以成不了氣候。他的女婿馬建波開了壹家公司,往返於泰國和中國之間進行國際貿易,他的業務範圍和經濟實力都有了很大的發展。林永興的三個兒子林傑、南林和林山的商業活動比他們的父親更加繁榮。

(2)作為公司員工。例如,馬的兒子,在泰國大興旅遊有限公司擔任助理經理。王春山的兒子王夢陽在臺灣壹家公司工作。林是林萬興的女兒,曾在臺灣省駐利比亞辦事處和商務辦事處工作。他們的收入比他們的父母高。

(3)從事翻譯。例如,林向東的兒子林全在沙特做翻譯。生活在海外的第二代沙甸人,壹般不僅會居住國的語言,還會中文。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懂英語,所以是最好的翻譯。所以很多人從事翻譯。

(4)從事科技工作。有的人去西方發達國家留學,學習現代科技知識,畢業後留在西方國家從事科技業務。比如林永興的女兒林玉坤,學的是醫學護理,定居法國巴黎,從事醫療工作。

第二代旅居海外的沙甸人,已經進入了居住國的社會,並且在事業上比父輩有了很大的發展和改行,在國外紮根和發展。

3.文化地位

第壹代旅居海外的沙甸人攜帶了漢文化和中國伊斯蘭文化的雙重文化,嚴格來說是滇南回族文化。他們大多與當地人通婚,融入第三種文化,即泰緬文化。但是,漢文化和回族文化仍然占主導地位。他們堅守伊斯蘭教信仰,會說漢語,會說滇南方言,甚至會說沙甸的“缺八分”語;在泰國和緬甸,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回族華人社區,特別是在泰國北部的清邁,形成了雲南南部的回族社區。為國際文化交流和融合做出了歷史性貢獻。他們有的經商辦企業,有的開展漢語教育和宗教事務,有的著書立說,傳播中國文化(包括中國伊斯蘭文化),也為泰國、緬甸等國吸收外來文化特別是中國文化,豐富自己,發展自己做出了貢獻。

他們大多保留著中國國籍,對祖國和家鄉有著深深的眷戀。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有條件的人都回國走親訪友。他們成立雲南同鄉會,努力加強雲南與泰國、緬甸、香港、臺灣的聯系與交流,為雲南對外開放、面向東南亞、面向世界貢獻力量。

生活在國外的沙甸族第二代人仍然攜帶著多元文化,即中國文化、伊斯蘭文化、泰國文化(緬甸文化),甚至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她們的母親很可能是泰國(緬甸)女子,曾經信仰小乘佛教,後來皈依伊斯蘭教。他們加入了所居住國家的國籍,他們的文化現象更加復雜。但是,他們都能說壹口流利的中文,堅持父母的信仰,取中國人的名字。中國文化仍然占主導地位,他們對祖國和家鄉有著深深的眷戀。

他們的受教育程度和整體文化水平普遍高於父輩,尤其是在居住國文化、西方文化和現代科技方面。但從中國文化基礎和伊斯蘭文化水平來說,都不如其父輩。盡管如此,在國際文化經濟交流方面,在把雲南推向東南亞和世界方面,他們壹定會做出比父輩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