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我的家鄉在哪裏?哈爾濱。

我的家鄉在哪裏?哈爾濱。

地名的由來:

金帝史:“穆宗欽在阿勒金村。”哈爾濱阿勒金的變調。欽定本《晉史》卷三釋:阿勒金“譽”。“阿勒金”在女真語中是“榮譽”的意思。另壹方面在滿語中是“曬網場”的意思。

哈爾濱考考:“哈爾濱”是女真語“阿勒金”壹詞的翻譯,意為“榮譽”;《?滿洲?據說俄羅斯在成立哈爾濱街道建設局的時候,在地名的設置上花了不少腦筋,走訪了松花江沿岸的壹些小村莊,告訴當地人。提問?地名改了以後,當地人就把這個地方叫郝歐斌。與此同時,俄國也構想了許多名稱,但都沒有被采納。最後取名Harubin。1900制作的地圖上出現了“春濱街”這個名字。“Harubin”在滿語中是“漁網”的意思。據說這壹帶很久以前是滿族的大片漁區,漢人稱之為曬網場。哈魯彬之後被誤認為哈爾濱。

天鵝論:聲稱哈爾濱的原讀音為“嘎樓文”,即“哈爾文”,意為“天鵝”,被認為是今天哈爾濱地名起源的“通論”。

“泡裏撈”或“曬漁網”的滿語:這句話出自1898的壹位俄羅斯采礦工程師之口,在1922的《哈爾濱指南》和1929的《河濱的喧囂》中使用。

蒙古語“平仄”說:這是魏先生在1913《吉林地理》中提出的,從語音角度得出的結論。

俄語版1928的《工商業指南》壹書中可以找到俄羅斯人的“大墓”理論,說明俄羅斯人從壹開始就打算永久占領這個地方。

滿語“鎖骨”論:完全音譯,因為滿語“哈拉巴”的意思是鎖骨,是推斷出來的。

滿語“哈勒菲言”和“邊”說音譯很像。“哈勒菲延”在滿語中是“邊”的意思,意為“狹長”,象形之意。

通古斯語“渡口”說和“船渡場”說:俄羅斯研究結果表明,哈爾濱壹詞源於通古斯語,意為船只停靠的地方。

女真語《阿勒金》說:“阿勒金”翻譯成漢語有名譽、榮譽、名譽等意思。此說基於《金石本紀》卷二。

歷史演變:

早在22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這裏就已經有人類活動。

大約5000年前,哈爾濱進入新石器時代。

約3000年前,商代晚期,哈爾濱進入青銅時代,屬於黑龍江省最早的古代文明國家白金寶文化的分布區。

西周是壹個謹慎的地方;公元三世紀時,是婁的領地。

南北朝是不吉利的地方。

隋唐時期,他回到了洪。

宋朝是女真族完顏部的地盤,當時名為阿勒金村。

嘉禾年(1115),金朝在上海(哈爾濱市阿城區)建都。是兩支大軍,萬戶人家的駐地。

金大定十三年(1173),上京復為都城。

元明時期,哈爾濱成為成吉思汗三弟沃金家族的領地,努爾幹都司的轄區。

明末清初時,女真利用留在這座城市的建築材料,在原地建造了阿勒丘卡要塞。

清朝建立後,乾隆二十壹年(1756),在阿城設立阿拉楚卡,哈爾濱歸其管轄,隸屬吉林將軍。哈爾濱在清末民初屬於吉林省濱江縣。清朝中後期,隨著“收回北京旗”和“開放禁地”政策的實施,大量滿漢人口遷居哈爾濱。

19年末,哈爾濱有幾十個村,居民約3萬人。交通、貿易、人口等經濟因素開始擴張,為城市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自嘉慶以來,隨著“北京旗墾荒”政策和開放禁墾政策的實施,到18世紀末,哈爾濱建立了更多的滿族移民和漢族人的村落,許多滿族人和漢族人在那裏從事農耕和捕魚,因此壹度被稱為“魚村”。

光緒二十二年(1896),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簽訂了不平等的《中俄密約》,賦予俄國修建董卿鐵路的權利。

光緒二十三年(1897)八月,修建了董卿鐵路,同時在老哈爾濱(原名叫香屋,當時主要是俄國人居住的地方)設立了監察所。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至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隨著中東鐵路的修建,工商業和人口開始向哈爾濱聚集。中東鐵路建成時,哈爾濱已經形成了現代城市的雛形。20世紀初,哈爾濱成為國際商埠。這裏聚集了來自33個國家的1.6萬以上的僑民,1.9個國家在這裏設立了領事館。與此同時,中國的民族資本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哈爾濱被確立為當時北滿的經濟中心和國際都市。

1900年,俄國開始在新市街(當時叫秦家崗)進行建設,後來俄國設立的各種行政機構都遷到這裏。當年,我國人民為了抵抗俄羅斯的侵略,破壞了俄羅斯的鐵路和建築,使得俄羅斯苦心經營的成果和建築?化為烏有?。

1901年,俄國要求清政府賠償,恢復原狀。

1903年,松花江畔的壹部分也被俄國占領,成為俄國鐵路的子公司,歸東支鐵路總長管轄。

1905、10、31(清光緒三十壹年),清廷批準設立哈爾濱關(即濱江關),次年(清光緒三十二年)五月11,道部正式成立,進駐濱江城(今道外)。

1907 65438+10月14日(清光緒三十二年十二月初壹),清廷決定“開放哈爾濱為商埠”。同年65438+10月23日(臘月初十),吉林將軍和黑將軍準確發揮作用,設立了河濱廳,屬於河濱關。18年4月(清光緒三十三年三月初六),設署開關防禦,第壹江邊廳蔣芳同治,在付家店(今道外)“開封封印”。同年165438+10月23日(農歷十月十八),中東鐵路管理局局長霍爾瓦特宣布哈爾濱自治公議會違法憲法,將布頭區(今道裏)和新市街(今南崗)7平方公裏土地劃為市區,交還公議會管轄。

宣彤時期(1909-1911),阿城縣雙城府及部分沿河村落劃歸濱江會館管轄。

民國成立後,1913年3月,濱江會館改為濱江縣。

1918十月革命後,沙俄的努力逐漸消退,但這壹時期的哈爾濱仍受到沙俄殘余勢力的蹂躪,但此時中國開始恢復沙俄的部分特權。

1919 65438+2月,黑龍江巡撫公署決定在哈爾濱江北設立馬家川口市局,次年6月65438+10月31日改為松北市局。

1920年,鐵路領域的司法權被收回,同時中東的鐵路用地被司法部劃定為東部省份的特別區域(包括東部的哈爾濱至綏芬河,西部的綏芬河?滿洲?南到長春寬城子)。全區分為五個區,每個區設總局分局和分局,以哈爾濱為第壹區。

2月5日1921成立哈爾濱市市政管理局,負責中東鐵路沿線地方行政。

1922 165438+10月24日,東三省安全總指揮部宣布,東部特區的軍警、外事、行政、司法全部置於鐵路保護軍總司令和東部特區行政長官的監管之下。

1922 65438+2月8日,北京市政府公布《東部特區行政長官條例綱要》,在哈爾濱設立行政長官辦公室。

哈爾濱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思想傳播較早、工人學生運動較為活躍的城市。

民國十二年(1923),哈爾濱建立了東北第壹個黨組織。3月1日,東特區行政長官辦公室正式成立,辦公地點在哈爾濱市布頭區。

民國14年(1925)9月,黑龍江省巡撫公署作出命令,將松北市局改為松浦市政公署,改松浦市局。

民國15年(1926)3月,東特區行政長官下令解散白俄羅斯占領的市議會和董事會,所有檔案、票證、市政地界線由市政接管。3月30日,東特區市政管理局發布通知,撤銷哈爾濱市議會,宣布成立哈爾濱自治臨時委員會;17年6月,《哈爾濱特別市試點自治章程》頒布實施,將埠頭區、新市街劃為哈爾濱特別市管轄區域,其余馬家溝、老哈爾濱(今香坊)、新安埠(片子)、八區、古巷、正陽河仍屬東特區市政管理局管轄,稱哈爾濱。至此,被俄國及其殘余勢力占領了28年的哈爾濱行政權被完全收回。

民國16年(1927),濱江縣道路工程局與衛生局合並,組建濱江市公所。中國東北第壹次黨代會在哈爾濱召開,成立了滿洲臨時省委。哈爾濱成為黨領導東北人民進行革命鬥爭和後來抗日鬥爭的指揮中心。

民國18年(1929)5月,濱江市公署改為濱江市籌備處,付家店、四家子、泉河、太平橋劃歸濱江市管轄,歸吉林省管轄。至此,哈爾濱形成了五市縣並存的局面。

民國二十壹年(1932)三月成立偽滿洲國,同年七月11成立哈爾濱市籌備處。哈爾濱淪為日偽統治。哈爾濱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湧現出趙尚誌、楊靖宇、李、趙壹曼等著名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

民國二十二年(1933)七月,哈爾濱特別市成立,屬於偽中央直轄市。

民國二十六年(1937)七月,偽市制改革,廢除了專市。哈爾濱改為偽濱江省直轄市,為濱江省公署所在地。

7月1938,1日,偽哈爾濱市公署公布城市條例,廢除保甲制,實行區制。全市劃分為10區:埠頭、信陽、南崗、馬家、東付家、西付家、古巷、香坊、太平、松浦。6月1940 65438+10月1日,偽滿洲國進行國情調查,哈爾濱總人口64.55萬。

民國三十四年(1945),日本於15年8月投降,同年8月31日,國民黨政府頒布《收復東北各省辦法大綱》,重劃東北行政區劃,哈爾濱為直轄市。人口超過70萬。

民國三十五年(1946)4月28日、5月建立人民政權,隸屬中國北滿支部領導。同年165438+10月18改為哈爾濱特別市,由東北管委會領導。成為中國最早的大城市。

哈爾濱發展國民經濟。“壹五”期間,哈爾濱是國家重點建設城市之壹。前蘇聯援建的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中,有13個位於哈爾濱,成為國家重要的工業基地,從消費型城市迅速轉變為新型工業城市。

4月21,1948,哈爾濱改為省轄市,成為松江省省會。

1949年2月6日,東北政治委員會決定,各特市取消“特”字;3月1,哈爾濱特別市改為哈爾濱市。同年4月21日,東北政委決定將其改為松江省轄市。5438年6月+同年10月,哈爾濱分為9區。

1953 7月18日經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批準,自8月1日起改為直轄市。根據1953的人口普查,全市總人口為116.3萬人,達到了特大城市的標準。

6月1954,19松江省與黑龍江省合並,哈爾濱改為黑龍江省下轄市,為黑龍江省省會。

1956年8月,東、西付嘉區合並為道外區;撤銷田橫區,並入朝陽區;撤銷古巷區,並入道裏區;平房區改為城區;全市分為道外、道裏、南崗、香坊、太平、方平六個城區和潮陽、王剛、松浦三個郊區。

1958年,哈爾濱郊區所屬的14個鄉改為農村人民公社。8月25日,原省直管的賓縣(在濱州鎮)、阿城縣、肇東縣,原綏化區所屬的呼蘭縣劃歸哈爾濱市管轄。9月27日,市壹級的香坊人民公社、機電人民公社成立。同年,松花江特區成立,駐哈爾濱。原綏化特區隸屬綏化、望奎(位於雙龍鎮)、綏棱、海倫、慶安(從鐵力縣撤銷合並)、通河、木蘭、蘭溪、巴彥等9個縣,省直管的宜春市、五常、雙城、肇源、肇州劃歸松花江特區,管轄1個市縣。

5月1960日,5月12日,原本是松花江地區領導的通河、木蘭、巴彥、五常、雙城劃歸哈爾濱領導。原屬哈爾濱的肇東縣和原屬嫩江特區的青岡、明水縣劃歸松花江特區。設立安達市,隸屬松花江地區;哈爾濱* * *轄阿城、賓縣、呼蘭、雙城、五常、巴彥、木蘭、通河,松花江轄2市11縣。

1962年恢復鐵力縣,松花江地區轄2市12縣。

3月8日1963,恢復濱江區,城郊公社劃歸濱江區管轄。

1964年宜春市改為省直管市,松花江地區轄1市和12縣。

1965,安達市由省直轄市改,原松花江地區更名為綏化地區。同年6月65438+10月65438+4月,哈爾濱所屬的賓縣(位於濱州鎮)、阿城、呼蘭、通河、五常、木蘭、雙城、巴彥等8縣設立松花江特區,進駐哈爾濱。

1967年4月,撤銷哈爾濱人民公社,成立哈爾濱革命委員會;平房區改為“新曙光”(區)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隨後,區級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相繼成立。

松花江地區於1970更名為松花江地區,原屬牡丹江地區的尚誌、方正、延壽三縣劃入松花江地區,管轄11縣。

從1958到1965,哈爾濱經歷了“大躍進”和經濟調整的曲折發展過程。“文革”期間,哈爾濱的國民經濟遭受嚴重挫折,社會秩序遭到嚴重破壞。

65438+9月0979-165438+10月,市革委會先後撤銷區革委會名稱,恢復各區人民政府稱號。

1980 65438+10月5日-11,哈爾濱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壹次會議召開,決定將哈爾濱市革命委員會更名為哈爾濱市人民政府,並先後撤銷市區人民公社支部名稱,恢復街道辦事處名稱。

1983年9月3日,國務院批準將松花江地區呼蘭、阿城兩縣劃歸哈爾濱市管轄(18年10月8日正式實施)。

1985 10.5、經國務院批準,哈爾濱為計劃單列市,並賦予相當於省級的經濟管理權限。

1984 65438+10月20日郊區21農村人民公社分立,人民公社撤銷,21鄉鎮政府成立。

1987年2月24日,經國務院批準(國函[1987]85號),撤銷阿城縣,設立阿城(縣級),原阿城縣行政區域為阿城行政區域。

5月,1987,市區88個街道辦事處調整為83個,轄區2萬人口以上的62個街道辦事處提升為處級建制。

1988 9月14日,民政部批復(民[1988]30號)撤銷雙城縣,設立雙城市(縣級),以原雙城縣行政區域為雙城市行政區域。

1988 117年10月國務院批準撤銷尚誌縣,設立尚誌市。

1991年2月2日,國務院批復(國函[1991]4號)將松花江地區的方正縣、賓縣和佳木斯市的依蘭縣劃為哈爾濱市。哈爾濱市行政管轄範圍由7區1市擴大到7區4縣(縣級)1市。

1992年底,哈爾濱位於黑龍江省南部,松花江中遊,是全省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黑龍江省的省會。北鄰呼蘭縣,東接阿城,南接雙城,西接肇東。全市總面積1675平方公裏。總人口285.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46.8萬人;滿族、朝鮮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5.5%。道裏區,市政府駐地。

6月1993、1日,民政部批復(中國人民銀行批復[1993]第117號)撤銷五常縣,設立五常市。

8月1996、11日,經國務院批準(國函[1996]64號),松花江地區與哈爾濱市合並,組成新的地級哈爾濱市。哈爾濱市新轄呼蘭縣、方正縣、賓縣、依蘭縣和道裏區,哈爾濱市南崗區、東麗區、平房區、香坊區、太平區、道外區,松花江地區延壽縣、木蘭縣、巴彥縣、通河縣。原屬哈爾濱管理的阿城和原屬松花江地區的尚誌市、雙城市、五常市由省直管,委托哈爾濱管理。合並後的新哈爾濱轄7個區,12個縣(市),265個鄉鎮,89個街道,1541個居委會,3532個村委會。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哈爾濱市總人口為9413359。其中:道裏區748313,南崗區977432,道外區383718,太平區421806,香坊區367382,動力區410842,平房區1720655。方正縣225513,賓縣538710,巴彥611556,木蘭258972,通河203515,延壽237655,阿城638894。

2004年2月4日,國務院批準調整哈爾濱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後,哈爾濱市轄道裏、道外、南崗、香坊、東麗、方平、松北、呼蘭8個區,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五常、雙城、阿城、尚誌4個縣級市。

2004年2月4日,國務院批準(國函[2004]10號)調整哈爾濱市部分行政區劃:(1)撤銷哈爾濱市太平區,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哈爾濱市道外區管轄。道外區人民政府位於北十四街。(2)哈爾濱設立松北區,轄松北區、松浦區、萬寶三鎮,太陽島、三店兩街道,呼蘭縣轄樂業縣、堆青山兩鎮。松北區人民政府位於松北鎮松北路。(3)撤銷呼蘭縣,設立哈爾濱市呼蘭區。呼蘭縣原行政區域(不含樂業縣和堆青山鎮)為呼蘭區行政區域。呼蘭鎮南京路區人民政府。區劃調整後,哈爾濱市轄8個區,包括11個縣市,總面積5.3萬平方公裏。市區面積由1660.25平方公裏增加到4272平方公裏,總人口954萬,市區總人口由3152萬增加到380萬。

2004年9月23日,國務院批準(國函[2004]80號):哈爾濱市人民政府駐地由道裏區石頭道街遷至松北區世紀大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2004年11.00號文件批準)。原市政府石頭道街107號,郵編150010。

2006年8月15日《國務院關於同意黑龍江省調整哈爾濱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2006]73號):(1)同意撤銷哈爾濱動力區、香坊區,組建新的香坊區。以動力區和香坊區的行政區域為新設香坊區的行政區域。香坊區人民政府駐香坊街。(2)將阿城永源鎮、聚源鎮劃歸哈爾濱市道外區管轄。(3)撤銷阿城,設立哈爾濱市阿城區。阿城區行政區域為阿城市行政區域(不含永源鎮、聚源鎮)。阿城區人民政府駐全敏街。8月28日,省政府發布《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轉發國務院關於同意黑龍江省調整哈爾濱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的通知。哈爾濱市行政區劃由原來的8區11縣(市)改為8區10縣(市),市區面積由4272平方公裏增加到7086平方公裏,市區人口由398.96萬人增加到464.24萬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哈爾濱市常住人口總數為10635971,其中道裏區923762人,南崗區1343857人,道外區906421人,平房區19028人。呼蘭區764534人,阿城區596856人,依蘭縣388319人,方正縣203853人,賓縣551271人,巴彥縣590555人,木蘭縣277685人,通河縣210650人。

2013年9月,哈爾濱成為中國沿邊開發開放中心城市和東北亞區域性中心城市,被國務院國家發改委戰略定位。

2014《國務院關於同意黑龍江省調整哈爾濱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2014]55號):同意撤銷縣級雙城,設立哈爾濱市雙城區,原雙城行政區為雙城區行政區,雙城區人民政府駐雙城鎮新興街99號。

2017年8月7日,哈爾濱當選2018年度“東亞文化之都”。165438+10月,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在全國百強城市榜單中排名第23位;65438年2月,榮獲“廁所革命優秀城市獎”,當選全國十大冰雪旅遊城市。

2018 10榮獲世界“國際濕地城市”稱號。

地理環境:

哈爾濱,簡稱“哈”,又稱“冰城”。古稱上京、會寧府、阿勒金、濱江。是黑龍江省省會,副省級城市,哈爾濱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準的東北地區重要中心城市,國家重要制造業基地。市* * *轄9個市轄區、2個縣級市、7個縣,總面積53100平方公裏,常住人口10763萬人,城鎮人口709.3萬人,城鎮化率65.9%。

哈爾濱位於中國的東北部,東北亞的中心。它是中國東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被譽為亞歐大陸橋明珠、第壹亞歐大陸橋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樞紐、哈大齊工業走廊的起點、沿邊開發開放中心城市、東北亞中心城市和“對俄合作中心城市”。

哈爾濱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壹國兩朝”的發祥地,也就是晉朝和清朝的發祥地。金朝的第壹個首都在哈爾濱的阿城,清朝的始祖帖木兒就出生在哈爾濱的依蘭。由此,金元文化傳遍東北,發揚全國。是熱門旅遊城市和國際冰雪文化名城,被譽為“冰城”、“東方莫斯科”、“東方小巴黎”。

哈爾濱方言原屬於東北官話哈弗片的趙福小片。按照最新的東北官話標準,哈爾濱話被劃分為東北官話松遼話,是全國最接近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普通話發音的方言之壹。與漢語其他方言相比,具有表達規範、清晰明了的特點。哈爾濱市的普通話普及程度明顯好於吉林省、遼寧省和黑龍江省其他大部分城市。有些外地人覺得哈爾濱話好聽,地道,沒有什麽奇怪的腔調。哈爾濱人的發音和東北其他地區明顯不同,哈爾濱市區和郊區的發音也明顯不同。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過去的幾十年裏,哈爾濱為全國各地的廣播電臺、電視臺、文藝團體培養了壹大批成功的播音員、主持人。

哈爾濱居民以漢族為主,大部分是山東、河北兩省的移民。在過去的哈爾濱,外國人占很大比例,其中俄羅斯人占大多數。外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習俗對哈爾濱人的文化和飲食習俗有壹定的影響。哈爾濱人過去以吃大餅(玉米粉糊餅)為主食。原來當地居民喜歡吃大痱子、小米飯和燉菜;山東人喜歡吃面食和魚;河北人喜歡吃米飯,喝高粱米粥。受少數民族飲食習俗的影響,哈爾濱人喜歡吃粘餅和粘豆包、“勒巴”(壹種大面包)、紅腸等。,而且喜歡喝“蘇唐波”(俄羅斯紅湯)。

哈爾濱位於中國東北平原的東北部,黑龍江省的南部,東北亞的中心地帶。是第壹亞歐大陸橋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樞紐,位於東經125° 42′~ 130° 10′和北緯44° 04′~ 46° 40′之間,哈爾濱東與牡丹江市之間。哈爾濱市總面積531,000平方公裏,其中市區面積1,01,98平方公裏。

哈爾濱市、雙城區、呼蘭區地勢平坦低窪,東部各縣(市)為山地丘陵。東南鄰張廣才嶺支脈山,北鄰小興安嶺山區,中間隔松花江。山不高,河流縱橫,平原遼闊。哈爾濱市區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形成的三級階地上:第壹級階地在海拔132 ~ 140米之間,主要包括道裏區和道外區,地面平坦;二級階地海拔145 ~ 175米,從壹級階地逐漸過渡,邊界不明顯,主要包括南崗區和香坊區的部分地區。面積大,長期流水侵蝕,略有起伏,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是哈爾濱市重要的農業區。第三級階地海拔180 ~ 200米,主要分布在和平區的荒山、嘴子和南部,再向東南逐漸過渡到張廣才嶺的其余部分,為丘陵地帶。

哈爾濱是中國高緯度低溫大城市。四季分明,冬季漫長寒冷,夏季短暫涼爽。春秋兩季氣溫變化快,是壹個時間很短的過渡季節。

哈爾濱的氣候屬於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長夏短。年平均降水量569.1mm,主要集中在6-9月,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0%。集中降雪期為每年11月至次年1月。四季分明,冬季65438+10月平均氣溫約為-19度;夏天七月的平均溫度大約是23度。

4-6月為春季,易發生春旱和大風。溫度上升快且多變,壹次加熱或冷卻可達10℃左右。氣溫逐月變化劇烈,壹般在8 ~ 10℃左右。7-8月為夏季,氣候溫暖濕潤多雨。7月平均氣溫19-23℃,最高氣溫38℃。平均降水量占全年的60%-70%,月溫差很小,為各季之最。9月-65438+10月為秋季,雨量明顯減少,晝夜溫差大。9月平均氣溫10℃,北方已經達到0℃,南方達到2-4℃。11-次年3月為冬季,漫長、寒冷、幹燥,有時還會有暴風雪。65438+10月平均氣溫-15℃ - 30℃,最低氣溫-37.7℃(1985 65438+10月26日)。

哈爾濱是東北地區的鐵路樞紐,哈爾濱鐵路局是全國十五個鐵路局之壹,北起古蓮,南至蘭陵,東至綏芬河,西至滿洲裏,外接俄羅斯,內接沈陽鐵路局。三十六條幹線貫穿黑龍江省全境和內蒙古部分地區,形成亞歐大陸橋的重要通道。2005年3月18日,根據鐵道部統壹部署,鐵路局(集團公司)撤銷所轄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海拉爾5個鐵路分局,實行直管站段管理體制。截至2014年底,鐵路營業裏程6854公裏,線路長度12565438+。

哈爾濱位於松花江中遊,是黑龍江省水運的指揮和運輸中心。哈爾濱港對俄羅斯開放,有中俄水運貿易。1990年,投資12萬元建成東北最大內河航道哈爾濱航運站,引進制造平均時速65公裏的水翼艇,在松花江投入運營。1992年,江海聯運開通,船隊首次從松花江經黑龍江下遊駛往日本,開啟了沖出內河、走向海洋的新時代。航線覆蓋松花江、黑龍江、烏蘇裏江、嫩江,與俄羅斯遠東部分港口相連。船舶通過水路和江海聯運線後,可直達日本、朝鮮、韓國和東南亞。由於松花江水位連年下降,嚴重影響了松花江航運。2005年,水路運輸各類貨物309萬噸。

想了解松花江地區和哈爾濱市(東福佳區、西福佳區、信陽區、馬家區、古巷區、松浦區、王剛區、潮陽區、田橫區、濱江區)的歷史沿革,請看《我的家鄉在哪裏》壹文感謝您的閱讀。

讓世界改變,青山綠水不變,看變化,不忘萬裏故鄉!

註:以上內容來自互聯網。如有不足或遺漏,請指正。如發現文章違反國家政策等規定,請給予指導。我會及時改正或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