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桐柏山的旅遊資源

桐柏山的旅遊資源

桐柏山位於秦嶺向大別山的過渡地帶上,區內奇峰競秀,層巒疊嶂,森林密布,瀑泉眾多;以南北氣候交匯區位最為完整的自然生態環境和中原罕見的原始次生植被為特色。淮河被華夏兒女尊為“風水河”,與黃河、長江、濟水並稱為我國古代的“四瀆”。

佛道文化在桐柏景區文化內涵中也占據著較重的份量。桐柏山道教源淵流長,太白頂漢時曾建“保安觀”、“金亭翠闕”歷為桐柏舊八景之壹。武當派鼻祖張三豐曾在此修真,境內的祖師嶺道家的香火仍旺。桐柏山被道家稱為“天下第四十壹福地”、“三十六洞天”。

桐柏山還是南北氣候的過渡帶,江淮兩大水系的分界線。既有北國山體的雄渾,又有南疆風光的秀麗。因此,奇山異石眾多,山泉瀑布隨處可見,植被完好,動植物各類紛繁,南北交匯,相互滲透。據調查,現有脊椎動物33目76科326種,其中列入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如金錢豹、金雕、水獺、大靈貓、小靈貓、麝、白冠長尾雉、大鯢、穿山甲、青羊、紅翅鳳頭鵑等33種。具有良好的過渡帶森林生態系統,植物區系南北兼容,稱為中原獨特的天然生物物種基因庫和自然博物館,自然植被成為景區壹大獨特的景觀。

桐柏山景區飽含蘇區文化。黨和國家領導人劉少奇、李先念、王震、楊靖宇、彭雪楓、王樹聲等都曾在這裏戰鬥和工作過。從1925年到1947年22年間,這裏先後建立過6個省級、5個地級、12個縣級黨政軍領導機構,原中原軍區、中***中央中原局都曾設在這裏。1945年10月24日“桐柏三軍會師”在我國解放戰爭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原國家主席李先念為“桐柏英雄紀念碑”和“桐柏革命紀念館”題詞。桐柏山為對後代人進行革命教育的重要基地。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位於豫南鄂北交界的桐柏山脈北麓中段,具體坐標是:東經112°47′-113°11′,北緯32°17′-32°29′,景區總面積266平方公裏,核心區為108平方公裏,距桐柏縣城3公裏,內分淮源、太白頂、桃花洞、水簾洞四大各具特色的景區,各類景觀壹百余處。

淮河源頭

《桐柏縣誌》載:“淮,始於大復,潛流地中,見於陽口”。淮河又稱淮水,為古“四瀆”之壹,是華夏風水河。《爾雅》載:“淮水與澧水同源俱導,東流為淮,西流為澧”,有“江淮同源”之說。主峰北麓山腳下的固廟村西嶺,至桐柏縣大河鎮土門村的新坡嶺壹線為江淮分水嶺,東屬淮河流域淮河水系,西為長江流域唐白河水系。

佛道聖地

雲臺禪寺

雲臺禪寺座落於桐柏山主峰太白頂之巔,海拔1140米,為豫南名剎。該寺五殿四院,占地22000平方米,各種殿房39間,大小佛像108尊。

水簾禪寺

水簾禪寺位於桐柏縣城西南約6公裏山峽中。殿堂後面,緊臨壹座百米峭崖,壹泓山泉自崖巔傾瀉下來,活像壹條水晶掛簾懸在空中,將峭崖上部的壹座天然石窟遮掩在幕後,稱為水簾洞,寺因以為名。水簾寺,占地面積7300平方米,始建年代已不可考。

英雄桐柏

桐柏山是中***領導開展革命活動較早的地方。桐柏縣是河南省九個革命老根據地(蘇區)縣份之壹,是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壹。

(1)1925年到1947年的22年間,在桐柏縣境內先後建立3個中央級、6個省級、9個地級、12個縣級黨政軍領導機構。

(2)劉少奇、李先念、賀龍、王震、彭雪楓、鄭位三、王首道等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裏工作和戰鬥過。紅三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部隊在此駐防、轉戰,並先後建立20余支地方革命武裝。

(3)革命活動遺址主要有:中***中央中原局、中原軍區、中原行署駐地舊址,豫鄂邊省委舊址,七七工作團舊址,桐柏軍區舊址等。

桐柏山太白頂風景名勝區

隨州桐柏山太白頂風景名勝區,1997年被湖北省批準為湖北省省級風景名勝區。但是由於種種原因,該景區沒有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規劃、建設停滯不前,景區有名無實,甚至面臨摘除“省級風景名勝區”稱號的尷尬境地。2007年,湖北省林業局批準同意隨州市建立湖北七尖峰省級森林公園,公園規劃總面積3869.7公頃,建設單位為七尖峰林場,是隨州桐柏太白頂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12月14日,隨縣成立了桐柏山太白頂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同月28日,湖北省省市領導為風景區揭牌,拉開了風景區建設的序幕。太白頂風景名勝區以桐柏山主峰太白頂為中心,北至磨雲山寨、南至田王寨,東與河南省淮源風景區相連,總面積75平方公裏。景區內溝深崖險、峰巒雄奇,寺特寨古,山壑奇秀聞名遐邇。其中有清水寺、田王寨等二級景點有4個,有塔林、太白紅葉等三四級景區有400余個。

上世紀六十年代,壹直山大林密的太白頂南麓,因歷史原因,植被減少,森林資源破壞嚴重。為了與景區內自然景區相得益彰,隨縣政府計劃大面積植樹造林,計劃在2013年之前,讓百萬株林木在這裏生根。

七尖峰森林公園

七尖峰,原名七峰山,位於隨州城往北70多公裏的萬和鎮境內。長期以來,七尖峰以山俊、林幽、潭清、泉醇、雲奇、瀑秀著稱於鄂豫兩省,是壹方未開發的處女地。

七尖峰森林公園集山、水、林、泉、奇、幽、險、特、古於壹體,生物多樣性和諧並存。動植物達160多種之多。境內蘭花分布廣,品種齊全;食用植物珍珠花、蕨菜類,果中精品獼猴桃豐富;藥用四寶金叉、石豆、馬騰草、天麻園內獨有;野生杜鵑、三角楓、五角楓、檀木滿山遍野;珍奇動物獾、雉、豬、兔、狼、蛇、羊等出沒林間。古剎雲禪寺歷史悠久,香火久盛不衰。以雲禪寺為核心的原始森林保存完好,植物繁茂,古樹參天。整個林場景色宜人,人文景觀豐富,開發潛力大。

寶剎古寺

七尖峰雲堂禪寺

七尖峰雲堂禪寺,位於湖北省隨州市壹百五十華裏,主峰海拔九百九十六點六米,壹峰聳立,群山環抱,分隨北之險,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登臨峰頂,可北望黃河,南瞰長江;東窮大別、山川田野,交織縱橫,西盡伏牛,群山岡巒乍起乍伏,蜿蜒盤結逶迤而來,旋斷旋續,勢如遊龍。山石千奇百怪,以天然之界,峰下岡巒起伏,山勢巍峨古木參天,濃蔭覆地,山環水抱。雲霧彌漫峽谷,般橫瑞彩,氤氳氣勢磅礴,風光綺麗實乃藏龍臥虎之地。神奇仙遊之境,僧道辟谷修道之場所。氣候溫和,土壤肥沃,水質清潔,實為難得之佛教聖地。唐朝有神僧,號智勤,俗名朱其事,神僧傳尊為菩提祖師。河南省鄧州人,出家在舍利洲大興國寺為僧,貞觀年間弘化佛法,遊化至此,視峰頂懷下,彌勒便便大腹,石窗聚日月之精華,納山川靈秀。宜建伽藍“妙覺寺”,至今壹千三百多年,菩提祖師,《神僧傳》有載,唐開元年間維建本寺,厥後遭兵燹擾攘。寺毀於兵火。

明朝宣德年間,真空禪師主持妙覺寺,明成化十八年,有東魯青州府益都縣石佛寺,昭禪師高足大休和尚,徑上伏牛山千峰庵達摩處請疑,猶如蒙遂往四川霧中山過夏打佛七,忽悟心空,方知自性現前。然後,敬禮寶峰石門禪寺,興無盡和尚,雲遊欣覽山水,見隨陽七尖峰白石巖青松異氣,應擴建叢林更名“古剎雲堂禪林”,又名雲堂禪寺。香火漸盛,明朝天啟七年重修。

大清乾隆四十八年大規模維建,建築雄偉,氣勢磅礴,有小九華之譽稱,素稱南九華,北七尖峰,傳為美談。僧眾日增,是雲堂寺的鼎盛時期,又以諸多的名勝古跡,聞名海內,如奇特的白龍池。大雄寶殿檐下自響的木鈴,掃地的銀杏樹,自開的石門,楊樹沖天,須風拽旗,峰巔的彌勒頂。主峰的瞭望臺,紅石寨,天保寨,猴子石,耙石巖,黃龍潭,黃龍廟,黑龍潭,天然臥龍佛,石林迎客松,聳入雲霄的佛雲洞,老馬墳,大仙朵,小仙朵,壹字排開的七峰拱朝等古跡,其景物之盛,歷來吸引著墨客騷人,及大量的旅遊雅士絡繹不絕,迷而忘返,被譽為人間福地,洞天佛國之美稱。

民國年間有傑出高僧錫住此山,如:真空、海圓、體光、真廓、海默、大黑法師在此習定三年,民國三十年有印輝主持雲堂寺事務,抗戰時期,中***黨員徐三多、董德豹等人,在此搞地下工作,抗戰時期原隨縣萬和區長周佰勛將區公所設立寺內。解放前夕,因土匪猖獗,強占本寺,當局派軍剿匪,再次毀於兵火。雲堂禪寺,自貞觀年間菩提祖師朱智勤開山至今有壹千三百多年的歷史,變演經歷千年滄桑,經每個朝代興頹擴建,屢毀屢建,可惜毀於戰亂,成為我們看到的的原址。適逢文化大革命,寺院文物古跡被毀壞,是殘墻斷壁。

改革開放以後,在隨州政府支持下,以及僧俗群眾的***同努力下,壹九九七年,主持釋印國,決意重建蘭若,振興釋教。即率僧眾居士辛勤勞作,殿堂巍然面世。蘭若宇廓莊嚴古樸,佛像神態栩栩如生,僧俗墨客騷人,接踵而來,絡繹不絕,寺院越建壹新,晨鐘暮鼓,香火旺盛,蒸蒸景象,即成業績。釋印國,頗深得酬慰,重建工作,用戾浩繁,炎黃子孫,禮越康凱,以啟世人。

雲臺禪寺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建,嘉慶年間享有“南方普陀,北方雲臺”的盛名。佛教聖地、禪宗五個流派之壹臨濟宗白雲系祖庭。1989年開始重修。橫跨鄂豫兩省,大雄寶殿在湖北境內,齋堂在河南境內,所謂“湖北上殿,河南吃飯”。寺旁古井為淮河發源地第壹井。現任住持清遠法師(中國佛教協會寺廟工作辦公室主任)。

臥龍寺

同治三年(1864年)建,原屬雲臺禪寺下院(分院),同屬臨濟宗白雲系。住持妙同法師。

玉皇閣

位於淮河鎮玉皇頂(又名太乙頂),清朝道光二十壹年(1841年)建。

清水寺

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至今有近400年歷史。多年來,由於過度砍伐和火燒,寺院周圍的山林破壞十分嚴重,昔日的青山綠水變成了荒山禿嶺。2007年10月,清水寺與當地村委會達成協議,將清水寺周邊的10000多畝山地承包下來,並開通近七公裏的通山公路,為大規模植樹造林作準備。同時,清水寺還做出造林規劃,計劃10年植樹50萬棵,讓周邊荒山重現綠林。截至目前,寺院已購買樹苗在承包的荒山上種植了松樹2萬多棵,培育樹苗5萬株,覆蓋面積達200畝。清水寺在植樹同時註意護林,利用法會、開展活動等方式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當地居民環境保護意識,號召他們***同護林。

子房廟

據《漢書.張良》載:張良輔佐漢高祖統壹天下,積勞成疾,體弱抱病,為求長壽清凈,便隱逸山水。他說:“……(我)今以三寸舌……封萬戶侯,位列侯……於良足矣。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遊耳。”乃道,欲輕舉。於是他雲遊四海,足遍天下。尋至太白頂主峰壹天然洞內隱居修身,故此洞名曰張良洞。

今隨縣桐柏山太白頂風景區亦有張良廟。

保安禪寺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建,傳臨濟宗。

回龍寺

位於韓家灣,建於清朝乾隆初期,損於文革期間,2008年開始重建。

海會寺

位於車店,建於唐朝,文革時期被破壞,1994年重修。住持印奎法師。

朝陽寺

位於新城晁山界口村,1995年重建。住持印凡法師。

雙廟

位於沙河村,損於文革期間,2009年動工重修,定於農歷臘月初八落成。住持斯明法師。

另有鐵佛寺、天橋寺、佛山寺、黃龍寺(七尖峰黃龍潭旁)、龍華寺(2000年重建)、車店十方寺等,有些僅存遺址。

田王寨

田王寨位於河南省、湖北省交界的桐柏山脈的固城山上。屬大別山脈的支脈,淮陽山脈西段。是桐柏山脈的第三高峰,山勢險峻,奇峰橫出。寨內九個山頭,寨墻起伏,宛若長城。寨內面積約1.5平方公裏。

主峰建有“金鑾殿”(現存遺址),有高水位泉池,名曰飲馬池,用之不竭;東邊懸崖千仞,有壹孔如月,名曰月兒巖;東北有擂鼓臺,巨石斜立,探身寨外;西有鷹子咀,如巨鷹淩空展翅;寨西北的飛雲峰高1018米,是寨內最高峰,峰頂有龍池,壹年四季不幹涸,半山腰有洞,無人敢探。寨內有壹小溪壹年四季水流不斷,溪的下面是深潭,聽老鄉講,潭裏有娃娃魚。

寨子西北20公裏是桐柏山主峰太白頂、東北8公裏是水簾洞景區,北面4公裏是放馬場,是田王過去養馬的地方。

田王寨西谷的無風垛,三面峭壁,崢嶸直聳,僅壹鳥道可通,中有大石盈丈,裂縫不足二尺,遊人必側身而進,險隘奇絕,中日戰爭時,富人戴列山,將其黃白細軟,全藏於此,日以支槍看守,當時山中匪盜蜂起,未敢犯此。可謂壹夫把關,萬軍莫前。每適大風鼓山,峰頂燈火不動。古老傳說峰有避風寶珠,孤峰岑寂,實為修道良所(見《白雲山誌》)。寨的東面有民間傳說的春秋時期寶物隨侯珠(舊《辭海》“隨和”條目註釋:“隨侯之珠,卞和之璧,皆至寶也,故隨和並稱。”)遺失的山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