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古城往事----花會

古城往事----花會

可不是您想象中的逛園賞花,參觀花博會,當然也不是廟會香會。花會,這看似美好的詞匯,這裏實指古早時(前清),盛行於壹時的賭博項目----花會賭。

度娘解釋其義:押花會,是前清朝時民間流行的壹種賭博遊戲。下註的名目,是三十四個人的名字。每壹個名字都賦予神話色彩和人物個性,似乎是壹部民間唱本或小說中的人物,並規定了每壹個人物的座位、沖克、敗於。如:林太平,名地,飛龍精,趙匡胤轉世,做皇帝,對元貴,坐正順天申,坐太平,沖吉品,敗只德。 壇主挑壹神名,藏於筒中,高懸會所,曰掛花會。參賭者自認壹名,各註錢數,投於櫃中,若中,即得三十倍之利。

海島老輩人介紹說,他們小時候知道的押花會,真實賭法很簡單,莊家(花會賭頭)設出三十六種可能性,也就是分為三十六門,也稱“三十六花枝”。莊家每次預先定下其中壹花枝為中彩枝碼,參賭者便提前下註押自己選擇的花枝,下註不限錢數多少。如果押中了,開花會時可以得到相當於自己賭註三十倍的賭彩,如若沒有押中,則賭註全部歸屬設花會賭的莊家所有。

關於早時“花會賭”軼事,海島老早前有幾個傳說。

傳說壹,某年兜(年終除夕前),銅山壹在外為官的老爺(也另有壹說,為蔡相爺的故事)回歸故裏省親,同族親人紛紛登門進座,邀其參與花會賭玩樂。

來到花會賭場的老爺,其實並不知如何押賭,偶然見賭具枝碼中有書“太平”(實為林太平)花枝碼。老爺尋思,為官者造福壹方,黎民百姓祈求風調雨順,討吉利,求太平,暗贊枝碼好“字句”!便隨手下賭註押上“太平”。隨從的家族親人聽老爺發出“吉言”,便也紛紛跟進加註押賭。

待花會開賭獻碼,湊巧老爺和族親當天所押的花會枝恰好是“太平”。按花會賭規則以壹賠三十倍,眾人贏個盤滿缽滿,壹下子便“掀翻”了花會賭“繳擔”(指賭博莊家的產業家底),花會莊家賭主即時賠光了家業。從此,海島上花會賭銷聲匿跡,民眾安居樂業。

傳說二,其時,本土鄉鄰有壹名叫“黑面屯仔”者,日常癡迷於花會參賭,無奈往往“時運不濟”,逢賭必輸,便刻苦潛心研習花會枝碼走向規律。某天為花會開賭日,卻突遇急事,壹時趕赴花會賭場不及,沒想到無巧不成書,剛好所開的花會賭,正是他所“算準”要押賭的“枝碼”,急火攻心,當即在花會賭開碼現場失心發瘋,沿街疾跑狂呼:“三八兩千五、三八兩千五”……

“黑面屯仔,三八兩千五”。自此成為海島上人們,針對某個人的癡心妄想或異想天開行為的嘲諷俗語。

海島民間還流傳壹句耳熟能詳,嘲諷花會賭的順口溜:

說的意思為,當年勤儉持家的家庭主婦們,因沈迷於花會賭博,把“家事錢”(家庭日常開支費用)想盡法子節儉出來,用於參加花會賭;甚至不顧自身體面,連平常的頭發保養化妝品都買不起,隨便用蘆薈的粘液就直接對付了。

俗語順口溜,用形象生動和幽默風趣的語句,極富對花會賭博嘲諷味道。但從另壹角度說,確實也印證了當年島上民眾熱崇於參加花會賭博,是較為普遍的社會現象。

“賭是萬惡之源”。老壹輩人講,聽更老的長輩說,當年花會賭盛行時,賭徒們財迷心竅,像中了魔壹樣,成天聚集在壹起“研究分析”,封建迷信的那壹套也自然而然盛行起來,信神托鬼的迷信也隨之興起。為了能押中花碼,參賭的人們三五成群,不思正業,整天托夢求神、拜佛蔔卦、看相摸字,千方百計尋覓押賭中碼之能事。有的到墳墓旁或廟宇祠堂裏去睡覺托夢,再把夢中所見的與臆造出來的“花碼歪詩”聯系起來,討簽圓夢,期待中碼暴富。

傳說押花會賭博在海島盛行了三、四十年,直到解放前才慢慢的淡出人們的視野。

如煙的古城往事,散落於多少個春夏秋冬。而今社會上有些不法之徒就是利用這種類似花會賭博的形式,作為香港六合彩的外圍黑莊家來騙取他人錢財。

據介紹,在香港,早期為了打擊花會賭,殖民政府在上世紀1975年,開始舉辦六合彩獎券開彩,目的在於把民間的非法活動加以規範,而所得到的收益則撥供於慈善用途,因此說,六合彩在香港地區是屬合法的。而大陸的地下六合彩,說白了,純屬是假冒香港六合彩的賭博活動,讓非法分子坐莊,欺詐妄從的賭民,贏取暴利!

如此看來,花會賭應該是“六合彩”的前身。但不論是花會賭還是非法的六合彩外圍賭博,賭與貪密不可分,賭字為先貪婪為本。花會賭這個賭博陋習到現今又演變成民間的“六合彩”賭博。人們多年來時常聽聞某某人參賭,如何如何“壹夜暴富”的所謂“成功”例子;更多的確是有關賭民深受其害的慘痛案例。

對地下賭彩陋習,島上的民眾同樣也有“鬥句”(押韻)的警醒調侃語:

“賭字頭上壹把刀”!願賭者戒,見者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