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秦皇陵什麽時候能發掘出來?

秦皇陵什麽時候能發掘出來?

秦始皇陵位於離30多公裏的驪山腳下。據史料記載,秦始皇趙征在13歲登基時就開始修建墓地。李斯總理主持規劃和設計,張寒將軍監督建設。修建時間長達38年,工程浩大,氣勢恢宏,開創了歷代封建統治者豪華安葬的先河。發現於1974年,統壹中國的第壹位皇帝死於公元前210年,葬於陵墓中央。在他的陵墓周圍是那些著名的兵馬俑。那些比人形略小的兵馬俑,以及它們的馬匹、戰車和武器,成為了現實主義的完美傑作,同時保留了很高的歷史價值。

1974 65438+10月29日,在秦始皇陵以東0.5公裏65438+處,當地農民挖井,意外挖出壹個陶瓷武士頭像。經過國家有組織的發掘,秦始皇陵的兵馬俑終於被發現,震驚了全世界。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座皇家陵園。其規模之龐大,陪葬品之豐富,在歷代帝王陵墓中均居首位。按照秦始皇死後享榮華富貴的原則,陵園仿照秦國首都鹹陽的布局而建,大致呈之字形。陵墓四周,內外雙壁,陵園內周長3870米,外周長6210米。陵區目前規模較大的地面建築是睡堂、靈堂、園廟等遺址。據史料記載,秦始皇陵分為兩部分:陵園區和葬區。陵園占地近8平方公裏,建築外城內城雙重結構,四角錐形圍場。秦始皇陵的圈地形成了三級階梯,底部近似方形,底部面積約25萬平方米,高度為115米。但由於2000多年的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目前的圍場底部面積約為120平方米,高度為87米(另壹信息:陵園初始高度為120)整個陵區總面積為56.25平方公裏。建築材料從湖北、四川等地運來。為了防止河水沖刷陵墓,秦始皇還下令將南北向水流改為東西向。

墓園南面有壹個土堆,高43米。內外有兩道夯土墻。內城周長3890米,外城周長6249米,分別象征皇城和宮城。在內城和外城之間,考古人員發現了馬葬坑、泥人坑、珍禽異獸坑,以及陵墓外的殉葬坑、馬廄坑、酷刑坑和修墓人員墓。已經發現了400多座墳墓。

秦始皇陵高55.05米,周長2000米。據調查,整個墓地占地22萬平方米,有規模較大的宮殿和亭臺樓閣。陵墓的形狀分為內外兩座城。內城呈正方形,周長2525.4米,外城周長6264米。秦始皇陵的規模遠非埃及金字塔可比。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座皇家陵園。它是中國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它是歷史和文化的寶庫。它在所有古代帝王陵中以規模大、墓葬豐富而聞名。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陵墓壹直挖到地下泉,基座用銅加固,上面有棺槨...墳墓裏滿是財寶。墓中大道配有帶有利箭的弩,盜墓賊壹靠近就會被射死。墓中還盛滿水銀,象征江河湖海;墓頂鑲嵌壹顆夜明珠,象征日月星辰;在墳墓裏,魚油被用來點燃燈,這樣燈就會永遠亮下去...

秦始皇陵共有10個城門,南北城門與內墻南門在同壹中軸線上。土堆的北面是墓地的中央部分,東、西、北三面都有通往墓室的墓室。還有四個建築遺跡並列在東西兩側,壹些專家認為這是睡眠大廳建築的壹部分。秦始皇陵體現了“死如其生”的禮制,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結構獨特。

陵墓地宮的中央是放置秦始皇棺槨的地方。陵墓周圍有400多個埋葬坑和墳墓,面積為56.25平方公裏。主要的墓葬有青銅戰車坑、馬坑、珍禽異獸坑、馬廄坑和兵馬俑坑等。多年來,出土了5萬多件重要的歷史文物。1980出土的壹組彩繪青銅車馬高車、車安,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最華麗、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青銅車馬,被譽為“青銅之冠”。

“秦王掃六合,望何雄載,罪犯七十萬,從地而起。”

這首著名的詩是偉大詩人李白寫的,歌頌了秦始皇的輝煌成就,描述了修建驪山陵墓工程的巨大勢頭。的確,墓地工程的規模、工人數量和持續時間都是前所未有的。

陵園工程的建設伴隨著秦始皇的政治生涯。在他13歲剛剛登基的時候,墓地建設工程就開始了。古代皇帝生前建墓,並不是秦始皇的首創。早在戰國時期,諸侯生前建墓已成慣例。如趙肅侯的“十五年以來守陵”和屏山縣中山王陵也是他生前所建。秦始皇只是把君主生前建陵的時間提前到了登基初期,算是對秦始皇的壹點改進。陵園工程建了30多年,直到秦始皇去世,第二個皇帝繼位,然後又建了壹年多,才基本完工。

縱觀陵園工程,可分為三個建設階段。陵園工程的初始階段是從秦王即位到統壹全國的26年。這壹階段,陵園項目設計和主體工程建設相繼進行,初步奠定了陵園項目的規模和基本格局。從全國統壹到秦始皇三十五年,大規模修建陵園工程用了九年時間。經過9年65438+萬人的大規模建設,陵園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從秦始皇三十五年到秦二世二冬,歷時三年多,是工程的最後階段。現階段主要從事墓地的收尾工程和覆土任務。陵墓工程雖然歷時如此之久,但整個工程並沒有最終完工。當時,歷史上爆發了壹場波瀾壯闊的農民起義。周聞,陳勝和光武的下屬,帶領他的部隊在墓地附近(今臨潼縣興豐附近)的水中玩耍。面對大軍威脅鹹陽,沒經過風雨磨煉的新皇帝二世慌了,召集大臣商議對策。他看起來像壹個靈魂深處的人,向他的大臣們懇求“為什麽不”。這時,少府下令張寒進言:“賊兵已到,許多人都在新疆。不像今天這樣離縣城近。驪山人多。請原諒他們,給他們軍隊去攻擊他們。”二世立即迎合了這壹要求,讓張寒率領靈修軍隊反擊周聞的叛軍。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完全完工的墓地工程不得不暫停。

總之,陵園工程從選址設計、施工到最後被迫停止,歷時37 ~ 38年,居中國陵墓建設史上之首,其建設時間比胡夫金字塔還要長8年。

在這次勘探中,研究人員發現,在密封的土堆下,墳墓周圍有壹圈厚厚的細夯土墻,稱為宮墻。經考證,宮墻東西長約168米,南北長約141米,南北長約16米,南北長約22米。“在修建宮墻時,為了檢驗用土夯實的宮墻是否堅硬,施工人員會站在遠處用弓箭射墻。如果箭能插入墻內,那麽修復後的宮墻必須拆除重建。”段清波說,宮墻都是用層層細土壘成,每層厚約5-6厘米,相當精致結實。“出乎我們意料的是,宮殿墻的頂面甚至比當時秦朝的地面還要高得多,壹直到現在的密封土下33米。整面墻的高度在30米左右,非常壯觀!”在土墻內側,研究人員發現了另壹座石砌宮墻。段清波說,根據檢測,發現墓內沒有積水,整個墓沒有坍塌。“關中地區歷史上曾發生過8級以上大地震,但秦始皇陵完好無損,這與宮墻的堅固程度密切相關!”

“這種宮墻是前所未有的發現!這種全新的墓葬形式可以稱為“秦陵式”。秦陵式的宮墻能對中國古代陵墓制度的研究起到多大的推動作用,現在還無法預料。”段清波說。

除了宮墻,研究人員還發現秦墓周圍有巨大的地下排水溝。

段清波說,這條長約1000米的排水通道其實是壹堵墻。底部用17米厚的清膏泥夯實,上部用84米寬的黃土夯實。規模難以想象。“排水設計相當巧妙。秦始皇陵地勢東南高西北低,落差達85米,而排水通道正好擋住了地下水由高到低的流向,有效地保護了陵墓不受水淹。”段清波說,在《史記》記載的“跨三泉”中,“三”其實是壹個大概的數字。其實應該是指施工中的洪水,所以修建了排水通道。

段清波幽默地說:“秦人太聰明了。正在建設的北京國家大劇院也是基於這種方法來解決淹水問題的。”

現在的科技雖然可以挖掘皇陵的地宮,但是挖掘之後無法保護。就像兵馬俑壹樣,發掘的時候都是塗色的。大概過了壹個星期,顏色都氧化沒了。據博物館的壹位副館長說,秦始皇的地下宮殿50年內不會被挖掘。

希望對樓主有所幫助,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