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展示創意圈粉對旅遊產品的綜合帶動作用

展示創意圈粉對旅遊產品的綜合帶動作用

走進上海鐘* * *第壹紀念館“壹大文創”店,以“壹大元素”為主的口罩、冰箱貼、筆記本、pop-up book等百余種紅色文創吸引了眾多遊客購買;走進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萬達鎮,苗繡、侗族刺繡、苗族銀飾等非物質商品不僅傳承了非物質技藝,還帶動了當地村民的收入...旅遊商品在豐富旅遊市場供給、拉動內需、擴大消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7月,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進旅遊商品創意推廣工作的通知》提出,以文化為魂,以市場為導向,以品牌為導向,以示範為帶動,切實提升旅遊商品開發水平,更好地促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近期,文化和旅遊部推動落實相關工作,著力發揮旅遊商品在全面帶動和擴大消費中的優勢作用,采取多種措施推動全國旅遊商品創意化。

紅色文化創造“出圈”

走進北京魯迅博物館,講述《新青年》發展歷程的帆布包、帽子、t恤、筆記本吸引了大批年輕遊客購買。博物館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我們以《新青年》發表的重要文章為設計元素,比如我對馬克思主義的看法,等等,衍生出了很多服裝文化創意產品。許多年輕人來這裏購買它們。希望通過創新旅遊產品,讓紅色文化融入年輕人的生活,鼓勵他們爭做新時代奮發圖強的新青年。”

“我們圍繞紅船精神設計了100多件文化創意產品,努力將紅色文化與實用性、藝術性的商品設計相結合,不斷推動紅色文化觸手可及、廣泛傳播。”浙江嘉興南湖風景區開發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鮑旭表示,未來將進壹步豐富“禹巖黔婁”等壹系列文創產品,並結合年輕人的消費需求,計劃推出具有南湖“紅色味道”的咖啡、冰淇淋等。

江西南昌八壹起義紀念館依托豐富的紅色資源,推出了擺件、行李牌、筆記本、簽字筆、筆筒等小軍、紅旗傳遞等系列文創產品。“創新的文化創意產品讓紀念館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2019年,文創產品累計營業收入達到1.7萬元。紀念館市場部負責人郝世強介紹。

帶動村民增收

小土特產,托起大致富夢。各地在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通過銷售土特產和無形商品,不斷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是著名的甜櫻桃之鄉。每年5-7月,都會有絡繹不絕的遊客來這裏采摘甜櫻桃。汶川縣文體旅遊局黨委書記、局長王軍介紹,今年甜櫻桃采摘節期間,全縣共接待遊客92.88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7.4億多元。“下壹步,汶川縣將繼續通過旅遊、體育、文化等產業的融合發展,提高汶川甜櫻桃的知名度,同時深度挖掘以甜櫻桃為代表的花果資源,吸引更多遊客到這裏采摘購買,持續帶動當地村民增收。”

在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駱駝灣村,軟棗獼猴桃、大棗、核桃、板栗、香菇、羊肚菌等土特產深受遊客喜愛。駱駝灣村第壹駐村書記劉華革說,目前,該村在200畝荒山上建起了75個蘑菇冷棚,直接承包棚戶32戶,帶動村裏就業100多人。“我從北京回來在老家創業,承包了4個蘑菇大棚,年收入約654.38+0.2萬元。我的生活比以前舒服多了。”村民唐虎說。

"我們的苗族手工藝品,如苗繡珠寶、蠟染服裝和家庭用品,很受遊客的歡迎."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由侗族姑娘石仙創辦的從江縣沃松韻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是壹家集非遺設計、體驗、傳承為壹體的企業。“公司靠手藝帶動了近300人在家增收。壹邊幹農活,壹邊照顧家人,每個人每天拿出兩三個小時的手工制作無形產品,年收入能達到壹萬多元。”石賢表示,接下來,企業將與各大高校建立合作,搭建政產學研壹體化平臺,致力於培養實用型人才。同時提升非物質產品的趣味性,讓兼具設計感和實用性的非物質產品走出大山,走進尋常百姓家,讓民族傳統工藝真正融入現代生活。

讓文物活起來。

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不斷創新旅遊產品,不僅讓沈睡在博物館中的文物活了起來,也讓遊客“把文化帶回家”,拉近了公眾與博物館的距離。

“除了文物的創意,我們還以‘秦板梁’幣為原型設計了‘贏天下秦板梁茶’,並選取陜西省非遺涇陽茯磚茶,將陜西地域文化與秦文化相融合,延伸了產品的附加屬性。”陜西秦始皇陵博物館文化產業公司總經理張金濤介紹。

“從城市精神、風格、文化習俗等方面入手。,將特色館藏資源與城市歷史文化特色相結合,著手塑造文創品牌,形成具有壹定知名度的文化IP,是文創產品開發探索的路徑之壹。”成都博物館館長任戈介紹,為提升旅遊產品的創意,成都博物館每年舉辦壹次“此禮為成都”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對秦漢石犀、漢代微笑陶俑、天府漢碑、點穴漆人、唐代蜀錦等獨具特色的館藏資源進行創意研發,構建成都博物館IP形象和文創IP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