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廬山遊記主要寫了哪三處的景色

廬山遊記主要寫了哪三處的景色

樹林陰翳、白雲變幻、廬山天橋。

《廬山遊記》閱讀理解的原文:

“咫尺愁風雨,匡廬不可登。只疑雲霧時,猶有六朝僧。”(錢起)這位唐朝詩人教我們“不可登”,我們沒有聽他的話,竟在兩小時內乘汽車登上了匡廬。

這兩小時內氣候由盛夏迅速進入了深秋。上汽車的時候九十五度,在汽車中先藏扇子,後添衣服,下汽車的時候不過七十幾度了。

赴第三招待所的汽車駛過正街鬧市的時候,廬山給我的最初印象竟是桃源仙境: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茶館、酒樓,百貨之屬;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不過他們看見了我們沒有“乃大驚”,因為上山避暑休養的人很多,招待所滿坑滿谷,好容易留兩個房間給我們住。廬山避暑勝地,果然名不虛傳。

這壹天天氣晴朗。①憑窗遠眺,但見近處古木參天,綠陰蔽日;遠處岡巒起伏,白雲出沒。有時壹帶樹林忽然不見,變成了壹片雲海;有時壹片白雲忽然消散,變成了許多樓臺。正在凝望之間,壹朵白雲冉冉而來,鉆進了我們的房間裏。

倘是幽人雅士,壹定大開窗戶,歡迎它進來***住;但我猶未免為俗人,連忙關窗謝客。我想,廬山真面目的不容易窺見,就為了這些白雲在那裏作怪。

廬山的名勝古跡很多,據說***有兩百多處。但我們十天內遊蹤所到的地方,主要的就是小天池、花徑、天橋、仙人洞、含鄱口、黃龍潭,烏龍潭等處而已。

夏禹治水的時候曾經登大漢陽峰,周朝的匡俗曾經在這裏隱居,晉朝的慧遠法師曾經在東林寺門口種松樹,王羲之曾經在歸宗寺洗墨,陶淵明曾經在溫泉附近的栗裏村住家,李白曾經在五老峰下讀書,白居易曾經在花徑詠桃花,朱熹曾經在白鹿洞講學,王陽明曾經在舍身巖散步,朱元璋和陳友諒曾經在天橋作戰……古跡不可勝計。

然而憑吊也頗傷腦筋,況且我又不是詩人,這些古跡不能激發我的靈感,跑去訪尋也是枉然,所以大都沒有專程拜訪。②有時我的太太跟著孩子們去尋幽探險了,我獨自高臥在海拔壹千五百公尺的山樓上看看廬山風景照片和導遊之類的書,山光照檻,雲樹滿窗,塵囂絕跡,涼生枕簟,倒是真正的避暑。

我看到天橋的照片,遊興發動起來,有壹天就跟著孩子們去尋訪。爬上斷崖去的時候,壹位掛著南京大學徽章的教授告訴我:“上面路很難走,老先生不必去吧。天橋的那條石頭大概已經跌落,就只是這麽壹個斷崖。”

我擡頭壹看,果然和照片中所見不同。我們在斷崖上坐看雲起,臥聽鳥鳴,又拍了幾張照片,逍遙地步行回寓。

晚餐的時候,我向管理局的同誌探問這條橋何時跌落,他回答我說,本來沒有橋,那照相是從某角度望去所見的光景,啊,我恍然大悟了:那位南京大學教授和我談話的地方,即離開左面的斷崖數十丈的地方,我的確看到有壹根不很大的石條伸出在空中,照相鏡頭放在石條附近適當的地方,透視法就把石條和斷崖之間的距離取消,拍下來的就是我所欣賞的照片。

我略感不快,然而就照相術而論,我不能說它虛偽,只“太”巧妙了些。天橋這個名字也古怪,沒有橋為什麽叫天橋?

原文配套問題以及答案:

1.選文圍繞“廬山面目”而寫。第①段生動地說明了“不識廬山真面目”的'原因:________;第②段揭開了壹個常人不知的“廬山真面目”:________。

2.品味詞語的含義和表達效果。

①第二段中加粗的“憑吊”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②第二段中加粗的“太”上面為什麽要加引號?

________________

3.畫線句①的表達妙在哪裏?

________________

4.通過畫線句②,妳能讀出作者怎樣的個性?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廬山多霧(白雲出沒,作怪) 廬山天橋沒有橋。

2.

①面對廬山古跡懷念古人,感慨往事。

②表示否定;作者壹方面從照相的角度肯定它沒有出格,另壹方面又批評了它像“商業廣告”壹般讓人上當,因而“略感不快”。

3.按由近及遠的順序,生動地描寫了“憑窗遠眺”所見的樹林陰翳、白雲變幻的美妙景象;同時連用四字短語和結構相近的句式,讀來瑯瑯上口,富有節奏感。

4.特立獨行、心態平和、心境閑適、自得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