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旅遊地理學名詞解釋

旅遊地理學名詞解釋

旅遊的名詞解釋是指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暫時居留而引起的壹種現象及關系的總和,這些人不會因而永久居留,並且主要不從事賺錢的活動。旅遊指壹種往復的行程,即指離開後再回到起點的活動,完成這個行程的人也就被稱為旅遊者。

旅遊的先驅是商人,最早旅遊的人是海上民族腓尼基人。在旅行作為壹種社會行為,古代即以存在,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壹,旅行活動的興起同樣居世界前列,中國早在公元前22世紀就有了。當時最典型的旅行家大概要數大禹了,他為了疏浚九江十八河,遊覽了大好河山。

之後,就是春秋戰國時的老子、孔子二人了。老子傳道,騎青牛西去。孔子講學周遊列國,漢時張騫出使西域,遠至波斯,今伊朗和敘利亞,唐時玄奘取經到印度,明時鄭和七下西洋,遠至東非海岸,還有大旅行家徐霞客作了遊記。

旅遊者是構成旅遊的主體,是旅遊三大要素的基本要素,沒有旅遊者,自然旅遊就無法實現。旅遊者,從字面上解釋,就是遊客,即從事旅遊活動的人們。在英文裏寫作“Tourist” 。意思是出於壹種好奇心,為了得到愉快而進行旅行的人。

1963年在羅馬舉行的聯合國旅遊和旅行會議提出了“觀光者”的定義:“到壹個非自己定居的國家觀光,目的不是掙錢,這樣的人就是觀光者。”觀光者又可細分為“旅遊者”、“短途旅遊者”兩大類。

旅遊者:即臨時觀光者,到壹個國家至少停留二十四小時以上,以娛樂、保健、學習、宗教信仰或體育運動等為目的,換言之,為了消磨閑暇時間、經營、參加會議或探親等。

聯合國的規定得到了國際上的承認。各國基本采用這壹標準來統計外國旅遊者或其他觀光者數目。不過在執行中又有許多不壹致的地方,如美國勞工統計局把離開本州壹個晚上為了度假而旅行的人也算進去,但不包括為業務和會議旅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