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本人大四畢業,論文題目是“宗教文化對旅遊的影響”。我應該從哪裏開始?

本人大四畢業,論文題目是“宗教文化對旅遊的影響”。我應該從哪裏開始?

1000年前的世界社會,妳選擇哪個宗教,也是對其生活方式的選擇。當時的宗教對人類來說意義重大,內涵豐富。現在宗教對人類的影響已經沒有那麽大了,現在好像成了生活的附屬品。尤其是在中國這個從未形成祭祀階層的國家,它成了壹種幾乎沒有實際意義的消遣。本文主要討論旅遊對宗教文化的影響。

什麽是宗教?宗教是壹種社會意識形態,是對客觀世界的虛幻反映,要求人們信仰上帝、神道、精靈、因果報應等。,並把希望寄托在所謂的天堂或者來世。據1996不完全統計,世界宗教信徒約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四。其中,世界三大宗教的信徒人數為:基督教徒1.955億,占世界人口的33.7%;伊斯蘭教徒165438+2700萬,占世界人口的19.4%;佛教徒占311億,占世界人口的6%。其他傳統宗教的信徒人數最多:印度教徒7.93億;猶太人13858000人;大約有17萬錫克教徒。此外,還有各種新興宗教的信徒6543.8+0.23億人。

據最新統計,預計到2001年,世界人口將為61.28億,其中基督教徒20.24億,穆斯林1.21.3億,佛教徒3.63億,印度教徒8.23億,猶太教徒1.4552億。

什麽是旅遊?旅遊既是壹種經濟現象,也是壹種社會文化現象。現代旅遊是各種文化的大規模交流。旅遊業的發展,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新的旅遊市場的開發,吸引了更多的客人前來參觀、朝聖和學術交流,有利於宗教文化的傳播、交流和發展,也對保護和修復宗教文物古跡起到了作用。

發展旅遊業,必須大力開發旅遊資源,其中保護和發展宗教文化遺產是過去和未來的重要任務。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黨的宗教政策的貫徹和有關文物保護法律法規的頒布實施,許多宗教文物古跡得到了修復和維護。比如承德避暑山莊、敦煌莫高窟都是國家保護的;雲南的竹子廟、承德的外八廟、北京的潭柘寺也進行了修繕。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的泉州,也被列為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泉州許多宗教組織恢復了活動,宗教文化遺產得到了整理和傳播,文物古跡也得到了保護和修繕,重現了昔日的風采。由於黨和人民政府有關政策的實施,許多瀕臨消失或年久失修的宗教文物得到了保護和修復,並發揮了新的作用。旅遊業的發展也迫切需要保護和發展宗教文物,修復宗教。寺廟、宮殿等文化遺產,讓遊客身臨其境,欣賞各種宗教的文化藝術,增長宗教知識,傳承和傳播宗教這壹人類傳統文化。隨著各種境外宗教旅遊團的到來,為中外宗教界人士加強接觸交流提供了許多機會,為宗教文化的傳播和學術研究創造了有利條件。此外,隨著信徒和遊客的增多,很多人捐款,這為宗教文物的保護和維修提供了大量資金。

當然,旅遊業的發展對宗教文化既有積極作用,也有壹定的負面作用。由於遊客數量的增加,帶來了壹些人為的破壞和環境汙染,如遊客在宗教旅遊區亂塗亂畫、亂扔東西、大聲喧嘩等,破壞了宗教名勝區特有的安靜、非凡的氛圍。遊客的不文明行為也會對宗教文物古跡造成壹定的破壞。比如峨嵋山金頂,198l旺季,遊客蜂擁而上,壹些年輕人爭相劈開床板,拉草席取暖;食堂沒剩飯碗了。三天之內,僅金鼎壹家就造成直接損失壹萬元。遊客引發的大火用火把峨眉金頂燒了。再比如國內外著名佛教石窟中的敦煌壁畫。由於人數大量增加,遊客的呼吸和汗水的化學作用造成大量脫皮,損失嚴重。

可見,旅遊業的發展對宗教文化傳承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的壹面。如何預防和消除這些不利的東西,是我們必須重視和解決的問題。壹些宗教名勝制定了相應的保護規定,如禁止在宗教旅遊區亂扔垃圾、亂塗亂畫;禁止遊客燒烤、野餐、砍伐樹木;禁止燃放鞭炮、煙花;禁止拍攝宗教雕塑和壁畫;限制遊客數量等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總之,不能“保護”旅遊,而要“失去”宗教文化遺產。

旅遊業的發展促進了宗教文化的傳承、傳播、交流和研究。旅遊活動是人們需求水平提高的壹種表現,可以滿足人們對知識的需求。通過旅遊,人們可以增長宗教文化知識,陶冶性情,陶冶心靈。參觀宗教名勝的人壹般都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不僅是普通遊客,還有香客、宗教信徒、專家學者等。因此,旅遊活動的開展也是人們傳播了解、探索和研究宗教文化的重要途徑。例如,在古代,鑒真的僧侶前往日本傳播佛教,在明朝,外國傳教士利瑪竇來到中國傳播基督教。現代旅遊是溝通各種宗教文化交流和研究的橋梁。比如來中國的遊客中,有大量的宗教信徒、朝覲者和專家學者;有的甚至組成了宗教文化考察團,還有專門從事宗教旅遊的國際旅行社。1991年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與海上絲綢之路”考察活動,所到之處都提出了宗教景點考察和學術交流的要求;同時也帶來了最新的國際宗教文化信息。通過觀光、考察、座談等活動,促進了各國各地區宗教文化的交流和研究。

再者,隨著旅遊活動的發展,壹些宗教節日、儀式、物品、宗教規矩、音樂、飲食等也逐漸傳播開來,為人們所熟悉和接受。當然,旅遊活動的發展也對宗教文化產生壹些影響。比如壹些宗教特有的教規和儀式慢慢失去了神秘感和特色,有的甚至變成了純粹的商業娛樂活動。

最後,宗教文化遺產的開發不僅搶救和傳承了人類傳統文化,也開辟了人文旅遊景觀。需要註意的是,宗教文物古跡的保護和維修如果不與旅遊活動的開發相結合,只會“保存”宗教文物而“失去”旅遊,宗教文化和“國寶”不會為國家創造新的財富和發揮應有的作用,宗教文化本身也不會得到廣泛的傳播和交流。國內外成功的實踐經驗證明,宗教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傳播離不開旅遊業的發展,旅遊業的發展也有賴於宗教文化遺產這壹寶貴資源。比如西藏拉薩和青海西寧的佛寺,規模罕見,價值很高。但由於青藏高原氣候和交通的限制,遊客很難大量進出,領略藏傳佛教的獨特風貌。再比如“世界宗教博物館”泉州,其宗教種類之全,在中國也是罕見的。佛教影響最大,被譽為“全南佛國”。保存著中國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寺廟——景清寺;世界上獨壹無二的摩尼教聖地——曹安;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現存最大的道教石刻——老君巖;此外,還有印度教和婆羅門教的珍貴文物。這些豐富的宗教文化遺產,使泉州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公布的24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十多年來,泉州開發這些資源,發展旅遊業,使之成為當地經濟的支柱產業,不僅吸引了大量中外遊客,也引起了許多信教群眾和專家學者的興趣,從而促進了泉州與外界在宗教文化方面的交流和研究。如近年來,先後舉辦了“中國與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研討會暨泉州宗教古跡考察活動、中國泉州南少林武術節、伊斯蘭文化與泉州研討會等,不僅方便了宗教文化的傳播、交流和研究,還吸引了大量海內外遊客,促進了當地旅遊業的發展。總之,宗教文化與旅遊的關系是密切的,它們相互結合、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補充、共同發展。

宗教對未來世界的影響可能會越來越小,相反其他的東西對它的影響會越來越大。也許宗教只是人類科技發展到壹定階段的產物。希望以後宗教不要完全成為旅遊或者其他東西的附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