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從金平爬黃韶山需要多長時間?

從金平爬黃韶山需要多長時間?

1小時以上,黃韶山又名皇帝山,相傳為烏龍嶺主峰,雄偉如坐金殿的皇帝,故名“皇帝山”。黃韶山位於金平縣東北角茅坪鎮北部,距縣城10公裏,海拔1029米。山勢險峻,曾被稱為“千山第壹險關”。民間有壹句話:“黃韶山三尺,天高三尺。人過馬路要脫帽,過馬路要下馬。”

黃韶山是古黎平通往鎮遠、貴陽的必經之路,山腳下有壹家郵鋪。由於山勢險峻,道路陡峭異常,彎道如鋸齒,直段如懸針,讓人上上下下望而生畏。從清水河南岸望去,此山臨江而立,高聳入雲,氣勢磅礴。雖然這座山的海拔不是很高,但它以險峻的美景而聞名。

金平縣黃山旅遊景點

清代,黃韶山是黎平和鎮遠的界山。如今,它也是金平和天祝縣之間的邊界山脊。“水倒流,兩郡各收。”山頂上,曾經有壹根界梁,兩縣之間有壹塊界碑。金平縣的北邊是青石板路,而天祝縣的北邊是鵝卵石街。過去,毛對桑平說:

鎮遠、黎平交界,帝王山溝相隔。

黎平石板路,鎮遠花街。

早在元代,黃韶山就是官道經過的地方。大土司,元代設立的泗州傅玄司,轄今金平、黎平、古州(榕江)壹帶,小土司與這壹帶的泗州傅玄司的交往都是通過這條路。明朝永樂十壹年(1413),朝廷找了個借口,廢除了桀驁不馴的泗州土司,建黎平、新化、鎮遠、泗州、銅仁等八州,歸貴州布政司管轄。

由於清水河中上遊苗族邊境的“阻隔”,黎平、新化等地直徑不能到省內,需繞道東至荊州、會同、湖廣新晃等地進入泗州再到貴陽。明中葉以後,黎平府官員多直入省府,即黎平-新化-銅鼓-天柱-鎮遠。這條路成為黎平府與省會貴陽溝通的主要通道,黃韶山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成為主要通道。

嘉慶十壹年(1806),黎平知府馮捐資1120元進行修繕,共計5000多級青石板。在最危險的地方,道路外側安裝了石欄桿,大大改善了山路,方便了行人上下。民國8年(1919),茅坪人民捐資修復嘉慶年間未修、破損已久的路段,使道路“不稍殘缺”,通行者也不會“難走”。1941,桂林至三穗公路建成,黃韶山不再是主幹道。至今只有天柱縣的茅坪和地利少數人偶爾路過。

金平縣黃韶山旅遊景觀

金平縣黃韶山旅遊景觀

爬到山頂,我看到遠處群山蜿蜒,馬立克奔騰。山下如羊,若取清江,河上船只如柳葉輕飄。風吹草落,松濤陣陣,頓時讓人想飛,如出塵,感觸良多。黃韶山壹直是過往文人墨客抒發人生感悟的景點。雍正年間,貴州秀才鄒義貴根據黎平學說,試圖保衛黃韶山。他寫了壹首詩:“黃韶山高在天,萬裏看雲煙。忽然墜入雲端,閑來江樓送客船。”

乾隆年間,金平知縣董樹昌寫了壹首詩《黃韶山太早》:“第壹峰在馬,煙消雲散,可見江水奔流。滿山盡曉色,萬裏風動天冷。故國離海很遠,離藍天也很遠。奇怪的是杳無音信,山中之水難復。”

光緒年間,開泰縣令趙義和作詩《黃韶山》:“密樹礙晴空,林桌上鐘,晚風響。不回頭看嶺頭,便知出了綠雲;翻下山比爬山更危險,所以下路比下世界更難。且醉茅坪今宵酒,壹登疏影夢長安;如蟻懸崖,危籬半折補雲煙。誌罵余,黃韶山高黃昏”。到了民國,楊的《龍昭陵行》壹詩也可以作證。

在黃韶山的山腰上,有黔東南州茅坪木材水運局於1970年代修建的上千畝竹林場,竹林密布山溝,大的如碗,小的如指,婀娜多姿。林場西部有兩處景觀:任賢斜子巖和姊妹巖。傳說寫巖上有神仙寫的奇形怪狀的字。如果有人能完整地讀懂它們,小江就會流上黃韶山,匯入清水河。

壹個人在山上修行,看到山上沒有水,行人口渴,沒有水喝,就決定讀巖石上的字把河水引上山來,以免行人無水之苦。經過多年的努力,有壹天我來到巖石的底部讀課文。當我只讀到後面兩行時,山門緩緩打開了。就在這時,對面山上突然傳來壹陣清脆悅耳、感人肺腑的歌聲。道士稍稍改變了主意,忍不住盯著聲音。我看見兩個漂亮的女孩對著他唱歌。這時,打開的山門又關上了。道士嚇得回頭看了看巖石上的字,壹個字也認不出來了。

道士大怒,對著唱歌的地方揮塵。瞬間,兩個女孩變成了兩塊栩栩如生的石頭。兩塊石頭前後重疊,總高度和長度都在3米左右。就像壹個姐姐背著姐姐下山,姐姐巖後面有壹塊石頭,叫姐姐巖。姊妹巖的形成至今仍是個謎,有待進壹步解開。

姊妹巖沿著蜿蜒的山路向西走約兩公裏,便是以奇遇聞名的白水洞瀑布。最好從茅坪鎮新建村看白水洞瀑布。新建村坐落在壹片山澗之中,100多戶民居散落在山澗兩旁,壹條小溪蜿蜒在山澗之間。因其曲折如皇袍玉帶,故名為帶流袍。過了新建村,泡岱溪逐漸變陡變窄,水流聲逐漸變大,水比下遊清澈。

小溪和小路交叉,我們得跳過幾級臺階。跳過巖石時,我看到水底有五顏六色的彩色石頭,小魚在裏面遊來遊去,螃蟹在慢慢爬行。越往高處走,小溪被兩邊的山擠壓得越小,水的聲音越大。大概兩公裏左右,只聽到前方傳來轟然的聲音,尤其是悶雷。透過茂密的樹木枝葉望去,只見壹條白色的瀑布從前方不遠處的高崖上飛瀉而下,如天穹垂下,在兩旁青山綠樹的映襯下最為顯眼。可以說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幫助樹拔草,涉水前行。我不時聞到“本尼迪克特”石蛙的聲音從縫隙裏傳出來。走了大約壹公裏,我到達了白水洞的山腳下。白水洞瀑布由五個瀑布組成,遠處可以看到最大的壹個。第壹個瀑布大約十米高,三米寬。瀑布腳下是壹個很深的水池,高水位瀑布造成的水花在水池間飛舞。水池外緣有兩個石墩,似乎是專門為觀賞瀑布而設計的。當地人管他們叫下棋的神仙。

傳說兩個石墩之間曾經有壹個石桌,後來被洪水沖走了。沿著瀑布邊緣走了壹百多米,看到壹個直徑七八米的圓形水池。池水清幽,宛如壹盆碧玉,讓人流連忘返。當地人叫它仙女浴缸。從源潭順流而上300米,來到第二瀑布腳下。這個瀑布大約有50-60米高。水從兩個懸崖壁的交匯處傾瀉而下,但看起來像壹塊尚未抖平的白布,中間有許多褶皺。右邊是絕壁,猿猴很難爬,左邊稍微慢壹點,可以從墻外的密林爬到頂上。

從瀑布頂部往上爬幾十米,到達第三個瀑布的腳下。這是白水洞瀑布最重要的風景,袍帶溪能看到的就是這個層次。它的墻壁陡峭而立,高約60米,寬6至10米,中間點綴著多株水草,如壹幅巨大的繡有花朵的白色窗簾懸掛在山頂,被當地人稱為仙女曬布。沿著瀑布的左邊緣,冒著撲面而來的水霧,手腳並用小心翼翼地攀爬。到了瀑布頂端,我轉頭順著水幕俯下身子,頭暈目眩。

這個瀑布的頂部也是第四個瀑布的底部。第四級瀑布高約20米,相對平緩,不像下三級那麽陡。水幕從頂部落到壹半,被壹排天然石脊擋住,變成渠水,往下流。當地人稱之為神仙水堵。第五個瀑布位於第四個瀑布頂部上方約50米處。這是壹個被水流沖擊了很久的傾斜槽。它大約二十米長,壹米寬。水流很急。站在瀑布旁,我感受到了寒風和寒意。離這裏不遠就是山頂,當地人叫王樓坡。因古時候這裏用來傳遞軍事信號的塔而得名,至今仍有遺跡。姊妹巖在王樓坡東北約壹公裏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