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麥積山石窟自由行旅遊需要多少錢麥積山自駕遊攻略

麥積山石窟自由行旅遊需要多少錢麥積山自駕遊攻略

麥積山石窟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這裏的北魏古佛文化遺留下來,並且保持的非常好,作為西北的壹個重要的旅遊景點,麥積山石窟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前來觀賞和旅遊。

麥積山之行

壹夜行車著實讓人憔悴,次日清晨,我們到達寶雞,早早地起來看這壹段的風景,也是整個行程最好看的壹段,如同壹本枯燥的小說突然插入的幾幅極美的插圖,讓妳眼前壹亮,青巒疊嶂的山脈集雋秀與挺拔於壹身,像個爽朗的山裏姑娘,列車從她的青翠的裙袂縫隙間絕塵而過,揚起她明凈的眼眸,美得讓人不舍。

穿過那些山脈鑿洞,再行壹段路,便來到了老唐魂牽夢縈的地方,也就是我的故鄉,天水。

環山水庫

在車站告別了同行的那對善良夫妻後,便跳上了去麥積石窟的壹趟車子,臉都沒洗,還背著包。車上多是本地人,層次不齊的人群中壹眼望去,相同的質樸相似的面容,操壹口濃厚的方言,聊壹些生活瑣事無關喜或悲,並不像在南方多數時候妳聽到的都是關於房子或工作,什麽話題都能繞到這連個方面來,讓妳覺得淹沒在千篇壹律的價值判斷中快要溺斃了,莫名的心累和無趣。看到此刻的鄉土人氣,全是生活本該有的樣子,親切地都讓我有種不想再跑出去漂泊的沖動。

但也僅僅是那壹刻的想法,正如老唐所言,旅行者的視覺和現實生活的面目是不經相同的。我當然熟知這裏的塵埃、幹燥、逼仄以及混亂的交通,和大多數三四線小城市並無異樣,人們常年面朝黃土背朝天地過著泥濘的生活,連做夢的意願都模糊,灰頭土臉的壹生,多數關註的無非是東家長西家短王婆家的豆腐酸這樣的碎事,長久以來如此,也正因如此,才讓迫使我這些年像逃離壹樣地想離開這。

經過大約壹小時的車程,車停在山腳下,有壹段路需徒步,正午的陽光灼熱,天空藍地讓人心碎,我們循著遊人的足跡壹路賞花識木,有說有笑,兩旁的槐木好像因北方的時差壹樣才冒出新芽,有種後知後覺的吞慢。老唐背著手,走在前面,讓我猛然想起曾經父親給我講過的壹個關於“捆綁”和“解手”的故事,忍俊不禁。

並肩同行的路上我看到壹棵樹問他,他脫口而出說是香椿,起初我有些質疑,不過見他胸有成竹的樣子,便覺得可能是自己弄錯了,不過,就在下壹個路口,壹棵較遠的大樹上掛滿壹束束的花穗就這樣毫無征兆地堵在眼前時,老唐和我都面面相覷,然後他灰溜溜地說好像不是香椿,頓時我就笑失聲了,像抓住壹個難得的把柄壹樣得意忘形,竊喜他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

終於到達山底,還沒緩過神,眼睛就被這突如其來的畫面所震撼到,飛石壹般拔地而起的險峰,整個斷層的懸崖峭壁被開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如同蜂房蜇於歲月的軀,至美至傷,恢弘而心生敬畏。從山底這個方向看過去能看到整個東崖,有遊客載以全景拍照留念。

我們從入口的西崖攀爬,在那些淩空飛架的棧道上向下望去有著不適應的眩暈,我緊跟老唐身後,走馬觀花,其實並不能深刻體會其歷史背後所呈現的某種動人心魄的文化信仰,千年的傳承,以某種具象的質地投入現今的目光,即使再膚淺的我也會變得鄭重對待。它不會像壹些輕描淡寫的be

hereseenthat那樣的馬克壹筆,這種歷史真實的厚重是平面抑或語言無法表達的,只有妳親身走近與它對視,才能被它的壯麗所折服。

麥積山遠觀

作為中國的四大石窟之壹,麥積石窟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中外,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早已對它述以精美絕倫的贊譽,誠然對於美的東西,人類的審美都是所見略同,如今遊人觀覽記錄,無非是表面的錦上添花罷了,若要考究它若蘊藏的宗教價值、文化研究、建築藝術等方面,三言兩語定然是不夠的,不過所見即所得,即使管中窺豹,也是非常值得走壹遭的。

山體構建是木殿堂式石雕崖閣,洞窟多為佛殿式而無中心柱窟,明顯帶有地方特色。由於久經歲月滄桑和地理環境的影響,這裏壁畫大多剝落,但仍保留北朝時期的壹些彩繪,壁畫中描繪的城池、殿宇、車騎和衣冠服飾多具有漢文化特色,反映這壹時期的生活情景。為保護文物古跡,多數佛龕已被鐵網保護起來了,隔著縫隙亦可叩見壹尊尊神情各異佛像,隨朝代的變遷,人們在塑身時也融入了時代的情感,在如今看來活像壹個表情生動的集中成列館,豐富而有趣。?

墻壁側佛

隨著蜿蜒曲折的仿木棧道,轉過西崖到東崖的頂部兩側有兩尊雄偉雕塑,面目猙獰卻不醜惡,應該是壹種威嚴、正直的守護,而中間的坍塌剩余的崖閣,赫然有壹位慈目盤坐的菩薩,前臺散落壹些許願的錢幣,顯得剎靜而悲憫。在轉下的途中,扶欄遠眺,開闊的視野被示意為古軸畫卷中蒼翠,清風臨面,難掩舒朗心境,立面壹處浮雕塑像,是北魏晚期的遺作,巍然聳立,局部的泥胚肉身剝落,漏出歲月的骨木,滄桑久遠的氣息引人入勝,暗暗嘆想:在哪個冷兵器時代,人們是如何鑿石運木來修建這樣壹座偉大的建築,應該也有太多的無法言說和墻壹起塑進了佛身吧,油然而生的敬仰。

在回來的途中,已經過了午飯的時間,在路邊的壹家農舍攤吃了本地的特產,雖在景區,但分量絕對誠懇,佐料清冽,沒有多余的油膩雜醬,吃得歡喜,伴著野菜的淡淡苦澀,這段飯應該是我接下來所有行程吃過的最地道的家鄉味。然而,朋友這時就顯露出他南方本性中無肉不歡的胃口,嫌過於清淡,吃不慣,跟他印象中西北蘸鹽吃肉的習慣相差甚遠,不時跟我抱怨沒吃飽,不過抱怨歸抱怨,入鄉隨俗,吃糠咽菜也得忍著,晚上帶他找了壹家漿水面去吃,後果可想而知,這頓晚飯應該成了他西北之行不願提及的噩夢。

仙人崖的壹天

方言中的“礙”是崖的意思,因此“仙人崖在當地人口中壹般被稱作“仙人礙”。起初聽著感覺土爆了,後來甚覺透徹直接,壹字便把原本限阻,不及的意思表達地精粹準確。

原本就沒有具體的旅行攻略,時間充足,想著壹天遊覽壹個景點即可,便在次日搭乘跟昨天方向壹致的專線巴士,因為路程相近,壹路大概的風情早在昨日被領略,喪失了新意,帶著昨夜還未做晚的夢顛顛簸簸至山底,而這裏我完全沒料到會這麽冷,溫度比外面低了很多,還吹著冷風,我抱著胳膊明顯能感覺雞皮疙瘩壹陣壹陣的激靈。

景區入口處有幾家農舍餐廳,庭院搭建的壹個招待遊客的亭子開始爬上了薔薇,壹片大大的花園,周圍是青山環抱,門前依水而居,絲絲雲絮若有若無地掛在湛藍的晴空。

遊人不多,不成規模,偶有遊客前來吃個便飯,像是做客壹般跋山涉水了壹段因緣,壹切都是淡淡的感覺。

可能是過於宣傳麥積文明的濃重,以至“仙人崖”有種被捎帶的忽略。

其實不然,知情的本地人提及這兩個地方時,對其評價不亞於麥積山的推薦,若論其文化的全面和山林的觀賞,可能“仙人崖”更勝壹籌,這裏由三崖、五峰、六寺所組成,翠峰高聳於崖頂,寺觀修建於峰頂或飛崖之間,是極具特色的佛、道、儒三家***存的風景勝地。

自然又是壹趟人文歷史之旅,剛上山老唐就發現壹只爬在巖壁的松鼠,機靈的模樣翹著壹條大尾巴,我暗想松鼠不應該都是在樹上的麽?帶著不解我們肆意流竄於那壹排的半山建築,多數都是明清的古跡,未經修繕,有些破舊,也有北魏殘存的石窟佛龕,內飾唐代壁畫,發源於麥積山同壹時間,遺憾的是多被損毀,遺存甚少。

望著前面似乎行人參拜比較多的壹處廟宇跑去壹看,是壹尊財神廟像,我隨著別人磕頭跪拜,然後心滿意足地離開。?

山上的小廟閣

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東崖,西崖,羅漢寺,玉皇峰等景點的疲於奔波,讓我早就疲憊不堪,饕餮壹般目不暇接地被壹個又壹個古老壯麗的遺跡所震撼之後,這裏很快讓我審美疲勞,猶如壹頓將各色頂級海鮮當成餃子壹樣來撐的大餐。

回想起那天的窘迫,真是壹分錢都沒帶,連個買水錢都沒,卻又不好意思伸手向老唐要,越走越慢,和老唐拉開了距離,壹條下山的路沒有其他人,正午的太陽曬得地面發燙,我在後面不情願地踱著步,老唐在遠處的壹棵核桃樹下回過頭看我,隔著距離我能看到他投來的關懷,如父的氣息,就這樣被定格在我這趟旅行的意義中。

人多數時候會在歡愉面前顯得有點輕骨頭,要不然哪來樂極生悲這壹說?

和老唐在山腳下的農舍吃完午飯,回去尚早,便叫嚷著去凈土寺,路岔口分明標註的是兩公裏路程,但我感覺那段路走了近十公裏的樣子。

新建的馬路沒有綠蔭的遮擋,兩個人就這樣壹覽無余地被曝光在太陽底下,沿著大道,雖心懷美景,卻壹直看不到盡頭,像兩支因舍不得吃而捂在手心的雪糕,快要融化了。

看老唐穿壹件綿杉,自己相對清涼,當時還有那麽壹剎那心疼他,不過事後證明還是自己經驗不足,回來之後發現自己成了燒火棍,而他因裹得嚴實毫發未損,這對比讓我有些紮心。?

凈土寺

到凈土寺已經身體不支了,再美的風景也入不了快要合住的眼。當時寺院還在大規模的修建當中,並不完整,站在中央大樓的前閣向山澗望去,從那些規劃的地基便知這裏日後定是壹片恢弘的風景特區,只是這壹次算是撲了場空,逗留壹圈便折返了,在回去的途中,老唐若有所思地說以後還想再來壹次,我聽的有意,不知是碎石路面車子的細碎響聲還是過於困乏,感覺那應該是很遠的事了吧,便回答他,十年。

石門掠影

石門山遠眺壹景

在去石門之前值得壹提的是,我們在壹個私人的旅遊專線車上見到了非常西北的壹面,司機是個直爽之人,語速極快,不議價,也不欺市,但壹言不合就有攆人仗勢。期間壹個遊客嫌票價貴,打車在車站轉悠了壹圈也沒找到另外壹趟車去,舔著眼皮又回來,那廝硬是給人壹點薄面都不留,冷嘲熱諷壹頓,畫面_極了。我跟老唐都笑地開心,我問他是否聽得懂,他說不懂但能感覺是個真性情的人,不過也不是存心為難那人。

在開車之前還囑托我們在車站把飯吃飽、買夠水、說風景區的東西貴,小孩大人抱著算壹張票,諸如此類的溫暖的細節,讓我頓時對他刮目相看。

上車後有壹白發蒼蒼的老人跟我們搭起話來,講述了石門的風景和壹些簡單的觀賞路線,壹些當地的廟會和遺失的風俗習慣,我能從他講述的語調中分辨出早些年的人情和往後的世故,如壹幀幀影像從腦海中閃過,羞赧於老壹輩人對當地文化的傳承和熱愛,我竟活得像個異鄉人。

素有“小黃山”之稱的石門景區,其實是當地人誇張的說法,不過相對於黃土高坡的土丘,這裏的奇峰峻嶺還是屈指可數的,沒有過於的修飾,反而有著原始的廣袤。山上多是壹些明清的廟觀,除了偶有還願的香客前來上香,門前冷清,這裏差不多快被人們的繁忙遺忘了,剩下的就只有那些民間廣為流傳的傳說了,小時候聽父母偶爾提及的壹些場景或名字,在此刻呈現於眼前時,好像沒了故事裏的傳奇色彩。?

這壹天征得老唐同意,拍了幾張照片作為紀念。很難想象他這樣壹個人不正經起來直叫人大跌眼鏡,在攝像頭下竟問我有沒有拍出他“蒙羅麗莎”的笑容,壹時間沒反應過來,整個人都蒙圈了,後來多次翻看相冊至今也沒發現所謂的“蒙羅麗莎”,倒有種臺上忘詞而強作鎮定的不自然神情相似。

對於那天記憶已經沒有太多順序可以羅列,從哪個山巔跑到哪個廟宇,或者從哪個故事聯系到某個傳說,幾天相似的情景讓我有種此地壹遊的淺薄,但幸好總有壹些驚喜能讓人彌補缺憾,還是坐來時的車子回去,在下午昏沈悶熱的車廂內,困意重重,壹覺醒來發現頭側在老唐的肩上,他並沒有叫醒我,就這樣讓我枕著睡了壹路,頗為尷尬。見我醒來,朝我笑笑,那壹刻,我覺得他真是個好人。

終於在臨走之前總算吃了壹頓不錯的羊肉餃子,要了兩瓶啤酒,老唐不喝,我壹個人喝完感覺有些醉意,興致沖沖地拉著他小跑了壹段路。

開始下雨了,回到住所之後,老唐坐在沙發上抽煙,我站在窗前看著那壹輪霞紅的落日在古渭河的波光中留下影子,帶著千年往事隨渾濁的河水靜靜地流去,感覺好久都沒有這麽認真看過故鄉了,有種時間被放慢的節奏,腦海便想前段時間《天才捕手》托馬斯·沃爾夫對麥克斯寫下的最後話:“重要的是我對妳的感覺永遠不會變,就如11日,當妳來碼頭接我,我們爬上樓頂,壹起感受生命的冷暖、榮耀,以及它所散發出的力量那樣”。

結尾:

結束旅途,我又回來了。還有什麽比生活更熟悉呢,手頭積攢的工作,擁擠的地鐵,難吃的弄堂飯菜。

太熟悉了,好像前幾日只是黃粱壹夢——那些青山、白雲、已不復存在,埋在生計的忙碌中,是沒有太多時間回味生活的甘苦的,只有在老唐開始頻頻為我點贊、關懷、問候的壹些時候,我才恍惚感覺,我們有過壹個無與倫比的旅行。

斷斷續續近乎寫了壹周時間才完成,在地鐵、在睡覺前偶爾都會寫壹小段,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遊記,因涉及的歷史風景多數都是感想,陳發可述。

但我知道,那些稍縱即逝的美妙瞬間,無論是景還是人,都於我是最值得留念的部分,無可厚非。在年歲漸長的日子裏,漸漸明白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薄弱,壹些美好的事情,即使短暫不可靠,也是給眼下蒼白生活壹個值得繼續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