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汕頭蓮花峰風景區內景點匯總汕頭蓮花峰風景區內景點匯總表

汕頭蓮花峰風景區內景點匯總汕頭蓮花峰風景區內景點匯總表

汕頭蓮花峰風景區景點

景區內***有16個景點可以打卡哦~

文天祥塑像

1987年潮陽縣人民政府特聘著名雕塑家唐大禧設計,高16米,由74塊不同規格的花崗巖石雕築而成,巍巍屹立,令瞻者肅然起敬。

崇文亭

崇文亭始建於明代,為人們崇拜及紀念文天祥而建,幾經修繕,1984年重修。亭中有獨腳聯:“水遠天空開雲種玉嫌山淺”。

奇泉井

宋文天祥登臨此地時,正值幹旱,兵馬飲水困難。文天祥親自率人沿沙灘勘得此泉,甘甜無比,遂擴大為井。奇怪的是,每當大海潮漲,泉孔為海水所沒,潮退時泉水仍甘冽無比,人謂之奇泉,亦稱“文泉井”。

魯庵書舍

“魯庵書舍”系南宋遺民張魯庵入元後隱居不仕的讀書處,“魯庵書舍”為其手跡。清代潮陽文人趙光國有題句:“易啟先天秘,琴彈太古聲”以頌其事。

德勝關

德勝關位於蓮花峰北面鐘南山北側,海門是明清時期東南沿海海防重鎮,為加強海防,朝廷在此操練水師,訓練兵馬,設立東校場,大演武技,跑馬騎射,取勝者進此關,故名“德勝關”。

蓮峰古寺

蓮峰古寺原名“觀音堂”、“大士閣”,始建於明永樂年間,幾經興廢,至明隆慶年間重修,更名為“鐘南古剎”,清鹹豐年間改建為“蓮峰古寺”,門聯:“蓮峰環寺外,練水際天邊”。至抗戰期間,為日寇炮火所毀。1992年5月,經社會各界熱心群眾及海內外同胞募資重建,規模較前壯觀。

海鏡堂

海鏡堂為明代隱士吳從周所辟,隆慶年間東洋倭寇侵擾潮陽,吳從周為人至孝,扶母避居至此,在先賢張魯庵歸隱處“雲水結廬”旁設海鏡堂居住,從事耕讀,教化村民,對海門文化教育貢獻卓著。為紀念他,萬歷年間配祀忠賢祠,禮部尚書、博羅人韓日纘為之撰寫“吳隱君進祀忠賢祠記”,有《海鏡堂集》存世。

老僧禮佛

“老僧禮佛”位於蓮峰古寺背後鐘南山上,怪石嶙峋,從遠處翹首而望,儼若壹老僧,身披袈裟,五體投地,有禮佛之姿,形態逼真。

望夫石

古代海上生產活動最為危險,加之沒有天氣預報,沒有機械動力的漁船抗擊風浪能力很差,每逢臺風季節,此處便成了漁家女盼夫平安歸來嘹望的地方。

張魯庵墓

張魯庵墓位於蓮花石正面,張魯庵是南宋學者,名奐,受文天祥愛國精神的感召,誓不仕元,在此隱居講學,守節至死,受到人們的敬仰。

古炮臺

此處為海門南炮臺,亦稱蓮花炮臺,位於蓮花峰望夫石西北側;明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駐潮陽參將金丹設立蓮花營(也叫細柳營,曾於此地抗擊倭寇。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為防禦海盜,清政府建此炮臺,由三合土築成,呈半圓狀,直徑約25米,設把總壹名(周圍有營舍,久廢。原四尊大炮被毀於1958年;1997年景區管理處對炮臺進行修葺,仿制四尊生鐵大炮陳列其中,供遊人觀瞻。

萬人冢

1941年3月,日寇侵占海門港後,施行“三光”政策。燒毀民房1400多間,焚燒漁船460多艘。慘遭日寇燒死、沈屍砍頭,活埋及鋨死者達17000多人。原50000余人口的集鎮僅存18000多人(死者17000余;逃荒者15000余。抗戰勝利後,由慈善機構將遇難者骨骸集中埋葬於蓮花峰下,樹碑永記。

忠賢祠(蓮峰書院

“忠賢祠”祀文天祥與張魯庵而建。南宋末代丞相文天祥勤王抗元至此,後被俘死忠;潮陽名士張魯庵義不仕元。建於明萬歷甲午年(公元1594年,清道光四年(公元1842年辟為“蓮峰書院”,後幾經修建,仍保存明清古建築型貌。

古蓮花峰

蓮花峰位於海門海濱,距汕頭市區約22公裏,因山石開裂如蓮花而得名,是具有自然和人文景觀的旅遊勝地,首批國家AAA級景區之壹。南宋末年,愛國將領文天祥曾尋蹤流亡皇帝至此,遙望海上,慨嘆宋之將亡,劍刻“終南”。後人為紀念文天祥在此建祠立像。峰之正面有“蓮花峰”石刻,系宋文天祥所題,清乾隆參將吳本漢七歲之幼子吳臯在其上加書“古”字,與原石刻渾然壹體。

終南石

公元1278年11月,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帶兵抗元,轉戰潮陽,為追尋南下之帝舟,登蓮花峰眺望不見,慨嘆宋之將亡,劍刻“終南”二字,南字內“羊”刻為“午”,意謂文天祥到此是中午時分。“終南”二字寓意深厚,其內涵有“臣心壹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詩意。

望帝處

公元1278年11月,文天祥勤王抗元蒞潮,為追尋幼主宋帝_,至此處望帝舟,遙望碧海南天,表示誓死抗戰的英雄氣概。民間有“精忠踏碎石蓮花”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