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楊瀾:26歲從央視辭職,27歲嫁了個有錢老公。沒有什麽比母乳餵養我的孩子更重要了。

楊瀾:26歲從央視辭職,27歲嫁了個有錢老公。沒有什麽比母乳餵養我的孩子更重要了。

“沒有什麽能阻止我回家餵奶。”這是楊瀾曾經說過的壹句話。

楊瀾無疑是中國最成功的女性之壹。

她知性優雅,身邊有很多標簽,女企業家、節目主持人、媒體人...

22歲時,楊瀾成為央視正大綜藝節目主持人,此後壹直活躍在媒體上。她對楊瀾的采訪采訪了希拉裏、索羅斯、樸槿惠等世界各地的名人和政要。

她已經三次作為代表幫助申辦奧運會了。

在這些身份背後,她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孩子出生後,她停下了所有的工作,專心在家照顧寶寶。她覺得沒有什麽比“母親”的身份更重要,因為她肩負著教育孩子的責任。

而楊瀾本人就出生在壹個充滿愛的家庭。

01

楊瀾,北京人,1968出生於壹個高知家庭。沒多久,她就成了留守兒童。

我父親是對外援助專家。他在國外工作,沒有看到女兒出生。母親想去幹校學習,就把楊瀾送到上海外婆家。

奶奶是浙江紹興人,出生於1911。17歲的時候,她為了躲避家裏的包辦婚姻,壹路乘船、遊泳逃到了上海。認識爺爺後,夫妻倆白手起家,開了壹個小裁縫店,專門縫手帕。

本來外婆家的生活條件尚可,但在那個特殊年代,房子被沒收後,很多陌生人搬進來。

楊瀾和爺爺奶奶擠在壹條窄巷子的閣樓裏。閣樓很低,成年人進去都站不直。

奶奶雖然不識字,是個很普通的農村老太太,但是很能幹。家裏擺滿了瓶瓶罐罐,都是可以存放很久的筍幹、黃豆幹、李子幹等腌制蔬菜。

我買不起新鮮的桃子。每次奶奶買回壹些外觀不怎麽樣但也不至於完全爛的桃子,楊瀾和奶奶都要削皮切塊做成果醬。

奶奶是壹個樂觀開朗的人。當她年輕的時候,許多孩子過著艱苦的生活。過年的時候她還是要燙頭發,穿上親手縫制的新棉襖,拍全家福。

現在住在閣樓裏,我奶奶從來不皺眉頭。她常說,人生是壹天壹天來的,悲傷也是壹天。開心點。

小時候,楊瀾是我奶奶身後的“跟屁蟲”。

奶奶打了幾份工,主要是在壹家服裝店做衣服,下班後去菜市場幫人剝蝦。

夏天,楊瀾在閣樓上聽鳥鳴蟲鳴,奶奶在旁邊搖著蒲扇。冬天穿著奶奶縫的棉衣,壹家人擠在壹起取暖。

雖然不住在自己家裏,但是外婆家讓楊瀾感覺沒有依靠。這些經歷是楊瀾童年最深的記憶。

直到10歲,楊瀾才被接回北京,回到父母身邊。

不識字的奶奶,堅定樂觀的生活態度,也影響了楊瀾。

他父親回國後,他在北京外國語學校當老師。楊瀾上學時發現老師讀的英語超出了她的理解範圍。堅強的她告訴父親,她也想學英語。

她父親鼓勵她,如果她想學好,就要熟悉發音和語法。

楊瀾聽從父親的建議,每天早起半小時,默讀。壹段時間後,楊瀾在英語考試中名列前茅。

對於學習,楊瀾壹直說自己不是壹個有天賦的選手。她經常靠死記硬背來完成考試,但學習成績壹直很好。

學習之余,楊瀾最喜歡的就是在她家門前的小花園裏觀察植物。她告訴她父親,她長大後想成為壹名植物學家。

我父親聽了非常高興。他只是問她要成為植物學家需要什麽樣的知識。楊瀾用自己的理解回答,了解各種植物的不同特性,生長環境等等。

父親點點頭說,小植物學家,妳從現在開始要觀察植物了。

家裏的小花園成了楊瀾的天堂。為了比較不同的花,她還寫了壹張紙條來記錄,經常躺在地上,壹觀察就是半天。

有時我弄臟了我的新衣服,植物的葉子割破了我的手指。我媽心疼女兒,但不怪她。她只是幫她換衣服,處理傷口,告訴她下次小心點。

分居多年後,楊瀾終於回到了父母身邊。其實她和父母之間有些隔閡,但母親寬容溫柔,她很快融入了“新”家。

童年生活對楊瀾的影響很大,她的父母用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引導著楊瀾。

02

父母總覺得虧欠女兒,所以在生活中想盡辦法彌補。

有壹次,媽媽給楊瀾買了壹個特別好看的發夾。小小的虛榮心讓楊瀾忍不住把它帶到學校,在同學面前炫耀。誰知,同學們爭來爭去,發夾斷了。

楊瀾又煩又難過,怕媽媽責怪她。誰知放學回家,媽媽知道了發夾事件,不僅沒有責怪楊瀾,還安慰她說自己有“魔力”可以把發夾恢復原樣。

媽媽二話沒說,用膠水粘上了發夾。不仔細看,看不出來是粘的。但是,楊瀾還是很難過。她覺得卡住的發夾太醜了。

母親想了壹個辦法,用壹小塊綢布圍成壹個蝴蝶結,遮住發夾折斷的部分,讓楊瀾轉怒為喜。

媽媽也趁機用發卡教育女兒,壹定不要走彎路。就算她回頭,也不可能變回原來的樣子,就像斷了的發夾。

同時,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放棄,要多想想辦法,就像發夾上的弓。

楊瀾不太明白媽媽的話,但她從小就知道怎麽幫奶奶,現在也知道怎麽做媽媽的小幫手。

有壹次楊瀾去買豆腐,想著以前吃的是老豆腐,現在賣的是嫩豆腐,就想買下來嘗嘗。結果她不知道怎麽跟人說,只說要買。

豆腐老板向楊瀾要糧票。楊瀾不解。她以為豆腐是壹道菜。她為什麽要用糧票?店主說沒有糧票買什麽?說完忙著招呼其他人,也沒怎麽註意楊瀾。

楊瀾覺得很受傷。回家後,她向母親匯報了買豆腐的經歷,並表達了自己的不滿:父母壹直教育她要善待他人,她自己買豆腐的態度明顯是好的。為什麽店主不友好,看起來那麽兇?

母親耐心地跟女兒講道理,說可能是店主那天生意太忙,沒顧得上妳;

也有可能他自己的性格就是這樣,沒有太多惡意。

但是妳想壹想,如果妳像別人壹樣說清楚妳要買什麽樣的,別人會像別人壹樣賣給妳豆腐嗎?

楊瀾聽了媽媽的分析,覺得有道理,主動告訴媽媽,她也有錯。之前沒有生活經驗,不知道怎麽領糧票買豆腐,也沒有跟掌櫃說清楚,導致我在這裏生悶氣。

看到女兒通情達理,母親感到非常欣慰。媽媽還說,也許不是每個人都像我們壹樣禮貌友好,但不管怎樣,我們要理解別人的感受,要包容別人。善良是我們生活的背景。

楊瀾從父母的言傳身教中受益匪淺。她自己當了媽媽之後,也延續了這種寬容輕松的家庭氛圍。

03

上學時,楊瀾想成為壹名植物學家。同時,她對歷史感興趣,想成為壹名歷史學家。但是父親擔心這兩科將來不太好就業,就勸女兒走自己的路,學英語。

當時隨著改革開放的全面展開,父親認為學習英語可以充分發揮所學的知識。楊瀾聽從父親的建議,報考了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系,同時輔修國際經濟學。

畢業時,楊瀾憑借出色的英語能力從1000多人中脫穎而出,成為正大綜藝的主持人。

26歲時,楊楠獲得了主持界的最高獎——金話筒獎。

這時,她做了壹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決定。她辭去了央視的工作,選擇了出國留學。

在留學期間,楊楠認識了壹個名叫吳誌的富人。經過壹年的交往,1995,10年10月27日,楊瀾和武直攜手步入婚姻殿堂。

1996年,兒子出生的時候,楊瀾停下了所有的工作,在家帶寶寶整整壹年。

早在孩子出生前,楊瀾就買了壹本日記本。她寫下了兒子出生後所有讓人驚喜的舉動,他的成長變化,他第壹次叫爸爸媽媽,第壹次伸腿走路,還有小時候的趣事。

兒子18生日,楊瀾把她的日記作為禮物送給了她。我兒子把自己鎖在房間裏壹個多小時了。看完他的日記,他走出來給了楊壹個大大的擁抱。

對於楊瀾來說,這比任何禮物都有意義。

其實楊瀾當媽的時候並不是天生的“完美玩家”。

楊瀾和其他家長壹樣,希望孩子多學習,多學習,多受藝術熏陶。

這孩子從四五歲開始就報了幾個班。

她曾驕傲地說,兒子學琴的時候,班上有100多個學生,她是所有家長中出勤率最高的。

然而楊瀾的驕傲和興奮並沒有持續多久,很快就被兒子的壹句話打回了原形。

壹位鋼琴老師曾經問他的兒子為什麽學鋼琴。說實話,孩子。媽媽告訴我要學習。

兒子其實興趣不大,日復壹日練琴越來越煩躁。

楊瀾不明白為什麽別的孩子整天坐著學不到東西。

和其他家長壹樣,楊瀾也曾經對兒子大喊大叫,甚至歇斯底裏地吼著要學鋼琴。

直到那壹天,兒子終於說了壹句“我要砸鋼琴。”

楊突然醒悟過來。原來他兒子不只是坐以待斃。他真的不喜歡這樣。如果他繼續下去,母親和孩子都會遭殃,家裏也不會安寧。於是楊瀾果斷叫停了兒子的鋼琴課。

楊瀾當時沒想到,女兒對兒子永遠學不會的鋼琴非常感興趣。

04

5438年6月+2000年10月,女兒出生,壹直堅持母乳餵養的楊瀾不得不在女兒出生三個月後斷奶。

那時候,正是北京申奧的時候。作為申奧大使,楊瀾不得不快速工作,奔波於北京和上海之間。

為此,楊瀾壹直覺得虧欠女兒。好在女兒也遺傳了楊瀾樂觀開朗的性格。北京奧運會期間,女兒開玩笑說自己也為申奧做了貢獻。

女兒的出生讓楊瀾的“母親”身份更加完整。她說她從孩子身上學到了很多。

當時兒子只學了壹年鋼琴,不願意再學了。沒想到女兒壹坐在琴凳上就興奮得手舞足蹈。從那以後,她迷上了自己彈各種各樣的歌。

每天練完鋼琴課,女兒都不想從琴凳上下來,也從來不需要父母督促。她也會主動玩壹會兒。

楊瀾再次感嘆,父母真的不能太自以為是,不能把自己認為對的東西強加給孩子。

如果孩子有興趣,他當然不會學得那麽痛苦。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楊瀾坦言,是孩子讓她變得更好。

有壹次學校聯歡會,楊瀾作為家長代表需要在會上做壹個簡短的發言。經常在學校講課,工作後經歷過無數大場面的楊瀾,第壹次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緊張。

她擔心自己說話不夠,老師不滿意,又怕自己說話太多,讓父母覺得太矯情。不管是哪種情況,楊瀾都擔心自己表現不好會給兒子帶來恥辱。

楊瀾常說,是孩子督促自己不斷學習,跟上自己的腳步。

孩子大了,對各種現象都有自己的看法。這個時候,父母是最好的老師。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對觀眾來說,楊瀾是壹個知性優雅的主持人,是壹個成功的女企業家,但對她來說,她是自己,是兩個孩子的母親。這種身份讓她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