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洛南歷史

洛南歷史

壹、商洛歷史文化商洛因商山、洛水而得名。

城市所在的商州區。商州,又名“河城”,因城位於丹江以北,背靠金鳳山,面向龜山,故稱“河城”。

位於陜西省東南部,秦嶺南麓,與湖北、河南兩省接壤。東與河南省靈寶、盧氏、西峽、淅川縣市接壤;南與湖北鄖縣、鄖西相鄰;西南毗鄰安康、寧陜、旬陽,西北毗鄰長安、藍田。北接潼關、華陰、滑縣。

以東經108° 34′20″~ 11 1′25″和北緯33° 2′30″~ 34° 24′40″為界。東西長約229公裏,南北寬138公裏。

全區總面積19292平方公裏,占全省總面積的9.36%。轄商州、洛南、馮丹、楊珊、商南、鎮安、柞水等7個縣區。

截止2010年末,全市戶籍人口244.8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58.66萬人。

3000戶以上的少數民族19人,13391人,分布在全市7個縣(區),約占全市總人口的0.49%。其中100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有4個,分別是* * *、壯、蒙、滿;10以上的有7人,分別是藏族、* * * *爾、苗族、彜族、土家族、黎族、侗族。市委、市委所在地商州區,距離省會Xi安110公裏。

古城商洛(20件)大秦商宇商山是丹江南岸的名山,在丹鳳縣城西7.5公裏處。秦嶺、莽嶺、劉玲、白鸛、辛開嶺、雲嶺是六大山脈,呈波狀起伏。

洛水指的是南洛河,是黃河下遊南岸的壹條大支流。發源於商洛市洛南縣羅源鄉木岔溝。

東流入河南,經盧氏縣、洛寧縣、宜陽縣、洛陽市,到達偃師縣楊村附近的伊娜,後稱為羅易,在鞏義市濼口以北匯入黃河。《水經註》說:“洛水出京兆商洛縣關雎山,東經熊耳山以北(今河南盧氏縣),龔宇所謂‘從熊耳山引洛子’即在此”。

初設商洛郡(縣),因地處洛水上遊(因東都洛陽而得名),郡(縣)域因洛水源頭而得名,郡(縣)治在今商縣。古郡(縣)疆域較大,有人誤以為洛水指的是附近的丹江,因為該郡(縣)離洛水的距離比著名的漢江支流稍遠。

商洛-丹鶴樓商洛地貌結構復雜,素有“八山壹水壹分田”之稱。境內有秦嶺、莽嶺、劉玲、鸛山、辛開嶺、雲嶺六大山脈,山巒起伏。

山脊和山谷相間排列,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從西北向東南呈掌狀分布。最高海拔位於柞水縣北秦嶺主峰牛背梁(2802.6438+0m),最低海拔位於商南縣附近的丹江河谷(2154m)。

主要河流有丹江、洛河、前進河、甘油河、潯河五條河流,縱橫交錯,支流密集。潰長江黃河。

北方氣候屬於暖溫帶,南方氣候屬於亞熱帶。年平均氣溫7.8~13.9℃,最高37 ~ 40.8℃,最低-11.8℃~-21.6℃。

年降水量710 ~ 930mm,日照1860~2130小時。無霜期為210天。

山高,不危險,水多,很少有浪淹。它的風土人情,既是北方的曠野,又是南方的美景。

山清水秀,風景如畫。商洛地區歷史悠久。

據考古發現,早在壹百多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這裏就有先民活動。新石器時代,洛河、丹江、前進河、甘油河、潯河沿岸,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據《史記·殷本紀》記載,契(西è)長,左虞治水有功,封於商朝。《括地誌》雲:商州東八十裏商洛縣,為古商國。

秦嶺南麓風光——龜山《水經註》說:淡水起於商洛商縣之南,契約之初封於此。迪德是帝嚳的兒子。

隨著朝代的更替,地方建置有縣、州、路、道、區、次區、專區、地區,稱謂不同,隸屬關系不同。夏商朝屬於梁,西周春秋屬晉,戰國屬秦。

秦始皇統壹六國後,南北分屬關中郡和漢中郡。西漢時期,屬弘農郡、漢中郡。

東漢時屬荊和漢中郡,金臺二年(257)設商洛郡。北魏先後在境內設置靖州、洛州,並設置洛邑、尚勇、李和、維辛等郡。

西魏時增設陽拒縣。北周時,廢李和、魏星兩縣,設沈正縣。

鄭玄元年(578),洛州改為商州。隋朝,商洛、拒陽、、四縣被廢,商州被保留。

撤銷商州後,重新設立商洛縣。唐朝撤銷商洛郡,重新設立商州,歸山南道。

後來商州改為商洛縣。宋代撤銷商洛縣,設立商州,屬永興軍路,後屬河南路。

元朝屬於豐源道。明朝屬陜西省Xi安州。

清代,商州升為直隸,仍屬Xi安州。辛亥革命後,民國初年撤銷商州,原縣分別劃歸關中路、漢中路。

廢道制後,省直管縣。後設立陜西省第四行政監察區,轄商縣、洛南、楊珊、鎮安、商南、柞水六縣,民國末設立龍駒寨管理局(三等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商洛地區設立陜南行政公署,後改為商洛地區、商洛專區。2002年,商洛市經國務院批準。

二、商洛歷史文化商洛因商山、洛水而得名。城市所在的商州區。商州,又名“河城”,因城位於丹江以北,背靠金鳳山,面向龜山,故稱“河城”。位於陜西省東南部,秦嶺南麓,與湖北、河南兩省接壤。東與河南省靈寶、盧氏、西峽、淅川縣市接壤;南與湖北鄖縣、鄖西相鄰;西南毗鄰安康、寧陜、旬陽,西北毗鄰長安、藍田。北接潼關、華陰、滑縣。以東經108° 34′20″~ 11 1′25″和北緯33° 2′30″~ 34° 24′40″為界。東西長約229公裏,南北寬138公裏。全區總面積19292平方公裏,占全省總面積的9.36%。轄商州、洛南、馮丹、楊珊、商南、鎮安、柞水等7個縣區。截止2010年末,全市戶籍人口244.8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58.66萬人。3000戶以上的少數民族19人,13391人,分布在全市7個縣(區),約占全市總人口的0.49%。其中100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有4個,分別是* * *、壯、蒙、滿;10以上的有7人,分別是藏族、* * * *爾、苗族、彜族、土家族、黎族、侗族。市委、市委所在地商州區,距離省會Xi安110公裏。

古城商洛(20件)大秦商宇商山是丹江南岸的名山,在丹鳳縣城西7.5公裏處。秦嶺、莽嶺、劉玲、白鸛、辛開嶺、雲嶺是六大山脈,呈波狀起伏。洛水指的是南洛河,是黃河下遊南岸的壹條大支流。發源於商洛市洛南縣羅源鄉木岔溝。東流入河南,經盧氏縣、洛寧縣、宜陽縣、洛陽市,到達偃師縣楊村附近的伊娜,後稱為羅易,在鞏義市濼口以北匯入黃河。《水經註》說:“洛水出京兆商洛縣關雎山,東經熊耳山以北(今河南盧氏縣),龔宇所謂‘從熊耳山引洛子’即在此”。初設商洛郡(縣),因地處洛水上遊(因東都洛陽而得名),郡(縣)域因洛水源頭而得名,郡(縣)治在今商縣。古郡(縣)疆域較大,有人誤以為洛水指的是附近的丹江,因為該郡(縣)離洛水的距離比著名的漢江支流稍遠。商洛-丹和樓

商洛因地貌結構復雜,素有“八山壹水壹分田”之稱。境內有秦嶺、莽嶺、劉玲、鸛山、辛開嶺、雲嶺六大山脈,山巒起伏。山脊和山谷相間排列,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從西北向東南呈掌狀分布。最高海拔位於柞水縣北秦嶺主峰牛背梁(2802.6438+0m),最低海拔位於商南縣附近的丹江河谷(2154m)。主要河流有丹江、洛河、前進河、甘油河、潯河五條河流,縱橫交錯,支流密集。潰長江黃河。北方氣候屬於暖溫帶,南方氣候屬於亞熱帶。年平均氣溫7.8~13.9℃,最高37 ~ 40.8℃,最低-11.8℃~-21.6℃。年降水量710 ~ 930mm,日照1860~2130小時。無霜期為210天。山高,不危險,水多,很少有浪淹。它的風土人情,既是北方的曠野,又是南方的美景。山清水秀,風景如畫。商洛地區歷史悠久。據考古發現,早在壹百多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這裏就有先民活動。新石器時代,洛河、丹江、前進河、甘油河、潯河沿岸,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據《史記·殷本紀》記載,契(西è)長,左虞治水有功,封於商朝。《括地誌》雲:商州東八十裏商洛縣,為古商國。秦嶺江南風光-龜山

《水經註》說:淡水起於商洛商縣南,契約封於此。迪德是帝嚳的兒子。隨著朝代的更替,地方建置有縣、州、路、道、區、次區、專區、地區,稱謂不同,隸屬關系不同。夏商朝屬於梁,西周春秋屬晉,戰國屬秦。秦始皇統壹六國後,南北分屬關中郡和漢中郡。西漢時期,屬弘農郡、漢中郡。東漢時屬荊和漢中郡,金臺二年(257)設商洛郡。北魏先後在境內設置靖州、洛州,並設置洛邑、尚勇、李和、維辛等郡。西魏時增設陽拒縣。北周時,廢李和、魏星兩縣,設沈正縣。鄭玄元年(578),洛州改為商州。隋朝,商洛、拒陽、、四縣被廢,商州被保留。撤銷商州後,重新設立商洛縣。唐朝撤銷商洛郡,重新設立商州,歸山南道。後來商州改為商洛縣。宋代撤銷商洛縣,設立商州,屬永興軍路,後屬河南路。元朝屬於豐源道。明朝屬陜西省Xi安州。清代,商州升為直隸,仍屬Xi安州。辛亥革命後,民國初年撤銷商州,原縣分別劃歸關中路、漢中路。廢道制後,省直管縣。後設立陜西省第四行政監察區,轄商縣、洛南、楊珊、鎮安、商南、柞水六縣,民國末設立龍駒寨管理局(三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商洛地區設立陜南行政公署,後改為商洛地區、商洛專區。2002年,商洛市經國務院批準。

3.湘西謝少陜西省洛南縣洛南縣位於東秦嶺南麓,洛河上遊。因該縣位於洛河以南的縣城而得名。它是陜西省南部唯壹屬於黃河流域的縣。洛南西北高,東南低,形似飛鴿。境內最高點是草鏈嶺,海拔2646米,最低點是曹蘭河口,海拔670米。

洛水從縣城中部向東流去,支流呈指狀分布,構成了多峰、河流交匯、丘陵起伏的山地地貌。總面積2830.16平方公裏,總人口450975人。

洛南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壹,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據考證,遠在1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先民們就在這裏繁衍生息,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創造了燦爛的古文化。我國河口、焦村遺址山地土壤中的大量石器,具有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的顯著特征。

近年來,考古工作者在洛河、石門河、仙河交匯處的“龍牙洞”出土了始祖鳥、大熊貓、貘的牙齒化石,將洛南近百萬年的文明史向前推進了壹步。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史官倉頡,曾隨黃帝遊洛南,“登陽闕之山,臨玄虎羅之水”,“以指造字”。

它的字符是28。洛南是革命老區,是鄂豫陜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如唐恕、劉誌丹、許、程、徐海東、劉華清、* * *、等,都曾抗擊秦蟒,轉戰洛水。洛南縣歷史悠久。

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和新石器時代早期,我們的祖先就在這裏生活和繁衍。唐瑜在那個時代是壹個商業國家。

夏商時期轉移到涼州。周代、成王屬華山之陽,稱華陽地。

春秋為晉。戰國屬秦。

秦朝統壹中國後,設立華陽縣為歷史要地,故治於縣城東南的五谷川古城街。西漢屬弘農郡。

東漢屬於荊趙胤。魏也屬弘農郡。

金和同屬商洛縣。都位於商洛縣。

排斥縣是在後周建立的。隋屬商州。

隋開帝三年(公元583年),陽被棄,縣城改名洛南,位於洛水之南。洛南縣位於陜西省東南部,東秦嶺南麓,洛河上遊。

北緯33° 52′00″—東經34° 25′58″,東經109° 44′10″—110° 40′06″之間,北接華陰縣、潼關縣,南接商州縣、馮丹縣,東接靈寶縣、盧氏縣,西接滑縣、藍田縣、商州縣。

東邊有壹條近百裏長的省界,壹直延伸到秦、豫交界。縣城與周邊縣城的距離為:西經葡萄嶺72公裏,西南經胡和獐子溝45公裏,南經陽東71公裏,北經黑嶂72公裏,東南經建安嶺135公裏,西距Xi安155公裏。

素有“陜西東南門戶”之稱。全縣有25個鄉鎮,383個行政村,7個社區居委會,3029個村民小組。

耕地資源:洛南縣是“八山半水半田”的山區,土地總面積423.8萬畝,其中耕地49.6萬畝。林業資源:全縣林業資源豐富,林業用地面積24895438+0萬畝,常見樹種1.60余種,主要有柏、松、殼鬥、樺、楊、玄參、核桃、柿子、月季、漆樹、苦木、槭、竹等。

水資源:水資源豐富,河流遍布全境,餌料豐富。全縣有水庫22座,總庫容1348萬立方米。礦產資源:洛南地質成礦條件良好,礦產資源豐富。經過地質調查和勘探,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34種。

其中金屬礦產有金、銀、銅、鐵、鉬、鉛、錸、鋅、鎢、稀土等,集中分布在秦嶺山脈。非金屬礦產有煤、鉀長石、白雲石、水泥石灰巖、水晶、矽石、大理石、葉蠟石、透輝石、透閃石、麥飯石、磷灰石、粘土等,主要分布在縣中部和東南部。洛南縣屬於暖溫帶南緣季風濕潤氣候。

由於山脈連綿,起伏較大,具有明顯的山地氣候特征。季風有明顯的影響。

冬季氣候寒冷,雨雪稀少,壹年中是旱季;春季氣溫回升較快,降水逐漸增多。如果伴有大風,土壤蒸發加劇,容易形成春旱。寒潮入侵時,往往會發生凍害。夏季是壹年中氣溫最高的季節,也是降水量最大的季節。降雨集中,多雷雨、暴雨,有時伴有冰雹,有時有局部夏旱、伏旱。秋季氣溫下降快,前期陰雨天多,經常出現漬水。末了,少了,天氣晴朗,秋高氣爽。總的氣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夏無酷暑,冬無嚴寒。

在植物生長季節,太陽輻射更強,日照時數更多。然而,由於氣溫和降水的年變化很大,幹旱、洪水、霜凍和冰雹等災害經常發生。

四、商洛(1940以來)歷史名人有哪些?商洛最早命名於漢代。漢朝是指商洛(郡)和商(縣)的地理結合。隋朝是指壹個縣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商洛建制是代表六縣的地級建制名稱。後來改為商洛市的名字,是陜西省的壹個地級市。位於陜西省東南部,東與河南省接壤,東南與湖北省接壤,北、西北、西南分別與陜西省渭南市、xi市、安康市接壤。地處秦嶺,因境內有上善洛水而得名。

商洛市* * *轄商州區和鎮安縣、丹鳳縣、商南縣、洛南縣、山陽縣、柞水縣6個縣。面積約19851平方公裏,[1] 2014人口249萬。[2]

商洛主要生產小麥、玉米和水稻,其中“嶺溝紅米”最為著名。是陜西核桃、板栗、柿子、木耳的集中產區。水貂養殖居陜西省第壹。有大熊貓、蘇門羚、青羊、林麝、水獺、黑鸛等珍稀動物。主要礦物有金、銀、煤、鋁和鋅。鉀長石儲量居中國第壹,世界第二。

商洛的名勝古跡有筆架山景區、柞水洞、二郎廟、鳳陽塔、大雲寺,還有尚待開發的商南近似大峽谷、牛背梁、天柱山、月亮洞、佛祖誕生地,是陜南唯壹的5A景區。自2010起,壹年壹度的中國秦嶺生態旅遊節在秦嶺魅力之城商洛舉行。上虞古道文化景區是陜西省十大重點文化旅遊項目之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