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關於麗江穆氏家族的歷史?

關於麗江穆氏家族的歷史?

在雲南土司史上,木土司接受中國文化最早。史書上說:“雲南土司知詩書,禮義廉恥,以麗江穆氏為首。”麗江納西族首領木石,自元代起為麗江世襲知府,歷經元明清22代,470年。他在西南土司中以“詩書畫知、禮義”著稱。作為王權的象征,幕府位於古城的西南角。明代時,其建築格局華麗典雅,曾引得旅行家徐霞客驚呼:“宮室之美,意在王者。”麗江穆氏家族的生存智慧和詩學造詣,至今仍令後人難以忘懷。木府見證了木石的輝煌。

麗江幕府原為麗江世襲土司幕府,始建於元代(公元1271 ~ 1368),1998年重修,改為古城博物館。木屋占地46畝,屋內有162間。還有歷代帝王賜的牌匾11,見證了穆氏家族的興衰。

大部分建築在清末被戰火摧毀,幸存的石牌坊也被文革摧毀。1996地震後,政府從世界銀行借了壹筆巨款來重建木府。經過三年的重建,穆夫又重新開張了。

建築專家認為,幕府是壹座燦爛的建築藝術花園,充分體現了明代中原建築的風采和氣質,同時保留了唐宋時期中原建築古樸粗獷的韻味。木府的布局,西朝東,玉溝縱橫,流水潺潺,體現了納西傳統文化的精神。木府也是納西古王國的壹座名樹奇花異草的園林,融合了天地的幽雅氣息和宮殿的典雅富麗。木姓的由來

穆氏家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唐朝。據傳說,穆氏族的祖先非常能幹和聰明。穆的祖先並沒有姓穆,姓穆是官府給的。據史書《穆正史》記載:“宋理宗寶祐元年,蒙古憲宗命其禦弟元世祖忽必烈在大理親自征討,在拉巴河口迎兵。他非常誠實,受到人們的喜愛。他將被任命為茶官,於是破了巨金的氣,活捉了奸賊阿塔拉。當時有兩種情況。壹方面,金菊府的阿塔拉在石鼓頑強抵抗元軍,另壹方面,同安府的麥良在石鼓河口等待接應投降,積極配合元軍攻占石鼓鎮。公元1260年,受到麥良歡迎的忽必烈稱帝。在位第四年,麥良被封為“茶魏宣司(從二品)”。因幫助平定大理等功勛,被授予“副元帥”、“回莫地鎮”、“籌調諸路統領軍師”等稱號。壹個邊疆少數民族的酋長能得到如此高的官銜是很少見的。他的孫子任也多次受到朝廷的嘉獎。

俗話說“識時務者為英雄”,麥良的生存智慧從思想上啟發了他的後人。到了明朝,雲南麗江的穆氏先民也紛紛效仿,更加積極地向中央皇族靠攏。明朝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將傅友德、藍玉、慕英遠征雲南。明軍攻克大理後,當時麗江的納西族首領阿德率眾先加入明軍,“欽賜穆氏”。穆氏編纂的《明成祖恩論錄》載洪武十五年朝廷頒布的“聖旨”雲:“軍至,以屈逵為勝。二裏江地方官阿德帶領百姓先行返回,可見其誠意。今封二木,欲從將官傅處建功。”明洪武十六年,又頒布“賜爾子孫世襲地方官知政,永護石門,鎮帝治之”“中封大夫”等法令。從此,這個家族延續了父子聯合制,同時擁有漢族“穆”姓,以“世襲地方官、知府”的身份統治麗江。穆土司為了維護統治集團姓氏的貴族化,推行“官姓穆,民姓賀”的制度。穆土司代代相傳,直至明清,甚至解放後。穆統治麗江長達470年。

穆氏世襲地方官、縣令的統治權力壹直伴隨著明朝直到清朝雍正元年,* * *傳了18代。如果加上元朝四代,22代* * *。從明洪武十五年,即1382年至雍正元年,即1723年,穆擔任麗江知府長達341年。如果從1253年穆氏始祖麥良倒向元朝算起,其家族統治麗江長達470年。

“傳世最長”,穆土司實行長子繼承制,中間雖有波折。例如,吉姆,穆泰的第七個兄弟,按順序繼承了它。穆為官謹小慎微,雖然壹些跨縣買地等小瑕疵被參與者發揮出來,但中央王朝相關部門還是保護了他們。

明代以穆英最長,穆楚(28年)、穆公(28年)、穆曾(26年)、木易(25年)最長,穆青(2年)最短。最高榮譽稱號是穆曾(左右政治使節,從二等)。其次是木英(太忠大夫,資源治少陰,三品)。其余木雄(知府、鐘獻博士、正司品)。雲南大學教授穆認為,穆土司“以洋制洋”的管理方式取得了顯著成效。實踐證明,這壹政策的實施,對順應歷史發展,兼顧少數民族的實際利益,鞏固中央王朝在邊疆的統治地位,發展地方各方面,維護地區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穆氏家族的首領

明初穆氏家族中最突出的酋長是穆公和穆曾。穆父子熱衷於學習中國文化。從幕府的“萬卷樓”到樓內大量的中國經典書籍,都可以說明這壹點。穆父子愛詩,據說與中原多位著名作家同臺唱和,而徐霞客、楊生亭、董其昌等名家都成為穆父子的座上賓,交往密切。為了讓納西族的孩子像漢族人壹樣“知詩守禮義”,穆家還想方設法招待內地的讀書人來麗江給孩子教授漢文化。所以徐霞客曾稱贊穆敬酒“雅於天下,滿於天下”,是大西南極有見地、極有遠見的人。然而,穆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僅限於家庭,並沒有傳播到民間。這也是儒家思想的影響在當時乃至後來很長壹段時間內沒有在納西族中傳播的原因。穆劉詩宮

在雲南土司歷史上,穆氏家族的首領接受中國文化最早。史書上說:“雲南土司知詩書,禮義廉恥,以麗江穆氏為首。”穆家的文化素養由此可見壹斑。這是歷史學家的評價。歷史上有幾代作家,其中以穆泰、穆公、、、穆曾、成就最為突出,被後人尊為穆六傑。文人騷客對穆作家的文學造詣給予了高度評價,稱其為“文風勝中州”、“中原旗鼓”,認為他們的詩歌為豐富和發展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學作出了積極貢獻。回歸故土,終結壟斷。

真正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推廣中華文化是在清朝雍正時期。在此之前,跡象已經出現。劉貫來到麗江,發現“儒教不盛,民智不開”,於是懇求土司重視此事。從後來的情況來看,不管穆是否同意這個建議,總之,劉貫向朝廷報告後,麗江教育署得到批準,任命教授、教導員負責教務和教學事宜。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更多的納西族人有機會學習。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形勢的變化,清政府加快了對少數民族地區統治政策的調整。它先是廢除了土司制度,然後將土地改為地方政府,再任命地方官員掌管,設置府、部、州、縣,從根本上改變了原有的“自治”制度,與大陸統壹了政權模式。從此,穆的祝酒辭被降為壹般的壹句話,權力和影響都被削弱了。之後,儒家思想和漢文化擺脫了穆氏家族的獨家壟斷,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穆《祝酒詞》的價值取向

“敬天法祖”是納西古文化中人們都推崇的觀念,每年正月都會舉行盛大的“祭天”儀式。李京《滇誌略》說:他們“不奉神佛,正月十五登山祭天,極嚴極凈。男女動百,各牽其手,群舞且舞其樂。”祭天是納西族人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壹種特殊儀式,男女都可以參加,限制很少。然而,明朝以後,傳統的儀式發生了變化。除了祭祀天地之外,還增加了壹個“王”,只允許男性參加。“王權”觀念進入祭天儀式,說明中央王朝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也預示著宗法制度的確立和女權地位的下降。

土司穆非常重視詔令,主張“忠君誠意”。這壹點從穆的壹篇犀利的文學作品中就能看出來,比如穆泰的《兩使》:“每逢鳳凰聖旨來,紅日將至,鶴書不閑;把梅子折起來,送給黃華的使者。希望在上面蓋個印章,安慰壹下白滿。”我希望妳滿意。感謝您的收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