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巴格達有哪些著名的文化景觀?

巴格達有哪些著名的文化景觀?

巴格達著名的文化景觀有:

信徒的宮殿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市中心有壹座六層樓高的“信徒宮”,是薩達姆擔任總統期間的辦公和生活場所之壹。2003年,美軍轟炸了薩達姆·侯賽因在巴格達的可能藏身之處,許多建築被炸成廢墟。據美軍記錄,戰爭當晚,美國空軍向“信徒宮”主樓投下了兩枚綽號為“掩體終結者”的900公斤炸彈。在接下來的四天裏,至少有另外六個類似的大東西登陸了“信徒的宮殿”。對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信徒宮”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炸彈留下的痕跡清晰可見。然而,“信徒宮”下專門為薩達姆修建的地堡卻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正逐漸成為巴格達市中心“綠區”居民的“非正式旅遊景點”。

戰爭爆發後,“信徒宮”多次被洗劫。壹是大大小小的小偷趁著美軍進城後的混亂,偷走了裏面收藏的物品。接著,駐紮在綠區的美軍也頻繁進入信徒宮,拆除可用於自己營地裝飾的建築材料。即便如此,人們還是能從信徒宮的廢墟中找到壹些值得收藏的“小紀念品”。比如大廳裏掛著的水晶燈籠的遺跡。雖然地上的建築壹片狼藉,但信徒宮下面的碉堡幾乎完好無損。掩體內沒有照明設備,美國工程師也沒有搞清楚掩體自來水系統的結構,導致部分房間積水嚴重。據悉,薩達姆在地堡中的臥室並不大,與其他房間相比,墻紙也只是不同而已。戰爭爆發前,薩達姆在這個地堡裏主持了壹次高級官員會議。

巴別塔

5000年前,巴格達位於馬平川,那裏曾經矗立著壹座雄偉的塔——巴別塔。人們不知道巴別塔最初從何而來,只知道它早在古代就進入了猶太聖經和舊約。

在希伯來語中,“巴別塔”的意思是“反叛”,所以這座塔被稱為“巴別塔”。有人把“反叛”壹詞解釋為“巴比倫”,把城市稱為“巴比倫”,把塔稱為“巴比倫尼亞”。在巴比倫語中,“巴別”或“巴比倫”的意思是“卡米諾卡多”。同壹個詞在兩種語言中有截然相反的意思,真是令人費解。

其實這是有原因的。公元前586年,新巴比倫王國的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摧毀了猶太國,拆毀了聖城耶路撒冷,燒毀了聖殿,把國王和近萬臣民帶到了巴比倫,只留下了幾個最貧窮的人。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巴比倫囚徒。

這座塔的規模非常宏大。公元前460年,這座塔在150年前建成後,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參觀巴比倫城時,仍對這座受損的塔贊嘆不已。根據他的記錄,巴別塔建在許多巨大的平臺上。這些平臺有八層,越高越小。馬杜克神廟建在頂層平臺上。城墻外緣建有螺旋形臺階,可繞塔壹周,直達塔頂;塔梯中間有壹個座位供休息。塔基每邊長約90米,塔高約90米。據19世紀末考古學家科爾德威實測計算,塔基邊長約96米,塔和殿的總高度約96米,兩者相差無幾。巴別塔是當時巴比倫最高的建築,在全國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人們稱它為巴別塔。也有人稱之為天上諸神前往凡間居所途中的踏腳之地,是天道的“驛站”或“旅店”。

巴格達館

巴格達館建在托普卡帕宮的花園裏,位置最適合俯瞰城市和海峽。建築基本為平面對稱造型,中央穹頂直徑9m,三面有門,四面有突出空間。除了中央穹頂,建築的屋頂相當平坦,形成了壹個很深的懸垂,由陽臺的22根柱子支撐。屋頂突出的尖塔其實就是取暖器的煙囪。建築內部用彩色琉璃瓦、貝殼、象牙等材料裝飾,品質高貴,是同類建築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