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旅遊景區規劃的相關理論

旅遊景區規劃的相關理論

(壹)可持續發展觀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類社會對環境的沖擊力大大增強,全球範圍的環境汙染和破壞日益嚴重,於是環境問題開始作為壹個重大的科學技術問題由壹些科學家提出。人們首先根據傳統理論研究治理方法和技術,同時人們進壹步體會到,僅靠科技手段,用工業文明方式作為定式去修補環境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的,必須在各個層次上去調控人類社會的行為和支配人類社會行為的、打著工業文明烙印的思想和觀念,可持續發展作為壹種新發展觀悄然興起,並日益引起國際社會的關註。特別是進入90年代以來,可持續發展以其嶄新的價值觀和光明的發展前景,被正式列入國際社會議程。1992年的世界環境與發展會議、1994年的世界人口與發展會議以及1995年的哥本哈根世界首腦會議都以此作為重要議題,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構想。

按照世界環境和發展委員會在《我們***同的未來》中的表述,可持續發展即“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不構成危害的發展。”具體來說,就是謀求經濟、社會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維持新的平衡,制衡出現的環境惡化和環境汙染,控制重大自然災害的發生。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國21世紀議程》認為,主要是在保持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不斷改善發展質量,提倡適度消費和清潔生產,控制環境汙染,改善生態環境,保持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基礎,建立“低消耗、高收益、低汙染、高效益”的良性循環發展模式。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規劃把可持續發展作為跨世紀的戰略任務。同時,可持續發展業已成為人類邁向21世紀的行動綱領。

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包括:

①恢復經濟增長;

②改善增長質量;

③滿足人類基本需求;

④確保穩定的人口水平;

⑤保護和加強資源基礎;

⑥改善技術方向;

⑦在決策中協調經濟與生態關系。

(二)區位理論

區位理論研究的實質是生產的最佳布局問題,即如何通過科學合理的布局使生產能以較少的投入獲得較大的收益。在工業化大生產之前,人們從事的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式的生產,產品就地生產就地消費,因而成本和收益的比例不會隨距離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必然不會考慮生產地點的選擇問題。從這個簡單的分析中就可以看出,區位理論並不是貫穿於人類歷史發展的整個過程中,而是在壹定的歷史條件,如經濟日益發展、生產力水平提高、社會分工加深的條件下,在生產和經營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區位理論中有壹個距離衰減原理認為,如果地理現象之間是互相作用的,那麽其作用力與距離成反比關系,即作用力隨著距離的增加而減少。景區與客源地之間就遵循著距離衰減原理。旅遊距離衰減原理總體上表現為景區對客源地的吸引力以景區為中心向外圍逐漸減小,相應的客源數量分布也呈現出以景區為中心向外圍梯度減少的規律。主要原因有:首先,客源地的旅遊者到景區需要支付費用、時間、精力等成本,而且這些成本隨著景區與目的地距離的增加而逐漸增大,因此景區的吸引力也會隨著距離的加大而相應地減少;其次,景區與客源地之間小幅度的距離變化會引起景區對旅遊者的吸引力大幅度變化。因此,在景區的開發和經營過程中,區位理論發揮著重要的影響。

(三)集聚效應

集聚效應理論認為,區域內各經濟實體聚集產生的總體經濟效益大於各經濟實體單獨產生的經濟效益之和,超出的部分來源於因集聚而造成的有利環境。集聚效應對於景區來說,在於通過企業之間的集聚可以使各企業相互促進,相互補充,降低開發成本,***用旅遊設施,提升總體旅遊形象,增強吸引力,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對於旅遊者來說,集聚效應可以方便旅遊者選擇同壹區域內的不同景區,從而減少旅遊者的費用、時間等成本。

(四)系統論

用系統論指導景區規劃包含兩個層次的含義。首先,景區本身是壹個復雜的系統,景區規劃應采用系統分析和整體考察的方法進行。它既包括對相互關聯的系統要素的規劃,也包括景區與整個地區的總體開發的外部系統規劃;其次,景區規劃的制定過程本身是壹個不斷調節、不斷提升的系統。因此,在景區開發與經營管理的全過程要始終保持系統化眼光,用系統論指導具體的實踐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