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雲臺山泉域巖溶水保護

雲臺山泉域巖溶水保護

壹、北方巖溶泉及巖溶水環境問題

我國北方山西、山東、河北、河南、遼寧、陜西、內蒙古、北京、天津等省(自治區、自轄市)分布有大片碳酸鹽巖地層,總面積約50萬km2。巖溶裂隙地下水豐富,原始流量在1m3/s以上的巖溶大泉有60多處,其中山西省的娘子關泉、天橋泉、辛安泉不僅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巖溶泉,而且也位列世界幹旱及半幹旱區的巖溶大泉之中。與南方巖溶的地下河不同,北方巖溶含水介質以溶隙為主,巖溶泉水流量穩定而集中、水質優良、地下調蓄能力強,在供水方面有很大的優越性,成為北方很多城市及工農業供水水源地。很多巖溶泉具有景觀和歷史價值,如濟南的趵突泉、太原的晉祠泉等都是著名的旅遊勝地。此外,北方巖溶區多為煤水***存系統,巖溶水對煤炭開采有威脅,而煤炭開采又破壞巖溶水資源。

我國北方巖溶泉域水資源及環境狀況與30年前相比,已面目全非。主要問題有以下方面。

1.泉水流量衰減甚至幹涸

我國北方原始流量在lm3/s以上的巖溶大泉,80%以上泉水流量都出現了衰減,近30%泉水幹涸或近於幹涸。雲臺山泉域周圍的輝縣百泉及焦作的九裏山泉早已幹涸。

2.泉域地下水位持續下降

30年來,幾乎所有泉域地下水位都在下降,下降幅度普遍在20~30m,個別達40m。即使是有萬家寨水庫滲漏補給的天橋泉域,補給區水位也在下降。地下水位持續下降,表明巖溶地下水資源正在不斷減少。

3.泉源區景觀遭破壞,生態環境惡化

很多泉源區風景優美,古跡眾多,古樹參天。由於泉水幹涸,水位下降,景觀遭到破壞,古跡受損害。

4.地下水質汙染

近30年來巖溶地下水質普遍下降,礦化度增高、硬度增大成為普遍現象,壹些泉水出現有害元素或組分,40%的泉水遭受不同程度的汙染。

5.引發環境地質災害

由於泉域地下水位下降,引發巖溶塌陷與地面沈降等地質災害。

引起上述問題的原因如下:

(1)氣候變化對泉水流量的影響。由於全球氣候趨暖,華北地區自20世紀70年代後,降水量平均減少8%~9%,這是引起泉水流量衰減和地下水位下降的直接原因。

(2)氣溫增高,導致陸面蒸發量增加,減少了降水入滲對巖溶地下水的補給。

(3)泉域內大量開采巖溶地下水。由於泉域內打井過量開采巖溶地下水,導致水位下降,使泉流量減少,甚至幹涸。這種現象在雲臺山周圍泉域極為普遍,如輝縣百泉域、晉城三姑泉域等,過量打井開采巖溶水,造成很多降落漏鬥。

(4)煤礦開采突水及排水。太行山東南麓的煤礦大多是大水礦區,地下水位高於煤層,采煤排水礦井突水都造成水環境的破壞,不僅水位下降,水質也被汙染。如焦作地區,礦井排水量達到每天百萬m3,使泉水幹涸,水位不斷下降。

(5)毀林開荒,破壞植被,引起下墊面變化。其結果是改變地表產流條件,使入滲量減少,地表洪水量增加,水土流失嚴重。

(6)城市、廠礦和景區排汙,使地下水遭汙染。

二、雲臺山巖溶泉域水環境保護建議

(1)全力開展生態保護,特別是分水嶺地下水補給區,應退耕還林,建設水源保護林帶。這是保持泉水長流的百年大計。

(2)禁止在泉域範圍內打井取水。分水嶺地帶,山西陵川群眾目前是引雙頭泉水,當水位下降,泉水不能自流後,用水泵提水。建議在泉口修壩,建造地下水庫(圖64),其作用是:①蓄積洪水;②擡高地下水位,增加下滲量,增加對巖溶地下水的補給;③有利於附近居民引水和用水;④有利於景區瀑布水流調節。建議開展可行性研究。

圖64 雙頭泉地下水庫示意圖

(3)景區內環境容量有限,完全禁止在景區內排汙。

(4)雲臺山泉域子房溝北側的峪河和西南側的山門河,可能是相鄰泉域,其水文地質條件和開發利用情況尚不清楚,建議開展適當調查,以確定是否會對本泉域產生影響。

(5)建議在泉域內建立泉水水量、水質及植被觀測、監測系統,獲取水量、水質及生態變化為長期觀測資料,為景區永續利用保護提供科學依據。

(6)建議與山西相關縣、市聯手在分水嶺區建設水源保護林帶或生態園林旅遊區。發展林果業,減少種植業,保護高山脆弱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