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老九院”——兒時的記憶

“老九院”——兒時的記憶

小時候,父親曾在壹個菌種廠裏上班,每回寒暑假、節假日,父親就會把我帶過去玩耍。壹路上,環繞長卿山彎彎繞繞地向前,有點凹凸、時不時還有碎石子的水泥路,壹邊是青翠欲滴的柏樹,壹邊是綿延不斷的深紅色“城墻”,看不到盡頭。再經過壹段長長的下坡路,視野慢慢地柳暗花明起來,我不自禁地擡起頭,天空很明媚,壹排排紅墻碧瓦很顯眼,壹幢幢五六十年代的老式建築,空氣裏到處彌漫的菌味,這是我當時的全部印象。

後來,從廠裏的長輩口中,我知道了廠區是以前的“老九院”,因為“老九院”搬走了,便有了當時父親工作的廠區。那時候,父親白天上班,幾乎沒人管我,我有了大把的時間“亂跑”,還認識了幾個和我差不多大的玩伴,我們壹起“探險”,走遍了廠區的每個角落。

唯獨有壹幢房子我們進不去,外圍用不太整齊的竹柵欄圍住,小小的房門掛著壹把略微有點生銹的鎖,就這樣擋住了我們的腳步,但是攔不住好奇心極強的少年,我們總是趁沒人的時候互相扶著,踮起腳,跳起來,“偷窺”屋子裏面到底有什麽,可是終究沒能看清,只是聽說那裏曾經住著壹個偉大的人物。

房子後面依稀有壹條不太容易被發現的羊腸小道,沿著小道徑直走,就是壹個比較大的山洞,山洞也被壹道鐵門攔住,那裏極少有人踏足,鐵門周圍長滿了和我當時身高差不多的雜草,心裏有些害怕,便不敢再往前,只能遠遠地從鐵大門的縫裏看進去,黑乎乎的,什麽也看不見。從那時起,那個屋子,那個山洞,對於我而言也壹直是個神秘的地方。

直到長大後,我從書本中、從父輩口中,知道了“老九院”便是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舊址,那個神秘的屋子曾經住著的是“兩彈元勛”鄧稼先,那個山洞便是戰火紛飛年代用來保護人身、財務安全的防空洞。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紅色教育基地的重視,各個地方政府開始深挖紅色資源,父親所在的廠區後來也逐漸撤出,梓潼縣積極響應號召,加大了紅色 旅遊 投入,打造了“中國兩彈城”,對外開放了“老九院”,正是讓那片曾經常人不能涉足的禁地,連同它所承載的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得以呈現在世人面前。

後來,我進入農信系統工作,回到了家鄉,很多次在心裏盤算著壹定要到“兩彈城”看看,可是終究成了“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今年,在中國***產黨成立100周年華誕之際,在單位的組織下,我終於走進了“兩彈城”,重回了“老九院”,每到壹處,那些兒時的記憶畫面便不自覺地跑出來,聽著講解員聲情並茂的講解,我心裏其實很復雜,有回憶,有新鮮,有熟悉,有陌生,有歡笑,有感動……

進入精英門,熟悉的鐵門,開啟的卻不是童年光影,門上“兩彈城”三個紅色大字格外耀眼,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還有熟悉的門柱,兩邊刻著的是“紅雲沖天照九霄,千鈞核力動地搖;二十年來勇攀後,二代輕舟已過橋”,剛勁有力。難以想象,兒時我常來玩耍的這道門,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卻是進入九院核心區域的最後壹道防線,是中國最高機密的所在地,讓我對這道熟悉又陌生的大門多了份敬畏。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也終於走進了那個屋子,不必像兒時那樣在柵欄外好奇,在窗外“偷窺”,像是要解開謎底壹樣,我迫不及待地走進屋子裏,壹張辦公桌、壹個小茶幾、壹把藤條椅,樸素的水泥地面,狹小的空間,還真有點讓我“失望”,也有點心酸。難以想象這便是鄧稼先住了14年的地方,在狹窄的書房裏,擺放著不大的書桌,墻上掛著的 歷史 照片及部分手稿復印件,這位“兩彈元勛”在特殊年代伏案工作的情景立馬浮現眼前。

在“兩彈城”裏,9位“兩彈壹星”元勛、16位院士、2萬余名科研工作者當年在這裏“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留下了光輝燦爛的紅色印記。到今天,依然能深深地感受到“兩彈城”的豐富內涵,以及“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攀登”的“兩彈壹星”精神,漫步在其中,仿佛火熱的年代不曾走遠。猶如我的童年,那些記憶不會模糊,只會引領我不斷向前、不斷 探索 。

走出大門,我再壹次情不自禁地仰望這片天空,依然明媚,高遠,壹如當年。

作者:賀佳芬

單位:四川梓潼農商銀行

審核:陳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