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中國旅遊業發展中的問題

中國旅遊業發展中的問題

“九五”以來,我市旅遊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離市委、市政府打造旅遊支柱產業、建設富有活力的區域旅遊中心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相對於周邊地區旅遊業的發展,信用還比較滯後,豐富的旅遊資源還沒有真正轉化為產業和經濟優勢。在我看來,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壹、存在的問題:

(壹),認識不到位,建立政府主導的旅遊發展機制還沒有真正形成。

雖然市委、市政府將旅遊業定位為“四大支柱”產業之壹,並成立了全市人文生態旅遊產業協調領導小組,但並未引起各縣(區)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旅遊產業發展並未納入各級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重要議事日程。對如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把產業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沒有進行認真的調查研究,尚未形成具體有效的政策導向和保障措施。旅遊業具有覆蓋面廣、關聯性大、帶動性強的特點。只有實施政府主導的發展戰略,才能突破體制局限,實現持續快速發展。實踐證明,哪裏政府主導作用強,各級各部門密切配合,哪裏旅遊業發展快,效益好。比如寧夏和銀川的旅遊業發展就是典型的例子。由於銀川市政府的強力領導,成立了跨區域、跨行業的“西北風情”旅遊聯合會,實現了大團結、大發展、大市場。近年來在西部地區異軍突起,收獲頗豐。從我市現狀來看,壹些縣旅遊產業定位不清,管理體制不暢,機制不活,缺乏必要的辦公場所,甚至個別景區(點)工作人員的工資都無法保證,出現了“金飯碗到處要飯”的現象。大旅遊、大產業、大市場的理念在各級領導層面都沒有真正建立起來。建立政府主導的旅遊發展機制,多是在口頭上,寫在文件上,沒有落實到行動上。

(二),規劃不到位,基礎設施建設缺乏科學性。

旅遊發展規劃是實現旅遊業“六大”要素開發、建設和協調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目前全市旅遊發展沒有統壹的總體規劃(正在編制),在指導旅遊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配套服務完善等方面勢必缺乏指導性和科學性。導致盲目建設、重復建設,既浪費資金又破壞景區(點)整體形象,甚至造成生態破壞和資源浪費。就我市而言,7個縣(區)沒有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部分龍頭景區區域旅遊發展規劃不完善,缺乏科學論證。各縣(區)各自為戰,沒有在全市、全省乃至周邊的整體格局中考慮資源的整合開發。迫切需要制定全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和縣域發展規劃。

(三)宣傳不到位,旅遊產品知名度不高,市場開發緩慢。

對整合地方旅遊資源,推廣旅遊精品線路,進行整體聯動和宣傳推廣缺乏理性分析和認真研究。僅僅通過參加在其他省區舉辦的推介會和展銷會,簡單地發放宣傳資料是不夠的。各縣(區)、各景區在宣傳上各自為戰,宣傳手段單壹,科技含量低,使得有限的資金未能發揮出最佳效益,無法達到抓住昆明拳頭,突出特色,壹舉成名的效果。另外旅遊推廣投入比較大,市財政比較困難。依靠政府主導的投資來進行全方位的宣傳活動只是杯水車薪。我市尚未形成“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宣傳機制,導致資金短缺、力度不強、科技含量低、手段單壹、覆蓋面差、市場開拓慢。導致有競爭力的特色旅遊產品市場占有率低,沒有買點,知名度低。

二、發展措施:

(壹)、精心制定全市旅遊發展的總體規劃。

旅遊發展規劃是指導區域旅遊業持續、協調、健康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本要求。只有在總體規劃的指導下,才能實現旅遊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開發。第壹,要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將旅遊“吃、住、行、遊、購、娛”六大要素合理配置,協調發展,有利於提高國民素質,促進民族文化傳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在配套設施方面,體現了人性化的特色和細微的服務,使其成為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二是突出可持續發展。旅遊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開發是規劃的重要內容,要處理好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文物古跡和生態環境保護、開發和利用的關系。堅持“合理開發與保護利用並重”的原則,在開發中維護,在保護中發展,在利用中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三是體現特色,發揮比較優勢。通過旅遊資源普查,突出我市“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壟斷資源,重點建設道教聖地崆峒山、西王母回中山的誕生地、古季承、中國伏羲聖祠、皇帝祭天地、夏添廟、百萬畝農業生態梯田、皇甫謐陵園,充分發揮資金集約作用,整合資源,區塊帶結合。

(二)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優質產品。

要把跑項目、爭項目、立項目作為提升旅遊景區(區)水平、完善配套服務功能、推進精品旅遊產品建設的重要途徑,堅定咬定青山不放松,狠抓項目建設。壹是加快旅遊項目庫建設。按照區域旅遊發展規劃,牢牢把握國家投資導向,篩選壹批帶動性強、關聯性大、發展前景好、具備壹定基礎條件的大項目,進行調研論證做好前期工作,建立市、縣(區)旅遊基礎設施項目庫。積極向省和國家有關部門宣傳。當前,我市要牢牢把握國家旅遊局實施紅色旅遊的投資導向,加快紅色旅遊項目的論證和申報,抓住省政府實施“隴東交通會戰”的契機,加快旅遊景區(點)斷頭路項目申報,提高景區(點)通達性。二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建立多渠道投融資機制。旅遊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僅僅依靠政府投資是遠遠不夠的。要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規範管理”的融資機制。按照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原則,采取轉讓所有權、授予經營權、實行股份制等多種形式,吸引外資和民營經濟參與旅遊資源開發建設。當前,首先要制定全市統壹的政策導向,其次要篩選擬定招商引資、發展民營經濟的項目庫,再次要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建設。三是提高文化內涵,培育精品。旅遊景區建設和產品開發要註重文化內涵,突出地域特色,樹立“文化是旅遊的靈魂”的理念,將文化融入景區和產品,增強景區和旅遊產品的生命力。比如我市的崆峒文化、西王母文化、皇甫謐文化,積澱深厚,歷史悠久。可以成立崆峒文化研究會、崆峒武術學校、西王母文化研究會、皇甫謐文化研究會,加強對地域文化的挖掘和整理,提高旅遊景區(點)的文化含量。

(三)、多方合作,加強宣傳,努力提高平涼旅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宣傳促銷是提高旅遊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的重要手段,是促進旅遊經濟產業文化傳播和經濟繁榮的重要載體。在對外宣傳上,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大力發展入境旅遊,規範發展出境旅遊,全面推進國內旅遊”的方針,按照“穩近擴遠,細分市場,整體聯動,重點突破”的營銷理念,努力開拓三大旅遊市場。

壹是要細分市場,聚焦目標,集中資金,重點突破。要認真研究分析主流客源市場,有的放矢,有的放矢,集中有限的資金全力突破主流客源市場,力爭取得更大的成績。可以在我市主要旅遊景區、酒店、旅行社對賴平遊客進行全面的問卷調查,分析主流客源市場,了解接待服務中的不足,把握客源市場,瞄準主攻方向,全力開拓主流客源市場。二是創新思路,改進手段,多方聯合,整體推進。要采取跨行業聯盟、跨區域聯盟等多種形式,創新宣傳推廣理念;制作裝幀精美、文化內涵豐富、科技含量高的宣傳畫冊、光盤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品和紀念品。當前,要借助全省重點旅遊宣傳規劃和“西北風情”旅遊聯合會提供的宣傳平臺,采取電視、媒體、節慶網絡等多種形式,整合地方旅遊產品,瞄準市場,完善手段,集中資金重點突破,才能在主流旅遊市場上取得轟動效應。第三,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旅遊市場和推廣應堅持“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模式,既突出主題、豐富內容,又達到資源共享、成效顯著的目的。我們應該能夠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壹起,充分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率。

(四)、實施法治,提高旅遊綜合素質。

旅遊業是壹個關聯度高的新經濟產業。要實現健康、有序、快速發展,必須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中的良好旅遊環境,努力實現有序經營和良好市場。

首先,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發展旅遊業有利於傳播祖國優秀文化,提高民國素質。要通過旅遊全面提升服務質量,通過文明服務、優質服務、人性化服務、細微服務提升全行業文明程度。通過豐富多彩的旅遊活動滿足遊客的根本利益。二是樹立環保意識。旅遊是環境,旅遊是服務,環境是旅遊發展的重要因素。正確處理創造環境和保護發展的關系,以保護環境促進發展,以發展更好的旅遊環境促進建立優美的環境、優質的服務和優良的秩序。三是誠信經營,依法規範市場秩序。通過大力開展市場整治,大力宣傳行業法律法規,在全行業推進“守法誠信經營”活動,倡導誠信經營,讓遊客明白消費,進壹步規範市場秩序,實現“秩序、質量、環境、效益”的雙豐收。第四,加快人才培養,提高旅遊隊伍的整體素質。旅遊人才是旅遊業發展的基石,高級旅遊管理人才是旅遊業發展的中流砥柱。要通過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班,加大旅遊服務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努力提高現有旅遊團隊人員的素質,通過各種方式引進人才,提高旅遊業的管理水平,以適應大旅遊、大市場、大發展、大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