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蕭縣將要劃為哪個市

蕭縣將要劃為哪個市

碭山,蕭縣可能劃歸淮北市! 安徽省行政區劃調整的近期構想

近期行政區劃調整就是要服從和服務於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總體要求,抓好中心、擴大空間,為區域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體制環境和地域環境,激發區域經濟發展新活力。具體來說,就是要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的非均衡性和梯度推移性,結合安徽省城市區位、經濟差異,重點抓好合肥、蚌埠、蕪湖、黃山四大中心的行政區劃調整工作:

1、調整蚌埠行政區劃,打造皖北區域經濟中心新亮點。皖北6市是安徽最大的人口聚集地,其人口總量約占全省的43%。但是,這幾年來,合肥崛起、皖江開發成為安徽經濟發展的主旋律,而皖北卻壹直遊離於發展的主戰場之外,使得皖北在全省經濟所占的份額不高,2001年6市GDP占全省的比重不到30%。造成皖北經濟發展緩慢的重要因素之壹,就是皖北發展缺少中心城市。也就是說皖北的振興需要中心城市的帶動。

綜合比較,蚌埠則是皖北唯壹能夠承擔中心功能的城市。蚌埠濱臨淮河,京滬、淮南鐵路,正在建設中的寧西鐵路、京滬高速鐵路,合徐、界阜高速公路等在此交匯,是目前安徽省北方最大的交通樞紐,在近代歷史上也是皖北的商貿中心。近年來蚌埠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影響力減弱,但其區位優勢和綜合經濟實力仍是皖北其他城市無法替代的。

加快蚌埠中心城市發展已成為有關方面的***識。省委、省政府在《加快皖北地區經濟發展的意見》中也已明確提出要把蚌埠建設成為皖北加工、商貿、科技中心城市。目前,蚌埠經濟發展已經從城區向外擴散,新城區開發、高新技術區已分別往東、西拓展至鳳陽、懷遠縣界,但是城郊分割型的城市結構不僅阻礙了城區發展,而且也使蚌埠的整個空間發展受阻。從城區看,蚌埠市是全國為數不多的、所謂“蛋白”包“蛋黃”的“同心圓”式的傳統城區行政區劃結構。目前市中心三個城區的總人口為77.2萬人,但土地面積僅為71.9平方公裏。從蚌埠的整個空間發展看,淮河北岸為河流沖擊沙質地貌,不宜進行大規模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因此,蚌埠唯有向東、西擴張,將鳳陽縣、懷遠縣納入整體發展規劃。實際上,鳳陽縣與蚌埠已經在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融為壹體。但鳳陽卻歸滁州管轄。懷遠縣雖為蚌埠管轄,但其作為獨立的行政建制,發展規劃難以與全市統壹協調。

因此,調整蚌埠行政區劃,要在實現城郊合壹的基礎上,將市區面積向外延伸,把鳳陽縣直接劃歸蚌埠管轄,並將鳳陽縣、懷遠縣同蚌埠相鄰部分直接劃為市轄區,做大做強蚌埠市域經濟。

2、再造新合肥,加速現代化大城市建設。作為安徽的省會,合肥肩負著自身發展和帶動全省發展的雙重功能。目前,合肥成為全省綜合實力最大、競爭力最強的城市。但是,合肥經濟發展尚處於欠發達階段,與現代化大城市建設的要求差距較大。2001年,合肥GDP在全國27個省會城市僅位居第18位。更主要的是,合肥經濟發展的後發優勢並不明顯,無論是在對外交通聯系、區位、吸引外資,還是在以科技等為主體的經濟綜合競爭力等方面。為切實體現現代化大城市的內涵,加快合肥建設步伐,必須要有大思維、大手筆,拓寬發展視野,尋求發展空間,再造新合肥。壹方面,要引湖入城,營造合肥區位優勢。也就是將現屬巢湖市管轄的壹部分劃歸合肥,建立合肥港,打通合肥對外交通新脈絡。(巢湖市居巢區和廬江縣劃歸合肥市)這樣也有利於合肥統籌規劃沿湖經濟,把合肥建設成為現代化的濱湖園林城市。另壹方面,要發揮科教優勢,提升合肥核心競爭力。也就是要以建立中國科學城為契機,將處於合肥西、南面的屬於長豐、肥西的壹部分鄉鎮劃為合肥,(長豐縣撤縣劃歸合肥兩個區)再造合肥新市區,並推動中國科學城與兩大開發區的技術合作與嫁接,將比較優勢轉化競爭優勢,真正把合肥打造成國內外重要的制造加工業基地、國內重要的高新技術研究和產業化基地和教育產業化基地,為合肥經濟發展增添新的增長點。再者,還可以進壹步將巢湖、三河、紫蓬山、萬佛湖納入合肥管轄範圍,與市區的包公祠、逍遙津、李鴻章故居遙相呼應,提升合肥旅遊品位,以大旅遊帶動大經濟,並把合肥打造成為國內重要的旅遊文化基地。(六安市舒城縣劃歸合肥)

3、實施東擴西進,將蕪湖培育成皖江經濟的“龍頭”。皖江地區因其獨特的地理優勢,成為安徽經濟接受長江三角洲經濟輻射和產業轉移最強的區位。按照區域經濟發展中心理論,綜合馬鞍山、蕪湖、銅陵、池州、安慶等市在地理、交通、經濟基礎、對外開放度等因素,蕪湖具備成為皖江經濟帶“龍頭”的必要條件。近幾年蕪湖自身的發展也充分證明了這壹點。據資料分析,“九五”期間,蕪湖GDP年均增長14%,財政收入和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9%,不僅在五市中增速第壹,而且在全省位居首位。蕪湖經濟發展已經實現了新的起跳,向外發展尤其是向西的內生性擴張十分強勁。就其區位優勢而言,應以西進為主、東擴為輔。東擴就是將蕪湖縣的壹部分劃為市轄區,以擴大發展空間,開發新市區;西進就是借鑒重慶、武漢、南京等地跨江而治的成功經驗,最大限度利用江北岸線資源,建設物流中轉基地,發展大排水、重化工等沿江工業經濟。經省政府批準,蕪湖市政府在“九五”規劃中,就已在長江北岸規劃了約40平方公裏沿江工業園區,但由於長江北岸的無為縣、和縣歸巢湖管轄,致使規劃無法實施。從現實狀況看,壹方面,開發長江北岸需要很大投入,巢湖市沒有資金實力;長江岸線資源不歸屬巢湖,巢湖市不能利用長江北岸的區位優勢;另壹方面,蕪湖市不僅擁有長江岸線資源,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蕪湖市現有供水、供電等經濟發展平臺,加之蕪湖長江大橋、合巢蕪高速公路的修建,使其有資金、有能力、有條件開發長江北岸。近兩年,中石油等壹些特大型企業已與有關方面洽談在長江北岸投資發展意向,但皆因行政區劃制約,使得計劃遲遲不能落實。因此,應抓住東部有關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歷史機遇,盡快調整行政區劃,將無為縣、和縣劃歸蕪湖管轄,並將其沿江壹部分鄉鎮劃為蕪湖市轄區,連同二壩成立蕪湖北區。“蕪湖北”這壹稱謂在以前就為各方面所認同。這樣,有利於蕪湖市統壹規劃、統壹管理,開發皖江。

4、恢復黃山原有建制,打響“徽”字和黃山兩張牌。皖南是安徽省人文、旅遊資源積聚地,既有以黃山、齊雲山、太平湖、九華山等為主體的自然風景旅遊資源,以及牯牛降、清涼峰兩個自然保護區,又有旌德、績溪、歙縣、屯溪、休寧等博大精深的徽文化資源。豐富的旅遊資源不僅使皖南成為我國旅遊觀光休閑基地和國際性風景與文化旅遊勝地,也成為皖南經濟的重要支柱。而旅遊資源開發應是山水與文化的交融發展,實現休閑遊、觀光遊、文化遊,才能豐富旅遊的內涵,提高旅遊品味,進而形成產業鏈條,帶動相關產業更大的發展。先前,為了打黃山牌,將徽州地區改成黃山市,將旌德、績溪劃歸宣城管轄,將小黃山市改成黃山區,不僅導致黃山旅遊“早來晚歸”現象,弱化了旅遊綜合效應,還導致了顧此失披,抹殺了徽韻。近來,為進壹步振興和重構長三角旅遊業,國家有關部門和相關地區已開始著手研究將長三角打造成世界級著名旅遊目的地,形成長三角旅遊經濟圈,並將黃山市納入其中,初步形成“15+1”長三角旅遊城市協作機制,並提出要利用空間上的整體性、文化上的同源性、資源上的互補性,打造旅遊“金三角”,推進經濟壹體化。為適應形勢要求,抓住發展機遇,挖掘發展潛力,真正實現徽文化與黃山的融合,打響“徽”字和“黃山”兩張牌,從根本上提升旅遊品位,發展旅遊經濟,必須對現行黃山市區劃進行重新調整,取消現行黃山市建制,設立徽州市,相應調整區、縣管轄範圍。

在構造上述“四大中心”時,需要對現行行政區劃中存在的個別問題加以解決。[size=6][color=Red]壹是將碭山縣和蕭縣劃歸淮北市[/color][/size]。淮北建市歷史較早,經過多年的發展,城市輻射能力強。但淮北目前僅帶壹個濉溪縣。由於受到地域空間的限制,淮北城市的發展在空間上受阻。將碭山縣和蕭縣劃歸淮北市,既符合經濟地理的原則,有利於淮北發展壯大,也有利於碭山、蕭縣更好地接受淮北市的經濟輻射,加快自身發展。二是將壽縣和長豐縣北部劃歸淮南市,推進淮南城市產業多元化。淮南是新興的能源城市。煤電產業壹直是經濟的主導產業。但是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價格的低迷,導致淮南城市經濟在徘徊中前進。近幾年來,淮南依靠八公山豆腐,開展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塑造城市形象,推動城市產業多元化。而壽縣縣城距淮南八公山區僅幾公裏,長豐縣縣城距淮南大通區也僅十余公裏。將壽縣、長豐縣北部壹部分並入淮南市後,有利於淮南統壹規劃,開發歷史名山八公山,更有利於淮南打出更大的旅遊牌,開發古壽州,以旅遊帶動淮南新壹輪產業結構調整,推進產業多元化,促進區域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