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扶貧攻堅戰怎麽打結合實際走準脫貧路徑

扶貧攻堅戰怎麽打結合實際走準脫貧路徑

扶貧開發的成敗在於精準,精準脫貧關系到2016年能不能全面“摘帽”,關系到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洱源縣把脫貧攻堅擺在經濟社發展的全局的重要位置來抓,圍繞“準”字下功夫,在思想上、政策上、行動上更加精細、更加務實,把脫貧攻堅作為“十三五”期間的頭等大事和第壹民生工程來抓,切實提高脫貧工作的精準、全面、實在、超常規。

實施七個“精準”:1、扶貧對象精準。始終堅持“找出最窮人”“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認真組織了三輪“回頭看”工作,由駐村扶貧工作隊進村入戶、到地到戶仔細核實農戶住房、收入、教育、健康等基本情況,嚴格按照“五查五看”“三評四定”和“兩公示壹公告”的程序抓實“回頭看”工作,做到建檔立卡戶精準識別、精準認定、精準退出,群眾認可,並壹戶壹檔建立檔案。通過三輪“回頭看”,全縣建檔立卡戶4290戶15002人,低保戶與建檔立卡戶“兩戶合壹”的有1877戶5782人,占建檔立卡總戶數4290戶的43.75%,占建檔立卡總人口15002人的38.54%。切實做到“把最貧困的群眾找出來,用最好的政策扶持他”,實現“扶真貧、真扶貧、真脫貧”的目標。

2、產業發展精準。按照實事求是、因戶施策、宜養則養、宜種則種的原則,給予每戶建檔立卡戶不低於3000元的產業扶持補助,通過勞務合作、資金入股、土地流轉、訂單農業等形式與貧困戶建立產業發展多種利益聯結機制,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實現建檔立卡戶全覆蓋。產業發展始終緊緊扭住建檔立卡戶參與這個關鍵,以“公司+基地+貧困戶+黨支部+科技+金融扶持”的模式來拉動貧困戶發展種植業,以“打耳標、拍照片”等形式確認,再兌現扶持資金的方式發展養殖業。同時,采用“涉農企業帶、龍頭企業帶、農業合作社帶、農業莊園帶”的方式進壹步抓實產業扶貧,充分發揮好蝶泉乳業、洱寶實業、錦洋生物、品宏農特產品、佳潓公司、雲生中草藥材種植、誌傑蔬菜種植和海源生豬養殖等企業技術和市場優勢,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逐步實現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的跨越。目前,發放產業扶持補助7515戶(其中建檔立卡戶5759戶)4116.52萬元,種植山崳菜、附子、燈盞花、大白蕓豆等經濟作物4.28萬畝,養殖肉牛、山羊、生豬等牲畜2.07萬頭,家禽1.08萬羽,並與8家企業確定長期合作關系,在50個行政村投入1610萬元建立互助社。

3、住房幫扶精準。按照“人均建築面積不超25平方米、廚衛入戶、人畜分離”的標準和“三為主、兩服務、壹把關”(搬遷地點選址以群眾意見為主、搬遷土地調配以群眾間調劑為主、房屋建造以群眾自建為主;金融貸款和矛盾調處服務到戶、基礎設施建設服務到村;把關扶貧政策落實)的工作方法,重點實施4個集中示範點(惠及175戶749人),41個插花安置點(惠及1384戶5666人)易地搬遷,集中示範點按每戶20萬元標準予以配套區域公***基礎設施建設,插花安置點按每戶10萬元標準配套區域公***基礎設施建設,嚴格兌現國家易地搬遷補助相關政策,補助到戶。目前項目到位資金2.4106億元,45個易地搬遷點全部開工,完成投資2.1566億元。完工1247戶,入住260戶,已發放建房補助783戶1566萬元。各安置點村內水電路、人畜飲水、網絡通信、活動場所等基礎設施建設正有序推進;正在實施貧困戶農村危房改造2741戶;總投資24012.25萬元的第二批1302戶(特困戶住新房418戶,易地搬遷884戶)易地搬遷項目全面啟動。

4、教育脫貧精準。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圍繞年內計劃教育均衡發展目標,投入資金3.68億元,新征學校用地383.3畝,新建校舍面積8.32萬平方米,新建體育運動場地9.92萬平方米,投入750萬元進行校園綠化,購置多媒體設備621套、計算機3320臺等,全力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面落實建檔立卡戶子女中等職業教育免費政策和助學金政策,對建檔立卡戶在校就讀的高中、大中專院校的874名學生給予扶貧政策資助;投資1108.62萬元全面提升改造17個貧困村中心完小,已完成提升改造7所,附屬項目全面推進;投資158.27萬元,為157所寄宿制學校啟動“熱水行動”,確保寄宿制在校生能喝上熱水、用上熱水;大力實施“雨露計劃”,組織開展創業就業培訓,半年多來,開展勞動力轉移培訓93場次,培訓13075人次,向廣東、深圳、昆明等地輸出勞動力8088人,其中建檔立卡2532人,有效增加了貧困戶收入。

5、生態補償精準。兌現草原生態保護補助和牧草良種補貼173.492萬畝437.72萬元;兌付退耕還林補助金21.38萬畝630萬元;發放國家和省級公益林補償金940萬元;全縣通過土地流轉、租賃土地等方式建成生態濕地3.1萬畝,每年增加群眾收入2000多萬元,同時,從建檔立卡戶中吸納的天保員、護林員、環保員、河道協管員、垃圾收集員、保潔員等705人,增加工資性收入,讓貧困人口從生態保護中受益。

6、基礎設施精準。自加壓力,將建檔立卡戶數超過50戶的23個行政村作為重點村與17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同步實施行政村整村推進,圍繞年底全縣所有自然村實現100%通路,村內道路硬化率達85%以上的目標,完成村內道路硬化54萬平方米,建成大橋8座和人畜飲水工程16件,完成脫水窖850口。

7、金融扶持精準。縣扶貧開發工作指揮部將嚴格按照《洱源縣易地扶貧搬遷貸款資金管理辦法》,督促協調解決好貸款問題。同時協調金融機構加大對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貸款投入力度,增加辦理貸款的窗口和人員力量,優化服務措施,簡化貸款手續和流程,真正發揮好金融扶持對脫貧的助力作用。

洱源縣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把握當地的綜合態勢,找到當地發展致富的“命脈”遵循客觀規律將扶貧資金,資源用在該“使力的點上,用在真正能為民帯來增收的產業、實際上,走出了壹條符合當地文化,環境背景的特色致富路。

四個“全面”:1、整合項目資源全面。緊盯建檔立卡戶、瞄準貧困區域,動員各級部門主動融入和服務脫貧攻堅,樹立“扶貧不只是政府的事”的思想,廣泛募集愛心捐款,全面統籌整合住建、交通、農業、水利等部門項目,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2、貧困群眾文明素質全面提升。扶貧的核心是扶技。確立“扶貧既要扶產業、扶資金也要扶智力、扶誌氣”的思想,抓住人這個關鍵,以“授人以漁”為方式,在脫貧攻堅中著力實施群眾文明素質提升五大工程(思想道德素質提升工程、生態環保素質提升工程、政策法紀素質提升工程、教育和引導群眾移風易俗,告別陋習,養成文明生產生活方式,在脫貧攻堅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

3、社會力量參與全面。引導和支持蝶泉乳業、駿馬集團、洱寶實業等民營企業聯系貧困戶,通過招工用人、訂單農業等模式幫扶貧困戶,通過招工用人、訂單農業等模式幫扶貧困戶。廣泛動員引導社會各界人士通過愛心捐贈、誌願服務等多種形式參與扶貧。2015年“扶貧日”***募集到捐款1073.3846萬元。開展先天性心臟病篩查1 萬多人次,組織篩查的57 名學生赴昆明延安醫院免費治療。

4、社會兜底全面。制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辦法,實現農村扶貧標準線和農村低保標準線“兩線合壹”。目前,全縣建檔立卡人口4290戶15002人新農合已實現全覆蓋,住院報銷起付線全免,大病保險起付線由6000元降為5000元,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享受大病保險政策273人次,補償金117萬元;新農合報銷3719人,補償金740.31萬元;對749戶787名無力脫貧的五保戶、特困戶實行社會保障兜底。

實現超常規 用心用情用力 真扶貧

三個“實在”:1、組織力量實在。成立以縣委書記、縣長為組長的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建指揮部,下設三個工作站,形成“壹部三站”工作格局,由副縣級領導擔任縣扶貧開發工作指揮長、副指揮長和工作站長。建立包保責任制度。按照“掛包幫”長效機制要求,形成“百個部門包村,百名隊員駐村,千名幹部聯戶”的工作格局。由9名縣級領導掛鉤幫扶9個鎮鄉,39名處級領導每人掛鉤1 至2個貧困村,由106個省州縣三級部門具體負責包村,實行結對幫扶“532”制度,全縣2488名幹部職工結對掛包7322戶貧困戶,實現“掛包幫”全覆蓋。

2、資金投入實在。2016年計劃投資137572.92萬元,實施發展生產,搬遷安置等“七大工程”。截至目前,實際到位扶貧資金106035.13萬元,其中扶貧資金到位47530.45萬元,整合項目資金到位58504.68萬元。***完成投資67556.32萬元。已按照“快審、快批、快撥”方式,全面下撥到各鎮鄉。

3、督促檢查實在。洱源縣縣委、政府成立了脫貧攻堅工作專項督查組,制定出臺了《洱源縣脫貧攻堅工作督查辦法》《洱源縣駐村工作隊員“壹召回三問責”實施細則》,按照“專班、專車、專業”的工作要求,深入鎮鄉、村壹線開展督查。目前,發出督查通報4 期,通報工作不力的幹部12人次,約談幹部8人,誡勉談話5人。

四個“超常規”:1、選派駐村幹部超常規。采取“抽強人、強抽人”的方式選派40支扶貧駐村工作隊,做到每村壹支工作隊,每只工作隊5名以上工作隊員,隊長由實職副科以上領導擔任。2、壹線選撥幹部超常規;明確在脫貧攻堅壹線鍛煉幹部、培養幹部、選撥幹部,把項目推進較快,扶貧成效明顯,群眾反映好作為幹部評優、選撥任用的重要依據。在今年4月鎮鄉黨委換屆中有8名工作隊長、第壹書記和隊員被提撥為正科級幹部,13名第壹書記和隊員被提拔副科級幹部,占新提拔幹部數的48.9%。3、掛圖作戰超常規。為快速推進脫貧攻堅工作,采用掛圖作戰,形成了“縣壹圖四表、鎮鄉壹圖三表、村壹圖四表”的作戰體系,把脫貧攻堅目標到村到戶工作分層分級繪成“作戰圖”,形成圖表展板做到時間倒逼、按圖指揮、按圖推進、按圖督查、按圖考核、按圖問責。4、項目推進超常規。為迅速推進道路、人畜飲水等項目,縣委、縣政府超常規操作, 制定出臺《洱源縣脫貧攻堅項目工程招標管理辦法》,下放權力,簡化項目的審批、招標、前置審計等工作。

創新扶貧方式 變“輸血式”

扶貧為“造血式”扶貧

扶貧新路徑之壹:綠色產業+ 生態保護扶貧。

洱源縣縣委縣委副書記、縣扶貧開發工作組總指揮長楊文澤坦言“方向不對,難免南轅北轍;產業不準,扶貧適得其反。產業扶貧,是貧困戶實現脫貧的關鍵。產業扶貧工作需要精準化,防止‘產業扶貧若幹年,賣難返貧壹夜間’的現象出現。制定出了貧困村、貧困鄉村特色產業規劃,統籌使用涉農資金,重點支持貧困村、貧困戶因地制宜發展種養業、產品加工和傳統手工業等,在扶貧開發中,我縣各鄉鎮從實際出發,落實‘壹村壹品’扶貧計劃。本著‘宜養則養、宜種則種、宜遊則遊’的原則,積極培育發展養殖業、種植業、加工業、鄉村旅遊等特色產業”。茈碧湖鎮哨橫村今年發生了壹件新鮮事:往年用來種瑪卡、米玉的荒山地,今年變成了壹片嬌美動人的牡丹園。牡丹園的主人楊長寶介紹:“政府幫助我們聯系了雲南滇黃集團,按合同價收購牡丹籽,我們才下了決心,種植了這片油牡丹,今年先種200畝。”“這裏雖然是山區,但有了市場,我的牡丹籽就不愁賣。以後,我還要把這裏綠化好,讓這裏成為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的壹座大花園,在這裏經營農家樂。”好生態讓山裏人富了口袋,讓地方發展走上了探索出了農村生態資源與綠色環保產業相互促進、農村生態保護與扶貧產業開發相宜相長的精準扶貧的新路子。

創新路徑之二:能人(企業)+合作社+貧困戶。

6月初,縣委領導把縣內的蝶泉乳業、洱寶梅業等十多家農業龍頭企業負責人請到壹起,和他們交心談心,請他們和縣委政府壹起,關註民生、支持全縣脫貧攻堅工作。縣委領導和縣內企業達成***識:全縣建立“農商聯盟”,以“農商聯合”“農企聯合”模式,把龍頭企業和貧困山區的各個合作社對接,讓山區產業培植搭上龍頭企業這條船,合作社在企業的指導下,按照企業的生產要求生產優質原料,企業幫忙收購合作社的產品、幫助協調對接營銷渠道、對合作社進行知識技能培訓和人才培養。“請能人進山”這事,省委宣傳部派駐洱源縣牛街鄉福田村的幹部字振華最上心,腿也邁得更遠。5月下旬,字振華為洱源請來蘋果種植專家指導群眾種植蘋果,這讓牛街的山區群眾心裏樂開了花。“有了國內頂尖專家的金手指來指點我們,我們壹定要種出金蘋果來。”牛街鄉福和村村民楊吉昆說。6月初,字振華又在百忙之中擠出時間,尋找和聯絡國內的項級大蒜營銷商。洱源的大蒜品質優良,是大蒜市場裏的“貴族”,但壹直處於營銷鏈條末梢。字振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縮短洱源大蒜走向外地市場的鏈條,增加當地蒜農收入。

創新路徑之三:技術培訓+ 就業脫貧。

讓剩余勞動力最終轉化為貧困山鄉發展的內生動力,是洱源縣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努力方向。2015年下半年到目前,洱源縣***開展勞動力轉移培訓93場次,培訓13075人次,培訓力度之大、培訓人數之多,前所未有。經過培訓送出去的貧困山區務工人員807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532人。“我在這裏很開心!”44歲殘疾人賀從容2015年11 月參加了洱源縣鳳羽硯臺工藝品廠舉辦的殘疾人雕刻培訓後,就壹直留在廠裏工作。洱源縣轉移就業分三類實施:壹是通過“壹帶壹、壹幫壹”的方式自行外出打工;二是通過技能培訓和引導性培訓,使參訓人員至少掌握壹門實用技術,全面提升貧困戶勞動力自身素質,由縣就業局與各地效益好、信譽高的用工企業對接,集體組織外出務工;三是在整鄉整村推進、異地扶貧搬遷項目中組織當地群眾就近就地務工。通過以上三種方式,做到有勞動力的貧困戶至少有壹人在外務工。

洱源縣各級黨委、政府站在全局和實現中國夢的高度,堅定信心,積極作為,進壹步加大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力度,時刻把貧困群眾冷暖安危掛在心頭,以精準扶貧為總攬,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連片特困地區為主戰場,以脫貧奔小康為首要任務,統籌抓好發展生產、公***服務、全民教育三件大事,加快貧困地區、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步伐。在推進扶貧工作中,做到了精準識別、精準扶持、精準管理和精準考核,逐村逐戶完善幫扶措施,切實做到扶真貧、真扶貧。精準識別,做到摸清底數、建檔立卡,解決好扶誰的問題。精準管理,做到動態跟蹤,及時更新,解決好怎麽扶的問題。精準考核,做到量化指標,獎優罰劣,解決好激勵和導向的問題。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營造重實幹、創實績、求實效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