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2019蘇州古城最新規劃

2019蘇州古城最新規劃

各位朋友,蘇州古城5月8日發布最新規劃,大家出行遊玩肯定更方便了。下面,妳可以了解壹下蘇州古城的規劃策略,還可以和邊肖壹起去看看。

蘇州古城3號10、11街坊城市設計文化傳播場及精致生活工坊

老城區3號10、11位於老城區北部,北至外城河,南至白塔東路,西至人民路,東至林頓路,規劃設計面積84公頃。

老城3,10,11街區整體設計理念是“場域更新”。總體定位為“文化場、精致生活坊”,形成“壹核壹廊兩心三帶”的完整空間結構。

壹核壹廊:北寺塔古城地標核心,西北街傳統工藝美術文化復興走廊。

兩心三帶:平門橋、祁門橋門戶會展核心、皮市街市場文化商業帶、林頓路河街漫遊商業帶、古城周邊景觀帶。

三片多點:三個居住生活區,在居住生活區形成多個特色主題文化節點。

道路交通系統:

地塊內主次幹道原有交通方式不變,西北街為西向東限時單向車道,皮市街改為北向南單向車道。所有其他內部街道和車道都是慢速交通。

擬取消西北街、皮市街路內停車,在所有新建地塊增加地下停車位,* * *新增地下公共停車位約1095個。梳理車道,標記停車,* * *新增約112路側停車位。

慢遊線沿林頓路、西北街,串聯街區亮點和體現傳統蘇州風情的民居巷,與街區外的桃花塢、蘇博、拙政園、外城河、觀前街等相連。

規劃有11自行車停靠站,4個遊船碼頭。

蘇州古城16、17、24街坊的城市設計以“住”為設計主題。

古城16號、17號、24號街坊位於古城西北,東起人民路,西至石雪河,北至董重,南至幹將路。總用地面積87.85公頃。

根據設計主題,提出了復活兩座古城的理念:活古城和活化古城。設計定位為有機融合、文化有效傳承、復合型產業發展的古城。

總體形成“壹核兩廊四帶多點”的設計結構:壹核繁榮城隍,兩廊延伸水脈,四帶望旺,多點連鎖旅遊。

壹核:城隍廟地區旅遊文化展示的核心;

兩條廊道:石雪河和望天涇河,兩條水鄉文化體驗廊道;

四個區:陽玉巷-中街路市民文化活動區、人民路綜合商業休閑區、董重市民生活體驗區、景德鎮路傳統文化展示區;

多點:依托基地歷史文化遺跡,打造特色文化展示點和空地休閑點。

道路交通系統:

地塊內主次幹道原有交通方式保持不變,保護現有街巷系統,適當拆除部分未受保護的建築,增加小規模車道並進行溝通,使街巷系統更加完善。

保留現有停車位,規劃新建地下停車場,可增加停車位約800-950個,滿足區域公共停車需求。

在推廣公共交通的同時,致力於改善步行環境,優化步行空間,強調步行優先,確保步行通道暢通、連貫、不被占用。

在蘇州古城東美巷31號、32號、33號、40號、41號買早餐,在梅西巷喝茶。

古城內31、32、33、40、41街區位於古城西側。北至幹將路,西至外城河-道前街-內城河(慶忌街),南至石岐巷-書院巷,東至人民路。規劃面積為102.22公頃。

蘇州官方文化展示區、國際文化教育藝術中心、古城生活體驗街區。

空間結構:壹帶壹水壹心多點五片。

帶進城市圈:融入古城保護的城市圈,打造古城周邊文化休閑步行帶。

壹水壹心:串聯內城河和道前河,打造濱水文化藝術活力區。以江蘇省法院辦公舊址、洪鈞祖居、吳家、孫家為載體,引進各類教育培訓機構,將王牌東宮更新為文化藝術精品酒店。

多點激活:織補多個文化節點,包括宮媛文化園、湖苑、童淵、樂橋廣場、南半球、會展中心廣場、向陽新村、藝術生活廣場等節點。

五大生活社區:道前社區、梅西社區、慶忌社區、金石社區、萬年社區。

道路交通系統:

在現有道路的基礎上,在贛江路增設富朗中巷,為南北方向做準備;將金獅河畔完善為有限的單行道。

打造濱水休閑慢車道,聯通優化道前河、內城河、外城河步行空間;打通福朗中巷五寨西側,加強楊玉祥地鐵站與周邊的內部聯系。

規劃***9個公共停車場。其中規劃地下停車場5個,提升樂橋、會議中心地下停車場;改造東虹工業園地面停車場,結合湖苑改造設置為地下停車場;新增建金橋巷精品酒店、衛校、書院巷書吧地下停車場;規劃預留1地面停車場,為市外現有的濱河停車場;有三個立體停車場,鼓勵向公眾開放,享受國家稅務局和公安局姑蘇分局停車樓的機械停車位,並增加了湯渺巷東的立體停車場。

蘇州古城39號、45號、46號、51號、52號的徐門民俗、盤門水城、文廟。

古城39號、45號、46號、51號、52號街坊位於古城西南,具體範圍為道前街、慶忌街、西街、外城河、人民路、書院巷、石岐巷的圍合區域,總面積127.36公頃,人口15300人。

圍繞設計理念,形成“兩廊交織,三心輝映,四方復興”的空間結構。

兩條走廊:建設“城市”文化走廊和“學習”文化走廊。

三心:構築徐門民俗、盤門水城、文廟的文化內核。

四方:改善45、46、51、52四個街坊的居住環境。

道路交通系統:

部分舊村道路限時改建為單向城市道路,完善舊村“支路-街巷”體系,增加支路網密度,改善居民出行環境。

以兩條特色文化長廊為主要步行骨架,古城周邊步道重疊,加強護城河西南部分的水上交通組織,形成特色慢行系統。內部慢行交通組織是通過鄰裏公共空間的連接形成的。

構建以三個軌道交通站點為樞紐,區域公交為骨架,社區公交為補充的公共交通體系。完善公共自行車站點布局和電動遊覽車服務。

蘇州古城18號、19號、26號、27號城市設計理念前的“玉帶”,構建動態網絡。

古城18、19、26、27街坊位於古城中部,屬於觀前前商圈,西起人民路,東至林頓路,北至白塔東路,南至幹將路,總用地面積93.35公頃。

在空間上,整體構建“交叉引領、三心聯動、動態網絡、珍珠鑲嵌生活”的城市設計架構。

交叉引領:在空間上強化玄關觀的核心引領作用,沿觀前街、公巷-皮市街交叉延伸,構建觀前區的發展骨架。

三心聯動:結合區位和現狀建設,形成玄妙關公活動中心、觀前公園活力休閑中心、綠秋方鑫創意時尚中心三大活力中心。

轟轟烈烈的網絡:改造人民路、幹將路、林頓路、白塔西路的城市界面,增強與周邊地區的空間聯系。在觀前地區打造壹個中心遊憩圈——觀前沿魯丘廣場內緣、邵磨鎮巷、輔仁坊巷、林頓河的“玉帶”。從觀前的“玉帶”延伸出橫向和縱向的特色街道,構建了觀前地區的活力網絡。

珍珠鑲嵌生:依托各種活力中心和歷史節點,形成三類五大鮮明特色。

道路交通系統:

基地整體延續法規管控的路網結構,外部兩橫兩縱,內部分支網絡結合現狀適度加密。在路方遒巷等重要節點增設公共地下停車場,滿足周邊停車需求。

同時降低重要街巷沿線停車比例,設置智能實時停車指示系統,引導機動車通行繞行街巷,提高步行舒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