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安化縣行政區劃

安化縣行政區劃

1984,政社分開,公社改為鄉鎮。安化轄10個區,1個區級鎮,51個鄉,8個鎮級鎮。

1995,安化縣撤銷雲臺、顏夕、中堤、江南、小偃、冷市、仙溪、大富、清塘、梅城6個區辦事處。保留平口、高明鄉、李林鄉、龍塘鄉、木子鄉、倉場鄉、李連鄉,行政區劃不變。其余51個鄉鎮合並調整為22個鄉鎮。具體來說,撤銷東平鎮、黃沙坪鎮、城步坪鄉,合並東平鎮。同時將中堤鄉聯臺等14個村和楊林鄉商演等15個村劃歸東平鎮管轄。撤銷清塘鋪鎮、魚鎮、太平鄉、廖家坪鄉,合並清塘鋪鎮,將芙蓉林場及所屬蔡佳村劃歸其管轄;撤銷梅城鎮、和田心鄉、東華鄉,合並設立梅城鎮;撤銷仙溪鎮、九龍鄉、山口鎮,合並設立仙溪鎮,將芙蓉林場所屬芙蓉村劃歸其管轄;撤銷大富鎮、木空鄉,合並設立大富鎮,同時將榮達鄉徐嬌等15個村劃歸其管轄;撤銷小閆鎮、富溪鄉,合並成立小閆鎮;撤銷柘溪鎮、湯溪鎮,合並柘溪鎮,將青山花園鄉回龍等6個村和中堤鄉黎坪、柏木溪2個村劃歸;撤銷江南鎮和王晨鄉,合並成立江南鎮;撤銷馬陸鎮、嶽西鄉、湖南坡鄉,合並成立馬陸鎮;撤銷顏夕鎮和雙龍鄉,合並成立顏夕鎮;撤銷長塘鄉、同溪鄉,合並設立長塘鄉,同時將榮達鄉花橋等9個村劃歸管轄;羊角塘鄉、金雞鄉撤銷,羊角塘鄉合並;撤銷三洲鄉和大喬鄉,合並成立冷市鄉;撤銷席夔鄉和劉牧鄉,合並成立席夔鄉;撤銷樂安、福清、思源鄉,合並成立樂安鄉;撤銷長樂鄉和馬尚鄉,合並成立桃溪鄉;撤銷東山鄉和新橋鄉,合並東山鄉;撤銷南津鄉、將軍鄉,合並成立南津鄉;撤銷田莊鄉、文西鄉,合並成立田莊鄉;將國有東東林場並入東東鄉;將國有柘溪林場並入古樓鄉;撤銷榮達、青山公園、中堤三個鄉鎮建制。

1996 65438+10月22日,安化縣政府正式行文:根據湖南省民政廳和益陽市政府的批復,撤銷席夔鄉,設立席夔鎮,轄2個居委會,32個村。撤銷羊角塘鎮,設立羊角塘鎮,轄1個居委會,49個村。撤銷冷鎮,設立冷鎮,轄2個居委會,43個村。撤銷長塘鄉,設立長塘鎮,轄1個居委會,44個村。撤銷李連鄉,設立曲江鎮,轄1居委會,16村,鎮人民政府駐曲江。上述五個鎮的行政區域不變。

1997,安化縣面積4948平方公裏,人口93.5萬。轄65,438+06個鎮,65,438+03個鄉:東平鎮、清塘鋪鎮、梅城鎮、仙溪鎮、長塘鎮、大富鎮、羊角塘鎮、冷鎮、小巖鎮、江南鎮、柘溪鎮、馬陸鎮、鎮、曲江鎮、平口、高明鄉、樂江鎮。縣政府設在東平鎮。

2005年,安化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如下:李林鄉與梅城鎮合並,組成新的梅城鎮,鎮人民政府駐梅城(梅城鎮人民政府舊址);東山鄉和大富鎮合並成建制,成立新的大富鎮。鎮人民政府將進駐大福坪(原大福鎮人民政府駐地);倉場鄉與馬陸鎮合並為建制,新設馬陸鎮,鎮人民政府駐馬路口(原馬陸鎮人民政府駐地);木子鄉、楊林鄉、東平鎮合並,組成新的東平鎮,鎮人民政府駐解放街(原東平鎮人民政府駐地);將東石鄉和江南鎮合並,組成新的江南鎮,鎮人民政府設在江南(原江南鎮人民政府駐地)。截至2005年6月65438+2月31,安化縣轄17個鎮,6個鄉。

2006年2月,安化縣正式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李林鄉和梅城鎮合並,成立新的梅城鎮;合並東山鄉、新橋鎮實驗區、大富鎮,建立新的大富鎮;合並倉場鄉和馬陸鎮,建立新的馬陸鎮;合並木子鄉、楊林鄉、東平鎮,成立新的東平鎮;合並東石鄉和江南鎮,建立新的江南鎮;高明鄉、清塘鋪鎮、樂安鎮、仙溪鎮、長塘鎮、羊角塘鎮、小巖鎮、柘溪鎮、席夔鎮、顏夕鎮、曲江鎮、平口、冷市鎮、桃溪鎮、田莊鄉、龍塘鄉、古樓鄉、南津鄉維持行政區劃現狀。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安化縣總人口為900759人,其中東平鎮95591,清塘鋪鎮55633,梅城鎮63769,仙溪鎮46931,大富鎮43442,長塘鎮41040。冷鎮33317人,馬陸鎮33065人,鎮21284人,鎮23831人,岷江鎮10792人,平口鎮18069人,柘溪鎮158人。李林鄉11762人,東山鄉13728人,桃溪鄉22456人,東石鄉19635人,龍塘鄉24131人,楊林鄉1969654人。倉場鄉7038人,南津鄉10533人,古樓鄉13197人,新建橋虛鎮17750人。

2011,安化縣常住人口1004809。其中農業戶口880817人,農業戶口123992人。已婚育齡婦女:213271。2011年,全縣出生12772人,死亡5644人。出生率為12.4‰,死亡率為6.4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98‰。

2012年安化縣常住人口1017198。其中農業戶口902520人,農業戶口114678人。已婚育齡婦女213362。2012年,全縣出生13667人,死亡6648人。出生率為13.44‰,死亡率為6.5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86‰。

2013年末,安化縣30.9萬戶,總人口654.38+002.9萬人,常住人口965.438+0.21.0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5.05萬人,城鎮化率27.46%。出生率為12.62‰,死亡率為6.7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91‰。2009年,安化縣實現生產總值71.41億元,比上年增長1.8%。財政總收入3.7億元,增長6.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0.69億元,增長3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8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90元,分別增長8%和2.5%。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2013年,安化縣實現生產總值1465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3365438億元,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61.2億元,增長1.9%;第三產業增加值52.2億元,增長13.7%。第三產業比例為22.6: 41.8: 35.6,第壹產業比重下降,二、三產業比重穩步上升,經濟結構進壹步優化。第壹、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3%、46.6%、48.1%,其中工業貢獻率為43.6%,拉動安化縣GDP增長4.6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安化縣人均GDP為16071元。安化盛產松樹、杉樹、竹子、水果、茶葉、油茶、油桐、棕櫚和藥材。

2009年,安化縣完成糧食種植面積72.47萬畝,實現總產量24.9萬噸,分別比上年增加8.9萬畝和2萬噸。

茶葉、水稻、水果和幹雜糧是安化縣農業種植的四大主導產業。茶產業:2010年,茶園面積達到1510000畝,全縣茶葉總產量達到23000噸,產銷綜合產值1580萬元。安化縣在第六屆中國茶產業經濟年會上被評為全國十大產茶重點縣和2010全國黑茶生產第壹大縣。水稻產業:水稻是安化縣重要的糧食作物,2010年實收面積44.78萬畝,其中超級稻面積17萬畝。水稻總產量為200,270噸。水果產業:安化水果種類繁多,有柑橘、桃、梨、李、木瓜、楊梅、枇杷、板栗等10多個品種,果園面積17.88萬畝,2010年水果總產量3.5萬噸。安化縣的“阿香”牌柑桔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評為“中國十大名優柑桔”。布朗和李氏出口東南亞等地,年收入超過654.38+00萬美元。幹雜糧產業:安化幹雜糧作物主要有玉米、紅薯、大豆、馬鈴薯、蕎麥、蠶豆等。常年種植面積50萬畝以上,總產量穩定在654.38+20萬噸左右,總產值2.8億元。

2011年,安化縣耕地63萬畝,其中水田34萬畝,旱地29萬畝。傳統特色農業具有壹定規模,盛產茶葉、柑橘、名優魚等優質農產品。

2013年,安化縣年末耕地42.57千公頃,農林牧漁總產值52億元,比2012年增長2.5%。安化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65438+44萬畝,比2065.438+02年增加7.3萬畝。其中,糧食種植面積71.8萬畝,油料種植面積37.8萬畝,分別比去年增加7500畝和1.5萬畝。2009年,安化縣完成工業總產值63.6億元,比上年增長23.9%。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10家,比上年增加11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54.38+0.53億元,同比增長25.3%,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提高654.38+09.5個百分點。

2013年,安化縣工業總產值1965438+6億元,增長13.5%。工業增加值58.4億元,增長11.6%。新增工業企業16家,總數108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1.94億元,增加值38.3億元,分別增長18.2%和12.4%。產值過億的企業有28家。節能降耗效果明顯。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為0.37噸標準煤,下降12.3%。安化縣有資質建築企業20家,資質以上建築業總產值83389萬元,比上年增長371%,其中建築工程產值67939萬元,其他產值15451000元,房屋建築面積82萬平方米。職工人數為4665人,全員勞動生產率為654.38+0.79萬元/人。建築業增加值27633萬元,增長17.3%。2006年,安化縣接待遊客57.6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3億元。2009年,安化縣* * *接待遊客67.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15萬元,同比分別增長21.2%和25.6%。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5438+6600萬元,增長19.5%,其中縣以下32330萬元,增長18.3%。

2010年,安化縣首次接待遊客突破百萬人次,達到150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3億元,占全縣GDP的6%。“十壹五”期間,安化縣旅遊接待人數和旅遊綜合收入年均增長分別達到17.7%和26.1%。旅遊業逐漸成為安化縣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和第三產業的龍頭。

2013年,安化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5.38億元,同比增長13.5%。其中,城鎮零售額55.47億元,農村零售額9965.438+0億元,分別增長65.438+03.3%和65.438+04.7%。2013年,安化縣接待遊客120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13萬元。酒店客房出租率70.6%,旅遊業創收2700萬元,同比增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