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贛州周邊有什麽好玩的景點嗎?

贛州周邊有什麽好玩的景點嗎?

通天巖風景區位於贛州市西北6.8公裏處。通天巖石窟開鑿於唐代,興盛於北宋。至今保存了359尊唐代至宋代的石龕造像,制作了128幅宋代至民國的摩崖石刻,被稱為“江南第壹石窟”。

通天巖景區由磨沙巖山組成,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景區。許多天然洞穴。其中壹個洞窟頂部有壹個絕招,據說能達到天上,因此得名。景區有通天巖、翠微巖、王桂巖、同心巖、光復寺、玉慧池、壹滴泉、玉巖亭、惜春亭、群玉閣等10余處。

通天巖風景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門票:60元。

運輸:

公交:18,終點站通天巖;

出租車:11公裏左右,25元左右;

通天巖風景優美,可以玩壹天。

7天步行到南門廣場,從南門廣場站乘坐K2公交,在駿景巷路口站下車。

附近的景點包括:

魚谷臺公園1

裕固臺,建於贛州市北部賀蘭山之巔,因山高、隱居而得名,是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裕固族平臺的創建日期無法考證。到了唐代,前州刺史李勉巡訪臺北,將臺灣改名為“王闕”。幾經興廢,仍名裕固臺。1983是按照清朝同治年間的風格重建的。平臺共三層,高度17米,面積300平方米。遊客到裕固族平臺可以看到城市的全景。

1)已擴建為基於裕固族平臺的開放式歷史文化公園——裕固族公園。遊漁鼓臺,可以壹起逛公園。

2)公園免費。裕固平臺入場費15元。

2.蔣經國故居

故居是蔣經國於1940年建造的俄式磚木結構,占地170多平方米,平面呈“凸”字形,魚鱗板墻,瓦頂。從1939年6月至1945年2月,蔣經國先生在贛州擔任江西第四行政區專員期間,與妻子蔣方良和兒子蔣孝文壹起工作。蔣經國在這裏接待過張治中、白崇禧、雷潔瓊、美國代表、蘇聯顧問等人。這座保存完好的建築是贛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舊居裏有在贛南的主要事跡,蔣夫婦的臥室,三個保姆和孩子的臥室,當年用過的書桌陳列在他的辦公室裏。院子裏有壹棵蔣經國在1941種下的玉蘭樹,壹直保存至今。1988被列為贛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門票:15元

3.八景公園(八景臺)

八景公園,位於贛州市北部漳水和貢水的交匯處,是贛州古城的象征。它的名字來源於公園裏的18景站。

這個平臺有三層樓高,仿古建築。高28.5米,總面積574平方米。平臺建在墻上,原本是木結構,幾次被大火燒毀。1983宋式重建。

屋檐鋪滿鮮花,梁柱彩繪,氣勢磅礴。據史料記載,原平臺為石造建築,為北宋嘉佑年間(1056-1063)孔所建。孔山東鞏義人,孔子第46代孫。鑒於“城老被水啃,東北尤甚”,他把土城修成磚城,並在上面建塔。

八景臺建成後,孔韓綜請蘇東坡題寫詩。蘇東坡寫了《乾州八景八駢序》和《八景序》。在前壹首詩中,蘇東坡在中國歷史上第壹次提出了城市八景,形成了壹批旅遊景點,為後人所效仿,如燕山八景、鹿城八景、香港八景、臺灣八景等,可視為中國旅遊文化的裏程碑。八景臺還有壹個贛州博物館,陳列著豐富的歷史文物,這裏被打造成八景臺公園。公園綠樹成蔭,碧水亭臺相對,清新幽靜,風景如畫。歷代的學者寫了很多詩。

平臺上有贛州八景。宋代贛州八景是石樓、張公臺、百雀樓、藻蓋樓、漁鼓臺、馬祖巖、陳外亭、鳳山。到了清代,由於景觀的變化,八井臺上看到的八景分別是:三臺支釘、二水環流、玉巖夜月、寶蓋朝雲、楚潭小井、天竺青蘭、瑪雅禪影、雁塔文峰。

門票:八景公園免費,但是去八景站需要門票20元。

4.桂角圍公園

玳瑁尾,原名玳瑁角,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八井臺下。玳瑁尾兩側有兩條美麗神奇的河流,壹條叫張江,壹條叫共江。他們從大山裏走來,跨過峽谷,跨過險灘,在山溝裏跳躍,像兩條巨龍蜿蜒前行,環繞贛州古城的東西兩側,匯聚在龜尾,成為江西人的母親。贛州曾被稱為“浮州”。從空中看,贛州古城像壹只漂浮在水面上的巨龜,南門為龜頭,北門為尾巴。所以張公河和兩江的交匯處叫“龜角尾”。相傳客家先民南遷贛江,在桂角尾登陸。所以對於客家人來說,玳瑁角尾具有特殊的紀念意義。為此,贛州人在桂角尾修建了客家先民南遷紀念壇,放置了客家先民南遷紀念鼎,修建了許多旅遊休閑設施。如今,龜角尾已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和海內外遊客到贛州必遊的景點。

門票:免費。

5.古城墻

建於漢代的贛州古城墻已有2000年的歷史了。後來經過南宋、元朝、明朝、清朝、民國900余年的不斷修繕加固,贛州城形成了周長13裏的高大雄偉的城墻,體現了我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智慧和高超的建築技藝。

保存完好的古城墻建於北宋嘉佑年間。它是江南現存最大的古城墻,也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北宋時期的磚墻。城墻平均高度為7米,從東門到西門的長度為3.6公裏。城垛、炮城、馬臉、城門保存完好。

門票:免費。

6.建造春門浮橋

建春門浮橋學名惠民橋,又稱靳東橋、東河浮橋。建於宋代(1163—1173),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贛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贛州城建春門外的貢江河畔。

贛州城三面環水,河道開闊。自宋代以來,贛州城經濟壹直繁榮。為了溝通城鄉交通,開始在張弓、兩江的河上架設浮橋。贛州有三座浮橋:東河浮橋(即建春門浮橋)、西河浮橋、南河浮橋。

建國後,由於架設公路橋,西河、南河浮橋被拆除,只剩下東河浮橋。

南宋時,博學多才的洪邁在貢水上架起了靳東橋,壹直沿用至今,也就是今天的建春門浮橋。建春門浮橋長約400米,橋面寬5米。施工方法是每三艘木船為壹組,然後在木船上放置橫梁,橫梁上鋪木板。每組木船用竹纜捆綁,然後用鐵錨固定在江面上。整個浮橋由約33-35組(視水位而定,水位高時江面較寬)和約100條木船連接而成。

舟橋這種古老的交通工具在贛州已經使用了900多年,構成了歷史文化名城贛州獨特的文化景觀。浮橋雖然連接了兩岸的交通,但也阻斷了江面上船只之間的交通。為了方便航運,贛州的浮橋要在每天上午9點準時開放,讓船只通過。

門票:免費。

網友建議:晚上會有不壹樣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