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在古代中國,長期旅行如何解決衣食住行這些問題?

在古代中國,長期旅行如何解決衣食住行這些問題?

民以食為他,古人出門旅行頭等大事就是帶幹糧。現代人只要帶上錢包即可,古人可不是帶上銀子那麽簡單。由於經濟不發達,並不是隨處都有餐飲店。從《水滸傳》裏可以看出,英雄好漢出門在外吃飯是個問題。在繁華鬧市,可以“三五斤牛肉自與灑家切來”;走到地處偏僻的村店(祝家莊),就沒肉可吃了。魯智深因為饑腸轆轆,餓肚子時和兩個道人打架,險些打敗,待吃了史進給的幹肉燒餅後才滿血復活。由此可見,古人在出門前務必盤算好吃的問題。如,攜帶幹糧、隨處化緣等各種方法通用。也由此,古人發明了能存放十天半個月不變質的“鍋盔”等旅途食物。

古代住宿既有官辦的驛站、廬舍等,也有民間以營利為目的的旅店。我們在影視劇裏耳熟能詳的那句店小二經典臺詞:“客官,妳是打尖還是住店?”“打尖”指的是吃飯,古代的旅店是將餐飲和住宿分開的。比如《水滸傳》裏押解林沖、盧俊義的那些旅店,還得客人自己生火做飯。

出門的交通工具,古人能有個騾馬驢騎騎就已經很不錯了,要是能有轎子坐,那可是真不要太好哦!陸遊去劍門關旅遊時,“細雨騎驢入劍門”。唐三藏取經時有白龍馬,這更是豪華級配置。更多的旅人都是靠壹雙腳來“踏平坎坷成大道”。所以,古人出門壹定要有雙好鞋,鞋有多好,路才能走多長。杜甫曾牢騷:“威遲哀壑低,徒旅慘不悅”,表達了徒步於高山深澗中的艱難。關於“徒步”旅行,如果妳換個角度看,也頗有詩意。就像薛濤說的:“壹路煙霞草木香”。遇到水路就靠船行。

其實古代人出門旅遊,主要是因為“從政”,所謂“宦遊”,就像杜甫寫的“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壹般老百姓是很少出門旅行的,受限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