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博羅羅浮山的旅遊開發

博羅羅浮山的旅遊開發

自80年代開始,縣黨政領導均十分重視羅浮山的開發和建設。1980~1985年博羅縣政府與增城縣(今增城市)政府***同勘定了有爭議的羅浮山麓道姑田壹帶兩縣交界的界址。1986年起,縣政府陸續聘請了中國科學院和同濟大學的教授組成專家組對羅浮山進行實地考察和反復論證,研討和編制《羅浮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將全山分為7個景區。其中核心景區4個:朱明洞景區、黃龍(含華首臺)景區、飛雲頂景區和酥醪景區;外圍景區(邊緣景區)3個:顯崗景區、橫河景區和聯和景區。並按260平方公裏的範圍標界立碑,建立檔案、加強管理;同時確定外圍保護地帶,嚴格執行國家關於保護風景名勝區的法律法規。

政府對羅浮山的開發利用,采取邊恢復、邊開放、邊建設的步驟。1985年,由縣政府撥款及香港道教團體尤其是圓玄學院的贊助,將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道教活動基地之壹而且曾是東江縱隊司令部的沖虛觀修葺壹新,並次第修復了九天觀和朱明洞景區各景點。

始建於唐代的羅浮第壹禪林華首臺(寺)曾是東江縱隊後勤部,於1958年被摧毀。80年代前期開始引進外資,由港胞關耀昌等投資,修築進山道路,在片瓦不存的廢圩上重行修建。至1990年已在原寺前鐘樓舊址、石刻“嶺南第壹山、”“聞鐘發省”旁新建壹座約三層樓高的望海觀音雕塑,原鐘樓不復存在;明末中興華首臺的空隱(道獨)禪師所築前樓及題寫的“壹門深入羅浮路,五百重登華首臺”門聯已杳無蹤跡;新建的大雄寶殿正中的釋迦與兩旁的十八羅漢塑像已經完成,但尚未貼金;寺的後進塑造五百羅漢金身的工程亦未啟動;原來大殿左側殿壁鑲嵌的“飛龍噴泉”特色景觀也已蕩然無存。令人欣慰的是:臺的周圍遍布的奇巖峭壁、幽澗飛瀑與“飛雲濺雪”等多處摩崖石刻,依然江山依舊,豐姿不改。

80年代末,香港青松觀決定斥巨資於黃龍洞原南漢天華宮舊址及清代所建黃龍觀(“文化大革命”中被夷為平地)舊址上新建壹座以三師寶殿及三清寶殿為主體的建築群,計劃建築面積為沖虛觀(建築面積4400余平方米)3~4倍的建築群落。這壹工程已於1989年破土動工。投資千萬元從青霞洞口至雲峰巖(蛤蟆峰)的登山纜車索道正在施工。飛雲頂景區已逐步恢復和新建,朝元洞的凈土園林已在籌建中,“羅浮最深處”的酥醪觀也已列入修復和擴建的日程。全山的防治汙染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已初步納入經常化和制度化的正軌。建設羅浮山的“嚴格保護、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原則,正在有序地落實。羅浮山這壹具有南亞熱帶植物群落秀麗景色和奇特自然風光兼具豐富文物古跡與文化內涵的省級風景名勝區,正以高規格、高檔次、高水平的旅遊休閑度假勝地的姿態,為南粵大地增色。[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