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涪陵816核電廠怎麽走?

涪陵816核電廠怎麽走?

重慶市涪陵區白濤街。在涪陵新站坐直達白濤的車就行了。

工程簡介

2010年4月,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洞穴”的重慶涪陵816軍事洞穴首次作為旅遊景點向公眾開放。項目開始於1967。前期工程師挖坑打洞,1975後,廠房由816廠建隊建成,用了6萬多人。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國家經濟戰略調整的需要,該項目於1984停止。2002年4月解密。

地理位置

重慶市涪陵區白濤街。

在此部分編輯洞穴結構。

山地外觀

軍洞靠近烏江,背靠霧靈山。山高林密的山下隱藏著壹座巨大的地下核電站,但從外觀上看,除了筆直高大的排氣煙囪,沒有任何工程的痕跡。

內部連接

為了修建工程,整個山體被掏空,洞廳9層高79.6米,全長21公裏。洞身施工的石方開挖量為1510000。

立方米,如果把這些石渣壘成壹米見方的石墻,可以長達1500公裏;山周圍有19個洞。根據不同的規劃,有各種人的出入口,汽車隧道,風洞,排水溝,倉庫。有大小洞窟18和道路、導洞、支洞等130多處。到1980年代停止工作時,85%的建築工程和60%的安裝工程已經完成。總投資達到7.4億元。工程停了,有些洞被封了,所以目前沒人知道確切的洞數。

編輯這個核反應堆

主廠房

核洞穴中最大的洞穴是反應堆主建築。邊墻開挖跨度25.2米,拱頂跨度31.2米,高度69米,總面積1.3萬平方米。核反應堆大廳從三樓直接連到九樓。

反應大廳

位於8樓的核反應堆大廳,在二三十米高的大廳裏,依然保留著反應堆的支撐部分,地下核工程大門寬近1米。

[1]由型鋼制成的支架纏繞成規則的方形。支架下有許多用於大型工藝管道的圓孔,共有1984根工藝管道。寬度超過1米的防輻射溝,上面覆蓋著來自雲南的重晶石砂。空蕩蕩的大廳頂部布滿圓形孔洞,每個孔洞的直徑為10。反應大廳四周的墻壁上有兩層鋼鐵走廊,刷著乳白色油漆的墻壁依然閃閃發光。這扇沈重的鐵門有兩英寸厚。

反應釜

在核反應堆大廳的底部,也就是816核軍事隧道內的三樓,有壹個圓鍋狀的水池,穿過壹條狹窄的走廊和壹扇兩寸多厚的鐵門,只有彎腰才能進入。水池上口直徑約20米,深5米。有負責正常生產的生產泵,有負責調節溫度的控制泵,有能及時制止失控者的安全泵。

中央控制室

位於9樓的中央控制室,大廳中央有壹個灰色的控制臺。控制臺上寫著“出廠日期:1980年7月,中國長城開關廠”的字樣,上方還掛著壹盞1983制造的紫光燈。最令人驚訝的是控制室的計算機系統,它占據了三面墻,占地約150平方米。電腦大概有兩米多高,中間很多電線裸露在空蕩蕩的鐵架子上。設備顯示屏的壹張黃色產品合格證上寫著生產日期:1978年6月30日。在幾個直徑兩米左右的圓形顯示屏上,有各個零件的分布標誌。洞內常年恒溫,氣溫在25℃左右。

編輯此部分的構建歷史

歷史背景

1958年中蘇決裂,1964年8月2日爆發北部灣事件。美國驅逐艦麥克多斯號與越南海軍魚雷艦激戰,波及中國南部。毛澤東隨後在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上兩次指出,中國的經濟命脈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區,不利於備戰,各省應建立自己的戰略大後方。

選址審批

上世紀60年代,國家決定在大後方的西南方向建設核電站。經過多次調研論證,有關部門將選址定在了重慶涪陵白濤鎮。為了保密,白濤的地名從地圖上消失了。1966年,周恩來批準建設我國第二個核原料工業基地——“三線建設”核反應堆及化學後處理工程,即提供制造原子彈核原料的地下核工廠,中央軍委專門指派8342部隊承擔主要建設任務。這被列為絕密軍事機密。

秘密建築

建廠之初,816項目被視為國家高度機密的軍事單位。當時816叫“國營建新化工機械廠”。廠區有壹個團的部隊負責保安,老兵絕對不會回工地816。

允許泄露,通訊地址只能寫在重慶4513郵箱。員工家屬不能進廠,員工只能回家探親。項目816位於涪陵白濤鎮,這是壹個烏江邊上只有幾千人口的小鎮。為了保密,所有有“問題”的人都將搬出去,白濤的地名將從地圖上消失。1967年2月,工程兵部隊第54師(“文革”代號“8342部隊”)所屬3個團進入四川,承擔西南三線816工程的施工任務。1970參加過抗美援越戰爭的54師壹個團和留守酒泉基地的壹個團都建了。核能工業部也相繼派出了三家建築公司,主要任務是架橋鋪路、建工廠和住宅區。涪陵區縣外來務工人員約654.38+00000人,從全國各地招進來的,從老工廠調過來的,有近654.38+00000人。在這個鮮為人知的山溝裏,壹下子聚集了近6萬人。1975,54師完成隧道施工任務,奉命離開白濤。[2]

停止施工並關閉

1984年2月,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816項目”被關閉,再也沒有投產。後來,“816工程”中的壹小部分窯洞被中國核工業建設匹克化工總廠用作材料倉庫。當施工停止時,大部分工程已經完成。1982收到延期開工指令時,85438+06廠已完成建築工程的85%,安裝工程的60%,總投資7.4億元。

解密開口

2002年4月8日,國防科工委以科技秘辦(2002)14號文件同意對816項目進行解密。經過幾年的籌備,2010年4月底,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洞穴和中國唯壹的核反應堆,816洞穴項目的壹部分開始成為旅遊項目。

編輯本段的工程意義

備戰

816項目為甘肅404廠(生產“重水”的高度機密軍工企業)的儲備核企業。上世紀60年代,前蘇聯對中國進行核威脅,中央決定在三線腹地建設第二個核原料工業基地,要求背靠大山才能進山洞。1966年9月,中央政府決定在涪陵白濤鎮大山上建設816核電站。

816項目計劃生產核燃料,不生產核原料。816廠核反應堆為石墨水冷堆,為生產和發電兩用的洞內工程。除了反應堆,隧道工程還有另壹個重要部分——核廢料處理,包括廢水、乏燃料棒等汙染廢物的處理。1975年,部隊完成隧道施工任務,隨後由816廠施工隊進行廠房和設備安裝。洞內廠房埋深約400米,頂部覆蓋層厚度達200米,核心處廠房覆蓋層厚度在150米以上。816洞體可以防止1萬噸當量氫彈的空中爆炸沖擊和1000磅炸彈的直接命中攻擊,還可以抵抗8級地震的破壞。[3]

觀光價值

專家論證“816工程”是我國三線建設的重要代表工程,不能抹殺。同時,作為壹個曾經的核工廠實體,“816項目”以旅遊產品的形式向公眾開放,這在國內乃至世界都是獨壹無二的。“816工程”也是壹個不可多得的國防教育項目。[4]