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威州鎮的歷史沿革

威州鎮的歷史沿革

周衛是漢代的壹個北方郡。唐朝時,為了安置唐朝時受吐蕃攻擊而南遷的涼州(青海)吐谷渾部,在今天的周衛設立了安樂府(長樂府)。吐谷渾(讀作玉)源於鮮卑的東胡系,是壹個古老的遊牧民族。慕容神威,又名慕容威(?——758),吐谷渾人,慕容神威住長樂府(今威州鎮)。他是諾尼伯的後裔,曾在長樂府任遊擊大使。葬於長樂府南(下馬關鎮趙家廟村山上)。至德元年(756),長樂郡被吐蕃占領。唐初三年(849年)七月,朱淑明收復安樂府(長樂府),八月改安樂府為濰州。

北宋鹹平五年(1022),黨項首領李攻魏州。1038年,李元昊在興慶府(今銀川)稱帝,西夏建國,設威州。設立靜態的塞爾維亞軍師負責防務,使其成為西夏的政治軍事中心。

北宋嘉祐六年(1061),夏主決定將韋州京塞軍監司改為京塞軍,修築城垛,修復浮圖,進行大規模建設,韋州第壹次達到鼎盛。

北宋元豐四年(1081),宗申決定進攻西夏,並於2008年從慶州遷至濰州,並在此設立急送店。然後宋朝把蔚州還給了西夏。北宋元豐八年(1085)春正月,魏州範伯德率領丁口250人向宋朝投降。宋神宗授予伯德助理大使購買倉庫,他自己的巡邏檢查和300銀絲綢作為表彰。

北宋元佑六年(1091)冬十壹月,宋朝巡撫張存進犯威州等地,凱旋而歸。北宋元佑七年(1092),西夏攻宋周桓,宋將軍直取京塞軍連,大獲全勝。北宋紹盛四年(1097),西夏屢次擾亂宋版圖,宋周知(今甘肅平涼)在葫蘆河修築夏城、靈平寨甚至大敗西夏軍,夏勢壹路在渭州被削弱。北宋崇寧三年(1104),西夏落入下城,夏朝在濰州壹路收復。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朝王朱出使寧夏。為了繳納,使在慶陽北古魏州、延安、隋、寧等地的租稅。死後葬於寧夏同心縣韋州明陵。

明朝弘治元年(1488)後,蒙古軍隊由花馬池(寧夏守軍)破邊墻,經鐵柱泉、惠安堡、蔚州、下馬關、禹王城至南方固原(陜西鎮),逐漸成為北方韃靼人的“入敵總路”,蔚州軍政。明朝弘治十年(1497),設衛州,守千戶,劃歸寧夏衛。

明朝弘治十三年(1500),寧夏巡撫王勛修建了濰州東關,城門緊閉,有城門。這就是今天明東城在濰州的痕跡。

明朝弘治十六年(1503),巡撫秦□在威州、禹王城打碉堡。明孝宗把秦國之地陳乃北作為當務之急,令其精心修建。

明朝鄭德元年(1506)九月,地處陜西三面(燕綏、寧夏、甘肅)的楊壹清,被取為“渭州地方平原要道,土匪出沒之地,兵備松懈,不堪保證。情況和清福墓所在的羅山差不多,連年被侵。都駐紮在那裏,最近又挖了清宮王墓,令人深感憂慮。請加上官軍防禦。

明嘉靖四十年(1561),威州嵇康塔頂在6月24日地震中倒塌。那壹年,韃靼人金昂率兩萬余人攻打寧夏,進逼固原,並在廬山焚燒、掠奪王慶墓地。

整個清朝時期,濰州被稱為濰州堡,在同治十三年(1874)之前屬陵州管轄,同治十三年起屬平原縣管轄。民國三年(1914),平遠縣改為榮臻縣,1928年三月,榮臻縣改為王宇縣。

1936年7月3日,中國工農紅軍西征時經過威州,與馬鴻逵激戰。紅軍以嵇康廟為據點,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壹名紅軍指揮官在城樓上指揮戰鬥,不幸中彈犧牲,被迫撤離。現在在嵇康寺塔周圍,妳會看到戰爭留下的彈孔。

1938年,國民黨王宇縣政府由下馬關遷至同心老城“半角”。王宇縣改為同心縣,衛州歸同心縣管轄。1940年,寧夏省政府將馬關、威州劃歸鹽池縣。1943年,韋州建機場,此時韋州歸同心縣管轄。

1949設立四個區,1956改威州區,1958改霍星公社,1961改威州公社,1984建威州鎮。1997,面積1007平方公裏,人口2.2萬,轄魏壹、魏壹、南門、萬和、馬莊、石硤口、嚴家泉、東山、青龍山、湯芳、九莊、甘溝、八莊、周信、麥河、王虎臺。2006年,轄魏壹、魏壹、萬和、南門、馬莊子、石霞、閆家泉、東山、青龍山、糖房梁、八莊、九莊、幹溝等13個行政村;白色羊絨山羊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