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安丘屬於哪個市

安丘屬於哪個市

安丘是山東省省轄縣級市,由濰坊市代管。

安丘地處魯中山區東北邊緣,西南依沂蒙山區,東北處平原地帶,沂沭斷裂帶穿境而過,地勢西南高、東北低,隨泰沂山脈自西向東北傾斜延伸。最高點為西南邊緣的太平山,海拔523米;最低點為大汶河旅遊開發區藺家官莊村北,海拔34.5米。

安丘市是國務院批準的首批沿海對外開放縣市之壹。市境總面積1712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44萬畝,轄10個鎮、2個街道、2個開發區,866個行政村。

安丘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公元前148年(漢景帝中元二年)置縣,至今已有2100多年歷史。境內歷史文化古跡眾多,已發掘大汶河、龍山、商周等文化遺址110處、文物1萬多件,有庵上石坊、公冶長書院、大型漢畫像石墓等珍貴歷史文化遺產。

安丘先賢輩出,湧現出了東漢高士管寧、宋代著名軍事家陳規、清朝閣老劉正宗、著名詩人曹貞吉、文字學家王筠等壹大批傑出人物。據記載,自宋代至清末,安丘***有101人進士及第。孔子72弟子之壹的儒家學者公冶長,曾長期在安丘城頂山設書院講學。

安丘民俗文化豐厚,木版年畫、剪紙、泥塑、戲曲等代代相傳,歷久不衰。孫臏拳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3個非遺項目入選省級名錄,有濰坊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31人,其中國家級1人、省級8人。

擴展資料

安丘歷史沿革

夏商時,境內有安丘國,安丘之名自此始。西周時,根牟國、紀國與淳於國並存,根牟國都安丘故城。春秋時,境內分屬淳於、根牟、紀、齊、杞和魯國。戰國時,境大部分屬齊,西南柘山境等少部分屬魯國。

秦時,境屬瑯琊、膠東二郡毗鄰地區。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設膠西郡,治高密,安丘屬之。古誌及史料有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置安丘縣之說。

西漢時,境屬北海郡。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以古渠丘地封將軍張說為安丘侯。新莽天鳳元年(14),改安丘為誅郅,改安丘侯國為寧鄉。東漢時,境屬北海國。建武元年(25)改誅郅復名安丘。三國時,安丘屬魏。先後屬平昌郡和青州城陽郡。

西晉時,先後屬徐州東莞郡和高密國。東晉十六國時,先後歸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南燕。境屬青州高密國。南朝時,屬青州平昌郡。

北朝時,屬青州平昌郡。北齊省安丘縣入昌安縣。隋時,開皇十六年(596)置牟山縣。大業二年(606),牟山縣復名安丘縣,屬密州(後改為高密郡)。

唐時,武德二年(619)復置昌安縣。武德五年(622)改高密郡為密州,於渠丘亭附近再設安丘縣,屬密州。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安丘縣移置昌安縣,改稱輔唐縣。至此,安丘境東合昌安、淳於,南兼姑幕、平昌,西並郚城,基本形成現之境況。

五代時,境屬高密郡。開平二年(908)復名安丘縣,同光元年(923)又改為輔唐縣,天福七年(942)改名膠西縣。

宋時,開寶四年(971),裁撤膠西縣復置安丘縣,隸屬京東東路密州。金時,屬金朝,境屬山東東路益都府密州。元時,屬蒙古統治,境屬中書省山東東西道益都路密州。明時,洪武二年(1369)省密州,置青州府,境屬山東布政使司青州府。清時,境屬山東青州府。

民國時,境轄淮安縣、丘南縣、新安丘縣,先後屬魯中行政區第四專區、昌濰專區。1949年6月,新安丘縣改作安丘縣。1950年6月,淮安縣改作濰安縣。

1952年6月,濰安縣並入安丘縣。1953年8月,丘南縣並入安丘縣。先後屬昌濰專區、昌濰地區、濰坊地區、濰坊市。1994年1月,安丘撤縣設市,為縣級市,直屬山東省,濰坊市代管。

百度百科-安丘

安丘市人民政府-安丘概況

安丘市人民政府-地理概覽

安丘市人民政府-安丘歷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