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陜西省安康市石泉縣人口密度大嗎

陜西省安康市石泉縣人口密度大嗎

人口:約18.2萬人

人口密度:119人/km2

石泉縣位於陜西南部,北依秦嶺,南接巴山,漢江自西向東穿境而過,地形輪廓呈“兩山夾壹川”之勢。全縣總面積1525平方公裏,轄15個鄉鎮,219個行政村,總人口18.2萬,縣城人口5萬,規劃面積15平方公裏。因城南石隙多泉而得名,頗具“清泉石上流”之韻。

石泉資源富饒,其中生物、水力、礦產三大資源最為豐富,是陜西省蠶桑基地縣。石泉縣自然人文景觀集南北風光之奇秀,匯秦楚文化之精粹,北有“小終南山”之稱的雲霧山,尚存有大片原始森林,因其主峰天臺山曾為“鬼谷子”隱居地,天臺觀遺跡已被省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雲霧山鬼谷嶺被批準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南有西北最大的喀斯特溶洞--燕子洞,以及正在加快建設的喜河水電站,建成後形成14平方公裏的湖面,與現已建成的石泉水電站將在縣境內形成“壹江兩湖”的獨特景觀,豐富的旅遊資源具有十分廣闊的開發前景。

石泉交通便利,陽安鐵路橫貫東西,210、316國道交匯於縣城,安石二級公路全線通車連接西漢高速公路的石兩二級公路已經竣工。寬帶網絡、移動電話、圖文傳真、無線尋呼、特快專遞等郵政通信業務覆蓋全境。

縣城南瀕漢江,北靠北辰森林公園,四周佳山如翠屏環抱,古城建築風貌完整,老街古樸寧靜,新城繁華亮麗,縣城日供水能力6000噸,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異,2002年榮獲省級“衛生縣城”稱號,目前,石泉縣已被安康市委、市政府列為全市首個撤縣建市的縣。

石泉,這壹方寶土,是客商投資的理想場所。2010年,石泉縣城將進壹步東進西擴,城市骨架進壹步拉大,規模面積將達15平方公裏,縣城人口達8萬人。至2005年西漢高速公路建成後,該縣將形成石泉至西安、石泉至漢中的“半日經濟圈”。屆時石泉的區位優勢進壹步凸現,資源優勢得以充分發揮,通過傾力實施“兩區兩帶”戰略,石泉將建古成陜南經濟強縣,成為西安的“後花園”。

地理位置

石泉縣地處陜南中部(東經10°80′18″~108°28′42″、北緯32°45′57″~33°19′56″之間),北依秦嶺,南接巴山,長江最大支流漢江自西向東穿境而過,縣境內全長58.5公裏,流域面積1051.8平方公裏,地形呈“兩山夾壹川”之勢。全縣總面積1525平方公裏,東西直距42.75公裏,南北直距63.05公裏。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縣境內地形復雜,山巒疊嶂,北高南低,海拔高低懸殊大。最高海拔北部的雲霧山2008.9米,最低海拔南部的石泉咀332.8米。

氣候特征氣候為北亞熱帶邊緣濕潤季風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熱量充足,溫和濕潤,災害性天氣頻繁。在時間分配上,季節差異大,配比不協調。春季升溫快,不穩定,冷暖變化大,常有寒潮、霜凍、大風和浮塵天氣。冬季受蒙古高壓和極地變性大陸氣團影響,天氣較冷,降雨量少,多幹旱;春季暖氣團逐漸增強,氣溫漸高,晚春多陰雨;夏季受蒙古低壓和太平洋副熱帶海洋氣團影響,降水集中,局部洪澇,常有伏旱和夏旱發生;秋季冷暖氣團交替發生,陰雨連綿,常伴隨低溫,10月份後,氣溫迅速降低,降水量減少。年均氣溫14.6 C,年均降水量888毫米,年均日照時數18小時,無霜期240天。

建制沿革

石泉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就在這塊土地上勞動、生息、繁衍,主要活動在漢江沿岸,被歷史學家劃為“仰韶文化”區域。夏屬梁州,商周屬庸國,春秋戰國時期,先後屬楚國、巴國和秦國,秦代屬西城縣,漢代和三國時期屬安陽縣,晉代後,幾度易名為長樂縣、永樂縣,西魏廢帝元年(公元552年),因縣城石隙多泉,其水清冽,徑流不息,改名石泉至今。1958年,石泉、漢陰、寧陜三縣和並為石泉縣,1962年三縣分設至今。

行政區劃

全縣轄城關鎮、池河鎮、迎豐鎮、兩河鎮、饒峰鎮、後柳鎮、喜河鎮、熨鬥鎮、中池鄉、銀龍鄉、銀橋鄉、紅衛鄉、中壩鄉、長陽鄉、曾溪鄉8鎮7鄉,202個行政村,4個社區居委會,6個街道居委會。

革命老區

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二十五軍、紅七十四師、陜南人民抗日第壹軍、紅四方面軍、紅軍巴山遊擊隊,從1933年春到1937年春,在石泉堅持了長達四年的遊擊戰爭,創建了鄂豫陜、川陜革命根據地石泉蘇區,使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成為鄂豫陜、川陜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從江西革命根據地出發長征。11月,紅二十五軍撤離鄂豫皖根據地,實行戰略轉移。12月8日,紅二十五軍勝利到達陜西商洛地區,開辟了鄂豫陜革命根據地。1935年2月,紅二十五軍進入石泉的迎豐、雲川、銀橋,搞宣傳、懲土豪,打民團,濟窮人,創建了石泉北部地區革命根據地。1935年7月,紅二十五軍撤離陜南,西征北上。10月,與中央紅軍在陜北勝利會師。

紅二十五軍西征北上後,中***鄂豫陜特委(又稱中***陜南特委)將留在根據地繼續堅持戰鬥的紅軍和多路遊擊武裝組建為紅七十四師,繼續堅持在旬陽、寧陜、石泉、佛坪、鎮安、柞水壹帶開展武裝鬥爭,創建了以寧陜四畝地、東江口、旬陽壩為中心的根據地,成立了中***寧佛工委和寧陜縣土地委員會。1935年12月至1937年春,紅七十四師在石泉的興坪、兩河、饒峰、菩窯、銀橋、雲川、迎豐等北部地區開展活動,動員群眾參加紅軍,打擊土豪劣紳,消滅反動民團武裝,沒收地主土地、財物,分給窮苦百姓,使新建立的根據地不斷鞏固和發展。1937年8月,紅七十四師撤離陜南,編入八路軍壹壹五師,參加抗日戰爭。

陜南人民抗日第壹軍,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後期,由中***西北特支領導的壹支人民軍隊。紅軍戰士中大部分是漢陰人和石泉人。從1935年12月至1937年2月,陜南人民抗日第壹軍在石泉境內的南北山區、漢江兩岸、縱橫馳騁,叱咤四方,同敵人浴血奮戰,先後發動了池河鎮、太平寨、毛壩場等戰鬥,有力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地方勢力,鞏固和發展了石泉革命根據地,為石泉人民的翻身解放作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

川陜革命根據地是紅四方面軍建立的。石泉南部地區的後柳、中壩、喜河、長陽、熨鬥、是川陜革命根據地的組成部分。1933年1月,紅四方面軍某部偵察連120余人,從西鄉進入石泉熨鬥,消滅了鎮保安隊,占領了熨鬥鎮,將沒收的土豪劣紳的財物,分給了窮苦百姓。紅軍偵察連在漢陰渭溪完成偵察任務後,進入石泉的鳳陽開展活動,在奎星村同鳳陽保安隊交戰,殲敵50余名,繳獲槍支30余支。之後,紅軍偵察連渡過漢江,從熨鬥返回西鄉蘇區。

1935年3月,紅四方面軍撤離陜南,離開川陜革命根據地進行長征。紅四方面軍撤離前,將留下的部分紅軍及地方遊擊武裝,組建為紅軍巴山遊擊隊,繼續在川陜交界地區開展武裝鬥爭。1935年5月,紅軍巴山遊擊隊派胡南雲、孟麽由帶領遊擊隊到石泉的喜河、藕陽、熨鬥等地活動,打擊土豪劣紳及地方反動勢力,贏得了廣大貧苦百姓的信任和擁戴,許多青年報名參加了紅軍遊擊隊。1936年春,紅軍遊擊隊在熨鬥的大王山、喜河的樟樹河壹帶,組織發動農民開展抗稅、抗捐、抗糧、抗丁、抗夫鬥爭。在轟轟烈烈的“五抗”鬥爭中,國民黨地方政府收不到稅,征不到糧,抓不到丁,拉不到夫。1936年7月,紅軍巴山遊擊隊加入陜南人民抗日第壹軍。從1933年春到1936年7月,紅四方面軍及其遊擊隊,在石泉南部地區***殲滅民團、保安隊3個,殲敵200余人,懲處土豪劣紳及國民黨基層政權中的反動分子15名,搗毀鄉、鎮公所2處,沒收20余戶地主財物,分給近千戶農民。紅軍在這塊土地上播下的革命種子,為1945年鳳凰山地區農民暴動奠定了基礎。

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石泉蘇區人民與紅軍風雨同舟,甘苦與***,鼎立支援紅軍,為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壹、積極參加紅軍。根據地人民把參加紅軍當作無尚光榮的任務。據不完全統計,石泉有200余人參加紅軍。在艱難困苦的歲月,他們無私無畏,英勇戰鬥,為窮苦百姓的翻身解放作出了巨大犧牲。他們之中,有的犧牲在沙場,有的被敵人殺害,有的掉隊失蹤,有的至今下落不明,成為默默無聞的革命英烈。二,主動配合參戰。蘇區人民主動為紅軍提供社情、敵情、熱情帶路、送信、當響導,掩護救治紅軍傷病員;配合紅軍打土豪,征腐惡;在戰鬥中為紅軍燒水、送飯,從火線上搶救傷員。三,從物質上全力支持紅軍。石泉蘇區人民把紅軍當作自己的隊伍,寧願自己忍饑受凍,也要為紅軍騰住房,送糧食,獻食品,保證紅軍在根據地有房住、有飯吃、有衣穿。時任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副主任、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傅鐘說:“巴山人民養活了我們,不怕苦、不怕犧牲,從各方面支援紅軍,對革命貢獻很大。”時任陜南人民抗日第壹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副參謀長何振亞說:“我們在陜南的活動,主要以鎮安、柞水、寧陜、石泉、安康、漢陰等縣交界處的秦嶺山區為根據地,也到佛坪、洋縣的華陽、黃金峽、安康、旬陽、漢陰的南山,紫陽的部分地區活動。廣大勞苦人民受紅軍的影響很深,覺悟程度很高,革命意誌很堅決,所以我們每到壹處,就有很多農民要求參加,有的不惜身家性命,為我們跑路送信,對我們支援很大。”

由中國工農紅軍創建的鄂豫陜、川陜革命根據地石泉蘇區,在中***中央文獻裏有明確記載。1937年1月22日,毛澤東、周恩來在壹封交涉紅軍駐地事項的電報中指出:“柞水、鎮安、旬陽、安康、漢陰、紫陽、石泉、鎮巴等八縣,上述各縣本來大部是蘇區。”根據黨的歷史文獻記載和現以公開出版的鄂豫陜、川陜革命根據地史料,及該縣征集到的黨史資料,石泉漢江以北地區屬鄂豫陜革命根據地,石泉漢江以南地區屬川陜革命根據地。石泉蘇區總面積為1295平方公 裏。2001年12月30日,經陜西省人民政府批準,迎豐鎮、中池鄉、池河鎮、銀龍鄉、銀橋鄉、饒峰鎮、兩河鎮、喜河鎮、後柳鎮、中壩鄉、長陽鄉、熨鬥鎮,***計12個鄉鎮177個村為革命老區。

2021年2月18日,2020年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名單出爐,石泉縣上榜。

2020年12月2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石泉縣榜上有名。

2020年11月4日,陜西省文化和旅遊廳確定石泉縣為首批陜西省全域旅遊示範區。

2020年8月18日,石泉縣入列為2020年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縣。

2020年7月29日,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石泉縣為2020年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19年11月1日,石泉縣被命名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2016年1月15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石泉縣為2015年國家園林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