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知識城市的模型

知識城市的模型

目前公認的此類具有全球知名度的知識城市有倫敦、曼徹斯特、巴塞羅那、斯德哥爾摩、紐約、波士頓、代爾夫特、慕尼黑、裏斯本、匹茲堡、蒙特利爾、都柏林、東京、新加坡。自“知識城市”戰略實施以來,許多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並結合自身的城市發展和城市轉型,始終著眼於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如倫敦、曼徹斯特、西班牙巴塞羅那等。,而更側重於制定和實施21世紀“知識城市”的戰略規劃,像墨西哥的蒙特雷市。澳大利亞墨爾本市制定了宏偉藍圖,要在2010年前將該市建成“知識城市”。荷蘭代爾夫特提出從土地、水資源、信息技術、創新交通系統、環境技術五個方面將城市建設成為“知識城市”。美國紐約旨在舊城改造中激活中心城市,加強房地產經濟和創意產業的培育,將城市改造成為充滿活力的象征性經濟的發源地,對美國其他城市的轉型產生重要影響。此外,印度的海德拉巴、埃及的開羅、德國的法蘭克福、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瑞典的馬爾默、丹麥的厄勒松以及波羅的海沿岸12個國家的城市都制定了“知識城市”的發展戰略。

倫敦

以文化藝術活動為導向提升城市知識品位

倫敦不僅是壹座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世界名城,也是國際社會公認的“知識之城”,是世界五大中心城市之壹。近年來,倫敦將註意力轉向了“知識城市”的建設,其典型標誌是傑出的城市創新引擎。(1)高度發達的資本市場。倫敦是世界金融、保險和股票交易中心。目前* * * *有500多家銀行,居世界各大城市之首,僅外資銀行就有470家,年外匯交易額約3萬億英鎊,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外匯市場。同時,倫敦是全球最大的歐洲美元市場,石油出口國的石油收入成交額每天可達500多億美元,占全球歐洲美元成交額的1/3以上。倫敦有800多家保險公司,其中170多家是外國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倫敦證券交易所是世界四大證券交易所之壹。(2)完善的文化藝術基礎設施。倫敦歷史文化資源豐富,信息交流通信業發達。數百個大大小小的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展覽館和市民中心遍布全城。建於18世紀的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擁有許多來自英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古代文物。倫敦大學、皇家舞蹈學院、皇家音樂學院、皇家藝術學院、倫敦帝國理工學院世界聞名,其中倫敦大學成立於1836,擁有60多個學院。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的文化多樣性在這裏得到了生動的展示。倫敦的著名報紙如《泰晤士報》、《金融時報》、《每日電訊報》、《衛報》、《觀察家報》和《周刊》,英國廣播公司(BBC)和路透社每天都是世界關註的焦點。(3)門戶四通八達。倫敦有兩個國際機場,希思羅機場和蓋特威克機場。希思羅機場是歐洲客流量最大的機場,平均每分鐘就有壹架飛機起降。市內有9條地鐵幹線,總長414公裏,延伸到城市的各個角落,極為方便。此外,通訊服務、公共汽車服務、出租車服務和港口服務都是世界壹流的。正是這些豐富的歷史文化、完善的基礎設施、發達的教育金融服務、便捷的門戶交通,使倫敦成為世界信息流、資金流、人才流的中心,每年來此商務、旅遊的人數達到800多萬。(4)以文化藝術活動為先導。即使是這樣壹個充滿活力的“知識城市”,自2004年歐洲倡導實施“知識城市”戰略以來,倫敦市政當局也以此為契機,瞄準更高的目標,繼續挖掘和利用“城市創新引擎”的新內涵,以文化藝術活動為紐帶,在本市舉辦各種文化、藝術、科技展覽和教育交流活動或直接走出國門,提升倫敦的典範地位。據統計,僅2006年,倫敦各種重大文化藝術活動就應接不暇,包括11場喜劇、23場家庭活動、11場電影、9場歌劇節、24場體育賽事、8場大型活動、4場舞蹈、24場節日和各種展覽。

曼徹斯特

創意產業已經成為“知識城市”的核心陣地

曼徹斯特,英國老牌工業化城市,也是國際公認的“知識城市”典範。自2004年以來,城市當局不斷創新,繼續制定贏得未來話語權和核心競爭力的藍圖,旨在將曼徹斯特打造成“創意產業之都”。為此,制定了兩大目標:確保城市的振興計劃得到認可和支持,使其成為令人震驚的文化和知識之都;鼓勵當地市民圍繞五大主題積極參與文化活動。(1)文化資本,即建設並不斷發展文化基礎設施,保護文化投資利益;(2)文化與學習,即確立文化在學習和提高教育水平中的作用;(3)文化和諧意味著鼓勵公民參與文化活動;(4)文化經濟,即促進可持續發展;(5)文化營銷,即協調各種營銷活動,提升城市的文化形象。更重要的是,曼徹斯特深刻意識到“21世紀成功的城市將是文化城市”;“文化是知識經濟中至關重要的創造力”。因此,城市當局和利益相關者有意識地將文化產業的發展和“知識城市”戰略置於城市發展的核心。在過去的幾年裏,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西班牙巴塞羅那

文化成為引領“知識城市”的創新引擎

西班牙巴塞羅那是“知識城市”戰略的發源地。世紀之交,制定了新世紀第壹個10年的發展戰略,提出了“城市就是文化,文化就是城市”的戰略構想。在進壹步反思了80年代以來城市的發展歷程後,明確提出巴塞羅那將在21世紀開始第三次“轉型”發展,重點是內容產業、知識產業和可持續發展。可以看出,文化產業在新世紀將處於轉型之中。

為實現上述發展戰略,巴塞羅那市政當局在知識層面主要聚焦於六項任務:(1)強化巴塞羅那作為文化內容生產“工廠”的能力;(2)使文化成為形成社會凝聚力的關鍵因素;(3)將巴塞羅那融入數字文化潮流;(4)文化遺產的動態保護;(5)豐富特大城市的文化空間;(6)充分發揮巴塞羅那作為國際文化交流和推廣平臺的作用。此外,巴塞羅那市政當局還提出實施壹種全新的文化管理模式,即契約、自治和評估;充分實現現代社會文化管理的法制化、社會化、科學化趨勢。

都柏林

以高科技為先導,提升城市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都柏林位於愛爾蘭島東海岸的都柏林灣附近,在過去的65,438+00年裏,它憑借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克服了許多障礙,在建設知識型城市方面發揮了主導作用。主要表現為通過將傳統投資與新的資本化方式相結合,加強了知識在城市中的作用,加快了城市和產業的轉型升級,特別是在其產業結構向高科技領域轉變方面。

20世紀80年代,都柏林還是壹個衰落的工業城市,經濟狀況極其嚴峻,大部分工業集中在勞動密集型制造業。人均GNP只有60%,遠低於歐洲平均水平;失業率居高不下,教育水平低下。可想而知,這樣壹個城市要轉變成知識城市的難度有多大。然而,在愛爾蘭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市政當局緊緊依靠當地的發展機構,集合各方力量,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裏成功地將這座城市轉變為壹座典型的知識城市。他們的主要做法是通過結構性、系統性的努力,吸引高科技跨國公司來我市投資,使外資公司總數超過1000家;提供廉價且訓練有素的勞動力;稅收減免(公司稅只有12.5%,遠低於英國的31%);加強教育投資。自1985以來,政府對教育的公共支出增長了150%,在制定國家發展戰略規劃時,壹直是政府的首要支出。如今,愛爾蘭也實現了大學教育免費,成為15-29歲世界上入學率最高、人均受教育水平最高的國家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