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瀘溪河怎麽樣

瀘溪河怎麽樣

瀘溪河屬於鷹潭江河瀑布的著名景點。

瀘溪河發源於福建光澤原始森林區,壹路穿山過峽,匯集36股山溪,沿途經雲臺山、象山、聖井山、上清鎮、正壹觀、仙水巖、馬祖巖,匯入信江,進鄱陽湖,註入長江,全長286公裏,在景區流長43公裏,是龍虎山風景區水上遊覽的最佳線路。這條河隨流經地點的地名不同,而有不同名稱,如“沂溪”、“瀘溪”、“上清溪”、“雲錦溪”等,現統稱“瀘溪河”。瀘溪河水深處“二兩絲線打不底”,水淺處遊魚歷歷可數,水急處船筏如箭離弦,水緩處平滑如鏡,尤其是碧水與丹山結合得非常和諧,山立水邊,水繞山轉,真可謂河水與天上來,瀘溪仙境流。難怪晁樸之在瀘溪泛舟後,欣然寫下“行盡江南最遠山,卻尋千越上溪灘”的名句。瀘溪河兩岸分布著許多神井丹池、流泉瀑布,這是龍虎山水文化的又壹奇景。水簾洞飛泉玉簾,銀瀑噴薄,濯鼎池、龍化池、清濁池不涸不溢晶瑩如鏡,聖井、靈泉井水美味甘,清涼心田。元代名人趙孟_的壹首《水簾洞》寫道:“飛泉如玉簾,直下數百尺。新月懸簾鉤,遙遙掛空碧。”揭_斯在《雲錦溪棹歌》中寫道,“繞過浮石是藍溪,溪上青山高復低。山中泉是溪中水,尋源直到華山西。”瀘溪河是龍虎山的母親河,兩岸的奇峰異石、茂林修竹猶如仙境壹般。

龍虎山丹霞地貌,龍虎山水美,山更美,奇峰秀出,移步成景,它的地質地貌獨具特色,有著很高的科研和觀賞價值。整個景區地質地貌特征主要分為三大塊;南東部以火山巖為主,邊部有老京戲質巖和花崗巖侵入體,中北部為丹霞地貌。我國最早(1928年)研究丹霞地質地貌的是中國地質學家、礦產學家、原中乎院地質學部委員馮景蘭先生。龍虎山丹霞地貌具有極高的旅遊觀賞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主要因為她的特點非常獨特:壹是秀美多姿,與眾不同。我國丹霞地貌分布區有150余處,多數由於地形高差相對較大,以雄奇險峻為重要的景觀特色。而龍虎山地形高差相對較小,最大只有240米左右,總體顯得秀美多姿,婀娜俊秀,仿佛是壹位嫵媚動人的少女,尤其以仙女巖為突出代表,表現了壹種至極的柔和俊秀之美。二是類型多樣,分布集中。龍虎山丹霞地貌景觀的類型有23種之多,在全國也名列前茅,而且大多數類型的景觀,較為集中地分布於龍虎山和仙水巖景區,面積約40平方公裏。分面上由南到北,地形上由高到低,景觀由密到疏,由密集型峰叢到形型峰林、低矮丘陵,景點之密集,類型之多樣,特景絕景之眾多,在國外也數少見。三是碧水丹崖,山水交融。明凈的瀘溪河,似壹條蜿蜒的玉帶,由南東至北西將兩岸的丹崖地貌景觀七妙地串聯起來,景在水中,水中景裏,相互映襯,美不勝收。

崖墓“升棺”表演:從考古發掘的陪葬物來看,這些棺木裏的主人均為古越族人。“越有百族”,生活在龍虎山壹帶的,屬於幹越。他們居住幹欄式房屋,水行而山處,信奉蛇(龍)圖騰,斷發文身,善於用舟,喜食水產。那麽,他們為什麽要反悔無人葬於高高的山崖之上呢?至今說法不壹,有的說是古越人為避免戰爭破壞,有的說,是為了防止盜墓,有的認為當地水患較多,葬於高山便於保存。另有史料記載,當時的人認為“彌高者,以為至孝,即終身不復禮祭”;其棺葬可使“子孫高顯,於是爭掛高巖以趨吉”。但多數人從崖墓基本在朝陽的高這壹現狀推斷認為,應與古人崇拜太陽和企盼永久保存先人遺骨有關。這碩大的棺木又是怎樣安放於懸崖絕壁之上的呢?如何“升棺(官)”發財表演,還是讓我們壹起到實地去看看再說吧!

飛雲閣位於仙水巖碼頭上遊,這裏壁立千刃、面臨深淵。崖壁上刻有“玉壁淩空”、“半天仙跡”、“神仙可棲”、“鶴歸留影”等摩崖石刻,均為明嘉靖首輔(宰相)手筆。崖下有壹天闊地,大約可容數百人之多。古時這裏建有寺廟,並在絕壁中建有棧道通往廟內。此廟規模較大,上下***七層,因此又叫“七層廟”。廟後來毀於火災。。明代詩人馬猶龍的《信州水巖艤舟蜚雲閣》就作了生動的描寫:“似是桃源道,頻通漁父船。蓮花拓石秀,雲錦照川妍。壁遺蛻,丹封不記年。瓊田杳,故物為誰傳。”

這座聳立在河水邊的上面小下面大的山峰,外形酷似上清宮內的龍鐘,這叫金鐘峰,上山無路,高不可攀。傳說原來上清宮內有壹對龍鐘、鳳鐘,敲打龍鐘,鳳鐘和鳴,而且初壹敲鐘響到十五。有壹天鳳鐘被如進皇宮,皇帝要張天師在上清宮敲龍鐘,而鳳鐘卻偏偏不響,皇帝龍顏不悅。鳳鐘在被擡回的路上,羞愧難當,便掉在瀘溪河邊。張天師盛怒之下,將它點化成這座金鐘峰。

這座石壁彎拱、傾斜欲墜的山峰,叫覆盆巖,大家看它是不是很像壹個倒扣的大臉盆。這座山腳下的水最深,據說二兩繡花絲線也打不到底,可以壹下通到20公裏以外鷹潭公園龍頭山下,與信江相連。山壁上有許多大小不壹的石洞、石溝。這是以前水流沿另壹方向裂隙下滲溶蝕的結果,後期河流壹側的巖塊崩塌後,使之暴露,加快其溶蝕、片狀風化剝落的作用,形成類似足印或其它形狀不規則的洞穴,以及沿傾斜裂隙而成的斜條帶狀洞穴、石溝。由於這些洞穴多數酷似人的足跡,所以民間又稱之為“仙人足跡”。旁邊有壹道從山頂直貫水中的斜溝,傳說,這些都是許真君擒孽龍留下的。許真君是西晉時期的著名道士許遜,曾隱居南昌西山。當時,由於孽龍作怪,江西經常遭洪水,許真君窮追不舍,在石壁上踩出壹個個深深的腳印。在山頂他們又大戰幾個回合,孽龍突然使了壹個金蟬脫殼計,從覆盆巖滑下河底,留下壹道深溝。入水後,從鷹潭龍頭山下深吸壹口氣又潛入鄱陽湖,累得精疲力盡,終被觀音用鐵鏈條制成的面條鎖住心肝,鎮在南昌西山萬壽宮的水井裏。觀音念它對老母還有壹點孝心,使同意它每年三月三、九月九出來探望老母。孽龍出來時,便會引起暴雨洪水。所以當地百姓有壹道歌謠說:“三月三、九月九,無事莫在河邊走。”,覆盆巖上還有壹處奇觀。山的頂部有壹個倒三角的洞穴,壹根橫梁上平放著兩具棺木,據分析,是壹處崖墓夫妻葬。已經2600多年靜靜的躺在壹塊。

這座看似有上下兩層的山峰,就是與“水巖”並名的仙巖。仙巖聳立在瀘溪河的西岸,為周圍山巒的最高峰,山峰奇秀,靈洞密布。《龍虎山誌》中記述著:“巖中空洞,結庵以居。下臨深淵,上嵌空碧。到處洞穴中通。......泛舟仰視,上窮目力,僅可仿佛。”所以,唐代大詩人顧況當年泛舟到此,被眼前奇峰吸引,又因不知如何上得山去,而疑惑不已,因此,賦詩壹道:“樓臺采翠遠分明,聞說仙家在此城。欲上仙城無路上,水邊花裏有人聲。”山頂之上建有道教宮觀—兜率宮,山腰之內建有寺廟—仙姑庵,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者非常豐富和諧。人說,在龍虎山,登高可覽99峰龍騰虎躍之雄峻。那只有登上這座仙巖,才可真正領會這壹說法的神韻所在。關於仙巖的還發生諸如“許真君大戰孽龍”、“縣長娶尼姑”等故事。仙巖與旁邊的山峰隔開壹道上寬下窄的裂縫,叫壹線天,兩山合在壹起也被稱為“試劍石”。《龍虎山誌》記載:“試劍石,在仙巖隔峰。祖天師試劍開此,壹石中分,截然兩斷。”據說,原來這兩座峰是連為壹體的,東漢中葉,祖天師張道陵初來雲錦山煉丹,當地土地爺不肯外鄉人插足這壹福地。於是,張天師自稱是太上老君命他來煉丹創道的,並有寶劍為憑。土地爺不信,便刁難張天師,寶劍如能將此山劈開他就依了。哪知,天師撥出寶劍,手起劍落,刀光劍影之中,壹石中分。土地爺拱手相讓。“壹線天”左側山頭有壹突出的巖石,酷似壹個目瞪口呆的猴頭,那叫“驚呆猴”。正是因為張天師的這壹驚天劈地神劍,使這位“猴爺”回不神來。當然傳說歸傳說,這裏形成“壹線天”的景觀,是由於早期地層產狀平緩的地塊,隨著地殼擡起上升,沿著其中的節理、裂隙,水流不斷的快速沖刷,侵蝕切割,因而出現與節理、裂隙走向基本壹致的平直峽谷、深溝,溝谷兩側多為陡峭的崖壁。崖壁上,軟巖層往往被水沖刷出槽、穴、洞坑等。

河邊東岸有壹座臨水的怪石,酷似壹尊北京周口店的猿人頭像。整個五官與外形很到位,嘴角微微上翹,酷似壹位慈祥的老公公笑臉迎接我們,因此,人稱“迎客公”。但也有人說這位迎客公就是《封神演義》中的姜太公姜子牙,傳說姜子牙在幫助武王起兵伐紂時,統率許多道術之士在此囤兵休整,吃飯時,感覺這裏的河魚特別鮮嫩,便在部隊開撥也未如願,留下遺憾。便吩咐左右,待他百年之後,壹定要把他葬在這條河裏與魚為伴。也許是姜太公已如願以償。後來這條河床擡高,水位下降,子牙的頭顱露水面,是面帶微笑、心滿意足的樣子。所以,這尊怪石被人們稱為“子牙迎賓”。

無蚊村對岸的這座巨大、山巒重疊、多姿多彩的山峰叫“九虎壹龍壁”。傳說龍虎山是壹處龍盤虎踞、龍騰虎躍的洞天福地,***有100只虎,100條龍,神態各異,各顯神通。這座石壁就隱含著九只老虎壹條龍的身影。看看我們能分辨出幾只。當地人說,能辨出壹只虎,說明是個聰明人;能辨出二到三只虎,說明有才有德;能辨出四到五只虎,說明才高德望;能辨出七到九只虎,定是才高八鬥,官至壹品;如果壹氣呵成辨出九虎壹龍,必定要做真龍天子。據說當年張天師辨出了九虎壹龍尾,民間便稱他為“鬼王”,而乾隆皇帝下江南遊龍虎山時,九虎壹龍在他眼前活靈活現,可謂生龍活虎。我們有幸來此,不妨用心數壹數,測試壹下自己的才氣如何。

東岸臨水的山體,呈暗紅色,許多凹進的部分顏色略為淺些,當三四個洞穴靠在壹起,就形成了壹個面部表情非常豐富的臉譜,這種組合,在這座山體表面非常多,而且,臉部表情各不相同,所以這座山峰被稱為“臉譜石壁”。這裏***鑲嵌著108個神態各異的臉譜,傳說正是《水滸傳》中豹子頭林沖、花和尚魯智深、青面獸楊誌、黑旋風李逵等108個好漢的臉譜。為什麽108個好漢的臉譜會留在這裏呢?眾所周知《水滸傳》第壹回“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寫的就是發生在龍虎山的故事。當年洪太尉受大宋仁宗之命,到龍虎山宣請張天師進京祈禳瘟疫,不想在上清宮“伏魔之殿”誤走了老祖天師洞玄真人在鎮妖井內鎮鎖著的36員天罡星,72座地煞星,***108個魔君。“魔君”出世後,便成了水泊梁山的108將。所以龍虎山是梁山好漢的出生地。但據傳說,當年洪太尉放走的是118將。他們直沖上半天後,在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張天師在京禳救災病時已感知,迅速念咒擒拿,而其中10員魔王拼力抵擋天師法力,其他108位魔君四散逃走。10員魔王終究敵不過張天師的法力,被張天師壹壹降伏,點化成龍虎山的“十不得”景觀。為此,當地流傳壹句民謠“龍虎山中十不得,若有壹得天下了得”。其他108位魔君天師因沒能捉拿,便將他們畫影圖形,記在了這座山壁上,以代世人指認。因為這條河是當時的主要交通要道,來往的人很多。這是流傳在民間的“水滸外傳”的壹章,當然有歷史的局限性。這也是這座山峰的來歷。

位於臉譜石的南端,立著壹位仙風道骨的老道。這是當年天師將108位魔君的肖像畫出後,供人指認,為了及時掌握“舉報”信息,派了壹位忠於職守的道人在這裏看守。但直到好漢們到了梁山忠義堂,英雄座次排定,也沒有人“舉報”,久而久之這位道便成了壹尊“老道巖”。

無蚊村位於瀘溪河東岸仙水巖景區的許家村,***有50來戶人家200余人,據載為許真君的後裔。歷來靠打魚、種田為生,村中人多長壽,所以又有長壽村之稱。該村依山傍水,峰巒秀麗,村內樹木蔥蘢,村前碧波蕩漾、舟楫穿梭,這裏冬暖夏涼、氣候溫和。可是村裏卻有壹奇特現象,就是沒有蚊子,因此被稱為“無蚊村”,是極為理想的避暑勝地。該村為何沒有蚊子?至今仍是個謎。壹說該村地理位置特殊,三面環山,壹面臨水;二說該村周圍種滿了案樹有驅蚊功能;三說距村莊不遠處有壹山洞,洞內有成千上萬只蝙蝠,壹到夜晚便進村捕食蚊蟲;四說和這裏流傳的“張天師驅蚊孝母”有關。

據傳說,有壹代天師的母親心情好動,喜歡遊山玩水。而這代天師也格外孝敬母親,唯母命是從。這日,張壹師陪伴母親來仙水巖遊玩,沿路之上,看不盡水秀山青,奇峰異嶺。不覺紅日西沈,夜幕降臨。於是借宿許家村。時值初夏,天氣乍熱,村內成群結隊的山蚊子特別大,咬起人來就是壹個大包,村裏人有順口溜說:三只蚊子壹盤菜,三只老鼠壹麻袋,老鼠尾巴做腰帶。天師母親剛住進來不久,便被蚊子咬得全身紅腫,氣得直罵天師無能,成天只知道擒妖捉怪,連只小小的蚊子都對付不了。天師滿臉羞愧,對母親道:“請母親息怒,我以為有什麽大不了的事,只不過是幾只蚊子,區區小事,何勞母親大人動怒,我把它們趕走不就是了”。說著抽出寶扇,問母親要扇幾下。張母不知其中緣由,便問天師祥情。天師說:“我這寶扇扇壹下,全村無蚊、扇兩下,方圓十裏無蚊”,“好啦,別處我可管不了啦”,天師母親被蚊子咬急來,只想把身邊的蚊子趕走,未等天師把話說完,便搶過頭說。天師點頭稱是,口念法咒,輕輕地壹扇,立時但見:蚊公蚊婆,哼著小歌;拖兒帶女,逃出山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