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襄陽,壹塊耕地,爭奪耕地,引爭議。

襄陽,壹塊耕地,爭奪耕地,引爭議。

湖北襄陽壹直在和河南南陽爭奪諸葛亮的辛苦。南陽非常重視文化和歷史資源,更喜歡調查、研究、收集和整理歷史文件、文獻和文物。而襄陽則偏愛公關宣傳和宣傳,用廣告效應混淆“住在隆中”為“耕南陽”。

兩地的歷史鬥爭充滿了巧合的趣味。道光年間,湖北人顧嘉恒到南陽當知府。當時襄陽人和南陽人為了諸葛亮打官司。顧之富不方便得罪襄陽,也不想得罪南陽。無奈之下,他寫了壹副對聯:

“心在朝廷,不管原家;聞名天下,何以辨襄陽南陽?”

這幅對聯放在武侯祠。但是,顧誌富和泥巴並沒有化解紛爭,反而讓兩地爭奪諸葛亮更加理直氣壯,兩地的芥蒂在“對聯門”後越來越深。

1990年,中國郵政發行了第二套《三國演義》特別郵票,其中壹枚“訪草堂”,觸動了南陽襄陽的舊怨。兩地爭奪這組郵票的首發地,爆發了“郵票門”。最後,我們不得不在兩個地方舉行啟動儀式。

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將《隆中對》重新收入初中語文課本,註明:“隆中對,山名,位於湖北襄陽。

《師表》中的“南陽”二字註釋為:“南陽,縣名,今湖北襄陽。”這壹註解明顯違背了最基本的史實,激怒了南陽和國內文史界,“教材門”爆發,南陽也舉行了萬人簽名抗議。人教社已就此事向南陽道歉。

2008年6月8日,央視壹個欄目在湖北襄陽插播了壹則城市廣告——“諸葛耕田,山川襄陽城”,引起了南陽人民的抗議,稱之為“廣告門”。此後不久,廣告停止播出。

2014年8月28日,《諸葛亮》郵票首次在南陽發行,在首次發行地南陽臥龍崗武侯祠舉行,再次明確了諸葛亮在南陽耕地的歷史地位。南陽臥龍崗是諸葛亮真正的修煉之地,南陽諸葛曹璐是真正的遊覽草堂之地,南陽是諸葛亮文化的重要傳承地。發行諸葛亮郵票,在南陽舉辦第壹場活動,更有意義和特殊。既能進壹步弘揚和傳承諸葛亮文化,又能進壹步提升南陽諸葛亮品牌的知名度,擴大南陽的影響力。

有的史料認同諸葛亮曾居襄陽隆中,如《子同治簡》“始諸葛亮居襄陽隆中。”歷史學家認為,隆中對在襄陽,與諸葛亮培植南陽沒有直接聯系。但襄陽為什麽要爭“諸葛亮的耕田”卻是顯而易見的,為襄陽旅遊發展擴大影響力,方便招商引資。另壹方面,南陽非常重視文化歷史資源的保護。在南陽人的意識裏,諸葛亮在南陽耕耘了1800多年,襄陽不可能再改寫歷史,所以不夠積極。或許是南陽的名人資源太多,南陽人不屑於和襄陽人爭論。畢竟大量的文史記載和文物證明諸葛亮確實在南陽有所栽培。《河南大辭典》執行主編、河南學者史多年來致力於研究河南的歷史和民俗。他從2003年開始關註諸葛亮“耕南陽”的秘密。他認為,在爭議雙方都承認諸葛亮“耕南陽”這壹歷史事實的前提下,只有回歸到對東漢至西晉歷史地理名詞“南陽”的認知,才能真正確定諸葛亮的耕地。本報記者“六問”石打算揭開“南洋”二字的秘密。

要了解歷史,必須從“耕讀南洋”說起

問:向陽的觀點是怎麽形成的?

石蕭聲:《三國誌》出版後壹百多年,襄陽論的主要觀點在東晉襄陽人所作的《漢書·春秋》中提出後,被誤傳形成。這也是襄陽南陽之爭的主要原因。

需要指出的是,“襄陽論”的另壹個原因是,“歷代文獻記載諸葛亮獻身襄陽隆中”本身並不準確,後漢書和三國誌中從未有諸葛亮獻身襄陽隆中的記載。

但《三國誌》只告訴我們“耕南陽”這句話。所以我們今天解讀諸葛亮的《耕田》,只能從這句話開始。

我們今天重新審視這個問題,應該排除漢晉以後對這件事的壹切有爭議的看法,讓歷史回歸到無爭議的漢晉正史、三國本身的歷史、之前的原始史料和後兩種學說認可的史料,根據其行政區劃的演變來確定南陽在哪裏。

襄陽縣升格為南陽縣二十四年後,諸葛亮開始寫《耕讀南陽》

第二個問題:襄陽郡是諸葛亮《出師表》時設立的。今天的隆中和南陽是什麽關系?

石:由於朝代的更替,行政區劃經常發生變化。自古以來,人們有壹個習慣,就是在追溯歷史時,除了必要時引用古代地名外,壹般都是用文字記載時的地名來表示歷史事件發生的地點,《三國誌》的作者也不例外。

建安十三年(203),曹操設襄陽郡,下轄南部郡襄陽、中路、贛縣、翼城、贛縣、林州,還下轄原南陽郡的杜珊、鄧縣。襄陽升格為與南陽郡平行的位置。20多年後,也就是227年,三國在蜀國建立,諸葛亮用“耕南陽”這句話寫下了“壹個典範”。這句話中的“南陽”應該與襄陽無關。就像清豐、南樂縣的人不再說自己是河北人,而武安、臨漳的人說自己是河南人(新中國成立前,清豐、南樂屬於河北省,武安、臨漳屬於河南省)。

這種表述在《三國誌》中非常明確:比如《舒舒齊·龐統傳》:“龐統為士,襄陽人也。”《舒舒九·馬良傳》:“馬良詞常當季,襄陽翼城人也。”同時南陽人黃忠、文聘、韓濟將其標註為:“字漢聲,南陽人也。”"字仲業,南陽萬仞人也."“字公,南陽也阻人。”

古人的出生地歷來以郡為單位,即郡在前,郡在後。縣城也可以叫縣城。以上列傳表明,在這個時期,襄陽和南陽旗鼓相當,都是郡。同時,此時的鄧縣屬於襄陽郡。無論今天是否屬於隆中的鄧郡,現階段在諸葛亮和陳壽眼裏,已經升級為郡,轄隆中地區的襄陽,絕不能和同樣是郡的南陽混為壹談。更不可能和今天隆中的南陽劃等號。

陳壽認為“南陽”就是南陽,不是別的地方,無需評論。

問題三:陳壽寫《三國誌》時用的地名是什麽時候分的?

史蕭聲:陳壽(233~297)寫《三國誌》是在太史十年(274)前後,距諸葛亮致力南陽(建安二至十年,即197-2007)已近70年。如果所有的劃分都是在70年前進行的,必然會給當時的讀者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所以

晉太康年間(280-289),三國歸晉後,晉武帝在新野、鄧州市、唐河、南陽縣南部桐柏、湖北棗陽、隨州等縣設立益陽郡,治新野。此外,建安十三年劃歸襄陽縣的鄧谷縣,又分為鄧城縣,現轄樊城地區,屬襄陽縣。鄧縣隸屬弋陽縣。南翔縣位於南陽縣西南部的西峽、淅川和湖北省的十堰、浚縣、老河口。

東漢末年,隸屬南陽郡的新野,在標註文字發源地時,從未被東漢三國時期的劃分標註為“南陽新野人”。後漢書中,新野人皆標為“南陽新野人”,如鄧騭的祖先鄧禹為“南陽新野人”,襄陽人皆標為“南郡襄陽人”,如《益民傳》中的龐公川。“龐公,南郡襄陽人也。聚仙山。”龐德公是龐統的叔叔。

試想,如果諸葛亮真的在隆中耕田,陳壽能對模型中“耕田南陽”這壹明顯與當時行政區劃不符的錯誤記述視而不見嗎?對以前歷史上因行政區劃變動而改變名稱和權屬的地名進行必要的註釋,是歷史學家的基本常識。按照陳壽這樣的著名歷史學家的標準,他是不會犯這樣的疏漏的。事實可能只有壹個,那就是陳壽認為“南陽”就是南陽,不是別的地方,無需評論。

“南陽是隆中”的離奇結論,要麽是代人受過,要麽是臆測,要麽是偽證。

四問:東漢三國時期,南陽是指宛城嗎?

石:東漢三國時,南陽為郡名,如《魏徵·袁術傳》:“南陽有百萬戶”。因此,在《三國誌》中,南陽郡發生的事件的具體地點大多都有明確的標註,如魏:“二春正月,曹操去宛。”等壹下。萬在這裏管治南陽郡,也就是今天的南陽城。

《後漢書·地理誌》載:“宛故裏,沈,屈沈城,北山在縣南...有實業官,也有鐵官。莽月南陽。”王莽第壹個在宛城上冠上南陽之名。此後南陽指南陽郡、宛城。

後漢書第十史:“次年正月,光武帝起兵奪陵,下姜、新市賊張茵、王昌、立新功等兵亦至,皆攻南陽...四年六月,漢兵從南陽出發到昆陽。”此處用南陽,同書《光武帝紀》、《劉璇列傳》用宛城。

從史料中可以看出,南陽、荊州、南郡作為縣名,往往與葉、毛、五陰、昆陽、襄陽、公安等特定的屬地縣名並列使用。因此,史書中大量使用的縣名並不是指整個縣域,而是特指縣行政所在地。前文提到“漢兵從南陽出發,到了昆陽。”“從南陽來,路病,到落葉,崩。”這些記載,不用說大家都知道,他們是從宛城縣城來到昆陽、葉縣的。按襄陽的說法,“南陽”是指南陽縣全境,宛城就是今天南陽的鬧市。只有到了隋朝以後,兩者才能互相替代,那麽後漢書和三國誌就讀不下去了。漢武帝從南陽郡發兵到哪裏,有必要考證嗎?所以“襄陽說”認為隋朝將萬縣改為南陽縣是萬縣歷史上的第壹次。

在上述兩部史書中,我們很難再找到用“南陽”這個地名來稱呼宛城之外的地方的例子。從這個角度來看,“南陽是隆中”的結論,要麽是代人受過,要麽是臆測,要麽是偽證。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也提到了南陽,這個南陽無疑指的是宛城。

五問:《出師表》存在真偽之爭。能否影響其對“南洋”二字的定義?

石:沒關系。

這壹模式最早出現在由諸葛喬(204-229)撰寫並受諸葛恪(203-253)啟發的《漢晉春秋》中。

《師經》上說:“曹操智謀過人,用兵如孫、吳,卻陷南陽……”這裏的南陽指的是曹操在宛城被張繡打敗,被射中臉部的事實。

諸葛喬和諸葛恪是諸葛亮的侄子,兩人同時在世。不管真假,他們對南陽地名的認知應該和諸葛亮壹樣。

所以前壹種模式中的“耕南陽”和後壹種模式中的“困南陽”都是指宛城。

按照“襄陽說”,“前模”中的南陽在鄧縣中部,“後模”中的南陽也應該在鄧縣中部。是不是很可笑?

諸葛亮用“南陽”和“曹璐”而不用“襄陽”和“隆中”,並不是因為他對襄陽沒有感情,襄陽畢竟是他生活的地方,但他耕田的地方真的不在那裏,而在南陽。

六問:諸葛亮出山前的活動路線是怎樣的?

石:隆中是諸葛亮在襄陽的老家,是他的老家。南陽臥龍崗,是諸葛亮和他的兄弟在諸葛玄死後,不願意依靠劉表重新尋找的耕地。

對此,不能不提到後人學習鑿齒。學會切牙(?~ 383),襄陽人。代是荊楚豪族,比東漢襄陽侯希雨晚。主要著作有《漢晉春秋》、《襄陽舊誌》、《易君子傳》、《剪齒集》等。

《漢書·晉書·春秋》曰:“梁家在南陽鄧縣,襄陽城西二十裏,謚號隆中。”此外,《晉書》卷八十二《學鑿牙傳》記載,他任滎陽太守後,曾密函桓溫之弟:“西望隆中,吾懷念臥龍之歌;望著東方的白沙,想著鳳雛的聲音...遺風猶存,群星遍地。”正是這些記載引發了襄陽與南陽之爭。後來,根據他的記載,《水經註》、《三國演義》逐漸演變為“致力於中”、“在中”等觀點。

但如果仔細研究有關諸葛亮故居的記載,可以發現並沒有“草堂”、“三訪”這樣的關鍵詞。他只提到隆中是諸葛亮的舊居和居所。

《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說“(許)說:玄祖、梁、弟諸葛均耕南陽,嘗得之歌”。有壹個我住的地方,叫臥龍崗,因為我叫臥龍先生。.....鳳雛乃襄陽龐統也。龍符是諸葛孔明。.....玄德如夢初醒。引眾將(從樊城)回新野,必有厚幣,與張觀赴宛邀諸葛亮。“就像劇中的襄陽,河南南陽要求劇組道歉。

在諸葛亮的《出師表》中寫道:“我壹身布衣,耕讀南陽……”但是關於諸葛亮的耕田,湖北襄陽和河南南陽已經爭了幾千年了。新《三國誌》在這個問題上點了壹把火,因為把耕地“搬”到了襄陽,引起了南陽的強烈不滿。

新《三國》偏向襄陽

“新三國第三十二集的壹個場景裏,在南陽被犁的諸葛亮,據說住在襄陽隆中,臥龍先生隱居南陽的臥龍也搬到了襄陽。”6日,南陽市諸葛亮研究會副會長張曉剛向記者講述了他的不解和憤怒。“這只是捏造。新《三國誌》怎麽可能不那麽嚴肅?”

記者註意到,新《三國誌》第32集有壹個場景。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說:“襄陽外三十裏,有個山野,名叫隆中,住著壹個當世奇才...此人姓諸葛,字。因為住在臥龍,所以也叫臥龍先生。”

張曉剛說,據史料記載,三國時期襄陽是壹個很小的縣,當時還沒有隆中這個地名。隆中當時叫“阿頭山”。在新《三國演義》中,徐庶說山野有個叫隆中對的棋子,這是壹個極其“穿幫”的笑話。張曉剛說:“新《三國誌》是以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為藍本的,裏面不僅寫了諸葛亮曾經住在襄陽,還寫了諸葛亮獻身南陽臥龍崗。”

南陽網友在臥龍崗前砸電視

新《三國誌》把諸葛亮遷到襄陽的情節,引起了南陽人的強烈不滿。南陽網友在臥龍崗山前的“千古之龍”牌坊前拉起橫幅。三十個小學生齊聲念著前模,說:“我穿著布衣,在南陽耕田……”。活動結束,幾個人擡出壹臺電視機,當場砸碎。

南陽要求新三國道歉。

為什麽新三國如此?張曉剛認為,新《三國》播出時,襄樊在央視推其已經錄制好的宣傳片,結合幾年前襄樊人改課本的事件,推測襄樊與新《三國》劇組在幕後應該有某種密切聯系。

張曉剛說,南陽諸葛亮研究會把新三國的行為視為壹種掠奪,把諸葛亮和臥龍崗從南陽帶走,實際上是搶走了南陽的文化和人力資源。新《三國》的導演和編劇應該對此事做出回應,及時糾正錯誤做法,向南陽和所有被誤導的觀眾道歉。否則,南陽市諸葛亮研究會將采取必要措施,甚至訴諸法律,維護南陽歷史文化資源和人文資源的合法權益。著名作家、首屆全國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周說:耕田和故居是兩個概念。只要妳住過,妳就可以稱它們為故居。諸葛亮曾在山東、河南葉縣、桐寨堡、唐河、湖北襄陽等地生活。所以說襄陽是諸葛亮故居是可行的。至於耕地,模型可以解釋壹切。“耕地”不壹定是指在田裏種莊稼,可能是指隱居,但更重要的是討論知識,關心世情

南陽臥龍崗始建於魏晉,興盛於唐宋。它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的隱居之地,是漢昭帝(劉備)視察草堂的地方,“天下三分”的發源地。這裏還是諸葛亮“耕南陽”的遺址,也是歷代祭祀諸葛亮的地方。劉禹錫寫《陋室銘》:“南陽諸葛廬,西蜀聽雲亭”。李白《南行記》:“誰知臥龍客,唱長愁鬢”。早在唐代,南陽臥龍崗就已成為著名的文化景觀,被後人譽為“天下第壹崗”。南陽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的十年耕耘之地,是他成功的搖籃。南陽臥龍崗現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二級文物博物館和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南陽臥龍崗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南陽市(南陽市臥龍區)西部,是豫西南第壹名勝古跡。由於壹代名將諸葛亮隱居於此,每年來南陽臥龍崗武侯祠的國內外遊客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