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溫州導遊歡迎詞

溫州導遊歡迎詞

溫州,是浙南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東臨東海,南毗福建,西北與麗水相接,全市陸地面積為11784平方公裏,海域面積為11000平方公裏,總人口為788萬,是浙江省11個地級市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溫州現轄鹿城、甌海、龍灣三個區,樂清、瑞安兩個縣級市,蒼南、平陽、文成、泰順、洞頭、永嘉六個縣,2010年溫州國內生產總值(GDP)為2900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已達5000美元,地方財政收入228.5億,財政總收入411.43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400元,已基本實現了小康。

溫州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境內主要有洞宮、括蒼、雁蕩等山脈,泰順縣境內的白雲尖,海拔1611米,為全市最高峰。主要水系有甌江、飛雲江、鰲江,其中甌江為浙江的第二大河。溫州,素有“東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境內名山秀水眾多,風景名勝區陸域面積達2279平方公裏,約占全市總面積的20%,、

現有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遊景區1處——雁蕩山,

國家4A級景區5處:永嘉楠溪江、詩之島——江心嶼、文成銅鈴山、百島之縣——洞頭、瑞安寨寮溪,

省級風景名勝區8處:瑤溪、澤雅、玉蒼山、九峰、仙巖等,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玉海樓、石棚墓、利濟醫學堂、聖井山石殿、泰順廊橋、高氏家族墓地、永嘉芙蓉古村、甌江澤雅造紙坊、文成劉基廟、仕水碇步、等,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處:泰順烏巖嶺、平陽南麂列島,

國家森林公園5處:玉蒼山、花巖、龍灣潭、雁蕩山、銅鈴山等等,今天我們將遊覽花巖國家森林公園。溫州旅遊資源豐富,風光旖旎,城市依山伴水,山在城中,城在山中,山水特色十分明顯!由於溫州具有相當豐富的旅遊資源和非常完善的接待設施,在2002年,溫州被國家旅遊局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在春秋的時候,溫州屬於越國的領地,秦朝時屬於“閩中郡”,公元前192年,越王勾踐的第七世孫鄒搖帶領溫州百姓參加了秦末農民起義,後又幫漢王劉邦打敗了項羽,漢惠帝封他為“東海王”,定都於東甌(今溫嶺大溫鎮境內),世稱“東甌國”,故溫州又被稱為“東歐名鎮”。也由此溫州簡稱“甌”,溫州的許多事物也以“甌”開頭,如溫州菜叫甌菜,溫州的特產水果有甌幹,溫州的母親河叫甌江,溫州的刺繡叫甌繡,“甌”是市區的“區”加個瓦片的“瓦”,那這個“甌”字又如何得來呢?其中有壹種說法:“甌”是壹種陶器,早在夏商周三代,溫州就盛產這種陶器,也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溫州是壹座歷史悠久的古城。

溫州建城始於東晉,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公元323年,著名學者郭璞選址築城,他登上壹座小山(現今溫州市區的郭公山),發現溫州城市裏面壹***有七座小山,這座小山分布的形狀,像天上的北鬥七星,於是他就按照“七星北鬥”的布局修建了溫州城,並在城內挖了28口水井,以對天上的28星宿,相傳城墻修好之後,有壹只白鹿銜花而至,白鹿繞城壹周,後升天而去,百姓傳為祥瑞,從此,溫州又多了壹個美麗的別稱,白鹿城,溫州之名,始於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當地百姓上書朝廷,因“民多耕火,地處溫嶠嶺南,雖隆冬而恒yu”,故改名為“溫州”,並沿用至今。

溫州在中國的版圖上,是壹個極不起眼的小地方。其人多地少、資源匱乏,改革開放前,交通不暢(三面環水、背靠大山),若想走出去只有水路壹條(溫州方言中“水”“死”同音,在文革末期溫州老百姓戲稱溫州只有死〈水〉路壹條)。惡劣的自然環境,逼著溫州人只能走出去尋找生路。溫州人的成功毫無疑問是被惡劣的條件逼出來的、闖出來的、實幹出來的、豪放出來的。改革開放30年來,溫州成了中國民營經濟發展最迅速、活力最充沛的城市之壹。八十年代初借著成為首批對外開放沿海城市的春風,溫州人因地制宜地全力發展輕工制造業。壹下子,家庭作坊遍布全城,市場經濟異常火爆。通過多年的摸索滾爬,經歷了無數風雨的溫州民企逐漸地做大做強,不斷地向外擴張了。如今,溫州人的皮鞋、眼鏡、閥門、打火機、服裝、變壓器、制筆、印刷品、鎖具等等都名揚國內外,中國鞋王、筆王、鎖王……比比皆是。

在取得成功的同時,不得不提的壹件發人深省的事情就是:

1987年8月8日,杭州武林門廣場上,憤怒的人們點起大火,5000多雙溫州的假冒劣質鞋葬身火海。壹把火深深地灼痛了溫州人的神經,讓不註重質量的溫州鞋業付出了沈重的代價。伴隨著兩次燒鞋事件,溫州人逐步進入對信用和質量的反思。溫州長達十幾年的質量工程建設也由此開始。溫州皮鞋從此走向名牌,走向世界,溫州也成為“中國鞋都”。

溫州自古人傑地靈,人民勤勞智慧,擅長經營開拓。受南宋以葉適為代表的永嘉(今溫州)學派的“立義行善”與“務實求事功”摻合交融的義利思想影響的溫州人,就壹直有著務實與創新精神。獨特的地理環境、文化觀念和改革開放的政策,造就了“敢為人先,特別能創業”的溫州人精神。正如國內外新聞煤體報道的那樣,哪裏有市場,哪裏有商機,哪裏就有溫州人。溫州經濟最大的特點是以民為本,即民營經濟或者說“老百姓經濟”。也被稱為“溫州模式”,溫州人精神的有,1、創新意識特別強,敢闖幹為天下先,曾湧現了“膽大包天”“膽大包地”“膽大包江”的第壹批典型,2、溫州人創業欲望特別強,“人人想當老板,人人爭黨老板”的願望,讓他們義無反顧的打拼天下。3、吃苦精神特別強。

溫州話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溫州人說溫州話”,溫州話的復雜性,壹直被認為是全中國最難學習的方言之壹。溫州話非常有特點,首先是地域性極為明顯,出了溫州地界,誰也聽不懂溫州話。通常所指的溫州話,指的就是溫州市區、瑞安、樂清、永嘉、平陽、文成等地的甌語,出來這些地方,

每個區縣的發音也不同,通常不影響交流,但兩較遠區縣溝通困難。根據《溫州方言詞典》,溫州話聲母有 29 個,韻母有 35 個,聲調 8 個,兩字組變調調型13 種,比如:加"兮"重疊式。爽兮爽,就是舒適極了。靈兮靈,就是聰明極了。苦兮苦,就是痛苦極了。

在溫州民間,曾流傳了這樣壹個說法: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我軍的聯絡方式總被敵方破譯,因此帶來了不小的損失。後來有人發現溫州話挺難懂的,於是有人建議,能不能用溫州人做通訊員,來傳達戰鬥指令和通報戰鬥情況。這個建議得到首長的肯定。於是每個連、每個班都找出壹名溫州籍戰士當通訊員,因為溫州話太難“翻譯”而保全了機密,溫州話確實在戰爭中發揮了作用,後來,這個故事不僅在溫州而且在全國各地流傳開來。

講著溫州話的溫州人,既能當老板,又能睡地板;既能享受最好的,又能承受最差的。

我們先不追究這個事故的真實性,但是這個故事說明溫州話是壹個非常獨特的語言,它保持了古代漢語的聲調和唐宋文化的內涵,同時也是溫州地方文化的載體。

1、饅頭——面包  2、包子——饅頭

3、拖鞋——鞋拖 4、鹹菜——菜鹹

5、很好吃——死人好吃 6、客人——人客

7、熱鬧——鬧熱 8、漲潮——潮漲

9、腳踏車——踏腳車 10、惡心—— 溜癢

11、害羞—— 頭皮漲 12、腋窩——拉腳下

13、月亮——月光 14、早上——天光

15、中午——日晝 16、晚上——黃昏

17、吃早飯——吃天光 18、吃午飯——吃日晝

19、吃晚飯——吃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