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新城建設規劃綱要工作報告

新城建設規劃綱要工作報告

壹、現狀分析。

1,背景分析。

目前,新城的大規模快速發展已經進入了壹個新的階段。如何擴大城市規模,壯大經濟規模,提升企業規模,擴大人口規模,成為新的歷史使命。

2.發展狀況。

目前城市建設規模約為xx平方公裏,其中居住用地xx平方公裏,公共服務設施用地xx平方公裏,工業用地xx平方公裏,倉儲物流用地xx平方公裏。以上用地主要分布在xx地區,其中工業區、大學城、配套生活區主要分布在xx地區,商務辦公、文化會展、居住區主要分布在xx地區。

目前人口規模:實際人口約為xx萬,其中本地居民xx萬,本地從業人員xx萬,區域外居民xx萬。

3.主要問題及對策分析。

(1)主要問題。

(1)各個領域都是獨立的,缺乏聯動。

三個開發區各自為政,缺乏聯動。特別是沈丹鐵路兩側地區被鐵路封鎖,聯系不夠緊密。需要增加溝通渠道,以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的享受,以及產業功能和城市功能的互動。

(2)公共設施建設緩慢,新城宜居性不強。

雖然新城是城市中發展最快的區域,但從目前的常住人口來看,新城對人口的吸引力仍遠不及中心城區,新城的“反磁場”功能尚未形成。主要原因是新城區居民無法在當地獲得必要的生活、教育、購物、休閑、娛樂等公共服務,因此對老城區的公共基礎設施服務有較強的依賴性,造成典型的潮汐式交通。

③交通網絡體系尚未形成,連接不暢。

壹是路網體系不完善,綜合交通網絡尚未形成,停車場等交通附屬設施發展滯後。

二是大道、木蘭路等快速路在為產業發展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增加了新城的交通壓力,在壹定程度上割裂了城市生活區。

三是受鐵路和水體阻隔,東西向道路發展緩慢,三大主要地區交通聯系薄弱。

④城市的形象和風貌模糊,沒有活力的空間。

新城存在城市特色模糊、城市形象和活力不足等問題。主要體現在公共綠地數量少、面積小,人均綠地指標達不到國家標準。已建成的文化廣場和綠地由於設施不足,難以開展滿足不同人群的活動,利用率較低。道路交通系統的汽車空間大於行人空間,缺乏人行道和慢車道等設施。山川等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市民可達性差,沿河景點和娛樂項目匱乏。無論是老城區還是新區域街區,氛圍和建築質量壹般,缺乏鮮活的生活氣息。缺乏文化體驗的公共設施和場所,市民和產業活動與醫藥產業和醫藥文化關聯度較弱,“藥都”品牌建設缺乏反差。

(2)制約因素。

(1)土地和資金供給不足,導致基礎設施建設和空間拓展緩慢。

(2)就業崗位缺乏且結構單壹,城市規模難以滿足配套商業服務的門檻需求。

(3)起點。

①促進壹體化發展。

②房地產業的發展。

③產業空間拓展和基礎設施建設。

二、規劃目標和思路。

1,總體目標。

以城市建設的總體目標為壹體化、城鄉協調發展,用xx年的時間,將中國藥都建設成為‘土地規模xx-xx平方公裏、人口XX百萬、產值1000億以上、國內壹流、世界先進的健康產業集群’。

2.策劃思路。

結合新城定位和發展目標,按照“173”、“六個節點”、“四個層次”的產業發展框架和50萬人口發展規模,升華和細化“壹心兩帶三區”的空間結構,提出新的歷史階段的空間戰略布局和拓展方向。

三。空間發展戰略和方向。

1,空間發展戰略。

(1)“融入區域,協同發展”戰略。

利用沈陽經濟區交通走廊建設,加強與沈陽經濟區各城市的交流溝通,充分發揮區位和資源優勢,加快發展商貿流通業,成為輻射周邊地區的專業商貿流通服務基地。

積極開展與周邊城市和地區在生態環境保護、資源整合開發和產業發展等方面的合作,實現區域聯動發展。

(2)“轉變模式,多業並舉”戰略。

①鞏固醫藥制造業發展優勢,順應多元化市場發展需求,積極延伸醫藥產業鏈,促進醫藥制造產品結構多元化,全面推進產業技術升級。

②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產業多元化,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具體包括:依托良好的交通區位條件和醫藥產業優勢,大力發展醫療、健康、科研、教育、文化、商業、物流、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利用特色農林生態資源優勢發展健康產業。

(3)“統籌城鄉、集聚發展”戰略。

以市行政中心搬遷為契機,促進新城集聚發展,實施全球城市發展戰略,加快城市化進程。通過產業結構升級和政務中心建設,完善和提升服務功能,促進整個區域的城鎮化。

(4)“集約質量,突出特色”戰略。

新城地處山區,生態環境良好,但人地矛盾突出,適合城市建設的土地資源有限,城市建設必須走高效集約發展之路。通過集中建設、集聚發展,既能享受設施,又能集約利用土地。必須控制土地開發強度,提高工業用地投入產出門檻,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實現土地高效利用,不斷提高城鎮承載能力。其次,城鎮建設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城鎮建設在提供完善的設施和服務的同時,要註意與當地的景觀和自然環境相結合,提供高質量、高品位的環境,建設生態健康城市。

城市建設要突出“青山、秀水、藥都”的特色,強化城在山中、城有山、山城交融的城市意境,在保護城市自然環境的同時,註重人文環境的建設,打造出規模宜人、疏密有致、環境優美的精致魅力新城。

(5)“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戰略。

堅持“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道路,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力度,保障區域生態安全格局,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生態環境建設,搞好山區水土保持,積極推進山區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和保護區建設等生態工程。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逐步淘汰對環境影響大的汙染企業,積極推廣清潔環保技術。積極探索生態經濟的發展模式,探索工業生產的生態模式,打造生態休閑品牌,將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區域發展的競爭優勢,實現生態發展。積極發展低碳經濟,推進生態城鎮建設。

3.發展方向。

新城空間發展方向:北上主要是指新城向北發展,與沈陽實現連片開發,發揮新城區位的中心效應,促進周邊土地結構調整,積極參與沈陽經濟區整體發展,加強與經濟區內其他區域的分工合作,成為依托和推動區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東拓主要是指新城探索東部發展區,重點發展xxx健康服務產業區,打造新城特色發展區,提升城市品質。南優主要是指優化新城南部發展,充分利用與老城區的協調關系,發揮區位和產業基礎優勢,促進產業升級發展。

第四,空間結構和布局。

1,整體結構。

在城市向北發展、行政中心向新城遷移的背景下,新城未來發展結構規劃為“壹心兩帶三區”

(1)“壹心”:

現代綜合服務中心,包括行政服務、商務物流、會議展覽、綠色生活等功能。

(二)“兩帶”:

健康服務城市帶:依托杜堯街,發展醫療、美容、養生、度假、特色旅遊、休閑娛樂等健康服務業。

工業開發區:依托工業大道,建設以醫藥產業為主,集產、學、研為壹體的工業開發區。

(3)“三個領域”:

①xx片區:依托政務中心,發展商貿物流、戰略性新興產業、宜居社區功能。

②xx片區:依托大學城,創新發展醫藥制造、教育科研、R&D孵化等功能。

③XX區:打造國際權威健康信息發布平臺,集養心、養生、度假、特色旅遊、休閑娛樂、動態監測等功能於壹體,提供更加個性化、定制化的高端服務,體現中國山川意境。

2.人口規模。

(1)人口發展戰略:醫藥產業發展將帶動第二產業人口集聚。以健康、教育產業促進第三產業人口集聚。以完善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吸引人口集聚。房地產開發為居住人口的集中提供了保障。

(2)到20xx年,新城人口達到xx萬人左右,增加xx萬人左右。具體人口來源如下:

(1)以教育為主的新增常住人口——到20xx年,可以達到XX-XX萬人。

②特色地產項目帶動新居民——預計20xx年新增xx千人。

(3)第二產業將帶來新的就業人口——到20xx年將達到xx百萬。

(4)第三產業將引導新增就業人口——到20xx年將達到xx萬。

⑤搬遷導致新增人口——到20xx年可以達到xx百萬。

3.用地布局。

(1)規劃用地面積xx平方公裏,近期建設用地xx平方公裏。

(2)居住用地xx平方公裏,占總用地的xx%。土地主要分布在中央文化區和xx區。充分利用優良的生態自然環境、溫泉資源、健康產業、配套教育基礎設施等條件,推進周邊產業地產、教育地產、養老地產、溫泉地產等相關主題地產的開發建設。

(3)公共設施用地xx平方公裏,占總用地的xx%。土地主要分布在xx等公共服務區。根據新城的人口規模和各項設施的功能特點,建立多層次的公共建築服務體系,形成層次分明的商貿、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服務網絡。本規劃基於三級公共設施布局,即市級、區級和居住區。

(4)工業用地xx平方公裏,占總用地的xx%,其中已批準用地xx平方公裏(不含歪礦、村辦工礦企業),規劃新增工業用地xx平方公裏。土地主要沿工業大道布置,形成“八大工業園”的空間發展格局。

動詞 (verb的縮寫)重點區域和建設計劃。

1,xx區。

(1)xx地區將重點進行XX中心區的舊城改造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推進上石、麻枝溝基礎設施建設和土地整理,保障產業空間。

(2)配套工程建設:麻枝溝路及市政管網。西高堡集中供熱鍋爐房施工。Xxx截汙管網建設。Xxx舊城管網改造。鐵路站場周邊土地跨線開發。沙河景觀環境建設。小西溝公園建設。劉宏路二期及神農路與火炬路跨線橋工程。

2.xxx地區。

(1)xx片區將加強中心文化區、物流和新興產業園區建設,在新城形成現代化綜合服務中心和宜居社區,圍繞高鐵新城站建設城市交通樞紐工程,打造河道水系景觀,治理彎渣坡,改善彎礦生產生活生態環境,組織開展代金峪、後屯土地及生活區環境治理改造,為項目投資提供優質空間。

(2)配套項目建設:現代化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宜居社區發展。交通樞紐建設。水系景觀建設。渣坡綠化。彎曲礦井生活區居住區的環境治理。彎曲礦井生活區與工業大道的交通聯系。村莊搬遷與基本農田調整。工業大道市政工程配套管網建設。木蘭路、張仲景街道路及其配套管網工程建設。

3.xx區。

(1)XX片區以房地產開發項目為主,利用優越的區位和環境條件,與沈陽錯位發展高端地產,通過重點項目的引進,打造核心吸引力項目,圍繞智慧谷、韓國美容養生城、溫泉、度假村建設,推進特色小鎮、別墅、養老地產。

(2)配套項目建設:溫泉資源勘探、開發、利用。智慧谷和韓國美容城、山地運動公園建設、水系景觀環境建設。主幹道網交通系統建設。村莊建設與改造。

不及物動詞規劃和實施措施。

1.建立統籌機制。

新城的開發建設應放在沈陽經濟區和市域範圍內,建立統壹的規劃建設決策機制。

2.提供優惠政策。

通過制定稅收、融資、企業扶持等優惠政策,吸引科研、工業、商業、房地產、物流等投資,加快新城發展。

3.提高建設標準。

針對新城建設和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對建設項目和投資企業提出高標準、嚴要求,實現“國內壹流、世界先進”的目標。

4.促進新城鎮和工業園區的空間整合。

堅持“產城融合,壹體化發展”的理念,按照xx、xx、xx三大功能區布局,以三大片區開發建設為載體,提升新城功能,發展xxx公共中心行政管理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創新管理體制和發展機制,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把xxx中心區做大做優。充分發揮新城雙向帶動作用,壹頭是工業化,壹頭是城鎮化,著力提高綜合承載能力,大力推進復合區建設,通過優化功能布局,加快新城產業集群融合發展,促進資源要素有效配置和合理流動。

5.積極引導房地產業有序發展。

壹是以人為本,分層、分類、垂直研究市場定位,明確細分市場和目標客戶群,在此基礎上進行產品深化,結合新城區位、環境等特點,逐步打造教育地產、溫泉地產、旅遊地產、養生養老地產、酒店式公寓等多種地產形態,提供特色消費模式,實現差異化發展。

二是提升地產產品質量和規模,引進知名地產商,從城市運營的高度改變項目短、平、快的問題。

第三,發揮比較優勢,打造特色鮮明的房地產產品結構。要突出產品吸引力,結合自然稟賦和區位優勢,做好xx教育地產、西高寶、xx溫泉地產,以及xx休閑度假、養生養老、會議接待、旅遊等地產。

第四,為了在近期盡快改變現狀,可以考慮通過建設壹批高質量的保障房來吸引購房者。利用價格、環境等優惠政策措施向那些急需購房居住,但經濟條件不夠寬裕的人群傾斜,從而有效提高新城的知名度,促進消費圈盡快形成,以消費力帶動人氣,形成健康的新城。

五是實施房地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從長遠來看,要以“策劃、規劃、產品、策劃、宣傳、營銷”為重點。

6.完善配套設施。

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為新城進壹步快速發展鋪平道路,通過完善的配套設施建設吸引企業投資和人口聚集。

7.解決發展問題。

針對新城發展中的土地、資金等制約因素,采取多種手段解決問題,為城市建設的突破提供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