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竹溝主題旅遊景點介紹文字竹溝主題旅遊景點介紹文字

竹溝主題旅遊景點介紹文字竹溝主題旅遊景點介紹文字

朱溝革命烈士陵園簡介

確山竹溝革命烈士陵園是國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朱溝鎮北部,朱溝革命紀念館對面,距駐馬店市區40公裏,是為了紀念和緬懷抗日戰爭時期犧牲的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為後人建功立業而建。竹溝革命烈士陵園位於竹溝湖畔,坐北朝南,面積188畝。

求關於確山竹溝紀念館的資料。

中原局革命舊址群是清代鹹豐年間的民居建築,青磚小瓦,梁重,屋脊四角雕花。每三個房間為壹個單元,每四個單元形成壹個庭院,是四合院式的庭院。抗日戰爭時期,這裏曾是新四軍第四支隊八支隊留守處,是中共河南省委、中央中原局所在地,作為復原展覽,展示了劉少奇、彭雪楓等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鬥爭生活。2月1997至2月1998+00,竹溝革命紀念館新建展廳,建築面積780平方米。它是壹座小型的仿磚瓦古建築。

基本顯示

基本陳列為《竹溝革命鬥爭史陳列》,全面、準確地反映了竹溝革命根據地的形成過程和抗日戰爭時期中央中原局領導竹溝中原人民所發揮的重要歷史作用。內容豐富翔實,* * *分為六個部分:第壹部分是“早期革命活動”;第二部分是“開辟豫南桐柏山區根據地”;第三部分是“河南抗日戰爭的領導中心”;第四部分是“中原抗戰的戰略支撐點”;第五部分是“竹溝悲劇”;第六部分分為“奪取抗戰的最後勝利。”所有展品包括400多件物品、圖片、繪畫和文字內容、4個場景和4個大型雕塑。真實、生動、形象地再現了劉少奇、李先念、彭雪楓、王國華、周駿鳴等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再現了抗日軍民在我們黨的領導下,奔赴前線,與國民黨反動勢力進行鬥爭的情景。

文物收藏

館藏文物近800件。收藏類別主要是近代文物,特別是中央中原局在竹溝時期遺留下來的革命文物,如劉少奇同誌戴的棉皮帽、新四軍第五師確山縣民兵團的木印等。

秦嶺瑤柱溝:壹眼望去,恍如世外桃源,壹回頭,迎上她的目光。

瑤柱溝,秦嶺南坡腹地的壹個小山村,位於陜西省安康市寧陜縣霍光街鎮北溝村。

它與世隔絕,壹個深陷岔路的70歲老人還在用“民國年”計算時間;這裏窮鄉僻壤,壹位老母親和兩個四五十歲的兒子,安靜地住在山裏的老房子裏;這裏也有辛酸。老房子的兩面反映了兩個不同的世界。

壹個

瑤柱溝給人的第壹印象就像壹個世外桃源。

秦嶺的南坡,在山野的深處,是壹個小村莊,在村道的盡頭。姚竹溝還有24戶人家,89人。進入溝裏後,在我們遇到的第壹個居民點,幾只狗遠遠地吠叫著。路邊有兩三戶人家的老房子。

走到家門口的時候,壹只書包比較大的小狗在叫。小狗長相平平,狗毛又長又亂又臟。大門緊鎖,門口停著農用車和摩托車,主人不在家。我們沒有動,只是靜靜地看著小狗,但她像壹個害羞的小女孩,她的叫聲漸漸消失,甚至最後停了下來。

這是秋意漸濃的季節。房子另壹邊河溝邊的幾棵樹的葉子開始有了顏色,有紅的,有紫的,有黃的,有綠的,肆意的染山。秋天無限美好。考慮到瑤柱溝這個名字,這個地方應該盛產箭竹。秦嶺的山民常稱齊腰深的箭竹為“腰竹”,溝名大概由此而來。

農家院子邊上,三只皮毛鮮亮的大公雞靜靜地啄著竹籃裏的雞食。周圍沒有母雞。公雞不下蛋,村民養公雞,往往是為了母雞。否則母雞下的蛋不會孵出小雞。壹般來說,壹只公雞可以照顧壹群母雞。像這樣只有公雞沒有母雞的很少見。

地裏的蓮花白長得很健康,葉子又厚又實,都立在天上。幾乎每片荷葉上都有幾個蟲眼。有蟲洞的蔬菜其實是最好的蔬菜。其實菜市場裏那些長得好看不生蟲的蔬菜,都是大量噴農藥的。初冬蓮花白會被切成鹹菜。

十幾棵茄子和野菜壹起種。這些茄子種下後,應該就沒人管了。他們完全處於自我毀滅的狀態。然而,茄子已經全部結果了,只是還沒有采摘。仔細數了壹下,* * *有12棵茄子,其中7棵已經老得發黃了。

由於地處深山,人相對較少,腰竹溝還沒有完全通上水泥路。我走訪的時候,村裏的水泥路剛鋪了三天,不到300米。修路是大事,村民們會在路上聚集壹會兒。“它有三米和五米寬。下次來,可以把車開進來!”老鄉們熱情高漲,滿心歡喜。

刷墻,這是村裏的統壹行為,政府買單。原來這些老房子都是土坯房。遠遠望去,茅屋茅屋都有低矮的泥墻。現在裝修後,房子真的好看多了。不過,山裏的青壯年都出去打工了。這些房子很多其實修完就空了。

瑤柱溝有壹條小河溝,清澈的山泉水在此流淌。姚竹溝很偏僻。它過去屬於寧陜縣富裕鄉,但現在屬於霍光街鎮。村民們說,開車到霍光街需要兩個半小時,差不多有80多公裏。去年挖了壹條翻山捷徑,現在去鎮上只要半個小時左右。

道路不發達是秦嶺深山貧困的主要原因。再好的山貨,也只能爛在家裏。采摘成本和運輸成本往往使得價值不高的山貨和藥材被忽視。其實秦嶺沒有閑草,每壹朵花每壹棵樹都有它的價值。比如這種樹的小紅果,壹定是壹種藥材。

從高處看,腰竹溝的這些家庭完全隱藏在樹叢中。更遠的地方,秦嶺綿延數百裏。

左邊是北溝村的路,已經硬化,勉強能碰到車。右岔口,上山的土路,是進出瑤柱溝的必經之路。道路正在施工,準備硬化成3.5米的水泥路。七八輛農用拖拉機正在陸續運送混凝土。水泥路是從最深處鋪的,村民說要在冬天到來之前完工。

進溝四裏,路邊出現壹棟老房子。屋頂壹半是新瓦,磚紅色。乍壹看,它們是新技術制成的,另壹半是灰黑色的舊瓷磚。老式的瓷磚壹般是用粘土做的,而新式的瓷磚是用水泥做的。貼磚是傳統的技術活,能工巧匠不多。老娃,有錢就能輕松買到。

轉向房子的前面。這房子建得很好,很明亮。純木結構,好像已經有些年頭了。用來支撐屋頂的柱子都是原木,就地取材,稍加加工。地基是石頭。這根梁是木頭做的。“餵?”我喊了幾聲,沒人回答。好像師傅出去了,這個時候不在家。

老黃瓜茄子,背個筐,自然成熟。地裏的蔬菜水果壹般都是吃不完的。吃不完就讓它自然生長,只為留種。角落裏有壹堆剝好的玉米粒。玉米粒飽滿金黃,水分已幹。

主人不在家,無法打聽詳情。好在大門上有壹張“防洪搬遷牌”,上面記錄著這戶人家的基本情況。戶主叫嶽,40歲。與父母和弟弟住在壹起。除了他老婆,應該還有兩個孩子。所以這個家庭顯示有七個人。這是壹個大家庭,在秦嶺很少見。

玉米棒子只剝了壹小部分,剩下的都掛著。住在秦嶺深山的村民,因為房前屋後平地很少,所以經常用屋檐掛玉米。這保護了莊稼,更重要的是,防止了黴變。這種文明的農耕方式有壹個詩意的名字,叫做“曬秋”。

這個掛著的玉米棒子是攝影師和畫家最喜歡的場景,是創作的源泉。但對於壹個處女座來說,這是導致強迫癥的直接原因。看到了怎麽能不數呢?門前掛著10根玉米,每根掛200-300根左右,所以他家掛著2500根左右的玉米棒子。

呆在屋檐下的空隙裏,壹只蜘蛛從屋頂吐出壹根絲,慢慢滑了下來。蜘蛛吐絲,有些絲很粘,專門用來捕食,有些則沒有。這根絲線顯然不是用來抓蟲子的,所以不粘。有時候我會想,人無疑是房子的主人。但是這只蜘蛛呢?不也是房子的主人嗎?

菜地裏長滿了白菜,油油的,綠綠的,看著很開胃。白菜微寒,味甘,味美,多汁,營養豐富。《舌尖上的中國3》第壹集介紹了壹道“金邊白菜”,這是陜西的傳統名菜。只是不知道這個秦嶺的農民會不會這麽做。

竹子搭成的架子上還爬著豆子,玉米收割後的田野壹片枯黃。遠遠望去這棟老房子,屋頂壹半是新瓦,壹半是舊瓦。雖然尷尬,但這就是生活。我就將就壹下,新三年,舊三年,再縫三年。誰的生活不是這樣的?

寒露過後,秦嶺的秋色開始變濃。秋色雖美,但後者比秋天曬太陽的景象更美。腰竹溝深處,更有人家。

五裏入腰竹溝,右邊山腳下,有壹戶人家。這所房子有壹個幹凈的院子。墻壁都漆成白色,上面還有兩個裝飾。類似中國結,壹個勤快,壹個和諧。門和門框都是新的,腳下還有整齊的墻磚。瓦房的屋頂下,掛著房頂。

換個角度看這棟老房子,廂房後面有座山,山上全是樹。用專業術語來說,這些都是殼鬥科植物。秦嶺南坡大部分樹種都是這種,主要有板栗、橡樹、青岡樹等。這些樹都是闊葉樹,秋天大部分都會落葉。樹葉落下之前,都叫秋葉。集中連片,正是秋天。

屋檐下的臺階上,玉米正在晾曬。這些玉米顯然長得不好。頭有大有小,料也不全。從這個角度看過去,發現角磚是假的。原來這不是真磚,是畫出來的假磚。先把專用的膠帶紙貼在白墻上,然後用水刷水泥,等膠帶紙幹了再撕掉。就是這樣。

簸箕裏的是油菜籽。油菜種植,主要在長江流域。在秦嶺南坡的山裏,很少有人種油菜。油菜是直根作物,根系發達,需要深厚的土層。很明顯,山不適合。而同樣是秦嶺南坡的陜西漢中,卻是著名的油菜花觀賞地。

簸箕裏的油菜籽已經有些發黴了,我抓起來稱了稱。分量不重,感覺很輕。仔細看看。除了黑色的,還有壹些黃色的。菜籽不好看,所以這壹次,我的強迫癥沒有犯。在爬山的時候,我喜歡數玉米粒和瓦片,因為它們很美。

木柵欄上,南瓜藤已經枯萎,藤上還掛著兩個老南瓜。秦嶺深山的土地雖然不肥沃,但也不會虧待經手的人。妳把壹粒種子扔進地裏,遇到了土壤和雨水。當溫度合適時,種子就會發芽生長。花開了,就會結出果實。努力成長為壹顆果實。

這片看起來略顯黃綠色的菜地,種著胡蘿蔔。菜地的感覺是溫馨甜蜜的。山裏的人並不富裕,大多生活在溫飽邊緣。人們每天開門第壹件事就是“關心糧食和蔬菜”。當然,海子的詩裏沒有浪漫。

比如這些木樁。有閑的可以仔細打磨壹下。把它做成椅子、凳子、燭臺、燈座、貓狀、狗狀,在壹片枯木中展示妳的才華和廣闊的想象力。但對於秦嶺山區的山民來說,木樁只有壹個用途。如果壹把斧子被砍倒,它會被點著。“這柴火已經燒起來了!”

轉到後面,白見到了孫悟空,老房子終於現出了原形。壹個東西,大多數人看到的東西,裝修後都是美的。而真實的情況,妳也看到了:簡單的土坯墻,灰黑色的舊屋頂,瓷磚上長著青苔。

老房子附近的小路上,壹條花蛇迎面爬來。真的嚇了壹跳,幸好聽到我們的腳步聲後,它也停了下來。仔細看,這是壹條紅鏈蛇。資料顯示,秦嶺地區的蛇約有32種,其中毒蛇7種,非毒蛇25種。紅鏈蛇是毒蛇的壹種,但毒性不大。蛇,是不是有毒,其實我很害怕。

主人不在家,不方便久留。我已經走遠了,我會回頭看。老房子孤零零的。

這裏有路,有竹林,有老房子,住著壹家人。腰竹溝為掌狀結構,溝內多分叉。這座老房子是壹個深岔口。

這個家庭有四口人,壹家之主是白。壹個老母親,兩個兒子和大兒子的女兒。女方不在家,在幾十公裏外的江口鎮上班。走進院子,幾大串金黃色的玉米棒子和壹大堆連著稭稈的黃豆掛在屋檐下堆著。山裏的日子就是這樣,秋天看到的都是豐收的景色。

“廚房裏所有的菜都很好吃,房間裏的茶和米飯都令人滿意。”貼在廚房門上的這副紅色對聯,道出了秦嶺山區農民最樸素的心願。有多少人追求壹張嘴吃飯,壹杯茶的生活意境,生活在這深山裏,坐著看春花秋果,過著平靜的生活?如果菜好吃,茶和飯滿意,那就美了。

土豆剛從地裏挖出來,上面有泥。在壹個竹籃裏,雞蛋大小。馬鈴薯的原產地不是中國,而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據陜西興平縣誌記載,16世紀傳入中國。看到這個土豆又強迫癥了,不好意思再數了。按照壹樓50個左右計算,這個籃子大概有300-500個。

走訪這戶人家時,老太太的兩個兒子都去溝裏修路了,家裏只有她壹個人。詢問來訪者的大致情況,然後搬出小板凳,邀請他們休息。我們不太懂女主人的陜南話,但能感覺到山民對外國遊客毫無準備。住在這樣的地方,壹年中很少有陌生人闖入。

走進房間,頭頂上掛著幾串臘肉。秦嶺南坡大部分人都有養豬做臘肉的傳統。每年12月,也就是“小雪”到“立春”前,將養了壹年的肥豬宰殺,撒上壹定比例的花椒、八角等香料,用柏樹枝、甘蔗皮、香椿皮等燃成的煙火慢慢熏制。

“今年栗子有六七百斤,價格四斤多。”看到這戶人家“扶貧牌”上主要收入壹欄寫著“板栗”二字,就問今年收成如何。“就剩下這些了。是給我孫女的。我壹會兒給她送過去。”女主人指著籃子裏的栗子,然後遞給我們壹大把。

山裏人真誠,把新人當客人。明知道老太太留下的栗子有用,我們也不能要。只挑了兩三個栗子品嘗。“多吃幾個,別害羞。”看到我們害羞,老太太更熱情了。老房子附近的竹林幾乎覆蓋了屋頂,秋天的竹葉依然郁郁蔥蔥。

兩只大公雞溜出了雞舍。壹腳淺,壹腳深,走路小心。“我孫女讓我給她養五個。”“公雞公雞真漂亮,戴著紅色的皇冠,披著大衣。亮脖金腳勝過美麗的我。”眼前的這壹幕,讓人想起了兒歌裏的旋律。

墻上掛著壹個石磨的上扇,磨眼長了青苔,想必是很久沒用了。科學技術在山區的傳播速度遠不如在城市。電發明了這麽久,其實在山裏替代人力也就十幾年。在城市幾乎普及的手機信號,在山區還是沒有。

時光無聲,歲月綿軟。從高處看這座老房子,這裏還有人。柴房正在燃燒冒煙,裏面煮著壹大鍋豬食。

裏面還有壹棟老房子,藏在竹林後面。為了拓寬道路,砍了壹些竹子,擡起來的竹根還堆在路邊。向前走的時候,竹林裏狗吠聲四起。這叫聲並不激烈,其實很溫柔。根據經驗判斷,這條狗不會咬人。在秦嶺徒步,聽聲音辨別狗的能力完全靠直覺。狗咬人不咬人是運氣問題。

好在這是壹只土狗,黑背黃腿,耳朵耷拉著,壹臉憨厚。“滾出去!過去!”主人對著狗喊了幾聲,然後告訴我們:“別怕,它不咬人。”狗果然聽話,被主人訓斥壹頓後,灰溜溜地躲回了墻角根。秦嶺深山裏的人養的狗,像家人壹樣,好像聽得懂人話。

這房子壹定有幾年了。臺階是石頭做的,甚至壹些花草也生長在石頭的縫隙裏。屋檐下新收的黃豆還連著梗。旁邊,竹籃子、柴火、鐵鍬、各種家用電器都放在壹起,散亂卻有序。墻是泥墻,是幹基的。房子後面是山。此時,這裏到處都是竹子和樹木。

“我從小就有這棟房子。不知道是不是那個老頭建的。”男主面容姣好,說話時面帶微笑。他七十多歲了。他話中的“老壹代”是方言詞,指的是長輩和祖先。能在祖祖輩輩建造的房子裏平靜的生活壹輩子,充滿了溫暖,這是世間難得的事情。

大門口,有壹張手寫的二十四節氣地圖。圖片上,幹知歷年顯示的是1898年。對應公歷年,正好是2018。但是,日期的方式卻讓人驚訝,居然是“中華民國207年。”“自己寫節氣?中華民國是什麽意思?”"中華民國是用來計算時間的."主持人回應。

這個日期是錯誤的,即使按照民國日期是107年,也只是剛好多了100年。大門的另壹側,還有壹張舊節氣圖,上面隱約顯示著“民國101年”,對應公歷2012年。使用這種約會方式並不是現實版的“不知有無漢人,不論魏晉”,但壹定只是主人的習慣。

這個習慣,就像我們喜歡說的“上學兩年”、“畢業五年”、“結婚十年”,只是對壹件重要事情起點的個性化記憶。屋檐下的竹竿上掛著三個竹籃。歲月靜好,時光凝固,三個竹籃子都老了。他們用了十幾年,甚至更久。

院子裏,壹座石磨已經完全廢棄。“好久沒用了,不知道多少年了。”當被問及石磨的年代時,那人回答說。住在山裏,過去的時間概念其實不是最重要的。相反,壹年中的節氣更實際。就像二十四節氣壹樣,可以預測冷暖雨雪,指導農業生產。

院中有四只公雞,冠健毛亮。他們中的三個正在啄盆裏的食物。而另壹個,背對著人,凝視著遠方。雖然家裏有陌生人,但這些雞並不害怕,壹點也不怕人。應該吃吃喝喝,很淡定,仙氣十足,信心滿滿。大概,這才是壹只真正的雞應該具備的素質。

我們剛到的時候吠叫的土狗,正站在竹林深處的墻角根部,靜靜地望著來訪者,眼神和第壹次見到他們時壹樣溫柔柔順。不遠處,壹只公雞正以標準的姿勢站著,豆大的眼睛盯著人。雞眼長的部分是獨特的,所以雞的視覺也是奇怪的。它的角度正好相當於人的直視角度。

山裏下過雨,在這個家裏待了很久。

隨著夫妻倆年齡的增長,家庭的主心骨經常會發生變化。老太太們往往變得堅強而不妥協。老人不再固執,而是溫柔謙遜。當我們走訪瑤柱溝岔深處的這戶人家時,男女主人給我們留下了這樣的印象。就像這幅圖,那個駝背的男人正在和他的女主人討論事情。

墻上掛著壹個洋娃娃。這個洋娃娃很舊了。看起來應該是很多年前流行的款式。洋娃娃穿的衣服上有幾個洞。或許是反復清洗造成的,又或許只是無情歲月在上面留下的印記。這是給孫子孫女的玩具嗎?還是僅僅因為好看,就掛在大門旁邊的墻上?

屋檐下,公雞壹腳踩過盛著食物的碗,玉米粒撒了壹地。此時,公雞正低著頭啄食玉米粒。小心翼翼的挑來挑去,好像玉米粒和玉米粒之間有很好的公差。秦嶺的時間很安靜。它有足夠的耐心吃完地上的食物。現代快節奏生活中常見的期限,在農耕時代是不會出現的。

廚房門口,簸箕裏放著幾樣普通的蔬菜。西紅柿,豆子,老南瓜,茄子和壹個洋蔥。色彩不濃,但畫面充滿了溫暖,就像壹幅靜物素描。“這有什麽好拍的?都是破瓜爛菜。”女主人看到我把鏡頭對準了菜籃子,笑著對我說。

廚房裏,爐子上正在煮兩盆生豆漿。我沒做過豆腐,也不知道鍋裏有沒有腌過。“要不要吃碗豆花?”我們謝絕了女主人的好意。徒步秦嶺,走訪農戶,盡量不給業主添麻煩,這是我們的原則。當然,每當難以拒絕的時候,我們也會隨身贈送壹些小禮物以示感謝。

走出散發著豆腥味的廚房,我看到靠墻立著壹塊網板。“這是幹什麽用的?”“我自己做的洗衣板,妳沒看到上面的字嗎?”仔細壹看,手柄真的歪了,寫了四個大字“搓板我”“小孩寫在上面。他喜歡雕刻畫。到處都寫著字。”女主人說。

前面說過,男主堅持每年寫壹張二十四節氣表,習慣用民國歷法。這也會看到他的孩子做的寫有說明的搓板。這是壹個多麽熱愛生活的山區家庭啊。他家還養了三只貓,其中壹只正踮著腳去拿我們扔給他的包子。

主屋的籃子裏裝滿了辣椒。農家樂破破爛爛,讓人覺得有點冷。但是這種辣椒的紅色給人壹種溫暖的味道。籃子裏的每壹顆辣椒都被主人小心翼翼地剔除。根據“宜家效應”,人們會喜歡他們投入勞動和情感的東西。把辣椒摘下來,辣椒會更香!

門檻上放著壹鏟栗子,是我們剛到的時候,主人拿出來招待客人的。處女座強迫癥,不好意思數,粗略看了壹下,估計有40個左右。生栗子雖然甜,但是遠沒有糖炒栗子香。我只是象征性的咬開壹個吃了,然後放在這裏。“吃吧,已經幹了。這東西放不下,放久了會生蟲子。”

山裏下著小雨,時大時小。主人餵養的雞聚集在屋檐下避雨。這三只公雞和壹只母雞,明顯是壹個群體,總是粘在壹起。仔細看,母雞還戴著“眼鏡”在雞的頭上戴壹個特殊的“鏡片”可以使雞瞇眼向下看,防止打架,提高養殖效率。但是,對公雞來說對嗎?

雨停後,與主人告別。走到馬路上,回頭看看老房子。恰巧遇到了在屋檐下目送我們離開的女主人的目光。姚竹溝的下壹波遊客會在這裏遊覽多久?

河南省紅色旅遊景點[

1,石林軍事會議舊址

石林軍事會議舊址是在解放戰爭時期,劉鄧的軍隊躍進千裏爭奪中原。湯陰解放時,離湯陰只有幾裏地的石林成為大後方,劉鄧的軍隊總部就設在石林,在那裏駐紮了12天,召開了著名的“石林軍事會議”。2017 1月,石林軍事會議舊址被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

2.竹溝革命紀念館

朱溝革命紀念館位於河南省確山縣城西30公裏朱溝鎮延安街。它建於1956,由周恩來題寫。它是中國最早的革命紀念館之壹。館內有31處革命遺址,近千件文物、文獻、圖片。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3月,被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公布為全國百佳“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3.永城陳官莊淮海戰役紀念館

永城陳官莊淮海戰役紀念館位於永城市東北25公裏的陳官莊南側。1963年,為紀念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們,永城人民在淮海戰役第三階段主戰場陳官莊村南修建了“陳官莊淮海戰役烈士陵園”。

4.吉鴻昌將軍紀念館

吉鴻昌將軍紀念館,位於扶溝縣鴻昌大道東段,1984竣工,占地66000平方米。吉鴻昌將軍紀念館,原名扶溝烈士陵園,建於1962,陵園建於1964,吉鴻昌烈士紀念館建於1979。在將軍犧牲50周年之際,更名為吉鴻昌將軍紀念館。

5、郭

郭亮洞是河南省新鄉市輝縣沙窯鄉郭亮村的壹條壁掛式公路。它也被稱為郭亮洞壁掛公路,郭亮隧道,郭亮隧道,萬仙山懸崖走廊和郭亮村懸崖走廊。建於1972,竣工於1977。

百度百科-石林軍事會議舊址

百度百科-竹溝革命紀念館

百度百科-永城陳官莊淮海戰役紀念館

百度百科-吉鴻昌將軍紀念館

百度百科-郭亮東

確山縣風景區

竹溝革命紀念館、老樂山、金頂山風光、確山北泉寺、楊靖宇將軍故居等。

1、竹溝革命紀念館:竹溝革命紀念館位於河南省確山縣城西30公裏的竹溝鎮延安街。它成立於1956,它的名字是由-。它是中國最早的革命紀念館之壹。館內有31處革命遺址,近千件文物、文獻、圖片。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老樂山:老樂山位於確山縣城西北10公裏處,由九座高低不壹的山峰組成。山北崖上有壹個老虎洞(因松林中微風吹過,洞內松樹轟鳴而得名)。

3.金頂山風景:金頂山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西郊,距市區約20公裏。金頂山橫跨兩脈:伏牛山和桐柏山在此交匯,她既有雄偉的伏牛山,又有美麗的桐柏山。

4.確山北泉寺:北泉寺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西南5公裏處。它的舊名是天宮,後來改稱為舒佛寺。唐代改名子福寺,宋代改名壽禪寺。據鵲山舊誌記載:“城西有三泉,由南向北分,名南泉、中泉、北泉。

5.楊靖宇將軍故居:紀念館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地區確山縣朱古東巷,107國道東側。江澤民總書記親筆題寫了博物館的名字。成立於1994年5月,展覽面積1600平方米,主要反映楊靖宇將軍的光輝壹生和東北抗日聯軍的英勇戰鬥歷史,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